近戰

[拼音]:Si Wang

[英文]:Four Wangs

中國明末清初並稱畫壇的4位姓王的畫家,即王時敏、王鑑、王翬、王原祁。他們均擅長山水畫,在師承、崇尚、畫風等方面十分接近,影響廣泛,又受到皇帝的賞識,遂成為左右畫壇風氣的山水畫派,被看作正統派。王時敏、王鑑是第1代,與明末畫家董其昌交善,繪畫上受其影響很深,入清隱居不仕。第2代為王鑑的學生王翬。王原祁是王時敏之孫,藝術上直接繼承他的祖父。他們一致的藝術傾向是:致力摹古,崇拜元四家,注重筆墨,追求平淡清閒的情調,以能靈活地運用古人的筆墨技法為繪畫藝術的最高境界。他們在總結、運用前人筆墨方面達到一定的深度,尤其是在發展了幹筆渴墨、層層積染的技法方面,豐富了文人山水畫的表現力。但由於一味崇古,忽視體察自然,缺乏真切的生活感受,也大大地桎梏了藝術的創造性,給以後的繪畫發展帶來了消極影響。

四王也有各自側重的藝術追求。王時敏刻意追蹤黃公望,摹古功夫深,筆墨上講求法度,風格蒼勁渾厚,開創了婁東派。王鑑師承不拘黃公望一家,崇仰董源、巨然,亦力主仿古,然筆墨功力深厚,技法亦較全面,水墨畫運筆沉著,皴染細密,墨色濃潤,層次豐富。設色畫作青綠重色,墨彩相融,豔不傷雅。王翬得二王指授,從臨古著手,能兼學諸體,主張集古人之大成。還注意觀察自然,攝取真景。作品技法精熟,面貌多樣,能脫古化新,具有一定的自然天趣。其追隨者很多,形成虞山派。王原祁受王時敏影響,亦崇尚黃公望,但著重發展幹筆積墨法,山石反覆皴染,層層加量,由淡及濃,由疏而密,具有“熟不甜,生不澀,淡而厚,實而清”的藝術格調,成為婁東派首領。

婁東派、虞山派,在康熙以後得到進一步發展。婁東派主要畫家有唐岱、董邦達、華鯤、黃鼎、方士庶、張宗蒼、錢維城等人,虞山派主要畫家有楊晉、蔡遠、胡節、徐榕、宋駿業、唐俊、顧昉、李世倬等人。兩派勢力相當,幾乎統治了清代整個山水畫壇,所謂“海內繪事家,不為石谷(王翬)牢籠,即為麓臺(王原祁)械椏”。此外,還有小四王(王昱、王愫、王宸、王玖)和後四王(王三錫、王廷元、王廷周、王鳴韶)諸家。小四王活動於雍、乾(1723~1795)年間,其中王昱為王原祁族弟,作品接近王原祁面目;王愫為王原祁從子,善幹筆簡淡法;王宸為王原祁曾孫,畫宗元四家;王玖為王翬曾孫,承家學兼師黃鼎,善用枯筆。後四王活動於乾隆後期,王三錫為王昱從子;王廷元、王廷周為王玖之子,均承家學;王鳴韶則兼學婁東派、虞山派。他們雖名噪一時,但均未脫出四王窠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