軍號

[拼音]:Luoyang (Beiwei)

[英文]:Loyang of Northern Wei

中國北魏都城。位於今河南省洛陽市東,建成於太和十九年(495),是在東漢、曹魏及西晉都城原址上重建的。

洛陽北倚邙山,南臨洛水,城三重相套,第2重之內城即沿東漢魏晉之舊,南北殘長約4000米,東西約2500米。內城西北角高地上向北突出一座名金鏞城的小城,始築於曹魏時。內城中部偏北為宮城,面積約為內城的1/10,是北魏孝文帝太和十八年從平城遷都洛陽後在東漢及曹魏的北宮故址上建造的。景明二年(501)在內城四周增建郭城,據記載東西長約十里、南北長約七裡。

北魏洛陽在建造前,曾派蔣少遊考察過南朝建康(今江蘇省南京市),所以與建康佈局相似,它們又都繼承了曹操被封魏王時營建的鄴城。由宮城正門往南抵達內城南垣的正門宣陽門的銅駝街是全城縱軸,街兩側為衙署和太廟、太社,宮城內的主要殿堂都在此縱軸向北的延伸線上,宮城北有禁苑。在宮前與縱軸大街丁字相交,東西連通兩座城門的大街是全城橫軸。在郭城縱橫大街組成的格網中設定各周1200步的裡坊323座,四周築夯土坊牆。郭城東、西、南部分設三市。據記載洛陽全城有佛寺1300多座,寺中多有高塔,豐富了城市景觀,其最大者為永寧寺,在銅駝街西。洛陽的佈局為隋唐長安提供了直接的借鑑。

東魏時洛陽被改為郡,西魏大統四年(538)在戰亂中被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