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親

[拼音]:Meitasitaqi’ao

[英文]:Pietro Metastasio (1698~1782)

義大利劇作家、詩人。原名彼得羅·安東尼奧·多梅尼克·特拉帕西。生於羅馬一商人家庭。自幼在詩人G.V.格拉維納門下接受嚴格教育,研究古典文化和法律,19歲時第一部詩集出版,後來他同著名歌劇演員M.布林加雷莉結識,開始學習音樂,並從田園詩、悲劇轉向歌劇文學劇本的寫作,從此享譽文壇。

梅塔斯塔齊奧對16世紀的歌劇進行了重大改革。他反對當時歌劇迎合貴族和宮廷趣味,偏重歌唱,輕視戲劇內容,流於單純音樂表演的傾向,力圖把古典主義悲劇、田園劇的特點同歌劇、音樂、詩歌結合起來,注意編織曲折新奇的情節,側重刻畫人物的性格特徵,反映現代人的思想感情,使歌劇指令碼具有戲劇性和文學價值。

梅塔斯塔齊奧的第一部歌劇文學劇本《被拋棄的狄多》(1724),敘述特洛伊英雄埃涅阿斯流落迦太基,受到女王狄多盛情接待,但他拒絕了狄多的愛情,遵從天意,堅決履行神明指示他的使命,最後狄多憤而自殺的故事。劇中著力刻畫狄多和埃涅阿斯細微複雜的心理活動,使這部劇本既具有愛情悲劇的感人力量,又表現責任與情感衝突的思想主題。《卡圖在烏提卡》 (1727/1728)取材於古羅馬歷史,描寫忠於共和的元老卡圖同凱撒的鬥爭,塑造了一個視自由、榮譽高於生命,為反對暴君和專制寧死不屈的英雄形象。

1729年,梅塔斯塔齊奧被神聖羅馬帝國皇帝任命為宮廷詩人,為王室和當地劇院寫作歌劇文學劇本,1730年定居維也納,直到1782年4月去世。維也納時期是他多產和成熟的時期。他把古希臘悲劇的因素巧妙地同田園劇的風格融會一體,借鑑P.高乃依、J.拉辛古典主義劇作的題材,表現理性同情感的矛盾,歌頌忠於神聖職責的高尚行為。在《忒米斯托克勒斯》(1736)中,通過流亡波斯的希臘英雄忒米斯托克勒斯的事蹟,讚美愛國精神和威武不能屈、富貴不能淫的品格。《中國英雄》(1752)是以中國元曲《趙氏孤兒》為藍本而作,表現異國情趣,成為歐洲最早改編中國戲曲的作品之一,在義大利和歐洲流傳甚廣。《魯傑羅》(1771)則是一部以離奇的情節取勝的騎士童話劇。

梅塔斯塔齊奧的劇本全部用詩體寫成,文辭優美,音韻鏗鏘,結構嚴謹,情節緊湊、曲折,具有較高的文學價值,對義大利和歐洲的歌劇、戲劇都發生過很大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