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季烈(1873~1952)

[拼音]:renkou guilü

[英文]:law of population

人口發展過程、人口發展和社會經濟發展各因素之間的本質聯絡。人口規律是由社會生產方式決定的。既有反映人口再生產即人類自身生產內在的自行運動的人口規律,也有反映人口與社會、經濟、環境諸現象之間本質聯絡的人口規律。也有人認為,只有前者才是人口規律,後者不屬於人口規律而屬於經濟規律或其他規律。

特有人口規律與共有人口規律

人口規律可分為兩類:

(1)特有人口規律。反映在某一特定社會形態下存在的人口現象及其與社會經濟現象之間的本質聯絡。它隨一定社會生產方式的產生而發生作用,也隨該社會生產方式的消亡而退出歷史舞臺。與各個特定社會生產方式相適應,有原始社會、奴隸社會、封建社會、資本主義社會和社會主義社會的人口規律。

(2)共有人口規律。反映在一切社會形態或幾個社會形態存在的人口現象及其與社會經濟現象之間某些共同的本質聯絡。人類自身生產與物質資料生產相適應是一切社會形態共有的兩種生產之間的本質聯絡,是在一切社會形態起作用的共有人口規律。在不同社會形態下,它起作用的形式、過程和後果都是不同的,為各個特殊社會形態的生產力水平和生產關係性質所決定。

人口規律體系

從不同側面反映人口現象及其與社會經濟現象之間本質聯絡的多種人口規律構成人口規律體系。主要有人口再生產規律、人口經濟規律、人口社會規律與人口數量變動規律等。

人口再生產規律

反映人口增殖過程諸因素的本質聯絡以及人口增殖的速度和規模的必然趨勢的規律。不同社會生產方式都有與其相應的特有的人口再生產規律。在原始社會,人口再生產在很大程度上受生物學規律所制約。婦女很早開始生育,出生率高,死亡率也高,出生率僅能補償或略高於死亡率。在奴隸社會,生產力有所提高,飢餓死亡率下降,人口再生產規模略有擴大,不同階級的人口出生率和死亡率狀況有很大差異。奴隸是奴隸主的財產,他們不關心自己的勞動成果和勞動力的延續,出生率較其他階級為低,繁重的勞動使奴隸的死亡率又最高,奴隸人口的自然再生產有時處於萎縮狀態。在封建社會,在增加生產主要靠增加勞動力的手工勞動條件下,作為小私有者的農民關心勞動力的延續,必然趨向於多育。封建主為收租、徵稅和抽丁,也鼓勵多育。但由於勞動生產率低,封建剝削過重,封建社會人口再生產呈現高出生、高死亡、低人口自然增長的趨勢。在資本主義社會初期,資本有機構成變化緩慢,擴大再生產要靠增加勞動力,人口增長隨資本積累的加速而加速。其後,機器大工業使資本有機構成不斷提高,資本對勞動力數量的需求相對減少,對勞動力質量的要求日益提高,人口增長速度減慢,逐步趨向於圍繞簡單人口再生產的水平線上擺動。在社會主義社會,人口再生產趨於低出生、低死亡、低人口自然增長。這是由於以現代科學技術為基礎的社會主義社會大生產的發展,並不要求大量增加勞動力數量,而是要求不斷提高勞動力素質;社會主義社會也不要求人類自身不斷迅速增殖,而要求人們德、智、體幾方面得到全面發展;社會主義社會可使死亡率降至醫學發展所能達到的最低限,低死亡率也要求由低出生率來補償。

人口有計劃發展是社會主義社會特有的人口再生產規律。這一規律產生的前提是:

(1)高度發達的科學技術和醫學。人們在認識生育的生理規律的基礎之上,可以自覺地按照科學的方法調節生育。

(2)生產資料社會主義公有制。它決定了有可能在全社會範圍內對人口的增殖實行計劃調節的必然性。人口發展無政府狀態是存在於社會主義社會以前的諸社會形態中的共有的人口再生產規律。

人口經濟規律

包括:人類自身生產與物質資料生產相適應的規律,勞動力使用的規律,人口的經濟構成變動規律和人口分佈規律等(見人口經濟規律)。

人口社會規律

反映各種社會因素與人口變動之間的本質聯絡。如人口社會結構變動規律,婚姻、家庭與人口再生產過程本質聯絡的規律等。

人口數量變動規律

反映人口再生產內部各因素的數量依存關係及其變動規律性。如一定時期(一年)出生的嬰兒性別比例有合乎規律的穩定性,大體為100個女嬰與105個男嬰之比,並在此上下襬動。出生率與死亡率相等,人口自然增長為零,必然出現靜止人口。出生率、死亡率穩定不變,人口自然增長率也會穩定不變,長期持續下去,必然出現穩定人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