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檔案

[拼音]:Yihouzegui

西周早期青銅器。以作器者為宜侯夨而得名。銘記述周康王封夨為宜侯,並賞夨以器物、土田、奴隸等,是研究西周奴隸社會的歷史和分封制度的重要資料。該器1954年出土於江蘇省丹徒縣煙墩山西周墓中。現藏北京中國歷史博物館。

圓腹四耳,高圈足,通高15.7釐米,口徑22.5釐米,腹深10.5釐米,足徑18釐米。圈足上有鉤形的扉稜4個。腹外以突出的大旋渦紋為主題花紋,圈足飾夔龍紋。腹內底部有銘文12行,約130字,有16字殘失不清。銘文大致可分3段:

(1)記周康王省視武王、成王所伐之商圖及東國之圖。王在宜地宗社舉行祭祀。

(2)為王冊命的全文,即封夨於宜地為宜侯,賞以禮器、土田、奴隸。

(3)記宜侯夨在受賞賜以後,稱頌王的美德,因而作銅器以紀念其父虞公。銘文所記土田、奴隸的封賞及周王與宜侯的臣屬關係,有助於研究西周初期周王朝的分封與江南開發的情況。

此與令彝、令尊、令應是一人所作之器,但諸器製作有先後。銘文中的宜地,研究者多以為可能即今丹徒附近,也有人認為未必即在此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