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擇性腐蝕

[拼音]:Lin Tongyan

[英文]:Lin T'ung-yen (1911~)

美籍華裔結構工程專家。原名同棪,中國福建省福州人。生於1911年11月14日。1931年畢業於交通大學唐山工程學院土木工程系。1933年獲美國加利福尼亞大學碩士學位。1933~1946年,在中國成渝鐵路、滇緬鐵路任工程司兼橋樑課、設計課課長。1946年定居美國,1951年入美國國籍。1946~1976年,任美國加利福尼亞大學伯克利分校副教授、教授以及該校結構工程部門主席和結構試驗室主任。1953年建立林同炎設計事務所。1967年當選為美國工程科學院院士。1972年建立林同炎國際公司,任董事長。

林同炎是美國預應力混凝土學會的創始人之一,在美國有“預應力混凝土先生”之稱。他在預應力理論上的主要貢獻在於首次系統而完整地提出了荷載平衡法,用以求解預應力超靜定結構。他的主要著作有與他人合寫的《預應力混凝土結構設計》、《鋼結構設計》、《結構觀念與系統》等書,前者於1981年發行第三版並已被譯成多種文字。在美國出版的《結構工程手冊》、《抗震工程手冊》、《混凝土工程手冊》三書中,均有他的論述預應力混凝土的專章。他所設計的代表性結構物有:舊金山莫斯科尼地下會議大廳、 金門大學禮堂、 跨度396米的拉克埃查基斜張型曲線橋等。

林同炎以他在結構工程,特別是預應力混凝土方面的卓越貢獻而獲得各種獎賞和榮譽稱號。美國土木工程師學會1956年授予他惠靈頓獎狀,1966年授予他賀瓦德金質獎章,並於1970年將該學會的預應力混凝土獎狀改稱“林同炎獎狀”。國際預應力協會於1974年授予他弗雷西內獎。美國預應力混凝土學會1976年授予他榮譽獎。1976年當他從加利福尼亞大學伯克利分校退休時,獲得該校最高獎狀──伯克利獎和名譽教授稱號。為表彰他在1950~1975年對於建築科學和施工技術方面的卓越貢獻,美國科學院和美國工程科學院的建築結構研究顧問組於1977年授予他“四分之一世紀貢獻獎”。美國混凝土學會1978年選舉他為名譽會員,1984年,美國建築師學會因他在科學與藝術結合方面的卓越成就,授予他學會榮譽獎。林同炎還被香港中文大學(1972年)、美國金門大學(1982年)授予名譽法學博士稱號。中國西南交通大學、同濟大學和清華大學於1982~1985年先後聘他為名譽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