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蟲病

[拼音]:ranseti

[英文]:chromosome

細胞核內由 DNA、蛋白質和少量RNA組成的線狀體。因易被鹼性染料著色而得名。是真核生物遺傳物質單位──基因的載體。

形態

在細胞分裂的不同時期,染色體的形態呈現有規律的變化。分裂間期,染色體細而長,光學顯微鏡難以看清其形態特徵。分裂開始後由於形成多級螺旋而逐漸縮短、加粗,至分裂中期充分顯示其典型特徵。每個染色體由一個共同著絲粒並連的兩條染色單體所組成。著絲粒亦稱主縊痕,為染色體上一個不著色的區域,是細胞分裂時紡錘絲附著的地方。分裂後期,著絲粒分裂,通過紡錘絲的牽引,兩個染色單體隨著著絲粒趨赴紡錘體的兩極,分別獨立為新的染色體。

常態的染色體只有1個著絲粒,各有其相對恆定的位置。根據著絲粒位置的不同,通常把染色體分為中著絲粒染色體、近中著絲粒染色體、近端著絲粒染色體和端著絲粒染色體等4種。前3種染色體被著絲粒分為等長或長度不一的兩個臂。

染色體上還可能出現被稱為次縊痕的區域,其位置和範圍一般也是恆定的。通常位於染色體的 1個臂的近端部分,致使次縊痕外端還存在1個小的區段,稱為隨體。染色體次縊痕所在區段與核仁的形成存在著聯絡,因而稱次縊痕區為核仁組織區。

染色體上除著絲粒不易著色外,還存在著色深淺不同的區段。染色特深者稱為異染色質區,其餘部分稱為常染色質區。異染色質區內具有高度重複的核苷酸順序,在遺傳上一般表現為惰性狀態。

結構

關於染色體的結構,目前比較盛行的看法認為它是由多級染色線纏繞而成。染色線的基本結構單位是核小體,每個核小體由4種、每種2個共8個組蛋白分子所組成,DNA分子鏈在其表面纏繞1.75圈。一系列核小體串連成一條染色線,由染色線盤旋成300~500┱直徑┱的螺旋體,後者再盤旋成筒狀中空的超螺旋體。超螺旋體進一步螺旋化,於是縮短變粗形成可為光學顯微鏡分辨的染色體(見圖)。

數目

不同物種的細胞中各有其一定數目並各具一定形態特徵的染色體。生殖細胞中含有單倍的 n個染色體,體細胞中含有雙倍的2n個染色體。染色體數目的多少與物種的遺傳複雜程度沒有必然的聯絡。染色體數目和結構可以發生變化,這是生物發生可遺傳變異的重要原因之一(見染色體變異)。

參考文章

染色體的由來醫療基礎染色體異常可致孩子智力低下嗎?孕育兒玉米中製造基因工程迷你染色體的新技術糧食作物產前診斷時獲得胎兒細胞和染色體的方法有哪些?產科比科學家發現生命衰老與X染色體有關等11則保健養生染色體的骨架---放射換結構模型生物基礎說明人體單倍體染色體組中四種rRNA基因的組成、排列方式和拷貝數。生物基礎染色體的關鍵序列有哪些?生物基礎同源染色體重組,必須先形成聯會複合體,此一說法正確嗎?生物基礎細胞分裂後期染色體向兩極運動的機制生物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