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耕

[拼音]:heisenyingwen

[英文]:Mayetiola destructor

昆蟲綱雙翅目(Diptera)癭蚊科(Cecidomyiidae)。小麥主要害蟲,別名小麥癭蚊。國際檢疫物件之一。成蟲似蚊,體長3~4毫米,黑褐色。觸角15~18節,淡褐色,密被毛。腹部略紅褐,自第 2節起每節背板兩側各具一大方形黑斑點。卵長0.4~0.5毫米,長圓柱形,初產時透明有紅色斑點,其後變為紅褐色。幼蟲體長約4毫米,紡錘形,白色,無足。沿背方中央有一半透明的綠色條紋。胸部腹面有胸骨。蛹為圍蛹,約長 4毫米。棕褐色,前端小,鈍圓,後端大,具有凹緣。世界各產麥國均有發生,在美國和加拿大為害麥類作物最重。中國新疆也有為害。寄主植物主要是小麥,此外尚有大麥、黑麥及其他雜草。不同地區一年發生1~6代,一般3代。秋季世代為害冬小麥,春季世代為害冬麥和春麥。以老熟幼蟲在麥茬、自生麥或早播冬麥的植株葉片或莖稈與葉鞘間的圍蛹內越冬,翌春小麥返青後越冬幼蟲化蛹、羽化。在幼嫩小麥葉表產卵數粒至10餘粒,縱列成鏈狀。初孵幼蟲潛藏葉鞘內側,吸食莖部或葉鞘組織汁液,並注入唾液,擾亂新陳代謝和生長,致使心葉不能抽出和拔節。被害葉較正常葉短、寬厚、色深綠,匍匐地面。受害幼苗易受凍害、感病,抽穗後倒伏。老熟幼蟲在舊錶皮形成的胡麻子狀圍蛹內越夏。秋季天氣潮溼溫暖時化蛹、羽化併產卵、孵化後繼續為害,隨之越冬。傳播方法除以成蟲作近距離遷飛外,還可以圍蛹隨同麥稈外運而蔓延。低溼、低溫、大風及大雨可使初孵幼蟲大量死亡。天敵主要是寄生蜂,此外還有少數種類的食蟲蜘蛛等。

嚴格檢疫,採用抗蟲品種,冬麥適當延遲播種,春麥儘早播種和及時深耕滅茬等措施有明顯防治效果;必要時可施3911或乙拌磷於播種溝,或用呋喃丹等殺蟲藥劑處理種子;同時應注意保護天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