裡歇,C.R.

[拼音]:fuxie

[英文]:diarrhea

排便次數多於平時,糞便的容積和含水量增加的現象。糞便變稀,可含有異常成分,如未經消化的食物、粘液、膿血及脫落的腸粘膜等。

腹瀉有急、慢性之分,病程少於2個月者為急性,否則為慢性。根據腹瀉發病機理的不同,又有滲出性、滲透性、分泌性腹瀉以及腸道運動功能障礙和腸道吸收面積減少所致的腹瀉之分。

病因及發病機理

食物中碳水化合物需經消化分解成單糖,脂肪經消化分解為脂肪酸、甘油、甘油酯,蛋白質經消化分解成氨基酸,才能被小腸吸收。若營養物質消化或吸收不良,則可導致腹瀉。

水在小腸內不能被充分吸收或小腸液分泌過多時,則有較大量的水進入結腸,若進入結腸內的水量超過結腸吸收水的能力(結腸每天吸水的最大量為2500ml),糞便中的水必然增加,即發生腹瀉。結腸吸收功能不良或結腸分泌增加也可發生腹瀉。

消化吸收過程中發生障礙,也會發生腹瀉。

分類

常見的腹瀉有以下幾種:

滲出性腹瀉

因炎症、潰瘍、腫瘤浸潤等引起病變處的血管、淋巴、腸道粘膜損害,使區域性血管通透性增加,滲出蛋白質、血液以及粘液分泌增加而進入腸道發生腹瀉。滲出性腹瀉有感染性及非感染性兩種。前者以細菌性痢疾、阿米巴痢疾、腸結核、病毒性腸炎和黴菌性腸炎等為常見。後者常見的有非特異性潰瘍性結腸炎、侷限性腸炎、缺血性結腸炎、結腸癌、煙酸缺乏症等。

缺血性結腸炎是因腸繫膜動脈粥樣硬化引起的腸道缺血所致,好發部位是結腸脾曲。當供應腸道的血管突然梗塞時,則引起突然腹絞痛、腹瀉,並可有不同程度的血便,患者可有發燒。若腸壁壞死穿孔則發生腹膜炎。X射線鋇劑灌腸造影可發現受損的結腸狹窄,粘膜不規則呈鋸齒狀。病變區域性的結腸粘膜壁水腫,而出現典型的X射線徵象──指壓痕徵。這種現象可在 4~6周後因側枝迴圈的建立而消失。發病年齡多在40歲以上。

滲透性腹瀉

因為水溶性物質吸收障礙,使腸腔內滲透壓增加,影響水的吸收,腸內容積增大而使腸管擴張,腸蠕動加速,產生腹瀉。口服不易吸收的物質(如硫酸鎂、山梨醇、甘露醇等)可引起此類腹瀉。

乳糖酶缺乏症患者不能將乳糖分解成半乳糖及葡萄糖,因乳糖不能被小腸吸收造成腸腔內高滲而發生腹瀉。本病患者喝牛奶時,因牛奶中含有乳糖,此患者即發生腹瀉。

吸收不良是引起滲透性腹瀉的一個常見原因。

分泌性腹瀉

主要是因為小腸,特別是空腸分泌大量的電解質,繼而增加水的分泌,致使腸內容積增大,腸蠕動加速而發生腹瀉。分泌性腹瀉可分為感染性與非感染性兩種。感染性腹瀉常見於霍亂,致病性大腸桿菌、彎曲桿菌、沙門氏菌屬感染等。非感染性腹瀉常見於心力衰竭、門脈壓增高、縮窄性心包炎的患者。

有分泌激素或其他物質功能的腫瘤患者也可發生非感染性分泌性腹瀉。如胃泌素瘤(又稱佐林格-埃利森二氏綜合徵)、非β胰島細胞瘤(又稱水瀉、低血鉀、無胃酸綜合徵,簡稱WDHA)和類癌綜合徵等。

結腸、直腸的羢毛腺瘤可分泌大量含有氯化鈉的粘液,若腫瘤在左半結腸時,則分泌的水不能吸收而發生腹瀉,排出大量粘液、水及電解質。

腸道運動功能紊亂性腹瀉

腸管蠕動增快,致使應在腸道內吸收的物質不能充分被吸收而引起腹瀉。此種腹瀉多繼發於全身性疾病。腸管蠕動過緩而使細菌大量繁殖引起的腹瀉較少見。引起腸管運動功能紊亂的疾病有神經性腹瀉、腸道激惹綜合徵、甲狀腺功能亢進、甲狀旁腺功能亢進等。

病程長的糖尿病人可發生植物神經病變,產生胃腸道運動功能障礙而引起腹瀉。

小腸吸收面積減少引起的腹瀉

如小腸大部切除、結腸切除後,均可因吸收面積減少而產生腹瀉。

從發病機理上雖可將腹瀉分為上述幾類,但在發生腹瀉時常有幾個因素參與,不易作嚴格的劃分。

臨床表現

腹瀉可引起機體失水和電解質紊亂,長期慢性腹瀉(特別是脂肪瀉)可引起營養缺乏的表現。因腹瀉發病的機理不同,臨床表現各異(見表),這些伴隨症狀有助於鑑別病因。

因腹瀉病因的不同,可伴隨出現其他的不同症狀,如滲透性腹瀉可伴有發熱、腹痛。腸管運動功能紊亂引起的腹瀉多為全身性疾病的一個症狀,如甲狀腺功能亢進,除腹瀉外還有甲狀腺功能亢進的特徵性表現。

診斷及鑑別診斷

主要根據以下幾方面:

病史

年輕的腹瀉患者多為炎症性病變;老年患者則多考慮結腸癌、缺血性腸炎等。發病急者見於急性痢疾、霍亂、食物中毒、結腸激惹綜合徵等,慢性起病則見於腸結核、慢性痢疾、慢性胰腺炎、結腸癌等。若腹瀉已經2年以上,則結腸癌的可能性很小。集體發病常見於細菌性食物中毒、化學藥物中毒、毒蕈中毒。腹瀉發生在用廣譜抗生素以後,應考慮有真菌性腸炎及梭狀芽胞桿菌感染。在胃大部切除,胃、空腸吻合術後,因胃腸吻合口過大,易發生傾倒綜合徵,食物進胃後即進入空腸。小腸或結腸大部切除後,可因吸收面積減少而發生腹瀉。

飯後即發生腹瀉見於腸道激惹綜合徵、腸結核。飯後2~24小時發生急性腹瀉,而且集體發病,則應考慮為細菌性食物中毒。禁食後腹瀉止者,見於滲透性腹瀉。若無改變時,則見於分泌性或滲透性腹瀉。食某些食物後發生腹瀉,見於食物過敏。喝牛奶後發生腹瀉,見於乳糖酶缺乏症。

早晨因便感而醒者,多見於器質性腸道疾病,如慢性細菌性痢疾、非特異性潰瘍性結腸炎、克羅恩氏病等,但也有些老年人並無器質性疾病,亦出現清晨排便。若晚間因便意而醒者也多為腸道器質性疾病所致。

腹瀉與便祕交替出現,常見於腸結核、腸道激惹綜合徵、結腸癌、不完全腸梗阻等。

每日排便次數在10次以上者,多為急性腸道感染或分泌性腹瀉。在10次以上而排便量很少,見於急性細菌性痢疾、潰瘍性結腸炎、克羅恩氏病、直腸癌,在盆腔病變侵及直腸時,也可發生這種現象。若排便次數在10次以下者,則多見於慢性腸炎、慢性細菌性痢疾等。

慢性細菌性痢疾、阿米巴痢疾、結腸癌等,每日排便量不多。脂肪吸收不良發生脂肪瀉時,每日大便量在300~500ml,超過1000ml時,多為分泌性腹瀉。超過3000ml時,見於霍亂、WDHA、金黃色葡萄球菌腸炎、大腸桿菌食物中毒、結腸絨毛瘤等。

水樣大便見於腸毒性大腸桿菌、金黃色葡萄球菌食物中毒和胃泌素瘤。綠色水樣便見於小兒腸毒性大腸桿菌腸炎。米湯樣大便見於霍亂、副霍亂。血水或洗肉水樣大便見於嗜鹽桿菌腸炎。腥臭血水樣便見於急性壞死性小腸炎。膿血便見於痢疾、非特異性潰瘍性結腸炎、結腸癌、血吸蟲病。粘液便見於腸道激惹綜合徵、結腸絨毛瘤。白陶土樣便有泡沫見於脂肪瀉。海水藍或蛋花湯樣便見於偽膜性腸炎。

伴有裡急後重者,病變在直腸。結腸腹瀉多伴有便前下腹部痛。小腸腹瀉則有陣發性臍周痛,腸鳴音亢進。伴發高燒者,如急性痢疾、急性出血壞死性腸炎、傷寒、淋巴瘤、結腸癌。低燒者,如腸結核、克羅恩氏病、黴菌性腸炎、非特異性潰瘍性結腸炎等。伴有哮喘者,如類癌綜合徵、食物過敏。對食物過敏的腹瀉,面板常有蕁麻疹。類癌綜合徵有面板潮紅。非特異性潰瘍性結腸炎有結節紅斑。非熱帶性吸收不良綜合徵有庖疹樣皮炎。腸結核有結節性紅斑。伴有關節炎者,有非特異性結腸炎、克羅恩氏病、惠普爾氏病(腸原性脂肪代謝障礙)。伴有貧血者,見於腸結核、克羅恩氏病、淋巴瘤。伴有腹脹者,見於腫瘤、結核、部分性腸梗阻。非熱帶性吸收不良綜合徵、侷限性腸炎也可發生腹脹現象。伴有明顯消瘦者見於甲狀腺功能亢進、腸道的惡性腫物、吸收及消化不良等。

體格檢查

腹瀉病人應作全面的體格檢查。因全身疾病可以引起腹瀉。

有明顯消瘦患者除注意檢查腹部外,甲狀腺也應仔細檢查以除外甲狀腺功能亢進。有口角炎、舌炎、口腔炎的病人常提示有吸收不良。全身淋巴結腫大常出現於淋巴瘤,而鎖骨上淋巴結腫大則有胃腸道腫瘤轉移的可能性。腹部包塊見於腹部臟器腫物,但也可能為粘連性包塊,如腸結核、侷限性腸炎。腸套疊、腸扭轉時也可觸到腹部包塊。腸鳴音亢進意味有腸蠕動增快。在不全腸梗阻時,可發生高調腸鳴。肛門檢查及肛門指診在腹瀉病人應作為一個常規檢查。若有肛瘻、肛門膿腫,則有腸結核、侷限性腸炎的可能。肛門狹窄則見於直腸癌。因腹瀉引起大量電解質丟失,可發生心律紊亂。大量失水可引起迴圈衰竭,這些體徵也應注意。

實驗室檢查

腹瀉由多種病因引起,因此除了作一些常規檢查外,應針對病人的具體情況,作些特殊檢查。

(1)糞便檢查。為腹瀉病人的常規檢查。糞便的性狀對腹瀉病因的診斷意義,已如前述。顯微鏡下檢查除注意有無紅細胞、白細胞、蟲卵、原蟲外,需經塗片染色作細菌檢查。蘇丹Ⅲ染色作脂肪滴觀察,碘液染色觀察澱粉顆粒。糞便中有白細胞表明病原體侵入腸道粘膜,根據糞便中的白細胞分類,也可提示入侵病原體的性質。如中性白細胞增多,常見於細菌性痢疾、沙門氏菌屬腸炎、金黃色葡萄球菌腸炎等。單核細胞增多則見於傷寒。嗜酸性細胞增多則見於過敏性腸炎。糞便培養檢查時,若糞便中有壞死組織,應作病理檢查。

若大便中發現澱粉顆粒,表明有消化不良,可能有胰腺疾病。有脂肪滴時,則可能有消化不良,也可能為吸收不良。在胰腺功能不良時,中性脂肪不被消化,糞便中中性脂肪增多。小腸粘膜病變而致吸收不良時,雖然中性脂肪已被消化成脂肪酸,但不能被吸收,糞便中脂肪酸增加。根據上述情況可初步鑑別脂肪瀉產生的原因。

(2)吸收功能檢查。常用的有脂肪吸收試驗、糞脂定量測定、D-木糖吸收試驗、維生素B12吸收試驗等。這些試驗主要用於脂肪吸收不良的診斷及鑑別診斷。

(3)實驗室的其他檢查。如血白細胞總數及分類、血沉、血電解質(如鉀、鈉、氯)、二氧化碳結合力、尿素氮等。必要時作肝、腎功能以及免疫方面的檢查。此外也可作血清胃泌素、尿5-羥吲哚乙酸(5-HIAA)等檢查。

其他檢查

包括以下各項:

(1)胃腸道 X射線檢查。對久治不愈的慢性腹瀉患者應作胃腸鋇餐造影、結腸鋇劑灌腸造影檢查。胃腸道雙重對比造影檢查,有時可發現粘膜微小病變。在胃泌素瘤時可發現多發消化性潰瘍、吸收不良、克羅恩氏病、非特異性潰瘍性結腸炎、腸道腫瘤等,均可通過X射線檢查發現典型徵象而確診。但懷疑有腸梗阻者不應作口服鋇餐造影檢查。在結腸炎症病變的急性期,也不宜作鋇餐劑灌腸造影。若懷疑胰腺疾病引起的腹瀉時,作逆行胰膽管造影和CT檢查,對診斷也很有幫助。

(2)B型超聲波檢查。 腹部能觸到腫塊的病人應作為常規檢查。

(3)乙狀結腸鏡檢查。在對慢性腹瀉並有血便或反覆發作的腹瀉患者,應作為常規檢查。但對乙狀結腸以上部位的病變則不能發現。纖維結腸鏡檢查可補充其不足。小腸病變可以用纖維小腸鏡檢查,並可發現空腸上端的病變。內鏡檢查不僅可以直接看到病變,而且可取活體進一步確定診斷。

引起腹瀉的疾病很多,進行鑑別診斷時,首先應確定是真性腹瀉,還是假性腹瀉。所謂假性腹瀉是指直腸受到刺激後有頻繁的便意,但排出的糞便成型或很乾,量也不大。當糞便祕結在直腸內、直腸腫瘤引起直腸狹窄、盆腔病變刺激直腸時均可出現假性腹瀉。例如在宮外孕破裂出血時,血液在盆腔內刺激直腸可引起頻繁的便意。在降結腸病變(如結腸癌)引起降結腸狹窄時,糞便積存於病變的上部,刺激結腸引起便祕,在長時間便祕後發生腹瀉,也屬於假性腹瀉之列,因為腹瀉是便祕的結果。其次應將腹瀉從發病的機理上進行分類,即滲出性、滲透性、分泌性、腸道運動功能障礙還是腸道吸收面積減少。然後有針對性的進行檢查,進一步確診。

參考文章

牛病毒性腹瀉-粘膜病有何臨床表現?牛遇到孩子腹瀉怎麼辦?孕育兒孩子為什麼會發生腹瀉?孕育兒什麼是生理性腹瀉?孕育兒餵養不足也會引起腹瀉嗎?孕育兒嬰兒腹瀉有哪些原因?孕育兒旅遊者腹瀉是怎麼回事,如何防治?內科小腸結腸炎耶爾森菌所致腹瀉有何特點,如何診治?內科空腸彎曲菌腹瀉有何特點,如何診治?內科類志賀毗鄰單胞菌感染性腹瀉有何特點,如何診治?內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