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卜算子詠梅》教案

《卜算子詠梅》教案

  教師思考:

  梅花是我國的名花之一。她具有色、香、姿、韻的外形美和內質美,一向被視為堅貞高潔和頑強不屈的象徵。中國曆代文學作品中有許多讚美梅花的的佳作。《卜算子 詠梅》是六年制第十二冊第一組裡一篇課文。這是毛主席詞作中的精品。全詞以昂揚飽滿的情緒,樂觀向上的精神,豪放粗獷的風格,描繪了梅獨特的性格,超凡脫俗的氣質。作品語言通俗,耐人尋味,畫面感強。六年級學生具有一定的閱讀和理解水平和文學積累,文章的內容和作者的特殊身份,對學生構成了一定的吸引。

  本文與陸游的《卜算子 詠梅》為同題作品。毛主席在創作本詞時就曾提到反其意而用之,所以兩詞在風格上對比鮮明。教材也在正文之下收錄了陸游詞的全文並加註了簡要的說明,這為教學活動的設計提供了契機。另外《語文課程標準》總目標提出:培養學生具有獨立閱讀的能力,注重情感體驗,有較豐富的積累,形成良好的語感。學會運用多種閱讀方法。能初步理解、鑑賞文學作品,受到高尚情操與趣味的薰陶,發展個性,豐富自己的精神世界。出於以上的考慮,我認為:將兩詞對照起來,引導學生自讀研討,將會收到較好的效果。

  資訊資料:

  1、蒐集古今詩人的詠梅作品。

  2、師生查閱1961年國內社會背景的資料。

  3、分別查閱關於兩首作的賞析文章。

  教學要求:

  1、結合蒐集查閱的資料和對兩首詠梅詞的比照分析,理解作品內容及思想感情,豐富語文積累。

  2、能夠創造性地處理使用搜集的材料,並能主動地與同學進行合作學習。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4、從梅花的高貴品質中受到人生觀、價值觀的感染薰陶。

  教學時數:

  2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流程:

  一、創設情境,激發興趣,豐富認知

  1、由你見過梅花嗎?你瞭解梅花嗎?引入。

  2、以多彩的梅世界為題,組織同學彙報交流蒐集的資料。(詩文、圖片、樂曲等)由蒐集人自行介紹。(詳細內容、蒐集渠道、自我感受)。

  3、在師評的基礎上,引導學生自評、互評。(針對蒐集資訊的質量、渠道、展示效果等方面)

  [蒐集資訊的過程,是學生學習過程的重要組成部分。給他們展示的機會,傾聽學生的彙報,及時地給予評價,可滿足學和的成功需要。相互的交流,擴大了每個學生的資訊量,促進了合作與發展。同時所蒐集資料的針對性和目的性,為課文的進一步理解作了鋪墊,豐富了學生的認知積累。]

  二、進行新課,瞭解背景,理解全詞。

  1、根據學生的蒐集的資料,引出課題,並結合學生舊知弄清詞牌、題目等。

  2、啟發學生根據預習,提出問題。

  3、自讀課文,藉助工具書和蒐集的資料,小組合作,讀文研討。

  [從學生的自主質疑中,教師可以及時獲得資訊反饋,以便調整教學走向,確保教學活動的針對性和有效性。透過自主合作學習,培養學生合作意識和閱讀能力。]

  三、彙報交流,明確理解,感情讀背。

  1、指讀課文,互相評價。

  2、結合自己小組喜歡的.詞句,暢談學習收穫。

  3、有感情練讀,教師相機指導,嘗試背誦。

  四、鞏固練習,豐富積累。

  1、在括號裡填上合適的詞語,並試著說出這樣填的理由。

  ( )的梅花

  2、在蒐集的資料中,把自己認為最好的內容,介紹給同桌,擇優抄寫在積累本上。

  第二課時:

  教學流程:

  一、創設情境,引發對照,激發興趣。

  1、引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和背誦。

  [回顧舊知,創設學習情境。]

  2、出示陸游的《卜算子 詠梅》,故設疑問:同樣是描寫梅花,它們有什麼不同嗎?

  [巧妙布疑,誘發學生思索。]

  二、由疑而入,自主學讀,理解研讀。

  1、教師介紹毛主席寫詠梅時的小故事,重點指出反其意而用之,啟發學生深入思考:兩首詞在內容描寫及思想感情表達上有什麼不同?

  [體現教師主導,引導學生深入地思考,培養學生思維的深刻性,鼓勵學生探究發現。培養初步的作品欣賞能力,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

  2、把蒐集的關於兩首詞的賞析文章,發給各小組,鼓勵各組根據閱讀理解,探究發現,深入體會兩詞的內容及思想感情。

  [此活動有扶有放,提高並促進學生合作、探究的意識與能力。問題設計適於探究,利於培養學生思維的廣度和深度。透過理解培養了學生初步的閱讀欣賞能力。]

  三、交流研討,促進理解,個性表達。

  1、學生結合本組的學習,交流理解與收穫,教師相機引導點撥。引導學生互相補充、評價。

  [學生個性化的表達和理解是語文教學的追求。如何使學生的表達更科學、更嚴謹、更規範,教師引發的多形式評價和巧妙的點撥是關鍵。這個環節對教學的教學功底有著較高的要求。]

  2、學習小結。

  四、深悟情感、創意表達。

  1、鼓勵學生根據自己對詞句的理解或對梅花的感情,選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去表達自己的感受。(寫作、繪畫、背誦、抄錄等均可。)

  [為學生提供創造的空間,面向不同層次的學生,便於形成良好的學習氛圍,利於教學活動的高效益。學生在創作表現中深刻地體會了詞句的妙處,理解了文章的感情,受到了情感的薰陶。]

  2、成果展示,相互評價。

  五、感情讀背,昇華理解。

  [有餘力的學生可選擇陸游的詞作來進行讀背練習。]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