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科重症護理論文綜述範文

  兒科護理物件是0-14歲的兒童,心理護理是非常重要的手段和方法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供大家參考。

  篇一

  《 優質護理在兒科重症監護病房中的應用效果 》

  【摘要】 目的 探討在兒科重症監護病房***PICU***開展優質護理服務的效果。方法 180例PICU患兒, 隨機分為優質護理組和常規護理組, 各90例。常規護理組患兒採用傳統的護理方法, 優質護理組在常規護理的基礎上採用綜合性措施護理服務。比較兩組患兒護理干預前後焦慮心理狀況、睡眠質量及護理服務滿意度情況。結果 護理後優質護理組患兒焦慮評價量表***SAS***評分和醫院睡眠問卷***SMH***評分均優於常規護理組, 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優質護理組滿意度為93.33%顯著高於常規護理組的78.89%,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在兒科ICU病房中開展優質護理服務有助於改善其睡眠質量, 減輕患兒的煩躁、焦慮等負面情緒, 明顯提高患兒及其家屬的護理滿意度, 臨床可積極應用。

  【關鍵詞】 優質護理;兒科重症監護病房;應用效果

  DOI:10.14163/jki.11-5547/r.2015.34.190

  為對危重患兒進行綜合監護與救治, PICU逐漸發展, 這是一種綜合性的多學科聯合救治模式。PICU中患兒各器官功能未發育完全, 且病情危重、變化快, 使得患兒併發症多、預後差;有30%~70%的患兒存在心理、恐懼、焦慮、煩躁等負面情緒, 影響到患兒的康復, 更有甚者依從性較差對臨床治療和護理產生牴觸, 形成惡性迴圈, 所以對於護理工作的要求高於普通病房, 導致PICU中護理工作難度高、勞動強度大。本文選取本院2014年3月~2015年3月收治的180例ICU病房患兒, 在保證護理安全的前提下開展綜合性措施開展優質護理服務, 護理質量得到改善, 患兒及其家屬滿意度明顯提高, 現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 1 一般資料 選取本院2014年3月~2015年3月收入ICU病房的患兒180例, 入選標準:入住PICU>5 d;無精神障礙, 能與醫護人員進行語言、文字、手勢等正常交流。將患兒隨機分為優質護理組和常規護理組, 各90例。優質護理組男52例, 女38例;年齡3~12歲, 平均年齡***7.4±2.7***歲。常規護理組男49例, 女41例;年齡3~12歲, 平均年齡***7.8±2.8***歲。兩組患兒年齡、性別、病情等一般資料比較, 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護理方法 常規護理組患兒採用傳統的護理方法。優質護理組患兒在傳統護理方法的基礎上開展綜合性護理服務[1], 改善PICU環境、心理疏導、加強與患兒交流等, 具體措施如下。

  1. 2. 1 病房環境 為患兒提供舒適、整潔、安靜、通風的環境, 調節病房的溫度和溼度。各種儀器的報警聲音應儘量調到最低, 以免干擾患兒休息, 造成負面情緒的產生和加重。可為患兒提供消毒無菌的玩具、播放輕緩音樂, 穩定患兒情緒, 使患兒的注意力得到良好轉移。

  1. 2. 2 護理內容 加大護理監護力度, 增加患兒體溫、心率的監測次數。護理手法上儘量保持輕柔, 避免護理引起的疼痛導致患兒掙扎反抗, 影響治療效果及護理滿意度。

  1. 2. 3 心理護理 患兒進入PICU後離開家屬的照顧, 會失去安全感, 易產生焦慮、恐懼等心理。護士要以溫和的語氣、慈愛的態度關懷患兒, 用通俗易懂的語言向患兒介紹病房環境及治療中的注意事項, 讓患兒重拾自信心, 恢復積極的情緒。為達到患兒依從性好, 和積極治療的目的, 可適當給予患兒言語的鼓勵和物品獎勵***如水果、玩具***。特別是對因氣管插管等原因失去語言表達能力的患兒, 可通過面部表情、手勢、文字等溝通方式來細心耐心的溝通交流[2]。睡前給予患兒溫水泡腳、梳頭、愛撫身體、講故事或播放促眠音樂等。對於在PICU中常見的急救和死亡事件, 應採取相應措施***如在窗前拉起布幔, 播放音樂等***避免患兒看到或聽到而產生心理陰影。在客觀因素允許的情況下, 可適當增加患兒家屬探視次數和探視時間, 告知家屬探視時應有樂觀積極的態度, 與患兒要多分享開心的事情, 可與患兒做簡單的互動遊戲, 用家庭的溫暖驅走患兒的焦慮、恐懼感[3]。

  1. 3 觀察指標 採用SAS評價患兒護理干預的焦慮心理狀況, 採用SMH評價患兒干預的睡眠質量。患兒出院時, 採用自制問卷量表***滿分100分***對患兒及其家屬進行護理服務滿意度調查, 患兒及家屬針對問卷中問題及綜合情況給出最後評分, 得分≥75分為滿意。

  1. 4 統計學方法 採用SPSS19.0統計學軟體進行資料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 x-±s***表示, 採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 採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 1 兩組患兒SAS評分比較 兩組患兒護理前SAS評分比較, 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經護理後兩組患兒SAS評分與護理前比較均有所改善,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患兒護理後SAS評分比較,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 2 兩組患兒SMH評分比較 兩組患兒護理前SMH評分比較, 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經護理後兩組患兒SMH評分與護理前比較均有所改善,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患兒護理後SMH評分比較,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 3 兩組患兒調查問卷得分與滿意度比較 優質護理組問卷得分為***93.5±5.5***分明顯高於常規護理組的***81.4±******分,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優質護理組患兒滿意度為93.33%顯著高於常規護理組的78.89%,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3 討論

  PICU患兒在監護過程中, 由於受自身病情危重、周圍環境變化、機械通氣所帶來的損傷以及家屬探視時間受限等因素的影響, 會產生生理或心理上的不適感, 從而影響治療效果, 導致病情加重, 對患兒的生命安全造成嚴重威脅[1]。另外, PICU患兒的發病原因複雜, 接受的侵襲性操作多, 免疫功能低下。開展優質護理不僅能提高患兒的治療效果, 而且能降低常規臨床治療不良反應的發生率, 具有很高的應用價值。

  本文對180例患兒採用不同的護理方式, 護理後優質護理組患兒SAS評分和SMH評分均優於常規護理組, 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患兒出院時進行護理服務滿意度問卷調查, 優質護理組患兒滿意度為93.33%顯著高於常規護理組的78.89%,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綜上所述, 對於PICU患兒進行優質護理具有較好的臨床療效, 不僅能減輕患兒的痛苦、提高患兒的生活質量, 而且有利於控制病情, 對患兒的恢復有促進作用。因此, 優質護理護理是一種較好的護理手段, 值得在臨床上推廣使用。

  參考文獻

  [1] 方昆.綜合性護理在兒科ICU患兒監護中的應用效果觀察.中國現代藥物應用, 2015, 9***1***:169-170.

  [2] 唐萍.非語言性溝通在兒科護理工作中的應用效果.當代醫藥論叢, 2013, 11***9***:253-254.

  [3] 祝益民.兒科危重症監護與護理.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 2004: 158-159.

  篇二

  《 鎮靜護理在兒科重症監護病房中的應用進展 》

  【摘要】目的研究鎮靜護理在兒科重症監護病房中的應用價值。方法選取2007年3月至2012年3月來我院接受治療的資料齊全的64例重症監護患兒進行鎮靜護理效果研究。結果41例患兒都取得了較好的護理和治療效果,有22例患兒發生肺部感染,經過積極治療後,病情好轉,有1例患兒死亡。結論對於兒科重症監護病房的鎮靜護理是必要的,對於保障患兒的生命安全有積極意義。

  【關鍵詞】兒科重症監護病房;鎮靜護理;應用研究

  鎮靜護理在兒科重症監護病房中的應用是很重要的[1]。患兒在重症監護病房的時候,很容易受到一些簡單的環境變化、機械通氣等情況的影響而使得病情加重,甚至危及生命[2]。採取必要的鎮靜護理對於患兒的生命保障越來越重要。優良的鎮靜護理質量在兒科重症監護病房中的應用變的越來越廣泛。現將護理情況報道如下。

  1臨床資料

  選取2007年3月至2012年3月來我院接受治療的資料齊全的64例重症監護患兒進行鎮靜護理效果研究。64例患兒中,男性患兒有41例,佔64.06%,女性患兒為23例,佔35.94%。所有患兒的最大年齡為7歲,最小年齡為9個月,患兒的平均年齡為***4.8±1.5***歲。患兒由於不同情況進入重症監護室。

  2鎮靜護理

  對患兒的生命體徵進行監測,採用的鎮靜類藥物多數是心血管以及具有呼吸抑制作用的藥物,嚴格觀察患兒的生命體徵。主要觀察患兒的呼吸、血壓、瞳孔等變化情況。對於各項指標,每過20min記錄一次,對血壓等指標進行觀察記錄。對患兒的輸液速度進行嚴格控制,每天定時診斷患兒的鎮靜和焦慮程度,對患兒的一些併發症等進行診斷。

  對患兒的鎮靜護理,還應該包括對於環境的控制,一定要把握好嚴格的無菌操作。對於環境的控制,包括環境的光線,安靜程度,噪音的干擾等,都應該嚴格控制。患兒還應該進行適當的心理護理。多和患兒進行溝通,讓患兒處於一個自己認為溫馨的環境當中,更利於病情的治療。

  3結果

  經過鎮靜護理,所有64例患兒中,有41例患兒取得了較好的護理和治療效果,有22例患兒發生肺部感染,經過積極治療後,病情好轉,有1例患兒死亡。

  4討論

  鎮靜護理在兒科重症監護病房中的應用是很重要的[3]。對於在重症監護病房的患兒,一般需要持續用藥。然而,持續用藥的一個弊端是容易影響對於患兒病情變化情況的觀察。採用定時中斷鎮靜治療,對患兒的鎮靜和焦慮程度進行評估,是一種可行的辦法[4]。通過對患兒的鎮靜和焦慮程度進行評估後,判斷患兒是否發生併發症和神經系統功能障礙等情況。對於患兒,需要適當的減輕應激反應,抑制躁動狀態,為進一步的特殊治療打基礎。同時,還需要對患兒進行適當的心理護理,穩定患兒的心理波動,消除患兒的焦慮和恐懼心理。

  對於患兒鎮靜的觀察內容,主要是指檢測患兒的心率、呼吸、面板顏色以及對於藥物的反應等方面[5]。患兒常用的鎮靜類藥物,很多都會對心血管和患兒的呼吸系統產生抑制作用,護理人員需要嚴密觀察患兒的變化情況,對於患兒在呼吸、血壓、瞳孔等方面的檢測指標要檢測到位,保護好患兒的健康[6]。有資料表明,在對患兒進行呼吸監測的時候,如果能夠配合聽診呼吸音等,能夠得到一個更好的監測效果。作為護理人員,需要了解患兒在接受鎮靜治療時所採取的藥物可能引發的反應,注意觀察相關指標的變化。對於鎮靜劑的用量和用藥時間等,也需要進行嚴格的記錄。每天定時中斷鎮靜治療,評估鎮靜效果和併發症的發生情況。

  對於重症患兒進行鎮靜護理,有著重要的意義。患兒由於機械輔助通氣等而影響了自由活動,變得躁動。在治療的過程中,患兒由於被長時間固定而感到不悅等,多個方面的原因使得對於患兒進行鎮靜護理變得必要。

  現階段,對於兒科的鎮靜護理,常用的評分系統包括Ramsay量表、舒適量表及舒適-行為量表等。對於不同的評估量表,評分有不同的標準。有資料表明,如果能夠把舒適-行為量表和鎮靜標準加以結合,能夠很明顯的減少患兒所需鎮靜劑的劑量。同時,如果能夠建立一套可以執行的鎮靜標準,會收到很好的效果。有資料顯示,通過醫護合作建立的鎮靜標準,可以明顯的降低與呼吸相關的肺炎疾病的發病率。

  在醫學的不斷的發展和進步過程中,人們對於醫療和護理的質量要求也越來越高,對於治療過程中的舒適程度的要求也變的更為突出。對患兒進行鎮靜護理,能夠通過藥物或者是非藥物的作用而使得患兒趨向於一種舒適的狀態,從而能夠更積極的配合治療。相信在醫學的不斷的發展過程中,對於兒科重症病房的鎮靜護理會發展的更好。

  參考文獻

  [1]白錦兵,徐麗華.鎮靜護理在兒科重症監護病房中的應用進展[J].護理研究,2009,23***10***:2727-2729.

  [2]姬紅玲.人性化護理在新生兒重症監護病房的應用及體會[J].中外醫學研究,2011,9***13***:74-75

  [3]許菊芳,聶玉琴,王豔梅.循證護理在重症監護病房鎮靜療法的應用[J].新疆醫學,2010,40***07***:82-85.

有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