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老師應具備的素養

  素質是指人對社會善美醜惡以及其他現象的認識、行為和做法。包括思想認識、思想覺悟、思想方法、價值觀念等方面的素質。那麼一個老師應具備什麼素養呢?下面是小編蒐集整理的,希望對你有幫助。

  教師應該具備的基本素養

  一、教師的職業道德素養是從教師對待事業、對待學生、對待集體和對待自己的態度上來體現的。具體包括:忠於人民的教育事業、熱愛學生、團結協作、為人師表。

  二、教師的知識素養包括:政治理論修養、精湛的學科專業知識、廣博的科學文化知識、必備的教育科學知識。其中精湛的學科專業知識和廣博的文化科學知識是“本體性知識”,主要解決教師教什麼的問題;必備的教育科學知識是“條件性知識”,主要解決教師如何將知識傳授給學生,即怎麼教的問題。

  三、教師的能力素養主要包括:語言表達能力、教育教學能力、組織管理能力、自我調控和自我反思能力較高的教育機智。此外,教師還應該具備教育科研能力、學習能力、觀察學生的能力、創新能力以及運用現代教育技術手段的能力。

  四、職業心理健康是指一個優秀教師所應有的心理素質,也就是教師對內、外環境及人際關係有著良好適應所需要的條件,主要包括:高尚的師德、愉悅的情感、良好的人際關係和健康的人格。其中,教師的人格素養對學生的發展起著推動作用,是素質教育的基礎。它主要表現為:積極樂觀的情緒、豁達開朗的心胸;堅忍不拔的毅力;廣泛的興趣和積極的創新品質。

  如何當一名好老師

  班主任既是學生身心健康和學習生活的管理者,也是班級的組織者、領導者,更是班級教育教學工作的協調者。

  首先,作為管理者,要求班主任在全面瞭解學生特點的情況下有機的整合教育資源,因材施教,讓每一名學生都能融入其中,寓教於樂讓他們快樂的成長。班主任老師要定期和學生家長進行交流溝通,做好家訪工作,向家長了解孩子的課後狀態,收集家長意見及時調整工作內容,和學生家長共同為孩子構建良好的學習環境。

  其次,作為組織者和領導者,要求班主任發揮聰明才智。既可針對學生情況,制定切實可行的班規,並營造良好的班集體氛圍;又可在班級裡開展豐富多彩的活動,為學生的德智體美全面發展創設環境。

  最後,作為協調者,班主任需要將自己掌握的情況和全體授課教師進行溝通,根據學生情況一同制定班級總體課程進度及授課形式。每週定時開授課師資總結小會,共同探討課堂教學效果,共同解決各學科老師遇到的問題。 教師是人類靈魂工程師,無論作為班主任也好,還是作為一名普通的學科教師,都應該關心、愛護、引導每一位學生,培養學生健康的人格。

  老師的職業道德

  “立德樹人”的本意是指自身樹立德業,給後代做榜樣,培養人才。它強調把“立德”擺在第一位,是因為萬事從做人開始,且強調了培養人才是長遠之計。“立德樹人”是我國曆代教育共同遵循的理念,黨的報告中也明確說明把立德樹人作為教育的根本任務,著力提高教育質量。

  第一,“立德樹人”要求教師認真踐行教師的職業道德規範。教師要善於抓住學生的心理特徵,對學生的個性品質加以正確引導;在日常的教學實踐中,將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維度目標細心體現;在課堂上,給予學生更多名人事蹟的薰陶與指引,使學生樹正德、立志向。

  第二,“立德樹人”要求教師必須堅持德育為先,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德者,才之帥也。”學校要從課程德育、社會實踐和學校文化三方面進行建構,要把德育滲透於教育教學的各個環節,貫穿於學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會教育的各個方面。

  第三,“立德樹人”要求教師必須堅持培育學生健全人格。教師要培養學生積極的心理品質和樂觀向上的品格,學會創造幸福,分享快樂;關注學生的內心世界,塑造學生純真完美的心靈;加強學生心理輔導,認真發掘健全人格教育資源,重視對學生的人文關懷,營造良好的師生關係、同學關係,為培育學生健全人格提供良好氛圍。 總而言之,教師應努力投身教育,立德樹人,著力提高教學質量,踐行職業道德規範,讓每一個學生都能成為有用之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