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公務員考試申論高分範文

  申論考試是西藏公務員考試的重要組成部分,對公務員考試有著重要的影響,申論部分要求考生多閱讀申論範文,以下就由小編為你提供幫助你提分。

  一

  人口乃國家之基

  摸清家底,是家庭安身立命之本;摸清家底,是家庭發家致富之源,摸清家底,是家庭繼往開來之基,家庭如是,國家亦如是,而一個國家的家底,就是人口。二戰以來,諸如美國,印度,英國等世界各國都花費了巨大的人力、物力、財力投入了人口普查工作,人口普查對一個國家的意義,由此觀之也可見一斑了。然而,在國內,適齡子女入學難,屢見不鮮;“睡城”案例,層出不窮;“尿街”現象,發人深省;人口結構失衡,引人深思;各大城市“養老難”,司空見慣。上述種種都與人口普查休慼相關,一言以蔽之,做好人口普查工作,摸清家底,是大勢所趨,民心所向。

  人口普查工作之路步履維艱,追根溯源是有三隻攔路猛虎:從源頭上看,人、財、物的投入力度不足;從理念上看,宣傳動員沒有事先落戶;從技術上看,工作人員的普查水平有待提高。人口普查路漫漫其修遠兮,尋醫問診,對症下藥方能藥到病除。

  以資金為保障,為人口普查之途逢山開路。兵法有云,“每逢戰事,兵馬未動,糧草先行”,13億人口的普查工作,比起任何一場艱苦的戰役,都有過之而無不及。美國2010年人口普查耗資140億美元,同年印度也可謂舉全國之合力,傾國庫之所有投入人口普查。因此,不容忽視人財物的投入對於人口普查這場硬仗的意義。為能攻堅克難,各級政府要設立專項基金,專款專用,成立技術小組、指導小組、督查小組,以90%的時間調查研究,10%開會決策,100%的熱情、活力、和支援投身人口普查工作。

  以動員為先行,為人口普查之路遇河架橋。“不謀萬世者不足以某一域”人口普查工作要本持思想先行的理念。民心所望是執政所向,人民群眾因為不瞭解,而產生的諸如擔心資訊洩露等問題,成了阻礙普查工作開展的絆腳石。有鑑於此,動員工作是當務之急,做好人口普查的宣傳工作要把握“三要”,即社群宣傳公告欄的普查常識宣傳要常抓不懈;普查部門的《保密協議書》的簽發要擲地有聲,上門普查時的講解工作要以理服人。以宣傳動員為先行,才能使人口普查工作事半功倍,水到渠成。

  以溫情為依託,使人口普查之行蹄疾步穩。普查人員常常吃閉門羹,早已是司空見慣的事情,殊不知,溝通是人類消除誤解和摩擦最好的工具。以溫情為依託推進普查工作要以獅子率隊的狠心擯棄三個“要不得”,即以野蠻粗暴的方式把普查工作當指標的心態要不得;以趾高氣揚要求群眾配合的作風要不得;以審判姿態審查詢問資訊的口吻要不得。以此樹立溫情之風,才能讓人民對普查員歡笑迎來,愉悅送往。

  雄關漫道真如鐵,而今邁步從頭越。要衝破思想觀念的束縛,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籬。唯有以資金為保障,以動員為先行,以溫情為依託,才能使人口普查工作旗開得勝。以此,調整人口結構,完善人口福利,保障各地養老等一些列大工程,便倚馬可待。人民的福祉,也真正隨著人口普查工作,落到實處。

  二

  引善之甘泉 潤道德之花

  道之以德,齊之以禮。中華文化源遠流長,華夏美德萬古流芳。善之一字,更是流淌在道德血液中的精髓。誠信經營謂之善,仗義援手謂之善,與人方便謂之善,尊老愛幼謂之善……。善的大字典中,內涵豐富,精華流轉。向善的力量,猶如律動的脈搏,強勁的心臟,正能量的圓舞曲,感染著世人,淨化了世界,溫暖著你我。新時期,行進中國的路途中,更需要讓國人心存善念,厲行善舉。

  與人為善,離不開心存愛心。愛心是陽光,普照黑暗的大地;愛心是雨水,滋潤乾涸的沙丘;愛心是樹葉,陰涼燥熱的夏天;愛心,亦是善,為和諧的社會,道德的發展增添助力。愛心,是善的根系,是善的泉源;人若沒有愛,缺乏愛,不敢愛,善行、善舉、善念將成為無源之水,無本之本。讓世界充滿愛,讓每個人擁有愛,愛自己,愛親人,愛社會,愛每一個陌生人,是大“善”民族應有之意。

  與人為善,離不開換位思考。從對方角度思考,是一種全心思考維度,能夠幫助我們瞭解彼此的看法,聽取對方的心聲,知道他人的難處和困境,從而能夠善待他人。反之,只顧自己,聽不進他人意見,只會陷入坐井觀天之境界;不站在對方角度,必然會導致個人形成主觀主義,使得自己更加自負,更加的冷漠和自私。所以,每個人要想做一個善良的人,要學會換一個角度,換一個位置,換一個方向,把其他人當做自己,來反躬自省,反思自己的言行,如此做人謀事,成矣。

  與人為善,離不開無私奉獻。犧牲奉獻,是一種美德,是一種高尚的操守,當前,無私奉獻是社會上稀缺的一種品質,是實行向善的一劑良藥。但是,既生繁花亦生野稗,奉獻精神仍然沒成為人們普遍價值共識,大公無私,被替換成因公廢私,官員貪汙腐敗、權利尋租就是一個典型;先人後己,個人自掃門前雪,休管他人瓦上霜,成為人們心中的常態。向善途中,無私奉獻是添磚加瓦之舉,是保駕護航之措,是錦上添花之要。

  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間正道是滄桑。與人為善沒有終點站,永遠在路上。但行好事,莫問前程,贈人玫瑰,手留餘香,需要每個人以懷揣愛心為突破點,以換位思考為切入點,以無私奉獻為落腳點。唯有如此,拉動三駕馬車,做到三位一體,定能給與民眾精神世界一片藍天白雲,定能讓社會沐浴善意、充滿善舉,定能讓道德星空綻放璀璨的光華。

  三

  實體書店的危機源於網際網路

  文化,是城市的靈魂。對於一座現代城市來說,圖書館、博物館等必不可少,而實體書店也是十分重要的組成部分。“一個好書店可以溫暖一座城。”書店的健康發展,有利於塑造城市文化,提升市民文化涵養。而我國實體書店卻面臨很大的生存危機,甚至很多已經倒閉。究其根源,正是網際網路的影響。

  網際網路顛覆了圖書的銷售方式,對實體書店造成很大威脅。人們在做出消費選擇時,通常會根據商品價格和購買的便捷性做出選擇,如果商品能夠在這兩方面勝出,那麼將會擁有很大的競爭優勢。對於圖書銷售來說,也是如此。網路售書不用租店面,甚至不用繳納稅費,比實體書店的運營成本低很多,這就直接導致網上銷售的圖書價格相對便宜。出於節約支出的考慮,許多人會選擇在網上購書。同時,網路售書還有一大優勢,那就是可以送貨上門。對於日漸壯大的“宅族”來說,這點無疑具有極大的吸引力。

  網際網路損害了人們的閱讀心態,對實體書店造成很大影響。網路是一把雙刃劍,在製造、傳播正能量的同時,也在製造、傳播負能量。當下,我國政治體制改革相對滯後,貧富分化,矛盾多發。許多社會陰暗面通過網路得以曝光,經過新聞媒體的炒作、放大,對社會心態造成很大汙染,浮躁、拜金、享樂風氣盛行,反映到閱讀上,那就是人們很難再靜下心來讀書,閱讀越來越功利化、娛樂化。從內容來看,人們閱讀的多是些考試教材、厚黑學、成功學、玄幻言情等,很少有真正的經典名著。既然用心讀書已經成為一種奢侈,那麼到實體書店買書肯定會減少。

  網際網路改變了人們的閱讀習慣,對實體書店造成很大沖擊。當下,隨著生活節奏的不斷加快,時間越來越碎片化,而網路剛好提供了海量的碎片化資訊,可以滿足人們迅速掌握資訊的需要,這就導致碎片化閱讀越來越嚴重。許多人有時間寧可刷微博、看微信,也不會讀書。這點在地鐵上表現得最為明顯:抱著手機的“低頭族”多如牛毛,而讀實體書的人鳳毛麟角。同時,網路還提供了不計其數的盜版電子書,人們可以免費在電腦上閱讀或下載到手機上閱讀,這也會導致圖書銷量下降。2011年3月15日,賈平凹、韓寒等50位作家公開發布《中國作家聲討百度書》,指責百度文庫侵權,正是對網路盜版的一次抗爭。

  2015年,我國政府再次把“全民閱讀”寫入《政府工作報告》,這對實體書店的發展來說是一大利好。因為只有讀書的人多,買書的才會多。面對網際網路帶來的巨大沖擊,只有給予實體書店更多的優惠政策,引導其創新經營模式,打造新的核心競爭力,重燃人們的讀書熱情,才能讓它們浴火重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