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極拳手法和肘法的定位

  太極拳是典型的東方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在長期的勞動實踐中創造出來的文明成果之一。習練太極拳手法和肘法應該怎樣定位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關於:。歡迎閱讀!

  

  手法的定位

  太極拳的“手定位”,以“不偏不倚,無過不及”的中庸思想為指導,以“梢節領勁,兩頭捲曲”原理為基礎,結合太極拳勢中的手、肘與全身關節的對應規律,總結創新的太極拳手定位理論。

  研究發現,在太極拳套路中,手的位置90%以上都是在幾個特別利於經絡、氣血執行和骨骼最佳受力的點位。經過優化之後,提煉出五個最佳位置,分別命名為1、2、3、4、5號位,並賦予其太極拳獨特的呼吸方法。

  肘法的定位

  沉肩墜肘是太極拳的一個關鍵要領。沉肩的作用是接牢肩部與臂部,讓軀幹的力量更完整地傳到梢節。

  墜肘的作用是最大限度地抵禦外力碰撞,最大面積地保護肋部。研究發現,只有當肘與肋骨成45°夾角時, 才可以最大限度地抵抗外力和最大面積地保護肋骨。

  因此,我們練拳時,一般情況下,肘與肋骨就要保持45°夾角。這樣,一是可以完成墜肘的功能,二是可以讓動作變得大氣。

  太極拳的主要手型、手法的基本功

  太極拳的手型是指手掌的的形態。太極拳要求勁力 “ 運之於掌、通之於指 ”“ 形於手指 ” 手是感測器,聽勁、化勁、發勁都要通過手,太極八法中有棚、捋、擠、按、採,挒,肘,靠前六法直接以手完成。這首先要有正確的手型作基礎。手型有拳、掌、勾,拳的正確握法是五指卷屈,自然握攏,拇指扣壓在食指和中指第二指的指節上,力達拳面,拳的結構分拳面、拳背、拳眼、拳心。


       掌的要求是:五指微屈分開、自然伸直、手心微含、虎口成弧形,力達掌根,也稱掌輪。掌的結構分掌尖、掌根、掌背、掌心。
 
      勾的要求是:五指第一指節自然捏攏、屈腕,勾尖和勾頂成自然垂直一條線。勾的結構分勾尖、勾頂。在拳、掌、勾的練習中要求用力自然,切忌僵硬、握拳不要過緊,掌指不要僵直也不要太鬆軟,勾手腕部保持鬆活。手法是手臂的運使方法,太極拳技法的主體是手法,十三式中前八法主要依靠手法實現,接手的部位和形狀分為掌法、拳法、肘法、臂法統稱手法。太極的手法較多,一般有棚、捋、擠、按、平拳、立拳、栽拳、撇拳、貫拳、抱掌、推掌、穿掌、分掌、挑掌、雲手、開手、合手、以及採、挒、肘、靠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