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孩子參與勞動怎麼教育

  我們都知道,勞動最光榮,孩子一旦養懶的習慣,就很容易成為好吃懶做之人。那麼?以下是小編分享給大家的教育孩子參與勞動的建議,希望可以幫到你!

  教育孩子參與勞動的建議

  第一次勞動該怎樣安排

  1、從寶寶喜歡的事情入手

  一般情況下,寶寶滿2週歲,就可以從事簡單勞動了。家長應儘量安排在家中常見的、比較容易的事情。為了激起寶寶對勞動的興趣,應該讓寶寶去拿一些自己喜歡的物品或在生活中與寶寶親近的物品。剛開始,可以讓寶寶幫媽媽拿玩具、娃娃、牛奶、零食等熟悉的實物,然後逐漸提高勞動的難度,可以讓寶寶接觸水、面紙、報紙等在生活中會常見的實物。

  2、由爸爸媽媽先做示範

  囑咐寶寶做簡單的家務勞動前,應該由家長先幫寶寶做一些事。在幫寶寶做事的過程中,讓寶寶瞭解勞動的意義,認識到簡單勞動就是幫助別人,自然地引導孩子做簡單的家務。

  在分配家務勞動時,應針對寶寶的年齡特點和身體狀況,同時儘可能地將任務內容具體化,容易被孩子理解和接受。

  安排勞動注意事項

  1、用商量的口吻囑咐孩子從事簡單勞動

  寶寶喜歡被家長尊重的感覺,家長讓寶寶做某件事情時,不要用命令式的口吻,應用商量的口吻囑咐寶寶。

  家長可以列出一張家務清單讓寶寶在這些選項中選擇一兩項家務,家務是自己主動選擇的,給寶寶提供選擇比直接地安排任務,更能讓寶寶感到快樂。慢慢培養寶寶,承擔起完成任務的責任心。

  2、當寶寶玩遊戲時,不能讓寶寶做勞動

  寶寶玩得正高興投入,這時讓寶寶去做家務活,會引起寶寶對家務勞動的厭煩心情。在指派任務時不該採用強迫的方式,可以適當地留給寶寶一個緩和的過程,比如“我讓你再玩十分鐘,之後要去把地上的書放到書架上整理好。”

  3、事情做得好積極誇獎,做錯時候給予鼓勵

  對寶寶來說,積極參與勞動的過程比結果更重要,所以家長不必糾結於結果的細緻與完美。如果寶寶這次做得很好,或這次結果和以前相比進步很大,家長都應該積極誇獎寶寶,用這種成功的愉悅情緒來強化寶寶的行為。

  但如果寶寶做錯事了,桌子擦得還是不夠乾淨,或者擺放碗筷時不小心打破飯碗,家長都不應該隨便責罵孩子,而是應該給孩子一些鼓勵、指導,讓孩子有信心下次做得更好。

  培養孩子勞動習慣的十大法則

  1、抓住學習動機最強烈的時機。

  從孩子的發展過程來看,孩子都是喜歡做事的:開始學走路就不要大人抱,學吃飯的時候不要人喂,要自己舞匙弄筷地吃;給他穿衣服,他還會搶著自己套上身……這些時候,便是孩子學習做事情最強烈的時候。家長應耐心地教給他們做事的方法,指導孩子做好他們想做的事,使孩子享受到“我會做”的喜悅和成就,千萬不要顧慮到安全或覺得麻煩而不肯讓孩子嘗試,讓他們錯失了學習的最佳時機。

  2、在遊戲中學習。

  對於年幼的孩子來說,他的生活就是遊戲,學習做家務也是一種遊戲。要他收拾玩具的時候,你可以這樣說:“玩具寶寶玩累了,他們要回家睡覺了,讓我們送他們回家吧。”開飯的時候你可以說:“媽媽當廚師,你當服務員,請服務員幫忙把菜端出去。”當孩子感覺做家務就像玩遊戲那麼有趣時,他們一定會喜歡。

  3、要“捨得”讓孩子勞動。

  不要總認為孩子小,許多事情都捨不得讓他做而事事代勞,久而久之,孩子沒有機會練習,漸漸地,很多事情就真的不會做了。因此,要捨得讓孩子鍛鍊。

  4、平時多練習。

  很多家長由於趕時間上班,沒時間和孩子磨蹭,看孩子做得慢且糟,就乾脆自己來做。其實,家長可以利用晚餐後的時間慢慢教孩子,並試著讓他自己來做,自然就熟能生巧了。

  5、要按孩子的實際水平和能力提要求。

  孩子的年齡不同,動作技巧、認知程度、體力、耐心均不相同,父母讓孩子做家務,應視孩子能力來做,不宜超過,以免孩子因挫折而產生抗拒和畏懼感。

  6、示範在先。

  在訓練孩子學習生活勞動的具體操作技能時,應做到三性:即父母的示範性、要求的層次性、孩子操作的獨立性。如教孩子掃地、洗手帕、洗襪子、穿衣、穿鞋等,先讓孩子看大人怎麼做,邊示範邊耐心細緻地給他講解操作要點和注意事項,然後手把手地教,再逐漸放手讓他獨立操作。

  7、重複提示。

  幼兒早期出現的勞動熱情,往往會給家長增添一些麻煩,可能要浪費大人一點時間,甚至還會糟蹋一些東西,但是切不能因此輕易地放過教育孩子的好機會。應因勢利導,耐心講解,反覆示範。

  8、多容忍、少責備。

  在指導孩子時,口氣要溫和,不宜不耐煩,應有耐心、有步驟、以遊戲的方式和心態教導孩子學習。

  9、積極鼓勵,適當讚美。

  家長要珍惜孩子每次有益的嘗試,以鼓勵表揚為主。孩子每做好一件事,應及時給予肯定和鼓勵。如:給他一個微笑,擁抱一下或說聲“謝謝”、“幹得不錯”都可以使孩子感到高興和自豪,體驗勞動的愉快,激起再勞動的慾望。當他失敗的時候要安慰他沒有關係。

  10、注意安全。

  在滿足寶寶好奇與學習的動機時,安全問題也是不容忽視的。比如:不讓孩子自行拿取危險物品,父母要替孩子拿。較大的孩子應教他正確使用方法和動作,以確保安全。

  怎樣對孩子進行勞動教育

  身教重於言教

  父母應以身作則做好家務,並讓孩子覺得做家務是生活的一部分,像吃飯、睡覺一樣的自然和必要。孩子是家裡的一員,當孩子參加了一些家務勞動後,對家的感情就不一樣。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孩子,常常不會理解父母的治家之難。“不當家不知柴米貴”,有些孩子常常埋怨父母這個菜燒得不好吃,那個湯調得不鮮美,有時飯菜備得晚了還耍脾氣呢。可是當孩子參加了家務勞動後,他們則會更多地諒解父母,感到父母挑起這個“家”不易。

  制訂適當的家規

  家規作為家庭成員共同遵守的生活規範和行為準則,常常是一種無聲的命令,是潛在的強大教育力量。制訂明確、合理、可行的家規,有利於孩子的健康成長,它可以約束、幫助和教育子女在家庭中形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勞動是家規的內容之一。家規的條理應一清二楚,寫得明明白白。如每天起床後必須自己疊好被子,清理房間,打掃衛生等,家規也應隨著孩子的成長而作改變。聰明的父母總是讓孩子從小就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擔當責任,履行職責,讓他們在與困難的搏鬥中日益成熟起來。

  及時進行鼓勵

  許多家長曾說,孩子剛會走路,就想拿著掃把掃地,就要洗菜,就要幫奶奶洗衣服。這說明孩子具有極強的模仿能力,應正確引導,培養他的興趣。對孩子做的家務活,要及時肯定,並給予表揚。人都有一種要獲得別人肯定和讚許的心理。及時鼓勵孩子,並對他們的能力進行肯定,這對他們的成長有一定的好處。比如你得知孩子洗了碗後,可稱讚說:哇,這碗誰洗的呀,這麼幹淨。孩子聽了,比獎給他一塊蛋糕還要甜得多。

  放手讓孩子參加勞動

  曾有調查表明孩子不參加勞動並非他們不願意勞動,而是有些父母不願讓孩子參加勞動,連拖個地也以為孩子拖不乾淨,稍重一點的活就怕孩子累壞了身體,稍花些時間的活又以為會浪費時間、影響孩子的學業,更不願讓孩子參與。許多父母在孩子求學期間包攬了所有家務,只讓孩子一心一意學習。殊不知,從小做家務的人的生活比不做家務的人要充實、幸福得多。而教育的祕訣卻在於:使孩子的身體鍛鍊、思想鍛鍊、能力鍛鍊互相調節。只有讓孩子的各種能力都得到鍛鍊培養,孩子才會處在健康成長之中。

1.家長怎樣教育孩子愛上勞動

2.家長培養孩子家務勞動心得體會

3.該怎麼去引導孩子愛上做家務

4.曾仕強教育孩子的方法

5.教育孩子學會做人怎麼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