擠和按是太極拳的進擊招

  太極拳是我國傳統武術的瑰寶,練習太極拳要求心靜體鬆。在練習太極拳前要做好準備,首先要心靜,然後在練習中找到練拳的感覺,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關於:。歡迎閱讀!

  

  太極拳具有技擊的作用,而想到達到技擊效果,要理解擠和按,這兩要素也是太極拳進擊招術,在武術中是比較獨特的招術。

  擠和按是同方向勁,一般是弓步向前。分長勁,短勁,抖擻勁,單發勁,複合勁。

  按和擠看似一個最簡單不過的動作,實際是一個最吃基本功的動作。

  他們的不同之處在於手形,擠分前後,前手為棚,後手為擠。前手要柔,後手才能擠出勁來,否則會出現呆滯的現象。

  滯在哪裡?滯在前手難以變勁,滯在後手的勁難以盡情發揮。這就是太極拳中常容易犯的雙重之病。

  按,是雙手勁,和擠一樣是由棚履之勁轉換變化過來的,大部分是複合勁,也叫做換手勁,是順勢而為的一款勁。要求手法輕靈,不能硬撥,硬抽,帶有羅旋纏絲,一旦碰到硬頂之勢,需要一個順對方勁路的搓揉,拔根後發勁。

  這兩個看似簡單的常用勁,難就難在他完全運用到了太極拳的全部內涵。運用到了完整的太極拳動作要領,即;虛領頂勁,含胸拔背,鬆肩沉肘,鬆腰沉胯,氣沉丹田。要起到的效果是;力由脊發,植於根,發於端。

  在練習中容易出現錯誤的是發勁的一瞬間,低頭、挺胸、疊臀等,都會形成三角支撐的勁力和勁點。

  再加上前膝過腳尖,後腿跪膝的毛病。這兩個毛病的根源在於前者腰軟,後者胯沉不了。所以俗語講,腰胯求之。求什麼?求腰胯一致,求整體一致勁,求身體協調性。

  求是求不到的,只有練,架中練,單式練,勁中練,錯中練,反覆練,不斷練。練出柔,柔中練,柔出剛,至柔出至剛。

  擠按勁,亦分長勁、短勁、毫釐勁。長勁要求綿長,在拔對方根的情勢下順對方的退勢出勁,此勁可發人丈外。此勁也一般有前跨步的動作。短勁的特點在於沉,掌根突襲。

  毫釐勁,是抖擻勁,勁點短而促,俱有震的味道,此勁體現的是內勁,不能用,極宜傷人。

  控發是太極拳比較高深的修為了,勁的長、短、輕、重、深、淺的量化控制。其中的掌控是經過體驗、感覺、辨識出來的。也是修煉出來的。精準的力點,機會的掌握,內心的冷靜,功夫的自信。缺-不可。

  太極拳作為一門綜合性極強的運動,無論從練功角度,強身健體,修身養生的角度都不是靠杜撰出來的,也不是玄虛,神化出來的,是靠切實運化出來的,是努力得來的。是一步一步攀登出來的。

  太極拳技擊的主要特點

  ***一***從戰形上看,太極拳技擊具有剛柔相濟性

  從戰形上看,太極拳是剛柔相濟、以柔為主的技擊,與其他武術的技擊相比、有著非常明顯的區別。太極拳講究鬆柔、技擊和走架子一樣,具有一定程度的鬆、柔、圓、緩的特點。

  太極名家吳圖南對此曾雲:“太極拳以柔克剛、也就是柔柔韌韌地不用力,就能戰勝力氣很大的對方;太極拳能以弱勝強,在年歲體質相差很懸殊的狀況下、弱者可以戰勝強者。”

  但是,鬆柔只是修煉太極拳的手段,是運用中正安舒,輕鬆柔和的動作促使內氣無微不至地執行、進而達到運用意念主導吞化和發放的技擊目的。

  抓住剛柔相濟的特點,在技擊中靈活運用,可以使對手捉摸不透,從而讓自己佔據優勢。

  其實質上則是由鬆入柔、積柔成剛、剛復歸柔、剛柔相濟、外柔內剛、剛柔互用。正如拳經雲:“柔裡有剛攻不破,剛中無柔不為堅。”陳長興在《太極拳十大要論》中說:“用剛不可無柔,無柔環繞不速:用柔不可無剛,無剛催迫不捷。”

  太極拳技擊的力量“柔化”,一是能麻痺敵方,促使敵方造成錯覺,率先行動,過早地暴露重心和弱點;二是更好地柔化身體,使內氣在體內通暢、積聚內勁;三是更好地“引進落空”,引動對方的重心,使其失去平衡,為我的取勝創造條件。

  太極拳這個顯著的技擊特點,實質上就是將先柔化全身之勁、然後聚於一點剎那間如迅雷爆發出來,是無堅不摧的力量。只有具備了這種先柔化,後疾用驟發、迅猛剛實的力量,才會掌握技擊格鬥的主動權,給對方以重創,穩操勝券。

  太極拳勁力的爆發,一定程度上來源於剛柔的轉換,這是練習者需要知道的,並且要加以學習的。

  ***二***從戰力上看,太極拳技擊具有內外合勁性

  太極拳的技擊戰力、從系統論的角度來分析、比其他武術更強調做到“內三合”和“外三合”的高度統一講求的是身體系統整體發勁。

  “外三合”指的是肩與胯合,肘與膝合,手與足合,是肢體外表的要求、其運用要以腰為主宰,上與兩肩兩膊相系、下與兩腿兩胯相隨、上中下三節相適應。

  其鍛鍊目的是全身協調配合發出整力,“一動無有不動”,所修煉的是明勁即外勁。“內三合”是心與意合,意與氣合,氣與力合,鍛鍊的是意念和內氣的整合、一觸即發,“勢勢揆心須用意”、“意氣君來骨肉臣”,其所修煉的是暗勁即內勁。

  人體的一切運動和一切形式的發勁,都是筋骨運轉和肌肉收縮的結果,是在神經系統***意念***的支配下由多個或多組筋骨運轉和肌肉收縮相互配合共同完成。正如李亦畲雲:“心為令,氣為旗,神為主帥,身為軀使。”

  太極拳整體勁的發放就是內勁和外勁有機結合的結果,是以內勁為主導,牽動關節、骨骼產生人體各部位間的相對運動。

  由於各環節的相對運動作用於地面或其他物件,而獲得外界環境給予的反作用力也即外勁,從而引起整個人體的相對運動,發放出同時包含有內勁和外勁的整體勁。

  因此,在太極拳的技擊中,“外三合”通過“內三合”驅使,形成意念主導下調動人體206塊骨頭和500餘塊肌肉形成的“力從足起、主宰於腰,發至手”、“肩催肘、肘催手”等全身用力***腿、腰、肩膀、手臂***的強大整勁。

  需要指出的是,在太極拳技擊中、這個強大整勁,還包括藉助的天地之力,即地球重力的反作用力、以及對手作用於我的力量。

  ***三***從戰機上看,太極拳技擊具有攻防合一性

  攻防合一是太極拳的顯著特點。一般武術是把攻與防分別來講,攻則踢、打、摔、拿:防則格擋、躲閃等等。

  而太極拳則往往是把攻與防、化與打、引與進包含在一個螺旋式的動作之中、從而化打結合,化中有打,打中有化,攻中有防,防中有攻、對立統一、陰陽相濟。

  在技擊中邊化邊打、化打同時,往往敵人剛一進手即被擊出一丈開外,而不知其原因。而打人者,也不知自己如何用招的、這叫攻防合一,意動神隨人已倒、敵我雙方兩不知。

  特別是高人交手比技,出手極快,防即是攻,攻又是防,打人於無形之中、達到了“犯者應手即僕”的上乘境界。

  正如《用武要言》所云:“何為閃?何為進?進即閃、閃即進,不必遠求。何為打?何為顧?顧即打,打即顧,發手便是。”

  同時,太極拳技法中的順勢借力、造勢借力,從反面入手,勁走三節、打空打回、特別是其順逆纏絲、螺旋進擊、鬆活彈抖等等都是太極拳固有的攻防合一的獨具特色技擊法、是我們應該認真繼承發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