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語文閱讀理解訓練

  初中生加強語文的閱讀訓練是非常重要的。下面是小編網路整理的題以供大家學習。

  ***一***

  ①最近,得知上海中小學學生守則裡增加了“要學會感恩”這一條目。好是好,但要知道:對少不更事的中小學生來說,“感恩”意識的形成,是不可能僅僅通過書本就能學到的,而須從成人社會中耳濡目染,去接受潛移默化的薰陶。而對身邊的生活麻木不仁缺乏感受,自然也就無從體驗“感恩”的情懷。一句話:生活中如果缺乏培植感恩情懷的土壤是不行的。

  ②來自河北省張家口的67歲的趙老先生在中國人民大學東門拉小提琴,為在內蒙古讀書的女兒籌集學費。老父在街頭賣藝三年,他21歲的女兒竟毫不知情。趙老先生這種“暗地裡的愛”雖然珍貴,很多家長與老師也已習慣了付出,並不期望得到回報與感恩。但:我認為這樣做並不足取,因為孩子不知道父母為她作出的犧牲,也就不會具有感恩的情懷,自然也就不會珍惜所得到的一切。

  ③古人云:施恩不圖報。但那僅僅是體現了施恩者的一種高尚品格。殊不知古人還有“前人栽樹,後人乘涼”、“飲水思源”、“滴水之恩,當湧泉相報”等警句。

  ④我們的民族,歷來對報恩者總是肅然起敬的,而對忘恩者一貫是鄙視的,尤其是那些“忘恩負義”、“過河拆橋”的人,更為社會所不恥,亦被稱之為“小人”。而一旦被眾人視為“小人”,那是羞於見人而抬不起頭來的。

  ⑤生而為人,要感謝父母的恩惠:給我以生命,讓我得到一次享受生活的樂趣、享受人生百味,享受生命美好的機會。

  ⑥感謝師長的恩惠:感謝教過我的老師,因為他們傳道解惑,扶我走上人生道路,義無反顧、執著無悔。

  ⑦感謝社會和他人的恩惠:感謝每個曾伸出熱情的雙手幫助過我卻並不指望我一聲道謝的好心人。

  ⑧倘若沒有父母養育,沒有師長教誨,沒有社會的關注愛護,沒有眾人的幫助,我們何能立足於天地之間?

  ⑨所以,感恩不但是美德,更是一個人之所以成為人的基本良知及條件!

  ⑩真正的感恩應該是真誠的,發自內心的感激,它不是利益交換,更不是為了迎合他人而表現出的那番虛情假意。它是自然的情感流露,是不求回報的。“感恩”是一種生活態度,一種善於發現美並欣賞美的道德情操。懂得感恩的人一定是幸福的。它可以沉澱許多的浮躁,消融許多的抱怨和不滿。若能感受到有人愛你、幫助你、賞識你、關心你、喜歡你,將都會給自己帶來一種滿足感和幸福感。從而使自己的情感生活變得更加美好。而不懂得感恩的人,看到的只是冷冰冰的利益交換,無法感受到人情的溫暖,自然也就無從感受生活的美好與樂趣。

  ⑾美國密西根大學調查研究中心曾經對數千多人進行了十幾年的追蹤調查。他們發現心有感恩情懷的人,會自動樂於助人,處處行善,生活快樂且壽命顯然延長;相反:不知感恩的人,自私無情、性格孤僻,損人利己;無法與他人融洽相處的人,死亡率比正常人高出一點五倍。

  ⑿可見:只有懂得感恩、學會感恩,感恩於父母的養育、師長的教誨,他人的幫助,社會的關注、大自然的慷慨賜予,才能真誠地面對生活、才能熱情地給予他人,才能坦然地接受關愛,由此勤奮地學習、工作並快樂地生活在這五彩繽紛的世界裡.......

  ***有刪改***

  1. 從“應該給孩子提供培植感恩情懷的土壤”“人應該懂得感恩、學會感恩”“懂得感恩是一個人之所以成為人的基本良知及條件”三個語句中,選擇你認為最適合作為本文中心論點的一個語句,用規範的正楷字抄寫橫線上。

  2.文章第二段所寫的事例與中心論點有什麼關係?

  3.閱讀文章,結合自己的生活體驗,說說感恩之於做人的意義。

  答案:

  1.人應該懂得感恩、學會感恩。

  2.要想讓人懂得感恩、學會感恩,首先得有培植感恩情懷的土壤。

  3.答案要點:主要結合文章第⑿段的內容,再聯絡自己從感恩中獲得的感悟、快樂,以及由此帶來的身心健康、成長的動力等方面的內容來談。

  ***二***

  ①最近,有一項調查顯示,只有不足一成的人還自認為讀書很多。更多的人不僅讀書不多,而且恐怕也已經不拿讀書多當作什麼值得誇耀的事了。

  ②讀書很多的人,叫做飽學之士,在漢語中曾經有不少美好的形容,比如博學之儒、學富五車、腹笥豐贍等等,這樣的詞彙,如今日見稀少。稀少的原因不但是飽學之士已經成為稀有物種,而且詞彙本身是否還受社會鍾愛也值得懷疑。當VIP、身價、富豪、點選率成為社會的評價標準和追捧目標時,誰還會在乎“飽讀”呢?

  ③“飽讀”需要社會的支撐。過去的那些個年代,文盲雖然佔很大的比例,但崇尚讀書是社會風氣,一個人或許目不識丁,卻能對讀書心存一份溫情與敬意。白居易的詩“老嫗能解”,不僅僅是他的詩通俗易懂,更在於 。今天是個文盲與飽學之士同樣稀少的時代,人人都能閱讀,為什麼卻不以“飽讀”為榮呢?其實,只要你比較一下,在機場候機樓裡的大眾座椅中埋首閱讀受人尊敬,還是昂首挺胸走進貴賓休息室更受注目?是擠在地鐵車廂裡捧一本書有意義,還是開輛寶馬更具吸引力?你就可以看出個大概。

  ④“飽讀”是做學問的基石。讀陳寅恪《隋唐制度淵源略論稿》,你能知道這是遍閱隋唐史料、反覆考證的結果;讀黃仁宇的明史研究著述,你可以發現這是仔細翻閱《明實錄》後的一份厚重心得。通讀“前四史”是從前文人讀書的基本,沒有這樣的根基就別做什麼學問。可是現實中,發表文章的數量、每年出書的數字才是成功的標準,而這些的背後與“飽讀”又多半無關,涉嫌抄襲還是一大景觀。

  ⑤“飽讀”講究的是潛心,“飽讀”追求的是境界,這只是對個人而言,但對社會來講,應該提倡和鼓勵人們更多地閱讀。因為,只有“飽讀”才有後勁,只有“飽讀”才能創新和發展。

  ⑥無論採取什麼樣的閱讀方式,閱讀內容是第一位的,但如今的網路線上閱讀和手機閱讀的內容最多的是資訊和娛樂。十多年前乘飛機,聊天和打牌的比較多,如今進了一大步,讀報紙和時尚雜誌的比較普遍,但在很多國家,飛機上、地鐵裡、休息室中,讀書的更多一些。讀資訊、看娛樂與讀書的結果根本不同,對人的精神培育完全不一樣。

  ⑦歷朝歷代的飽學之士,曾經是我們文化的一種寶貴財富,“飽讀”也曾經是我們人生追求的目標。今天,閱讀的內容儘管可以改變,閱讀的方式也不妨更新,但“飽讀”仍然不能被遺棄。事實上,在當今世界的許多國家裡,閱讀的多寡依然是多數人對生活質量的評判標準和人生境界的衡量尺度。有一年,我在廈門鼓浪嶼遊覽,遊客們或在海邊嬉戲,或在餐館享受美味,但就在一棟小房子前面的花園裡,卻坐著兩位異國的男孩,十七八歲的模樣,一人捧著一本書,沐浴著海風,靜靜閱讀,那情景令我至今難以忘懷。

  1. 作者為什麼說現代的人“已經不拿讀書多當作什麼值得誇耀的事了”

  2.根據文意,在第②段橫線處填寫語句,最恰當的一項是

  A. 那是個有社會支撐的時代 B. 那是個崇尚詩歌的時代

  C. 那個時代崇尚讀書文盲稀少 D. 那個時代充滿溫情與敬意

  3. 這篇文章,作者圍繞“飽讀”進行論述,其主要目的是什麼?

  4. 作者在第⑥段提出“讀資訊、看娛樂與讀書的結果根本不同,對人的精神培育完全不一樣”。你是否同意?請結合具體事例進行闡釋。

  答案:

  1.現代人大多崇尚名利。

  2. B

  3.告訴讀者,在當今社會,“飽讀”仍然不能被遺棄。***呼籲在當今社會,應該提倡和鼓勵人們更多地閱讀***

  4. 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