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語文閱讀理解練習

  加強語文閱讀理解題的練習,會讓你在考試中如魚得水。下面是小編網路整理的題及其參考答案以供大家學習。

  ***一***

  ①一個文靜的姑娘按圖索驥地找到自己的座位,發現給人佔了。“先生,請問您的座位是——”她問。佔位者是個十足的帥哥,皮白肉嫩,光頭靚臉。他毫不理睬,安之若素,抱著部最新款手提電腦在點點戳戳。她耐心磨了好久,周圍的人在紛紛議論,但佔者依然巋然不動。眼看講座要開始,姑娘怕影響他人,只好十分無奈地離開,走到最後一排找了個空位。我目送著她遠去的背影,不禁充滿了同情和讚歎。

  ②假如不是親歷,我簡直不敢相信這是在某大學舉辦的哲學大師周國平講授“道德人生”上發生的事。能進這種研修班聽課,按說囊中不菲,至少不是菜市場上吆喝買賣的窮人,不是垃圾堆裡尋找生計的乞丐,但在眾目睽睽之下,為何臉不變色心不跳?真讓人始料不及。

  ③看小說常常有這麼一句責備話:“真不知道世界上有羞恥事。”通俗地說是:“不臉紅麼?”話音雖輕,卻蘊含著嚴厲的分量,我想,用在這個人身上一點也不為過。

  ④孔子說:“知恥近乎勇”;孟子說:“羞惡之心,人皆有之”。人是社會性的動物,除了有“六慾”,還有“七情”,有頭有臉,有眉有目,有情有義,懂得按照社會的要求來調整規範自己的行為。知恥就是一種人皆應有的品賦。一個誠實的人,做了錯事或者偶爾講了假話,腎上腺素立刻分泌,刺激神經皮肉,也刺激良知人格,立刻會臉紅耳熱、心跳氣促、手抖腳顫,瞞不住誰。因此,臉紅是正常人的保護色,也是檢驗人格的判別色。臉紅就是懂得知恥,懂得惜榮,懂得面子,懂得收斂,懂得改錯。連《智取威虎山》的座山雕都懂得問“臉紅什麼?”來試探楊子榮。同樣,懂得知恥,也就得到別人的尊敬和器重。相反,有些人利慾薰心,以鄰為壑、前倨後恭、勾心鬥角、爭利於市,甚至損了別人卻惡人先告狀反咬一口……最可悲的是周圍的人都看在眼裡嗤之以鼻,斥之“恬不知恥”了,自己卻一點兒不知不省,還在那裡少廉寡恥、大行其道,以至臉面丟盡、尊嚴喪盡。所以,孟子告誡我們:“無恥之恥,無恥矣”***“之”作“到”字解***。就是要從不知道羞恥到學會知道羞恥,才能真正免於羞恥。

  ⑤我常想,知恥不但近乎勇,其實應該“勝”乎勇。人有多種優秀品質,譬如:勇敢、慷慨、謙虛、善良……但我認為,最難能可貴也最難做到的是“知恥”。因為其一,知恥就是知道自己的過失。很多人只知道用手電筒照別人,卻不能用鏡子自照,常被人斥之“撒泡尿照照自己吧”;其二,知恥就是知道這種過失已經掉到社會道德底線以下,值得羞愧,自覺臉紅,是一種自尊自愛的表現;其三,知恥就是敢於向自己開刀向自己挑戰。“勝人者有力,自勝者強”。能叱吒風雲敢作敢為固然是勇者強者,但向自己身上的陋習惡行宣戰,更是真正的勇者強者。一個人總不是十全十美的,總會有各種瑕疵、不足、過失乃至錯誤,只有懂得知恥,懂得自省自勉,清除汙垢,像每天必做的洗臉刷牙、洗澡潔體一樣,“三省吾身”,才能做到輕裝上陣、奮發圖強。這是很多成功人士的共同體會。孔子把“知、仁、勇”視為做人的三種境界,其實,要知恥先要“知、仁”,缺少知己知人的明智、沒有虛懷若谷的仁德,何言知恥?因此,你能說知恥不是“勝”乎勇嗎?

  1.本文的中心論點是什麼?

  2.文章開頭寫在某大學舉辦的哲學大師周國平講授“道德人生”上發生的事有什麼作用?

  3.第④段劃線處主要運用了什麼論證方法?有什麼作用?

  4. 認真閱讀第⑤段,理清本段的論證思路,完成填空。

  首先,① 。其次,從“知恥就是知道自己的過失”, ②“ ”,③“ ”三方面論證為什麼最難做到的是知恥。再次,運用了講道理的方法,論述了只有懂得知恥,懂得自省自勉,才能成功。然後,結合孔子關於做人的三境界,告訴人們知恥首先要④ ,最後用反問句的形式,得出⑤“ ”的結論。

  答案:

  1.知恥不但近乎勇,其實應該“勝”乎勇。***“知恥勝乎勇”即可***

  2.由這個故事引出關於“知恥”的話題;吸引讀者,激起讀者的閱讀興趣;本身作為一個反面論據,論證了中心論點“知恥勝乎勇”。

  3.正反對比論證,拿不懂羞恥的人和懂得知恥的人做對比,有力地論證了“懂得知恥,也就得到別人的尊敬和器重”。

  4.①提出本段的論點:知恥不但近乎勇,其實應該“勝”乎勇 ② 恥就是知道這種過失已經掉到社會道德底線以下 ③知恥就是敢於向自己開刀向自己挑戰 ④要“知、仁”,要有知己知人的明智、虛懷若谷的仁德 ⑤知恥“勝”乎勇。

  ***二***

  ①人際交往中,我們最怕也最無奈的就是被人誤解,而我們常常也會誤解別人。要不怕誤解,就要學會交流,要學會交流首先就要學會傾聽。

  ②有一位母親非常生兒子的氣,向同事訴苦說:“我實在是不瞭解他,因為他太不聽我的話了!”這句話聽上去好像沒有什麼問題,但仔細一分析,就會發現問題。

  ③這位母親說“我實在不瞭解他”,那“不瞭解”的原因是什麼呢?原因是“他太不聽我的話了”。我們想要了解孩子,就要去聽孩子說話。認真去聽,就會知道孩子在想什麼,希望什麼,埋怨什麼。這位母親卻反過來去做,要了解孩子,卻不去聽他的,而是要他聽她的,她當然不會了解孩子。

  ④所以說,我們要了解別人,善於傾聽是最簡單的一種方法。

  ⑤有人說,上帝創造人的時候,為什麼只有一張嘴卻有兩個耳朵,那是為了讓我們少說多聽。

  ⑥善於傾聽對我們做什麼工作都有幫助。

  ⑦曾有研究人員對同一批受過訓練的保險推銷員進行研究。因為這批推銷員接受了同樣的培訓,業績卻差異很大。研究人員取其中業績最好的10%和最差的10%對比,研究他們每次推銷時自己開口講多長時間。研究結果很有意思:業績最差的那一部分,每次推銷說的話累計為30分鐘;而業績最好的10%,每次累計只說12分鐘。

  ⑧很顯然,說得少,自然聽得多。聽得多,對顧客的各種情況、疑惑、內心想法自然瞭解得多,就會採取相應措施,結果業績自然優秀。

  ⑨善於傾聽,還能使你有好人緣。

  ⑩為什麼?因為一般人喜歡講,不善於聽。因此,他喜歡講,你善於聽,那當然是一種絕配。

  11 美國最有影響的人生導師卡耐基,有一次到一個著名植物學家家裡做客,整個晚上植物學家都津津有味地給卡耐基講各種千奇百怪的植物。而卡耐基呢?聽得津津有味,目不轉睛,像個特別喜歡聽故事的孩子,中間只是偶爾忍不住問一兩句。沒想到,半夜離開時,植物學家緊握著卡耐基的手,興奮地對卡耐基:“你是我遇到的最好的談話專家。”

  12 卡耐基一個晚上根本就沒有說什麼話,只是聽,卻居然獲得了“最好的談話專家”的美譽!

  ***文/周士淵有刪改***

  14.本文第①段是如何引題的?這樣寫的作用是什麼?***2分***

  15.請以第③段為例,簡析本文的語言特點。***2分***

  16.第 11 段中兩個“津津有味”相同嗎? 談談你的理解。***2分***

  17.說說本文第11段所用論據的特點。***2分***

  答案:

  14.***2分***由人們日常的交往引出議論的話題;點明瞭學會傾聽的重要性。

  15.***2分***第③段以設問***自問自答***的形式,以通俗的語言,進行說理,使人容易接受;本文語言通俗,層次分明,含有豐富的哲理,說理情強。

  16.***2分***不相同。植物學家的“津津有味”指他對自己專業知識的熟識和熱愛***講得有興趣,有滋味、趣味等***。卡耐基的“津津有味”指他善於傾聽***聽得投入***,興趣濃厚,對對方尊重。

  17.***2分***運用了名人事例做論據,論證了“善於傾聽,還能使你有好人緣”;具有較強的說服力。

  18.***2分***善於傾聽好處多***意思接近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