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平行四邊形的面積教學案例

  平行四邊形的面積計算是小學三年級數學課本中一個重要的知識點,我們可以學習好相關的教學案例。下面是有小編為你整理的《平行四邊形的面積》教學案例,希望能夠幫助到你!

  《平行四邊形的面積》教學案例

  教學內容:教材第79~81頁的內容。

  知識目標:通過長方形面積計算知識遷移,理解平行四邊形面積的計算公式,並能正確計算平行四邊形面積。

  能力目標:在剪一剪,拼一拼、比一比中發展空間觀念;在看一看,想一想中初步感知等積轉化的思想方法,提高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情感目標:通過活動,激發學習興趣,培養互相合作、交流、探索的精神,感受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絡。

  教學重點:掌握平行四邊形的面積計算公式,能正確計算平行四邊形的面積。

  教學難點:初步認識轉化的思想方法在研究平行四邊形面積時的作用,並培養學生的分析、綜合、抽象。概括能力和運用轉化的方法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探索新知教學片段:

  1、比一比,估一估

  師:現在我們也把平行四邊形花壇畫到紙上,我們先認識平行四邊形的底和高。平行四邊形的底和長方形的長一樣長,平行四邊形的高和長方形的寬一樣長,它們的面積哪個比較大?

  生:一樣大。

  生:長方形比較大。

  生:平行四邊形比較大。

  ……

  師:大家都有不同的猜測,有很多同學都說一樣大,那麼,誰的想法正確呢?我們可以用什麼方法來驗證呢?四人小組討論。

  生:可以用數格子的方法。***將課本放展示臺上。***我先數出整塊的,然後這些剩下的小塊拼一拼,還可以拼成整塊的。

  師:請大家看螢幕。***點選課件,邊點選邊說***

  師:用數方格的方法數數看。數一數,它們的面積各是多少?

  ……

  師: 哦,你們數的結果是都是72平方米,說明……

  生: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和長方形的面積相等。

  師:也就是……

  生:平行四邊形的面積也是72平方米。

  師:長方形的面積我們可以用公式來計算,那平行四邊形的面積是不是也有計算公式呢,這就是我們今天要一起探討的問題。***板書:平行四邊形的面積***

  [讓學生對“平行四邊形面積的計算方法”提出猜想,再進行驗證,在獲得知識的同時能培養學生思考的深入性和嚴密性。也可製造懸念,進一步激發探究的慾望。新課標指出:“有效的數學學習活動不能單純地依賴於模仿與記憶,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是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但探究學習並不是任由學生髮揮而不加引導的。學生往往在運用已有的知識解決問題的過程中還存在著某些障礙。這就需要教師相機誘導,及時介入,以保證學生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更好的學習活動中去。]

  2、師:還有什麼方法可以驗證這兩個圖形的面積哪個比較大呢?

  ……

  生:我用割一割,補一補的方法,把平行四邊形象這樣剪開,然後再把它補到另一邊去。

  師:非常好,有自己的方法。下面我們用割補法來看看平行四邊形的面積有多大?請同學們先仔細觀察,然後說說你的發現。

  師點選課件,學生觀察平行四邊形變成長方形的過程……

  師:誰來說說自己的發現?

  生:平行四邊形割補完變成一個長方形了。

  生:平行四邊形的底和長方形的長一樣長,平行四邊形的高和長方形的寬一樣長。

  3、師:剛才我們把平行四邊形轉化為長方形時,是沿著平行四邊形的什麼剪的?大家為什麼要沿著高剪開?

  生:是沿著平行四邊形的高剪的。

  師:平行四邊形的高有幾條?

  生:無數條。

  師:所以,我們沿著平行四邊形的任意一條高剪開,再通過平移,都可以把平行四邊形轉化成一個長方形。***邊說邊演示平行四變形通過割補法轉化成長方形的過程。***

  4、 師:觀察比較平行四邊形和長方形的面積,說說你們發現了什麼?

  生:平行四邊形的底=長方形的長,平行四邊形的高=長方形的寬

  師:我們知道長方形的面積=……

  生:長方形的面積=長×寬

  師,能不能推匯出平行四邊形的面積的計算公式?你覺得他的面積和什麼有關係?

  生:我猜平行四邊形的面積與它下面的底有關。

  生:我認為平行四邊形的面積與它的兩條邊的長度都有關。

  生:我覺得平行四邊形的面積與它兩條邊的長度不完全有關係。因為老師黑板上第一個平行四邊形與第三個平行四邊形的兩條邊長度一樣,但第一個的面積明顯比第三個大。

  生:我猜平行四邊形的面積應該與它的底和高有關係。

  5、師:現在,誰能完整地說說平行四邊形的面積計算公式呢?

  學生回答,老師板書: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底×高

  6、師:剛才應用了“轉化”的思想,大家都值得表揚。

  7、下面請大家想一想,如果用S表示平行四邊形的面積,用a表示平行四邊形的底,用h表示平行四邊形底邊上的高,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公式用字母怎樣表示呢?

  ***師板書“S=a×h”***

  [在探究過程中,學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既體現了學生的主體地位,又有助於培養學生觀察能力、抽象概括能力,為進一步發展空間觀念打下基礎。在本環節中,學生體會到獨立探究獲得的成功喜悅,變枯燥的說教為求知的動力。在教學中給學生留足了自主探索的空間,有在方法上恰當引導,最終達到學習的目的,讓學生體驗到成功的喜悅。]

  8、師小結:面對著求平行四邊形面積的問題,我們利用割補的方法把平行四邊形轉化成學過的長方形,用舊知識解決了新問題,以後我們還要用這種思想方法繼續學習其他圖形的面積計算。

  9、實際運用。

  師:知道了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公式,我們就可以利用它方便地計算平行四邊形的面積了。

  ***1******出示例1***請大家做一做。

  誰來說一說你是怎麼做的?

  師:通過這道題,請大家想一想,要求平行四邊形的面積,我們必須知道哪些條件?

  學生回答,老師小結:求平行四邊形的面積我們只要知道其中一組底和高就能求面積了。

  ***2***有一塊地近似平行四邊形,底是43米,高 是20.1米。這塊地的面積約是多少平方米? ***得數保留整數***

  [將學生帶回到了生活中,練習由易到難,符合兒童的心理需求,大多數學生在運用知識解決問題的時候感覺沒什麼難處。學生就在運用所學知識給別人幫忙的過程中著實體驗了把成功的快樂,體會到“自己的學習是有用的,有價值的。”

  笛卡兒說過:“最有價值的知識是關於方法的知識。”本節課以探索平行四邊形的面積計算公式為明線,以滲透“轉化”的數學思想為暗線。兩條主線相輔相成,讓學生在獲取知識的同時,掌握數學學習的方法,從而使數學課堂真正成為學生獲得成功和成長的場所。]

  《平行四邊形的面積》教學反思

  一、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這節課我使用了多媒體教學課件,通過圖文並茂,把靜止的問題活動話,激發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節省了課堂教學的時間。學生將兩個不規則的圖形轉化成了長方形求出了不規則圖形的面積,接著出示一個平行四邊形,如何求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呢?這樣引入新課,調動了學生學習的興趣。

  二、創造出寬鬆和諧的環境,引導學生探究。

  課堂上為學生創設了一種民主、寬鬆、和諧的學習氛圍,給了學生充分的思考問題的時間與空間,在這樣的課堂教學中教師始終是學生學習活動的組織者、指導者、合作者,在這樣的課堂學習中學生樂想、善思、敢說,他們可以自由地思考、猜想、實踐、驗證。

  這節課組織學生進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是本節課的重點環節,教師在放手讓學生從自己的思維實際出發,給學生以獨立思考時間的基礎上讓學生進行交流是十分必要的。由於學生的學習活動是獨立自主的,因此面對同樣的問題學生會出現不同的思維方式,讓學生在獨立思考的基礎上進行合作交流能滿足學生展示自我的心理需要,同時通過師生互動、生生互動,相互討論,各種不同觀點相互碰撞的過程中才能迸發出創造性思維的火花,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才能不斷得到增強,能夠對自己和他人的觀點進行反思與批判,在合作交流中互相啟發、互相激勵、共同發展。

  《平行四邊形的面積》說課稿

  尊敬的各位領導、老師大家好!

  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平行四邊形的面積》。下面我將從教材、學情、教學流程、教學設計等幾方面向大家說說我對這節課的設計與想法。

  一、說教材。

  1、說內容。

  《平行四邊形的面積》是冀教版五年級上冊第八單元第96—97頁教學內容。

  2、教材分析。

  本節課是在學生掌握了長方形正方形面積的計算,理解平行四邊形特徵及其高和底概念的基礎上進行學習的。

  3、分析教材的編寫思路。

  教學平行四邊形的面積計算時,由於學生還沒有“通過轉化推出面積公式”的意識,相關的學習經驗比較少,所以既要有巨集觀的策略指導,也要有具體的方法點撥。因此,教材設計了“把平行四邊形剪一刀,然後拼成一個長方形”的操作活動。在學生獨立思考、動手操作和充分交流剪拼方法的基礎上,提出議一議“平行四邊形和拼出的長方形有什麼關係?”的問題,引導學生分析平行四邊形和拼成的長方形之間的內在聯絡,使學生認識到它們面積相同,平行四邊形的底和高分別與長方形的長和寬相等。進而由長方形的面積公式轉化、概括出平行四邊形面積的計算公式。即,先要讓學生認識到“可以通過轉化推出面積計算方法”,再讓學生學會“怎樣轉化”。接著,結合用字母表示平行四邊形底和高的圖形,介紹用字母表示的面積計算公式。然後,在“試一試”中安排了平行四邊形的面積計算。

  4、教學重點。

  理解和掌握平行四邊形面積的計算公式,會計算平行四邊形的面積。

  二、說學情分析。

  五年級學生已經形成了一定的空間觀念,具備了一定的抽象思維能力。但受年齡的限制,他們的空間想象力還不夠豐富,需要在不斷的探索活動中,循序漸進、由淺入深地進行操作與觀察,才能進一步理解平面圖形之間的變換關係,發展空間觀念。因此,我把平行四邊形面積公式的推導確定為本節課的教學難點。

  三、說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理解和掌握平行四邊形面積的計算公式,會計算平行四邊形的面積。

  教學難點:理解平行四邊形面積公式的推導過程。

  四、說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目標:

  1、理解和掌握平行四邊形的面積計算公式,會計算平行四邊

  形的面積。

  2、理解推導平行四邊形面積計算公式的方法和過程,培養學

  生的觀察、分析、抽象、概括、推導能力。

  過程與方法目標:

  讓學生經歷平行四邊形面積公式的推導過程,滲透轉化的思

  想,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 。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

  感受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絡,培養學生的數學應用意識,體驗數學的價值。

  五、說教法、學法。

  根據新課標精神,結合本節課的內容及學生的實際水平,我以學生髮展為立足點,以自主探索為主線,利用多種媒體,採取活動體驗、實際操作等教學方法,引導學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獲得直接體驗,有效提高知識攝取的效果。

  在學法的指導上我以激趣為基點,創設多種活動情境,讓學生在活動中體驗,在體驗中學習,在合作中探究。

  教學特色:

  讓學生在剪、拼、擺的操作活動中體驗“轉化”的魅力,發展空間觀念。

  六、說教學流程。

  我將整個教學流程劃分為五步:

  1、口算練習、夯實基礎。12道簡單的小數乘除法口算,限時完成。為的是提高學生口算速度和準確性。

  2、創設情境、匯入新課。由學生感興趣的故事引入,很快讓學生進入學習狀態,再現長方形面積計算公式和平行四邊形的特徵。溫故知新,為推導平行四邊形面積做好鋪墊,

  3、自主學習、探究新知。讓學生利用手中的學具,通過剪、拼、擺的操作活動體驗轉化的魅力,發展空間觀念。由提出問題到——動手實驗——推導概括完成整個教學活動。

  4、鞏固練習、拓展延伸。數學是為生活服務的,在推匯出平行四邊形面積公式之後,為了瞭解學生的掌握程度、檢驗他們能否學以致用,通過練習使學生加深對公式的理解與應用,達到熟練靈活掌握的目的,實現學習數學的價值。

  5、全課小結、鞏固提升。引導學生自主進行小結,有助於知識的積累和能力的提升。

  七、說板書設計。

  1、條理清晰。2、層次明確。3、示範作用。4、重點突出。5、啟迪思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