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教學管理論文

  教學管理工作是高校的中心工作,在高校管理中佔有重要地位。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供大家參考。

  篇一

  高校實踐教學管理

  摘要

  [摘要]實踐教學是鞏固理論知識和加深對理論認識的有效途徑,是培養具有創新意識的高素質應用型人才的重要環節,是理論聯絡實際,培養學生掌握科學方法和提高動手能力的重要平臺,本文對相關強化措施進行了探討。

  內容

  [關鍵詞]實踐 教學 管理 強化措施

  [中圖分類號]G42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5962***2013***07***a***-0021-01

  1.高校實施實踐教學管理的迫切性

  相對於理論教學而言,實踐教學是教學過程中最薄弱的環節。實踐基地建設問題。由於實踐裝置和場地不足,使得目前實踐教學條件難於滿足實踐教學的需求;實踐教學的組織管理問題。實踐教學的管理制度不夠完善,教學質量評價體系不明確,組織管理跟不上,實訓教學的質量難以保證;實踐教學的考核問題。沒有建立規範的實踐教學的考核辦法,對實踐教學的要求遠沒有對理論教學要求的嚴格;對實踐教學的重要性認識不夠。許多教師重視理論教學,而輕視實踐操作技能的提高。隨著我國新時代大學生數量伴隨著大學的增多而增加。高校不斷擴張,高學歷人才逐漸成為就業的主要力量。但由於金融危機的影響,以及人才市場供大於求的情況下,我國新時代大學生都面臨著就業率低的問題,都面臨著“畢業就是失業”的困境。如何在就業環境不佳的情況下,進行人生生涯規劃、實現就業,是我國新時代大學生所面臨的共同問題。一份工作對於學生非常重要,因此他們內心中還是會很想努力做好工作,而要獲得一份較好的工作,學校就必須在實踐教學方面多下功夫,綜合提升學生的各項素質,為其職業生涯的開展奠定良好的基礎。

  2.高校實踐教學管理的強化措施

  強化實訓和過程管理,就要注重培養學生的實踐動手能力,使高校學生具備紮實的理論知識和過人的實踐能力。

  第一,加大高校實踐教學方面的投入水平,從而保障各種實踐教學所必需的裝置得到很好的落實。要實現實踐教學的作用,首要影響因素就是各種實驗、實訓裝置的配置,其作為硬體設施,為實踐教學的順利開展提供堅實的基礎。各種實踐教學設施也是高校實踐教學競爭力的綜合體現之一,作為一項基礎工程,支援高校的辦學層次提升。實踐教學的顯著特徵就是在於通過對各種實踐教學方法的應用來培養社會亟需的各種機能性人才。優秀的實踐教學開展必須有相應的裝置給予支援。就目前情況來看,只有實踐教學裝置跟得上,才能促進各種實訓活動的開展,無論是何種高校,如果純粹的在理論層面給予實踐教學以重視,而不能提供充分的裝置操作的話,實踐教學就很難培養出集應用性、實用性、社會性等於一身的人才。因此,配置實踐裝置是開展實踐教學的基礎,也是實踐教學管理工作的核心內容所在。

  第二,努力提升雙師型師資的引進與培訓,為實踐教學的開展提供師資保障。實踐教學的開展必須依賴於教師這一首要的生產力。高校教師是否擁有較為高超的實踐教學水平,以及其相應的教學技能是否先進將直接決定能否為學生提供具有實踐作用的課程。因此,高校有必要綜合提升教師的實踐教學水平,努力打造一支既懂理論,又懂實踐的雙師型教學人才。為了實現這一目標,高校首先要編制科學的教師培訓計劃,將從事實踐教學的教師定時安排到企事業單位中進行考察、掛職、培訓等,從而確保其能夠直接與第一線的實踐要求相契合。除此之外,高校還需要通過創新各種規章制度來激勵教師不斷進行實踐教學能力的培養,一方面採取較為強制的措施,促使教師通過實踐活動來獲得各種實踐教學的上崗證,從而提升教師技能層次水平,另一方面需要提升實踐教師的薪酬水平,從而鼓勵教師積極參與到實踐教學當中來。

  第三,在實踐課程安排上給予充足的保障。高校在具備了實踐教學軟硬體基礎之後,如果沒能在課程設計上給予相應的支援,則很難發揮出這些軟硬體的作用,因此必須在課程設計上給予實踐教學以充足的課時量。事實上,不少高校的實踐教學存在著如下的問題,也即在實踐課程開設方面,沒有在設計上和理論課程形成很好的搭配,仍然傾向幹理論說教,而學生實踐操作方面有所不足,這導致了實踐課程只能培養出“半吊子”型別的實踐型人才,顯然極大的降低了實踐課程的開設水平。因此,大幅度的提升實踐教學課程的時間,而有針對性的降低理論課程的講授勢在必行。另外,在提升實踐課程時間的基礎上,高校還應當協調好校內與校外實踐課程的時間分配,有效將兩者加以結合。從校內實習課程來看,其應當以課堂講授與實驗室的模擬演練為主,從而為學生提供較為基礎的實踐操作理念;校外實踐課程也就是學生的實習過程,這應當按照企業的需求,來將不同專業的學生合理的安排到各種實習崗位當中,這實際上是校內實踐課程的延伸,有助於對學生的實踐水平與能力進行進一步的完善。

  第四,在實習單位或在學生實習所在地聘請一些人員來對學生實習進行管理,使實習學生的管理更加直接、細緻。為了實現實習管理目標,實施系統的實習培訓十分必要,這也是高校的教育、培訓、學習與實習等途徑必須破除形式化的弊端的必經之路,逐步轉變為力求實踐質量效益並具有連續效果的系統化實習培訓措施。任何企業為實習學生提供的機會所牽涉的範圍非常廣,除企業組織本身的因素外,還涉及學校或社會的教育歷程。關鍵點在於上述途徑如不能相互配合,則必損害高校學生實習的成果。舉例來說,大學所培養的通才或專才如不能為企業組織所用,或學與用之間嚴重脫節,則所學非所用或所用非所學,無異浪費培訓階段的精力。如果高校不能針對產業需要提供適當的人才培育課程,則必會影響學生實習與發展的績效成果。高校為學生提供的實習機會,有必要與企業進行有效的協商,選送學生分赴企業的培訓機構進修或深造。知識經濟背景下,高校的學生實習與企業的人才需求途徑彼此間的相關性與互動性增強,這也最終使得有其系統化或連貫化導向的強烈趨勢。

  文獻

  [1]詹國平,關於“深化實踐教學改革,培養學生綜合能力”的探討[J],長沙通訊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6***2***.

  [2]戴躍儂,加強實踐教學提高人才培養質量[J],中國大學教學,2005***8***

  篇二

  高校教學管理探究

  摘要

  【摘 要】隨著科技的不斷髮展,社會上越發的需要一大批具有創新意識的高技術人才。高等教育是培養這些人才的重要階段,各大高校一直都在摸索著如何提高自身的教學管理水平,如何提高教學成果。本文通過對高校當前教學管理現狀進行系統地分析,旨在提出一些教學管理中亟待解決的問題及解決辦法。

  內容

  【關鍵詞】高等院校 教學管理 教學改革

  近些年來,高等院校的招生規模不斷地擴大,同樣每年也都有大批的受過高等教育的學生踏入社會,走上各種各樣的工作崗位。然而,這些畢業生是否能夠滿足工作崗位的需要,是否能夠達到用人單位的要求,是否能夠適應社會與校園環境的轉變等等,都是和學生在高校中所接受的高等教育有著非常密切的聯絡。決定高校高等教育成果優劣的最關鍵因素就是高校是否有一套完善的、科學的、系統的教學管理模式。現在的社會已經不再需要那種只單單會學習的人才,需要的是一些具有專業技術基礎、較強的人際溝通能力、能夠進行團隊合作的人才。評定當前高等教育成果的標準已經包含著很多方面的因素,但從某一個方面已經完全不能夠說明高校的高等教育質量。

  雖然近些年來各大高校一直在逐年地擴大招生規模,但是畢業生的就業問題也幾乎成為各大高校的“頭疼事”。究其原因我們可以發現,最根本的因素就是高校的教學管理水平相對於當前社會的需求有些滯後,沒能夠完全跟上社會發展的步伐。

  傳統的教育方式嚴重的限制了學生的自我發展、自我學習、自我創新能力。近些年來國家多次提出了創新教育的理念,但是高校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 難以開展具體的教學工作,導致口號很響亮,效果不明顯的情況。同時當前的高校教學依然遵循著以往的全面教學方法,力求能夠將該專業所涉及的專業知識進行非常系統、非常全面地教授,這種方法固然重要,它能夠幫助學生理解和學習該專業最基礎、最重要的知識,但是這並不能限制該專業當前技術發展以及前沿技術的滲透。對科技的研究就是為了能夠取代之前的老的東西,有的新技術可能還會保留之前技術的關鍵內容,有的新技術可能完全與之前技術原理大相徑庭。因此,高等院校在進行課程設定或者課程調整時,一定要根據當前實際的社會情況以及科技發展的趨勢進行有條不紊的完善,構建一個能夠根據實際情況進行課程主攻方向調整的機制,能夠與時俱進,對於一些老的過時的技術敢於否認,對於一些前沿科技敢於接受。何為創新,不僅僅高校要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更重要的是高校自身就敢於創新,敢於接受新的東西。只有這樣的高校培養出來的學生才能夠敢於利用自身所學的專業知識進行創新性研究與設計。

  高校的教學管理部門不夠重視學校的教學工作。現在評定一個高校的教學成果主要是看學校一些專業學生的考證率、畢業生的就業率等。所以就導致高校的教學管理部門狠抓學生的過證率,將一些證書與學生的評優、評獎、畢業掛鉤,硬性要求學生必須獲得一些證書。這種做法毫無科學根據,並且很大程度上還會導致學生的逆反心理,起到相反的效果。證書的考取一定程度上是能夠促進學生進行相關知識的學習,但是並不是所有的證書都適合所有的學生。沒必要的證書而進行全面的學習,這是教學資源的一種浪費。長期以此下去,學校的教學成果只是最終的一個數字,看著很漂亮很絢麗,但實質上的教學效果恰恰相反。證書固然重要,它能夠一定程度上說明學生對某種專業技能的掌握程度。我們這裡並不是否定高校對證書的要求,而是要說明並不是每個學生都需要所有的證書。這就需要高校的教學管理部門通過實際的調研分析,根據不同專業學生的實際需求進行有側重點的證書設定。社會上對於這個專業的學生要求什麼樣的證書,這個專業的學生通過什麼樣的證書能夠幫助其提高學習積極性,這些都需要高校的教學管理部門進行研究。

  學校教學的硬體設施提高了,但是學生對這些並不感興趣,沒有充分發揮這些教學裝置的作用。每個高校在成立的初期就開始對自身的教學設施裝置進行著不斷地充實和完善,但是教學硬體設施的提高最終目的就是為了能夠提高教學質量,能夠幫助教師進行更為系統更為有效的教學工作。但是通過實際的調查研究我們發現,很多高校的實驗裝置、實驗儀器幾乎都是擺設,學生要麼是沒什麼興趣去學習去鑽研,要麼就是喜歡學習但是不能夠充分的滿足需求。這些問題已經長期的出現在很多高校當中,老師一直充當的是“教”的角色,學生往往都是“被動”的去學習。大學校園裡課堂上學生睡覺、逃課、考試屢屢出現的作弊現象實際上都與這樣的教學模式有著一定的關係。學生為了考試而學習,為了及格而努力,這樣下去何談教學效果。硬體設施的提高固然對於教學有很大的幫助,但是並不是說硬體設施齊全,教學效果就能夠提高。高校的教學管理部門所需要研究分析的是,如何能夠使得這些硬體設施發揮最大的實際作用,讓想學習的學生通過硬體設施的使用更加真實地瞭解所學知識的用處;硬體設施的充實豐富著學生的學習氛圍,使得一些對專業理論知識不感興趣的學生,通過實際動手操作來掌握相應的專業技能。

  學校在進行教師教學質量評估時,設定標準並不科學。現在各個高校都有專業的考勤人員,他們工作的主要職責就是對教師的實際教學過程進行隨機檢查,不分時間不分地點地對教師的教學內容、教學水平進行實際的考察。學校的這種做法一定程度上能夠督促教師在日常的學習生活中不斷的去充實自己的知識儲備,提高自身的專業技能。但是這樣的教學質量評估最大的弊端是隻關注教師,沒能充分注意到學生。什麼樣的教學課堂才是最佳的呢?這要看學生喜歡什麼樣的接受方式,對哪些專業知識感興趣,想通過什麼樣的方式來接受和認識這些專業技能。當前高校的教師已經不能夠只單單擁有豐富深厚的專業知識儲備,還需要具有較強的親和力、人格魅力等,能夠吸引學生認真地聽課。所以高校的教學管理在對教師進行培訓時,不僅要培訓教師的專業知識,同時還要對教師其他方面素養的提高進行系統的培訓。

  文獻

  [1]唐未兵.教學質量是高等學校的生命線[J].湖南師範大學教育科學學報,2003,9***5***:36-40.

  [2]史曉宇.關於高校擴招後提高教學質量的思考[J].雲南師範大學學報,2002,7***4***:18-20.

有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