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婚戀心理論文

  當代青年的婚戀問題日益成為家庭關心、社會關注的熱點問題。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推薦的,供大家參考。

  範文一:大學生戀愛心理淺談

  摘要:美好的愛情一直以來是人們最大追求,而大學生戀愛已經越來越被人視為平常了。然而,戀愛問題恰恰又是其最感困惑的問題之一,嚴重影響到他們的學習、生活乃至人格的健康發展。因此,關注大學生戀愛心理,培養大學生正確的戀愛行為,成為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一項重要內容。

  戀愛就象吃辣椒,不吃的時候它總是奇香無比,但真正吃的時候卻辣的你痛不欲生,後悔莫及,發誓永不再吃,然而辣勁剛過,你又對它朝思暮想。越辣越香,越香越辣,你永遠在思念與後悔之間遊離,這就是戀愛的邏輯。

  ——《戀愛的人們》羅曼

  關鍵詞:戀愛 戀愛心理特徵 心理困境 解決方法

  當代大學生談戀愛現象比較普遍,而且是有增無減。他們的社會責任感、道德觀念、戀愛態度、以及他們對戀愛與學習關係的處理等都是不成熟的。 一:什麼是戀愛

  戀愛,在不同時代有不同的定義。現代定義為兩個人基於一定的物質條件和共同的人生理想,在各自內心形成的對對方的最真摯的仰慕,並渴望對方成為自己終生伴侶的最強烈、最穩定、最專一的感情。但在遠古的母系社會、古代的父系社會時,愛情有另一種體驗,並不是單純的一夫一妻制。

  二:當前大學生們通常反映出的戀愛心理特徵是什麼

  1.性愛的好奇心理——由生理髮育成熟導致的性衝動與性親近要求的產生而形成。

  2.依賴心理——由獨生子女的孤獨感和習慣了他人的呵護與關愛所致,屬於“情感寄託型”的戀愛動機,缺乏獨立意識和自立能力,易受挫。

  3.補償心理——由功利型的戀愛動機所引發,即希望在所愛的人那兒獲得社會地位、經濟等方面的補償。

  4.遊戲人生心理——其戀愛動機是:滿足與異性交往的慾望,尋求刺激、填補精神上的空虛,甚至發生了婚前性行為。

  三:大學生在戀愛過程中的心理困境

  戀愛心理困境之一:

  總感到自己缺乏吸引力,一些人為自己還沒有戀人而自卑,認為自己對異性沒有吸引力,不敢坦然與異性交往,更怕在異性面前失誤。

  上述心理困境形成的原因主要有:對戀愛吸引力的誤解與缺乏科學的認知。表面上看似乎人們的擇偶心理傾向於外在魅力,實際上男女大學生,在選擇異性物件的條件上大多都認為性格、才能、人品和興趣愛好更具吸引性的作用。所以,大學生應從各方面多尋找自己的長處,以增強自信;其次,學會辯證地思考問題,看到事物的兩面性, “遲到的愛”也許會是真愛,早到的愛也許提前消失。 戀愛心理困境之二:

  能做戀人的異性朋友難尋,這種戀愛心理困境的原因主要在於對友情和戀情的認識還很膚淺。當然,也不排除由於社會的快速發展與觀念更新所形成的複雜人際關係對大學生們的影響及心理衝擊。

  揭示愛情的自然性、社會性和複雜性,引導大學生在尋求愛情的過程中既要有主觀上的用心、又要順應自然。擇偶中的逆反心理、從眾心理等都會事與願違,極易傷害自己和同學。為此,在與異性的交往中要學會控制感情,勇於說“不”,不自作多情,更不要錯把迷戀當愛情。

  戀愛心理困境之三:

  由於上大學時心理年齡都還很小,思想也不成熟,沒有能力去處理那失敗的戀愛帶來的問題。所以,許多大學生在戀愛前都會考慮到戀愛失敗怎麼辦?害怕承受不了而不敢愛。甚至於有些大學生在戀愛失敗後,由於承受不了失敗戀愛的打擊,思想上看不開,成天沉溺於失戀的痛苦中不能自拔,更甚至是走上犯罪和自我毀滅的道路,例如:報復、自殺等一系列過激行為,傷害自己也傷害別人。

  戀愛心理困境之四:

  不知如何面對婚前性行為和“試婚”現象,這除了與大學生性心理髮育的成熟及角色的特殊性相關外,一方面是受西方“性自由、性解放”的影響,另一方面也與我國在學校性知識教育上的薄弱、大眾媒體宣傳的不適當有關。 四:大學生戀愛心理問題的解決方法

  對於大學生的戀愛心理問題,輔導的重點在於優化大學生們對婚戀與性科學知識的認知和對社會的認知,強化大學生們的責任意識,即對自己、對朋友、對父母、對社會和集體承擔不同的責任。具體做法:

  一是開設指導大學生正確處理好戀愛與學業、戀愛與成才、戀愛與身心健康、戀愛與人格塑造等方面的輔導課,以及性生理、性心理、性社會等方面的健康知識教育;

  二是進一步為大學生們提供戀愛心理方面的諮詢服務機會與條件;

  三是為大學生們提供利用所學專業知識為社會服務的機會,讓他們去感受為社會服務實現自身價值的成功心理體驗。

  總之,大學生正確的戀愛觀對他們認識自我、完善自我、發展自我、超越自我起到積極的作用。因此,對於在大學生中出現的戀愛現象,我們要正確對待,積極引導。尤其要學會理性的處理好因愛情而引起的一系列矛盾與選擇。擁有正確的戀愛觀,合理戀愛,才能讓自己的大學生活因愛情而錦上添花。 參考文獻:

  [1]《社會心理學》 作者:***美***泰勒***Taylor***,***美***佩普勞***Peplau***,***美***希爾斯***Sears***

  [2]《戀愛心理學》 作者:燁子

  [3]《完全圖解戀愛心理學》 作者: 穆銘

  [4]《男人的真話與謊話》 作者: 李達燁

  [5]《情愛物語——情愛告白 》 作者:彭彥彰

  [6]《男人的特權女人的選擇》 作者:張維青,劉納

  範文二:大學生戀愛心理論文

  愛情無疑是大學生最為關注的話題之一。而大學生戀愛早已不再是“猶抱琵琶半遮面”了,它是那樣的具有魅力,撥動同學們的心絃,令人尋覓和嚮往。然而,戀愛問題恰恰又是莘莘學子們最感困惑的問題之一,嚴重影響到他們的學習、生活乃至人格的健康發展。因此,關注大學生戀愛心理,培養大學生正確的戀愛行為,成為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一項重要內容。

  戀愛心理問題是困擾大學生學習、生活和成長髮展的重要問題之一。當前大學生主要面臨四方面的戀愛壓力,即經濟壓力、學業壓力、就業壓力和準婚姻生活帶來的心理壓力。同時他們還要承受各種戀愛挫折及矛盾心理的煎熬。針對大學生的各種戀愛心理困惑,高校教師應引導大學生形成積極健康的愛情觀,指導他們正確處理學業與愛情的關係,引導他們積極面對戀愛挫折,並培養他們健康文明的戀愛行為。 ***著者:劉小龍,題名:大學生戀愛心理困惑及教育對策,來源期刊:《武漢交通職業學院學報》2010年 第3期 65-69頁 *** 分析當代大學生在戀愛問題上存在一些誤區***戀愛動機世俗化;戀愛過程閃電化;戀愛道德空洞化;戀愛心理脆弱化;戀愛地位至上化***。 ***著者:陳柄權,題名當代大學生戀愛觀的誤區及其危害《廣東醫學院學報》2008年 第6期680-681頁 ***

  心理學家指出:“在人格尚沒有成熟的時候就談戀愛,對該人的人生有可能帶來不利。”不成熟的心靈既難以把握自己選擇什麼樣的人,也難以處理戀愛中的各種矛盾。正如張潔的小說《愛是不能忘記的》所言:“人在年輕的時候,並不一定了解自己追求的、需要的是什麼,甚至別人的起鬨也會促成一幢婚姻,等到你再長大一些,更成熟一些的時候,你才會知道你真正需要的是什麼。可那時,你已經幹了許多悔恨得使你錐心的蠢事。”

  戀愛並不必然都帶來快樂和幸福,有些人體會到的往往是煩惱和苦澀。對這樣的人來說,還需進一步發展自己’完善自己,否則匆忙進入戀愛,很可能弊多利少。大學階段的學習很緊張,時間很有限,如果為了處理戀愛中的矛盾、煩惱而花去很多時間、精力,影響學習和全面發展,無疑是於己於國都不利的,也是違背戀愛心理健康的。

  因此,大學生是否可以戀愛以及利多弊多的問題,實際上是戀愛能力的問題。從戀愛心理健康角度分析,人格不成熟的大學生匆忙涉足戀愛容易導致不成熟的戀愛,容易產生多種心理問題。如果戀愛雙方都不成熟,那麼失敗的可能性就更大,或者會產生更多的負面影響。從大學生心理諮詢的實踐看,戀愛中的矛盾糾紛多產生於他們不成熟的思想、心理和行為。

  大學生戀愛有一個重要的特點,即一些人只想戀愛而沒有考慮到將來的結婚,他們選擇戀人而不清楚地、自覺地意識到應該選擇一個終身伴侶,這在低年級大學生身上尤其如此。不過大學生之所以戀愛,是因為自己需要愛和被愛,許多大學生還未成熟到考慮將來的生活。對他們來說,未來美好但如夢幻一般。這不是大學生的過錯,而是年齡的特點。然而,婚戀心理衛生卻因為這一點是重要的。一般來說,戀愛的目的、歸宿是結婚。把戀愛和婚姻結合起來,是婚戀心理衛生的要求,是戀愛心理成熟的特徵之一。

  戀愛著的人常常表現出隱蔽性***尤其是戀愛初期***、羞怯性、興奮性、衝動性、幻想性等心理牲,同時在行動上表現出焦灼不安、記日記、讀小說、欣賞音樂等個人獨自進行、獨立體驗的內隱行為以及寫情書、修飾自己、去舞場、看電影、郊遊、傾心交談乃至擁抱、接吻等外顯行為。

  戀愛在很大程度上改變著一個人的思想、心理和行為。戀愛對人的影響越大,這種改變也越大。戀愛越健康,那麼積極的改變就越多,反之,這種改變也可能是消極的。正如日本學者在《現代青年的性意識》一書中指出的:“對青年來說,戀愛更多的是一種涉及到生活全貌和人格整體的事情。如果說一個人進入青年期以後,在人格、生活態度以及人生觀上發生了很大變化,那麼導致這種變化的最大因素,大概莫過於戀愛的影響。”

  當代大學生戀愛觀在不同社會價值觀的碰撞和影響下,呈現出戀愛態度的顯性化及戀愛動機和擇偶觀念的多樣化等特點;同時內隱了許多問題,針對內隱問題,把愛情內涵教育、心理教育和日常教育三者並舉,才能正確引導他們處理好戀愛與學業的關係,保障他們健康成長 .***著者:趙娟,題名:對當代大學生戀愛觀的調查和思考《安徽農學通報》2007年 第17期***

  一、大學生戀愛的一般心理過程

  戀愛心理是一個很複雜的過程,是一對戀人相互瞭解對方的過程。一般分為以下幾個階段:

  1、感受階段。這是愛情的萌發階段,即男女大學生在交往中,產生了對某位具有某種魅力的異性感性趣的階段。在這一時期異性的外表起著非常重大的作用,它能夠激起感觀快樂。一些學生可以憑著這短暫的感受就一下子跌入"情網",導致盲目戀愛。這是一種非常原始的感受,因此它是脆弱而容易見異思遷的。

  2、注意階段。一旦被某為異性所吸引,就會自覺地將注意力集中指向某位異性所從事的一切活動,以及舉愛好和家庭情況等。進而考慮自己能否和他***她***接近,如何表露真情,並時而設計一些相會的情景。此階段多表現為"單相思","白日痴夢"。如果沒有恰好的契機,愛慕之心就會隨之消失或埋在心底。

  3、求愛階段。這是重要而且困難的階段。這時期求愛者心理負擔非常重,各種擔憂不斷湧現:怕向對方表白後遭到拒絕;又怕表白時太緊張而張口結舌;擔心情書言不盡意;擔心求愛不成反被人譏笑--這一階段容易出現求愛挫折,產生心理障礙。

  4、戀愛階段。一方表白與一方接受,雙方的戀愛關係就確定了。求愛成功之後,愛情的扁舟就駛入了戀愛的海洋,兩個異性之間就開始了共同的情感交換活動。

  大學生戀愛心理是有一個發展過程的。這一過程大致可分為初始期、發展期、穩定期三個階段:

  1.初始期。一般為大學一年級。經過高考幹軍萬馬的角逐.擠過升學獨木橋,進入大學殿堂的青年,一下子從如牛負重的升學壓力當中解脫出來,個個身心舒暢,如醉如痴。得意洋洋。他們遠離父老鄉親,面對著全心的生活環境、全新的人際關係,心裡的孤獨感油然而生,從而急切渴望得到別人的關心、幫助。於是,男生女生接觸就頻繁起來了。尤其是在這時,高年級的大哥哥們關心起一年級的小妹妹們來了。

  發展期。一般為大二。大三年級。經過一年左右的大學生活,他們已經完全去掉了中學時代的尾巴。經過一年左右的大學生活,他們已經對周圍同學有了較深入的瞭解,與許多同學建立了友誼。而友誼往往正是戀愛的基石。

  穩定期。一般為大學四年級後,大學生變得成熟穩重了,看問題也更加現實了。

  目的 探討當代大學生的戀愛心理。方法 採用自編的大學生性心理問卷,對627名在校大學生進行調查,結果用SPSS統計軟體包進行統計分析。結果 ①81.4%的人認為大學期間可以談戀愛;②30.8%的人認為大學生戀愛影響學習;③12.3%的人認為大學生戀愛可有性行為,對戀人曾與別人有性行為的態度,64%的人表示不追究過去,只看相識以後。有過婚前性行為的男生佔5.5%,女生佔***%。4***%的人不反對婚前性行為;④大學生失戀後48.5%的人表示順其自然,26%的人表現痛苦,16.9%的人通過文娛活動尋求解脫,只有2%的人找心理醫生諮詢。結論 重視在校大學生的戀愛心理是學校不可忽視的重要工作之一,同時還應建立和健全性心理服務機構。 ***著者:劉發榮,題名:當代大學生戀愛心理調查分析來源期刊:《健康心理學雜誌》2003年 第5期 325-327頁***

  二、 大學生戀愛的一般特點

  一般來說,戀愛者具有以下特點:

  1、主動性。戀愛要求主體做出具有目的的行為,實現關於感情的交流,關於充實而完整的親暱情誼的理想。這種主動性同克服各種障礙緊密聯絡著,使主體始終處於一種情緒激動狀態。

  2、專一性。這是戀愛的一個顯著特徵,主體將愛情集中於一個異性,對其他異性的關心明顯地減少了。愛情作為特定的人的選擇,具有專一排他性。

  3、平等性。戀愛雙方必須相互尊重,相敬如賓,沒有高低之分,必須有一種"投桃報李"的默契運作其間,否則便不能戀愛。

  4、相互依存性。戀愛伊始,彼此吸引,彼此彌合,雙方把各自的靈魂袒露出來,納入戀愛的心理平衡模式中去。這種依存關係是由異性之間的相似性和互補性決定。

  5、離群性。戀愛是封閉的人際關係。它遊離於社會,遊離於集體活動。

  6、歡愉性。戀愛使人感到高度的興奮和愉快,以審美愉快為最突出。戀愛繼續的最基本條件是從戀愛中所得到的快樂的感覺。

  7、犧牲性。發展到了極度的戀愛方式會成為一種完全無我而利他的衝動,可達到為了對方的幸福甘願犧牲自己的一切的強烈程度.

  三、 大學生戀愛的型別

  1、志同道合型。這是在理想、信仰、信念、事業、情趣、氣質等方面都能得到滿足的型別。這是一種較高尚的追求型別。

  2、純感情型。這純粹是為了達到情感滿足為目的的愛情追求型別。在相愛期間,有如兄弟姐妹般的手足之情,即使畢業分配在天涯海角,也能夠心心相印,相親相愛。

  3、痴情迷戀犧牲型。戀愛雙方墜入愛河,陷入痴迷狀態,即使一方已無行為能力或人身自由,另一方也情願等待,忠心地為愛情獻出自己的一切。

  4、感官滿足型。這是以獲得感官上的滿足為心理特徵的追求型別。渴望對方的擁抱,對方片刻的分離會使他***她***吃不下,睡不著,學不好。

  5、功利滿足型。這是以對方的門第、家產、地位、名譽、處所、職業、理家能力、社交能力、馴服度等為戀愛前提的功利主義型別。對方的條件能達到自己要求的一半,也能得到滿足。

  6、單戀型。不管對方反應如何,自己一味地求愛,這叫單相思。這類學生有不少推崇"勇敢+死皮賴臉=求愛成功"的信條。

  7、性幻想型。這種人常在幻想中,見到自己的心上人,他***她***不受時間空間的限制而隨心所欲,自編自導自演帶有性色彩的"電視連續劇",充滿著浪漫情調。但是一旦從"夢"中醒來,熱情便化為泡影。

  以上戀愛型別劃分是為了便於表述和進行理論討論,而現實生活中的大學生戀愛型別大多屬於複合型。正因為如此,大學生的戀愛才變得更加複雜,更加另人眼花繚亂。

  對583位在校大學生進行問卷調查。結果表明:大學生的戀愛認知存在一定偏差;大學生獲得婚戀知識和性知識的途徑多樣化,無師自通佔主導方式;戀愛比例在不同性別、不同年級、不同來源上存在差別;戀愛態度總體是嚴肅認真的,但也存在著隨意的不負責任的態度;大學生抗戀愛挫折能力欠缺。幫助大學生正確認識和評價自我,建立自信是基礎;幫助大學生理解愛情的真正涵義,進行戀愛藝術、技巧教育是關鍵;提高大學生心理承受能力是必修課,性教育應走進高校課堂。***著者:李鑫 題名:新時期大學生戀愛觀的調查與思考,來源期刊:《教育科學》2007年 第4期 74-77頁 ***

  總之,大學生應該正確的戀愛觀將對他們認識自我、完善自我、發展自我、超越自我起到積極的作用。因此,對於在大學生中出現的戀愛現象,我們要正確對待,積極引導。尤其要學會理性的處理好因愛情而引起的一系列矛盾與選擇。擁有正確的戀愛觀,合理戀愛,才能讓自己的大學生活因愛情而錦上添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