板栗栽培技術論文

  板栗是我國特產的優良木本糧食樹種,具有很高的經濟價值,板栗果實含有豐富的營養物質和醫藥功效,樹皮和總苞材質可用於工業原料。這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僅供參考!

  板栗栽培管理技術篇一

  摘要介紹了板栗栽培管理技術,包括育苗、建園、土肥水管理、整形修剪、採收等內容,以供種植者參考。

  關鍵詞板栗;育苗;建園;土肥水管理;整形修剪

  板栗適應性強,既耐乾旱,又耐瘠薄,栽培容易,管理方便,產量可靠,號稱“鐵桿果樹”,既是栽培果樹,又是綠化荒山的好樹種[1]。現將板栗栽培管理技術介紹如下。

  1育苗

  1.1實生苗和砧木苗的培育

  慄果成熟時,選豐產、穩產、品質好、抗逆性強的優良樹作採種母樹。當果實充分成熟,拾取自然落果,選充分成熟、大小整齊、無病蟲害果作種子。慄果怕幹、怕溼、怕熱、怕凍,果實採收後必須立即沙藏,春播一般在3月下旬至4月上旬,當沙藏種子發芽率達30%左右進行;秋播多在10月下旬至11月上旬。播種時,種子要平放在土中,倒放和直放均不利於初生根和莖的生長。畦播按行距30~40 cm開溝,再按株距10~15 cm點播,然後覆土,幼苗出齊後加強田間管理。

  1.2嫁接苗的培育

  枝接時間一般在砧木芽開始萌動、樹皮易剝開時為宜,方法有劈接、皮下接、插皮舌接等[2]。枝接成活的關鍵是:接穗粗壯充實,刀要快,操作迅速,切面長而平,形成層對齊,包紮要緊密,外套塑料袋,增溼保溼。春季和秋季使用帶木質芽嫁接成活率高,春季在4月中下旬,秋季以8月下旬嫁接為宜。在春季枝、芽接後1個月,秋接後10~15 d,即可檢查嫁接成活情況。接芽乾枯、穗條明顯幹皺的已無成活的可能,應立即進行補接。接芽新鮮膨大,葉柄自行脫落的已成活,要及時剪去接芽以上的砧木。除萌要做到除早、除了。萌條發生快,在清明後2個月內,每隔5 d要除萌1次。成活後的嫁接幼苗生長快,新梢容易折斷或從介面處撕裂。因此,需在新梢旁立一長約1 m的支柱或藉助新梢旁其他枝條,將新梢固定。在嫁接後30~40 d進行鬆綁。當新梢長到60~80 cm時,將新梢的頂芽摘除,使其分枝。成活的幼苗易遭金龜子、甲蟲、介殼蟲、蚜蟲及白粉病等危害,應及時預防和防治。及早做好除草、施肥、抗旱、排澇等工作。

  2建園

  板栗園一般建在背向陽、土層深厚、土壤肥沃、有機質豐富、土壤pH值5.5~6.5、土壤溼潤、排水良好的地方。栽植密度根據立地條件、品種特性和技術措施而定,一般栽300株/hm2左右,如選擇矮化栽培技術,平地栽450~600株/hm2,山地栽600~900株/hm2。鳳陽縣板栗栽植,秋季春季均可,以春栽為多。板栗苗根系恢復能力差,起苗時應多帶土,防止傷根過多。栽植時挖大坑***深、寬1 m以上***、客好土、施基肥、栽大苗、保好根、灌足水、淺栽踏實、保墒防旱是提高栽植成活率的關鍵[3]。

  3土肥水管理

  凹地慄園土層薄,栽植穴小,應隨樹齡增長、樹盤的擴大,定期擴穴和深翻改土,中耕除草和刨樹盤也很重要。在慄樹整個生長過程中,增加氮、磷肥均有良好的效果,基肥應在果實豐收後的秋季施入,以有機肥料為主,配合少量速效氮肥和磷肥效果更佳,第1次追肥於早春萌芽前後進行,施速效氮肥;第2次追肥在果實膨大期進行,施用速效性氮、磷、鉀肥,促進果實增大,種仁飽滿。基肥施50 kg/株左右,追肥施***尿素***100 g/株,大樹和結果多的樹要多施肥。

  4整形修剪

  4.1幼樹整形修剪

  一是疏散分層形。有明顯的中心幹,一般幹高80~100 cm,骨幹較少,角度張開。主枝5~7個,分為3~4層,按3、2、1排列,各主枝枝間有較大空隙,可著生大量結果枝組。二是 自然開心形。無中心幹,只有3~4個斜生的主枝,著生在主幹的上部,在主幹上又長出側枝,形成比較稀疏、開張、通風透氣良好的樹冠,結果部位比較多,是一個比較豐產的樹形。

  4.2結果樹的修剪

  根據慄樹生長結果習性,採用分散與集中相結合的修剪方法[4]。分散修剪,即對強樹強枝,適當多留結果母枝、發育枝和徒長枝,使營養分散,緩和樹勢枝勢,形成較多的結果母枝,提高產量。集中修剪,即對弱樹弱枝,通過回縮頂端枝,疏除細弱枝,控制結果部位外移,阻緩樹冠擴充套件,使養分集中到保留的枝條上,由弱變強,形成較強壯的結果母枝。

  4.3衰老樹更新修剪

  當慄樹進入衰老期,應及時更新,根據衰老程度,將大枝從中、下部截去,促其萌發重新形成樹冠。為保證每年有一定的產量,可根據各個大枝的衰老程度,有放有縮,放縮結合,輪替更新直至衰老樹更新為止。

  5採收

  當板栗的球果變成黃綠褐色,苞口裂開,露出堅果,堅果皮已變為赤褐色或棕褐色,完全成熟的堅果自然脫落即可採收。採收的方法:一是揀拾自然落果,每天早晚各拾1次;二是在總苞部分開熟之後,用長竿打落拾取,打下總苞放通風乾燥處,每隔3~5 d灑水1次,10 d左右總苞自然開裂,然後取出果實,及時進行貯藏。

  6 參考 文獻

  [1] 餘加躍.板栗栽培管理[J]. 中國林業,2008***20***:59.

  [2] 張榮妹.板栗栽培管理技術[J].上海農業科技,2006***5***:110-111.

  [3] 杜長城,李銀,趙國明,等.無公害農產品板栗栽培管理技術規範[J].天津農林科技,2007***1***:20-23.

  [4] 李國春.板栗栽培技術[J]. 現代農業科技,2007***1***:27-28.

  板栗高產栽培技術篇二

  摘要 介紹板栗高產栽培技術,包括施肥、水分管理、整形修剪、疏花疏果、防蟲治病、採收與貯藏等方面內容,以供參考。

  關鍵詞 板栗;高產;栽培技術

  中圖分類號 S664.2 文獻標識碼 B 文章編號 1007-5739***2014***06-0112-02

  板栗性味甘溫,有養胃健脾、補腎強筋、活血止血的功用。對腎虛療效良好,故又稱為“腎之果”,特別對老年腎虛、大便溏瀉更為適宜,常食不僅能強身愈病,同時對日久難愈的小兒口舌生瘡和成人口腔潰瘍有益。板栗還能防治高血壓、冠心病、動脈硬化、骨質疏鬆等疾病。因生吃板栗難消化,熟食又易滯氣,故一次不宜多吃***一日最多吃8~10顆***,且溫熱甚者不宜食。最好在兩餐之間把栗子當成零食,或當佐料做在飯菜裡吃,而不是飯後大量吃,以免攝入熱量過多,不利於體重保持。新鮮板栗易變質,若誤食發黴板栗能引起中毒,故不宜吃變質栗子。同時因其含有大量澱粉、蛋白質、脂肪、B族維生素、VC等多種營養素,VC含量比西紅柿還高,更是蘋果的十幾倍,素有“乾果之王”的美稱[1]。

  板栗對土壤、溫度的適應性很強。在丘陵、山地、荒坡、沙灘均可種植。選擇排水良好、pH值5~6的微酸性砂質壤土,合水鎮板栗基地多為紅壤或黃壤土,忌土壤鹽鹼,低溼易澇。溫度上只要滿足板栗開花期17~25 ℃的氣溫,花粉發芽適溫約24 ℃,適宜授粉受精和著果的溫度為15~27 ℃,果實膨大期平均氣溫高20 ℃的地區都能栽種。板栗為喜光樹種,在降水較少、日照充足、氣候乾燥的地區,慄果品質好,商品價值高。

  近年來,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的養生保健觀念愈來愈強,板栗受到越來越多人的喜愛,隨著市場需求量的擴大,價格也隨之大幅上漲。同時為響應興寧市委市府調整農業產業結構,大力發展“三高”農業的號召,作為梅州特產板栗的主產區,興寧市合水鎮具有悠久的板栗栽種歷史。近幾年更是掀起種植的熱潮,不少農民開荒種植板栗。對於即將掛果或是已經掛果的慄樹園,做好慄園的日常管理,迎接盛產期的到來,以便儘早回收種植成本。在此,該文著重介紹已經成園的慄樹的栽培管理技術要點,以供參考。

  1 合理施肥

  合理施肥是慄園豐產的前提。除氮、磷、鉀外,板栗的生長還需適量的鈣、鎂、錳、鋅、硼等微量元素。板栗為高錳植物,需鈣量也較大。缺硼則影響授粉受精,適量施硼,可防止花而不實,降低空蒲率。

  1.1 基肥

  基肥應以農家土雜肥或廄肥等有機肥為主,因其既提供豐富的大量和微量元素,同時改良土壤,促進土壤供肥保水。以採果後秋施為好,宜早不宜遲[2]。因秋季氣溫高、肥料腐熟快;同時由於新根發生旺盛,斷根後傷口癒合快,容易吸收並積累營養,增強樹體越冬抗寒能力,且利於次年雌花分化。生產中基肥常結合深翻改土擴穴時施入,成年樹株施腐熟有機肥80~100 kg、尿素0.3 kg、磷肥1.0~1.5 kg、硼砂0.15 kg,與表層熟土充分混合埋入溝內。埋肥時,表土放底層,底土放表層。

  1.2 追肥

  追肥以速效氮為主,配合磷、鉀肥。如遇乾旱則要結合澆水,以充分發揮肥效。7年以下幼樹,按照“淡施勤施,少量多次,先少後多,先淡後濃”的原則追肥,在3―4月開花前施花前肥,幼齡樹株施尿素或硝銨或硫胺0.5~1.0 kg或人糞尿80~100 kg,盛果期大樹株施尿素1.5~2.0 kg。果實膨大期即7―8月間施壯果肥,促進果粒果肉飽滿,提高慄果品質。株施尿素0.5 kg、過磷酸鈣1.5~2.0 kg、鉀肥0.8~1.0 kg。

  1.3 根外施肥

  根外追肥1年可多次,春季基部葉轉綠期,葉面噴0.1%磷酸二氫鉀+0.2%尿素,使葉片厚綠。5―6月葉面噴布0.3%硫酸錳和2%~3%硫酸鎂。花期噴0.2%硼砂,可提高坐果率。果實膨大期,於採果前1個月間隔10~15 d噴0.1%磷酸二氫鉀2次,單粒重明顯增加。採果後9月底和1月上旬各噴0.3%~0.5%尿素1次。

  慄樹施肥具體可根據產量和樹體自身表現來調節施肥量。老葉黃綠、枝梢略帶赤色,說明缺氮;分枝少而節間徒長,表示缺磷;成熟葉略帶萎黃、邊緣有紅色灼痕,表示缺鉀;缺錳時,葉內失綠嚴重、呈筋骨狀、葉脈失綠較輕、嚴重時葉片焦黃脫落;缺鎂時,老葉先出現症狀,從葉緣起脈間發黃、落葉提早。缺硼則嫩枝頂端萎縮、嫩葉變厚、皺縮、質脆、空蒲多、堅果小、遲熟。缺素症可以通過追施速效肥,或根外追肥加以矯正[3]。

  1.4 施肥方法

  ①環狀溝施:沿樹冠滴水線開環狀溝,施入肥料。②條狀溝施:在樹冠外圍的相對兩側挖溝,施入肥料。次年條狀溝的位置輪換到另外相對兩側。③射狀溝施:即以樹幹為中心,在樹冠邊緣部位等距離挖4~6條放射溝,樹冠內外溝長各佔1/2,次年輪換開溝位置。溝寬、溝深40~50 cm,溝長視樹冠大小而異。

  2 水分管理

  板栗較喜水,早春萌芽和果實膨大期遇乾旱各灌水1次,可提高產量和品質。在高溫乾旱前夕,對全園灌水後,利用綠肥、雜草和作物莖稈進行樹盤覆蓋,覆蓋厚度20 cm以上。雨季注意排水,勿使慄園積水。

  3 整形修剪

  慄樹修剪分冬剪和夏剪。冬剪最佳期為落葉後15 d至春芽萌動前15 d,主要方法有短截、疏枝、回縮等。夏剪是指生長季節內的抹芽、摘心和疏枝。

  3.1 3年內的初栽樹

  整形修剪的目標是加快樹冠的形成。故應輕剪,選留主、副枝時,儘量多留輔養枝,但以不妨礙骨幹枝生長和擾亂樹形為前提。反之,應疏剪掉。

  3.2 幼樹和初果樹的修剪

  採取冬剪與夏季摘心相結合。掛果前的幼樹仍需擴大樹冠,培養豐產樹架,故以摘心為主,夏季長出新梢30 cm時,留25 cm摘心,如此反覆摘心2~3次,促抽新枝,形成緊湊樹冠。冬季則適當短剪主幹、主枝延長枝,培養副主枝,疏剪密生枝和位置不當的徒長枝[4]。初果樹則以冬季修剪為主,及時短截、回縮過長的結果枝,疏剪衰弱枝、病蟲枝、密生枝、交叉枝、內膛蔭枝及部分強旺枝,促使內膛通風透光。   3.3 盛果樹的修剪

  以疏刪為主,放縮結合。樹冠外圍生長健壯的結果母枝,只需疏剪其中的弱枝即可。強旺枝可進行夏季摘心或冬季壯芽以下短截,在其下方另留1~2枝培養成結果母枝,目的是分散養分,削弱生長勢,同時增加產量。對結果多年的衰弱母枝及一般弱枝或雄花枝,可短截或回縮修剪,更新復壯,促使剪口芽或剪口下方的枝條培養成新母枝。及早疏除母枝附近的細弱枝、病蟲枝、交叉重疊枝,使母枝獲得集中養分而轉弱為強。衰弱枝組基部有強旺枝時,回縮修剪時可留強枝;反之,無強旺枝則覓壯芽處回縮,促使壯芽抽成壯枝;無強枝和壯芽的枝組則在基部4~7 cm處回縮,促進萌發下部隱芽,培養成新枝組。對過密枝組應疏剪,留強去弱,促使內膛通風透光[5]。

  4 疏花疏果

  疏花即摘除小花、弱花,儘可能保留大花、壯花,通常每個結果枝留1~3個雌花。疏果用疏果剪,每節間留1個單苞。疏花疏果時,應遵循“樹冠外圍多留,內膛少留”的原則。

  5 防蟲治病

  採果後及時清園,剪掉並清除枯枝、病蟲枝、落葉落果,並集中燒燬或深埋。修剪一定要與冬季的深翻改土施基肥相結合,同時適時施藥防治板栗主要病蟲害,減少越冬蟲源,可選用倍量式波爾多液、40%氧化樂果乳劑1 500~2 000倍液、2.5%敵殺死乳油8 000倍液等。慄果膨大期主要害蟲有象鼻蟲和桃蛀螟,幼蟲期用56%磷化鋁片劑、98%溴甲烷對板栗果實薰蒸48 h,死亡率達90%。成蟲期象鼻蟲用10%吡蟲啉可溼性粉劑500~2 000倍液、桃蛀螟卵期用20%啶蟲脒可溼性粉劑2 500~3 000倍液,噴灑樹幹樹冠,蛀果率降低95%。

  6 採收與貯藏

  6.1 採收

  採收方法有拾慄法和打粟法。拾慄法就是待慄充分成熟自然掉落,人工撿慄實。採收前,先搖動樹體,撿拾乾淨掉落的慄實、慄蒲並清除地面雜草。此法要求每天早、晚各拾1次,隨拾隨貯藏。其好處是慄實飽滿充實、產量高、品質好、耐貯性強[6]。打慄法一般2~3 d打1次,嚴禁將不同成熟度的栗苞一次全部打下。此法採收的栗苞應儘快進行“發汗”處理,如不及時,果實易黴爛,影響品質。

  6.2 貯藏

  慄果有“三怕”,即怕熱、怕幹、怕凍。常溫下,採後1個月內慄實較易腐爛,稱為危險期。採後2~3個月,腐爛較少,則屬安全期。

  7 參考文獻

  [1] 俞曉琴,賈明.板栗的營養價值及栽培技術[J].中國園藝文摘,2013***2***:170,190.

  [2] 汪孝喜,許雪蓮.板栗栽培管理技術[J].現代農業科技,2010***19***:86.

  [3] 新一.板栗栽培技術[M].北京:金盾出版社,1992.

  [4] 黃建英,阮志文.分宜縣魁慄板栗區劃及其栽培技術[J].東南園藝,2013,1***2***:15-19.

  [5] 杜長城,李銀,趙國明,等.無公害農產品板栗栽培管理技術規範[J].天津農林科技,2007***1***:20-23.

  [6] 金鼎,章政理.永嘉縣山地板慄高產優質栽培技術[J].現代農業科技,2009***9***: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