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管理體制本科論文範文

  改革開放特別是黨的十六大以來,黨中央、國務院不斷推進行政管理體制改革,加強政府自身建設,取得了顯著成效。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行政管理體制本科論文,供大家參考。

  一:社群行政管理體制改革與創新研究

  摘要:隨著社會城市化程序的加快,城市社群管理建設也逐漸成為社會主義經濟體制轉變的核心。但是在我國現行的社群行政管理體制中,卻仍存在關係不順、職能錯亂等問題,因此需要進一步針對社群行政管理體制進行改革、創新,以此加快城市社群管理體制的改革步伐。

  關鍵詞:社群;行政管理;改革創新

  在社會主義經濟體制變革的今天,如何深化社群建設和管理已經成為時代發展的主題之一。只有建立以社群為中心的社會管理模式,加強社群管理,創新社群行政管理體制,以實現城市社群管理體制的改革。

  1.社群行政管理體制的不健全

  1.1社群辦事處職能越界

  根據我國法律條文規定,社群辦事處是政府的派出機構,其擁有對社群居民日常相關的公共行政事務的處理和管理權,對居委會工作行使指導職能,以及完成上級行政職能部門安排的其他任務。但是,就國內目前社群辦事處的實際情況而言,其與法律規定的機構性質大相徑庭,其職能性遠遠超出了法律的範疇,職責範圍擴大,接近於一級“準政府”,負責社群內大大小小事務,如社群精神文明建設、社群治安管理、社群計劃生育、社群民政福利、社群管理建設、社群經濟管理、社群勞動就業等,遠遠超過了政府賦予社群辦事處“有關居民工作”的範疇。

  1.2社群辦事處職能錯位

  社群辦事處在社群行政管理職能與經濟管理職能方社群行政管理體制的改革與創新倪娜***浙江工業大學政治與公共管理學院,浙江杭州310014***面存在嚴重的交集,造成了二者之間職能錯位的現象。社群辦事處的主要職能是從事有關社群的建設與管理。但是,就目前而言,國內大部分社群辦事處則額外承擔了更多涉及經濟方面的管理職責,如針對社群內部企業進行經濟管理;對社群經濟進行巨集觀調控;對社群內部個體經營戶進行經濟管理等。社群辦事處作為政府下屬機構,則會通過社群辦事處的職能干涉企業日常經營制度,如通過管理企業內部決策、經營模式等獲得相應的經濟利潤。因此,隨著社群行政管理體制的不斷變革,社群辦事處的自主權逐漸擴大,與企業保持較為緊密的利益關係,造成了社群辦事處職能錯位等現象。社群辦事處職能錯位不僅會使自身消耗更多精力處理其他事物,造成本職工作的疏忽,更會因為涉及企業經濟問題造成內部經濟的貪汙腐敗。

  1.3社群行政管理過程權責不一

  隨著城市管理任務的加重,市政府、區政府等相關部門也在不斷增加,管理層次劃分細緻,各項工作任務都在社群辦事處中進行派達。如市政府規定交通、環保、工商、公安、稅務等職能都需要依靠社群辦事處為依託,設定了各類派出機構,對社群內部人員進行管理、宣傳,但最終還是需要依靠社群辦事處完成職能的分配。政府規定的社群辦事處的行政管理職責有限,因此造成了各類派出機構與社群辦事處之間在社群管理過程中的權責不一現象。社群辦事處由於不具備具體的執法職能,因此只能對社群內的基本生活秩序進行管理,而各政府派出機構具備行政執法權,但是卻沒有與社群居民有著直接關係,因此也不能夠將法律政策等進行落實,經常會出現各類行政機構與社群辦事處之間出現胡亂推卸責任的現象。

  1.4社群群眾組織關係不明

  就社群辦事處而言,其與居委會是屬於兩種不同的組織。居委會是社群內部群眾自己推選的組織模式,居委會主任由每家每戶派代表選舉而成,不被政府認可,也沒有行政經費給予補給。而社群辦事處是由政府排除的行政組織機構,定期發放行政經費。所以,兩者之間的關係是指導、支援、幫助與協調開展工作的關係,而不是領導與被領導之間的關係。但是,就國內目前的社群而言,居委會已經逐漸替代社群辦事處,成為社群的“代言人”。居委會相關管理人員也是由社群辦事處進行指派,僅代表少數居民的利益,不能為居民提供生活上的基本服務。因此,社群居民對於社群辦事處與居委會等組織模式普遍缺乏認同感,對組織舉辦的各類活動缺乏參與的積極性與主動性。更有甚者,很多社群居民生活在社群內部卻不知道社群辦事處的地址與管理人員,這種不明確的關係,也就造成了社群辦事處與居委會在居民心目中的地位下降。

  2.社群行政管理體制的改革與創新

  社群行政管理體制的改革不僅僅是對舊體制的推翻,更是要從根本上進行創新,加快社群行政管理體制改革的步伐,解決社群辦事處行政管理體制的各類矛盾與問題。

  2.1社群辦事處的性質和職能的科學界定

  社群辦事處應針對社會主義體制的改革進行行政管理體制的創新,科學界定社群辦事處的性質與職能,採用因地制宜的原則加強社群建設,使社群辦事處成為整整意義上的社群行政管理體制改革重心,對社群內部的精神文明狀態、社群治安、社群服務與社群管理進行組織協調,落實監管職能,正確行使執法權。

  2.2社群辦事處職能的科學規劃

  社群辦事處應順應時代的發展,加強社群文明建設,改善社群行政管理體制在居民心中的不良形象。社群辦事處應根據社群行政管理體制的創新改革模式,加強和改善黨的領導,注重社群內部各組織之間的關聯。如在社群行政管理體制改革創新過程中,注重社群黨組織的建設,成立社群黨組織委員會,令其成為政府派出機關的總部門。利用其行政管理權合理監管社群內部居民的生活秩序,建設社群精神文明、管理社群綜合治安等。

  2.3社群行政管理過程權責統一

  社群辦事處應創新社群行政管理體制的改革模式,調整社群辦事處內部組織結構與權力的格局,針對社群辦事處規模進行調整,真正落實社群的行政管理到實處。與此同時,社群行政管理的改革重點在於權力的下調,強化許可權的處理,包括社群綜合協調權、社群管理權、社群規劃參與權以及分級管理全等。創新推廣多元化的組織模式,緩和社群辦事處與居委會等組織模式各自為政的矛盾點,使社群辦事處成為社群行政管理的核心。與此同時,為了有效針對社群辦事處的行政管理權進行監督,還應成立社群居民管理委員會,對社群辦事處的各項事務處理進行公正、公開的監督。

  2.4社群群眾組織關係的統一

  社群辦事處與居委會之間應建立平等、和諧的互助關係,創新社群行政管理體制的管理模式,真正的放權於民,令社群成為居民自主管理的主體,居委會依法從事對社群的管理權,而社群辦事處則是對社群行政任務進行有效治理。創新的社群行政制度體制改革就是需要將社群辦事處從繁雜的社群事務中進行轉移,積極落實社群監督和管理的職責,和諧構建社群辦事處與居民之間的關係。也正因為如此,社群辦事處在社群行政管理體制改革中需要加強對居民委員會的組織規模調整,令其可以對自身工作進行協助,共同服務於社群居民。創新的社群行政管理體制通過一種全新的居民自治方式替代傳統的居民委員會,建立一整套全新的社群組織體系,使其加深居民與社群自治組織的關聯性。

  3.結論

  就目前國內城市社群而言,社群行政管理體制改革依舊沒有落實到實處,在實踐過程中還存在一些問題尚未解決:如傳統社群行政管理體制與創新社群行政管理體制的更替;社群辦事處、委員會與社群居民三者之間的管理關係;社群自治格局形成後政府下派部門的職責分配等,都是一種全新的突破與改變,需要通過社群行政管理體制的進一步改革進行完善與創新。只有社群內各類組織與居民和諧共處,才可以為使社群的發展更加和諧、穩定與繁榮。

  參考文獻:

  [1]袁穎.法律保障下的城市社群行政管理體制改革研究[D].西南交通大學學報.2007***3***.

  [2]郎曉波.政府行政管理與城市社群自治良性互動的路徑研究——基於杭州城市基層社會管理體制的改革與創新[J].中共杭州市委黨校學報,2013***9***.

  二:淺析行政管理體制改革

  一、深化我國行政管理體制改革的意義

  ***一***經濟建設的需要

  三十多年的改革開放,市場經濟體制也經過了三十多年的歷程,目前我國市場經濟的基本雛形已經形成,這對我國生產力水平的發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升以及我國綜合國力和國家軟實力的提升都有重要的推進作用。如果當前我國的體制改革可以深化以政府轉型為目標,必將為我國社會經濟的發展提供強大的推動力。

  ***二***科學發展觀的需要

  科學發展觀是根據我國國情提出來的具有中國特色的發展觀念。它符合我國社會發展的基本原則,是我國社會發展的必然產物。科學發展的核心是社會、經濟、文化、環境協調發展和可持續發展,並且宗旨是以人為本。要實現科學發展和各個領域協調發展,就必須要求社會發展的各個環節及各個領域兼顧統一,步調一致。而這必須在我國行政管理體制不斷改革和完善的條件下才能實現。

  ***三***“十二五”規劃的保證

  “十二五”是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關鍵時期,是各個領域發展和轉型的重要分水嶺,這期間機遇與挑戰同時存在,各種矛盾凸顯,這個階段能否獲得有效的真正的發展,是要依靠我國行政管理體制為背景支援的。

  二、我國行政管理的基本要求

  ***一***政府要發揮正確的行政職能

  在行政管理體制改革的過程中,政府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以往的行政管理過程政府職能過於龐大,致使一些行政審批過程過於繁瑣,辦事效率極其低下。若想科學合理地解決政府職能過大的原因,應著力解決三方面的問題。一是政企分離。政府和企業之間要明確許可權,分開權政,合理分開政府和企業之間的權利,處理好政企之間的一些問題和矛盾。二是建立一些中間機構。建立一些介於政府和社會之間的中介機構,合理分散權利,放開權利,形成科學、合理的政府、中介、社會組織三種各自獨立的權利機構組織,這樣對一些疑難或者不容易處理的問題會有意想不到的效果。三是政府在行政內部合理放權,將部分權利許可權下放到地方政府,對於疑難或者處理不了的問題,地方政府建立行政審批處理機構,進行解決。通過這樣的權利下放和一些權利的收回,致力於將我國的政府轉變成一個有效的、有限的政府。

  ***二***明確政府的界限

  在改革中,政府要明確哪些許可權和服務需要下放,哪些許可權需要收回或者保留,要經過認真考核,長遠著想。政府作為職能部門,不可能也不能任何事情都親歷親為,只有有的放矢,才能強化政府職能,提高效率。

  三、深化我國行政管理體制改革的措施

  ***一***加強法律法規建設

  政府如果要依法行使權力就必須按照法律法規要求來做事情。同時,政府的依法行為也是規範政府行為的關鍵和前提,只有政府以身作則依法行使行政權力,才能強化行政的力度和公正性,也才能確保政府在人們心目中的形象和地位。所以,在行政體制改革的過程中,首當其衝的是強化政府法律法規的建設,具體措施如下幾點:一是需要對國家乃至地方的法律法規以及條例等進行及時適當的修改修訂,對各級政府部門進行嚴格詳細的規定和約束,使政府在執行行政許可權和管理的時候有法可依,防止濫用許可權的現象出現。二是需要對政府乃至整個國家的行政法律體系進行健全,只有健全的法律系統,才能從本質上杜絕政府行政行為過程中的隨意性和不合理行為。三是建立健全責任追究制度。要實行國家行政部門的責任負責制度,將責任負責制度延伸到具體的工作崗位,具體到每一個人的身上。

  ***二***以轉變政府職能為出發點

  目前,在我國轉變政府職能仍然是深化體制改革的關鍵環節,要通過科學合理的步伐一步步推進體制改革的程序,要通過科學合理的方式將由政府管理的事項規劃好,同時,合理的轉移出不用由政府控制的事項。進而通過市場充分發揮本身的調節作用。此外,對政府進行機制體制改革,關鍵是明確政府的職能和角色,根據政府的職能來確定政府機構的設定及政府各行政機構的優化配置。最後,根據國家行政環境的發展,進一步突出政府職能,將政府形象轉變成維護社會公平、提供公共服務,建立良好服務環境上。

  ***三***建立協調與制約的雙軌機制

  需要建立一套在行政決策、實施、執行過程中的監督機制。按照問責制,失職追究到人,合理分工、責權分明的原則,使政府部門和組織部門負責決策,監督機構負責整個過程,而執行機構負責行使執行任務。這樣,就形成了決策、監督、執行三位一體的體系,也就建立了一套完整的行政管理機制。

  ***四***深化政府機構改革

  政府機構改革是行政管理改革的重要組成部分。通過政府機構改革,可以將政府機構調整的更為合理和科學。具體措施如下:一是儘快的建立全面的政府服務體系,保證其正常高效的運轉,多建立服務大廳、一站式服務等機構和服務體系,方便社會和人民。二是鑑於我國是農業大國的基礎,三農問題已經成為我國重要的構成問題,因此,農村、鄉鎮的機構改革已經成為政府機構改革的重要內容,需要結合當前收入以稅費改革共同進行。三是在進行行政體制改革的過程中要本著原則統一、程式精簡的原則進行,如進行事業單位改革等,減少或避免人員臃腫機構重複的設定。

  ***五***科學定位政府職能

  將政府的行政職能進行科學的定位,不但可以提高政府機構的辦事效率和質量,同時還可以促進政府機構的發展。具體措施如下:一是梳理清上級政府與下級政府之間的關係及政府部門之間的關係。在弄清了它們之間的關係後才能保證權力職責正確的使用和行使,才能夠以部門為單位做好為人民為社會服務的宗旨,才可以高效的行使權力和職責。二是將不由政府控制或者管理的職責轉移和分散,以實現政府與社會、市場等的合理分工,減少政府的工作量,科學合理的定位,適應社會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