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高計算機教學論文

  隨著社會發展和計算機技術革新,計算機相關應用遍及各行各業,社會各界對於計算機專業人才的需求持續增加,與此同時對計算機專業人才的要求也越來越高。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推薦的,供大家參考。

  範文一:高職軟體技術混合式教學過程設計

  摘要:目前,高職軟體技術專業的教學改革勢在必行,本文介紹了問題研究的必要性和Moodle平臺的功能,探討了基於Moodle平臺進行混合式教學的教學過程。

  關鍵詞:Moodle平臺;混合式教學模式

  1概述

  目前,高職學院主流的教學主體為教師的教學模式早已不能滿足社會對人才的需求。這要求我們積極進行教學改革開展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模式的探索。混合式教學模式是教育資訊化發展而出現的一種新教學模式。其意義在於將學生在網路上的自主學習和傳統課堂上的教學相融合,是多種教學方式、學習方式和教學媒體的整合。因此,基於Moodle平臺的高職軟體技術專業混合式教育模式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2Moodle平臺簡介

  Moodle是一個開源課程管理系統***CMS***,是一個免費開放原始碼的軟體,以社會建構主義為其主要的理論基礎。Moodle是ModularObject-OrientedDynamicLearningEnvironment的縮寫,即模組化面向物件的動態學習環境。在基於Moodle平臺的教學活動中,教師和學生都是主體,彼此相互協作,共同建構知識。Moodle平臺有主要三個方面的功能:課程管理、學習管理和系統管理,其中課程管理包括課程教學組織、教學資源組織、學生學習活動組織、學生評價組織等管理;學習管理包括:記錄學習情況、下載學習資源、開展協作活動、測驗與作用等;系統管理包括系統模組管理、課程管理、模組管理、使用者管理和系統引數設定。Moodle平臺有系統管理員、教師和學生三種使用者角色。其中,系統管理員主要負責搭建Moodle平臺的軟硬體環境,可分為課程管理員和網站管理員。課程管理員負責課程的建立和管理,網站管理員負責對Moodle平臺進行配置和維護。教師角色中的主講教師和輔導教師是按照許可權不同來分的。主講教師可以組織教學活動,建設教學資源,進行日常教學管理。可以為學生分組,新增或登出學生,可以授權輔導教師,可以設定課程“金鑰”。輔導教師不能參與課程設計,只能組織學生的管理成績、課外討論、檢視日誌等,在日常教學過程中監督學生的學習活動。在指定教師時,如果不特定教師編輯許可權,該教師就預設為輔導教師。學生角色可以線上學習網路課程資源,參加線上測試,線上進行討論,並將自己的學習歷程以及學習心得寫在自己的部落格上。學生可以建立一個線上檔案,包括照片和個人描述。

  3基於Moodle平臺的高職軟體技術專業混合式教學模式的教學過程設計

  混合式教學是指融合不同的教學模式和不同的應用方式來進行教學的一種策略,它結合了課堂教學和網路教學的優勢。下面以《Java程式設計》這門課程為例來介紹如何基於Moodle平臺進行混合式教學模式的教學過程設計。

  3.1混合式教學模式的教學資源設計

  教學資源是混合式教學模式的基本保障,主要指與所授課程相關的教學材料,包括課程的教案、課程的課件、實訓指導、教學大綱、複習題、拓展資料等。隨著慕課的興起,在《Java程式設計》課程的教學資源設計中,教師可將課程的教學內容製作成慕課放在Moodle平臺上供學生課餘時間觀看。既方便了課堂上未聽懂的學生進一步學習,也為基礎好的學生提供了預習的資源,增強了學生對知識的掌握程度。

  3.2混合式教學模式的教學課程內容設計

  《Java程式設計》課程的操作性強,採用任務驅動的教學方式能督促學生課前預習、課後複習,提高動手能力,從而激發學習的興趣。下面以《Java程式設計》中《類和物件實現》一節為例,說明教學內容的設計。

  3.2.1教學目標

  3.2.2知識目標

  ①類與物件概念與特徵、屬性和方法;②類與物件的關係;③定義類的語法;④建立類的物件,使用物件的步驟。

  3.2.3能力目標

  ①運用面向物件程式設計思想分析類和物件特徵;②會建立和使用類和物件。a教學任務“人”是社會主體,日常生活中要想描述一個人主要包括姓名、年齡、性別、體重、家庭地址等資訊。任務要求在計算機中使用Java語言對“人類”進行描述,並用Java程式碼實現,最後打印出人的資訊。b實訓任務第一,編寫一個電腦類,屬性包括品牌、型號,方法為顯示電腦資訊,並測試類;第二,編寫一個手機類,屬性包括手機品牌、手機型號,方法為顯示手機資訊,並測試類。

  3.3混合式教學模式的課堂教學活動設計

  課堂教學活動設計是混合式教學模式的關鍵。Moodle為教師和學生的互動提供了很好的平臺,學生可以針對教學內容展開討論或者提出問題,也可以發表自己的心得體會。教師可以在教學過程中設定測試來及時檢驗學生的學習效果,還可以建立一些趣味性話題,鼓勵學生參與並給予加分獎勵,同時還要在Moodle平臺中跟蹤學生的發言,並及時給出反饋。下面以《Java程式設計》中《類和物件實現》一節為例,說明教學活動的設計。課前:將教學課件上傳至Moodle平臺,供學生預習。課中:①***10分鐘***利用Moodle平臺中的“測驗”功能,針對上建立一套試題來考查學生對上節課知識的掌握情況。②***30分鐘***利用課件和案例演示講解本次課知識點。③***35分鐘***佈置並指導學生完成實訓任務。④***15分鐘***總結並佈置作業。課後:建立討論話題,鼓勵學生積極參與。

  4總結

  基於Moodle平臺的混合式教學模式,能夠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營造良好的學習環境。同時也存在一些問題,可根據每個學校的需求,進行二次開發,增加功能,更好地為教學服務。

  參考文獻:

  [1]李明,胡春春.基於Moodle平臺的“合作—探究”式網路教學平臺研究[J].吉林省教育學院學報,2011***3***.

  [2]熊小梅.基於Moodle平臺的網路課程設計及應用[J].教育與職業,2014***02***.

  [3]唐春玲,蔡茜,張曼.基於Moodle平臺的遠端教育的實踐與研究[J].網友世界,2014***5***.

  [4]趙俞凌,魯超.基於Edmodo平臺的高職寫作課程混合式教學設計[J].金華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5***1***.

  範文二:高職軟體技術專業課程工程化改革策略

  【摘要】根據高職軟體技術專業人才培養合格率低,培養方式落後的普遍現象,本文以長沙民政職業技術學院軟體技術專業為例,通過對專業課程體系工程化改造的探索與實踐,提出了課程工程化改造的思路與措施,實踐證明效果顯著,具有一定的借鑑意義。

  【關鍵詞】軟體技術;專業課程;工程化

  資訊產業的迅速發展對軟體技術從業人員提出了更多要求;儘管國內高校軟體人才的培養數量不斷攀升,但真正能夠融入軟體開發團隊的人並不多,這嚴重阻礙了我國資訊產業的發展。造成這一現象的主要原因是軟體技術相關專業的人才培養模式落後,基礎理論+實驗室上機實踐構成了教學的主體,普遍缺少對學生素質和工程化實踐能力的培養,同時也缺乏工程化[1]實訓必備的教學環境,因此很難培養出符合軟體公司要求的實踐型技能型軟體人才[2]。長沙民政職業技術學院軟體技術專業教師團隊通過對學生職業素質和核心技能培養方面進行了一系列的探索與研究,通過對高職軟體技術專業課程進行工程化改造的探索與實踐,在教學過程中產生良好的教學效果。本文以長沙民政職業技術學院為例對此教學探索實踐活動做了一個闡述與總結。

  本院軟體技術專業培養目標通過對面向物件的軟體工程方法、資料庫、.Net/Java/移動應用/WindowsStore/雲應用開發技術、軟體測試技術等專業理論基礎知識的學習,使學生掌握程式設計師及相關崗位必備的理解軟體設計、掌握從事軟體開發先進技術、熟悉測試、實施以及現場管理等專業理論基礎知識,具備良好的職業道德、職業素養,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心理健康,具有“愛眾親仁”道德精神和“博學篤行”專業品質和較強學習能力、創新能力的高素質技術技能型軟體技術專門人才。本專業教學團隊通過對北京中軟強網、杭州TCS公司、上海漢得資訊科技有限公司等數十家公司核心崗位所需人才的能力需求調查分析與研究,發現IT行業人才所需能力主要分為三類:職業核心能力和職業核心素質。其中職業核心能力主要包括軟體分析能力、軟體設計能力、資料庫程式設計能力、介面程式設計能力、程式編碼能力、軟體測試能力和系統維護能力;職業核心素質主要包括分析與解決問題能力、自主學習能力、團隊合作能力、表達溝通能力、探索創新能力和抗挫抗壓能力。本專業教學團隊根據調研情況,對課程進行工程化體系[3],為了實現教、學、做一體化的教學目標,在講義或教材的運用上重點闡述專案實施的方法和步驟,按照軟體開發過程對教學內容進行了重構,形成新的“工程化”課程體系。

  在本專業教學中採納特色教學法ISAS教學法、專案教學法和榜樣教學法。工程化課程內容組織循序漸進,從簡單到複雜,從實踐到理論,再到實踐不斷迴圈,使學生對技術的應用能力不斷提升。專案實踐劃分為“四個應用層次”:①驗證性專案:學生在解決一個與教師示範或操作規程中類似的、或更復雜的問題,學以致用,鞏固基礎知識。②訓練性專案:學生藉助相關輔助工具完成的專案,主要培養學生的對技能的熟練程度。③設計性專案:設計性專案是在一個訓練單元結束進行的綜合性專案,由學生綜合運用本單元所學理論解決實際的問題,主要培養學生的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和必備專業核心技能。④創造性專案:創造性應用層次是在課程結束後給出課程的課程設計題目,由學生綜合運用本課程所學理論解決實際的問題,主要培養學生創新能力和抗壓抗挫的能力。基於工程化的課程體系的改革與實踐成果為培養更多優秀人才和提高專業人才的合格率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通過多年的課程工程化改革的探索與實踐,我院軟體技術專業以就業為導向,緊跟行業的發展方向,依據行業人才的需求特點,全面實施學院與市場對接、學生與社會對接、教學與就業對接的培養機制,加強實習實踐環節,分期分批安排學生到企業實習、實訓,畢業生就業競爭優勢明顯,專業就業對口率顯著提高。

  參考文獻

  [1]樑豔華,潘銀鬆,黨慶一.“工程化”的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在計算機教學中的應用.四川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5,2.

  [2]臧斌宇,趙一嗚,李銀勝,葉德建,朱軍國.際化、創新型軟體工程特色專業建設.中國大學教學,2008***11***.

  [3]何婕.對高職院校軟體技術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的研究與實踐.科技資訊,201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