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新教法在會計教學中的運用論文

  會計教學的主要內容有:經濟學基礎、會計基礎、經濟法、稅法、財務會計、成本會計、財務管理、管理會計、企業審計、會計電算化、會計制度設計、手工會計分崗綜合模擬實訓、電算會計綜合實訓、企業實踐、畢業論文等,以及各校的主要特色課程和實踐環節。以下是今天小編為大家精心準備的:論新教法在會計教學中的運用相關論文。內容僅供參考閱讀 !希望能對大家有所幫助。

  論新教法在會計教學中的運用全文如下:
 

  中專會計學教育是以培養應用型技術人才為主要目標的中等職業教育。課堂教學是會計教學的主要組成部分,課堂是教師和學生的一個共同交流的平臺。新型的會計教學方法應實現以“教師為中心”向“學生為中心”的轉變,以學生認知為基礎,以培養學生實際工作能力為嚮導,採用“啟發式”、“案例式”、“討論式”和“模擬式”等教學方法,開展互動的教學活動。該文將探討新教法在會計教學中的運用。

  1 “啟發式”教學

  會計學本身理論知識較多,強調理論的系統性、嚴謹性。多數情況下是學生在聽老師講,學生主動參與思考的少。這種老式填鴨”的教學方法,使學生只能被動地接受知識。例如我們在對“壞賬損失”進行會計處理時,有兩種處理方法:直接轉銷法和備抵法。我們可就直接轉銷法的弊端提出引導:

  首先,在壞賬損失發生前期,不做任何會計處理,是否符合會計一般原則。

  其次,常年掛賬,致使企業發生大量陳舊帳、呆賬,虛增企業的利潤,影響資產負債表上“應收賬款”的可實現價值。

  學生在找出不符合的會計一般原則是“權責發生制原則”和“收入與費用相配比原則”。在資產負債表上虛增的利潤,也要分不同會計期間沖銷已形成的壞賬損失,使資產負債表上的“應收賬款”反映為扣減估計壞賬損失後的淨值。在會計中我們又要如何處理呢?如果我們對每一筆發生的賒銷業務按期估計壞賬損失,形成“壞賬準備”。當其中的某一應收賬款全部或者部分被確認為壞賬時,我們就可以根據其金額直接衝減“壞賬準備”,同時轉銷相應的應收賬款金額,這就是我們要使用的“備抵法”。通過以上的分析和引導,學生就會對“備抵法”有進一步的深刻了解和認識,而不是死記硬背,運用“備抵法”也就不會覺得生疏與難懂了。

  2 “案例式”與“討論式”

  “案例式”與“討論式”是會計教學的主流方法,通過課堂上的教師與學生的互動,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探索性。把抽象的會計理論用我們身邊的相關事例表現出來,通過分析,提示學生思考,進一步理解和鞏固會計知識。如在工資計算教學中,如何選擇30天和21天計算月工資率是一個難點,在教學中可這樣設計:

  ***1***給出案例:假如你是老闆,我是一名員工,正常月工資1000元,而這個月我請了2天病假,3天事假,應付我多少工資?

  ***2***引導學生分析:因為“我”請了病假和事假,應該扣我工資。

  ***3***啟發思考:每天扣多少錢?

  ***4***學生討論:因月份沒有說明,可用月工資除以31天或30天,28天。

  ***5***教師概括總結:①如以每月平均天數,第一種方法按30天計算月工資率;②另一種方法,扣除節假日和休假日後,每月平均按21天計算月工資率,從而得到下面的結論:

  月工資率=月工資額/21天或30天

  應付工資=月工資額-事假天數*月工資率-病假天數*月工資率*病假扣除率

  通過討論分析,比較30天和21天月工資率計算的相同和不同之處。對工資計算的理解和掌握也就迎刃而解。實踐證明,通過對案例的分析和討論,不僅可以突破會計中的難點問題,還提高了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案例討論是例項教學的核心內容。通過課堂上的互動教學,不僅能夠調動學生積極性和主動性,更能激發學生的創新思維,使學生多角度多方面的分析問題。根據教學實踐經驗,可以選擇“發散式”、“變換式”的例項,讓學生自己討論,得出正確的會計處理。

  ***1***發散式例項:就是例項中採用發散式問題對學生進行提問,能較好的激發學生思維的靈活性。如:在生活中我們經常使用現金,在企業中我們又是怎樣使用“庫存現金”的,“庫存現金”可以用於那些支出。

  ①員工預借差旅費

  借:其他應收款

  貸:庫存現金

  ②支付工資

  借:應付工資

  貸:庫存現金

  ③購買企業行政管理部門辦公用品費

  借:管理費用

  貸:庫存現金

  ④以現金支付廣告費

  借:銷售費用

  貸:庫存現金

  這類問題使學生思維向多個方向發展,使學生的思維過程靈活、全面、充分培養學生的創造力和想象力。

  ***2***變換式例項:通過對一些問題條件的變更,或改變問題的角度和方向,使學生在不同條件、不同角度、不同側面分析解答問題。這樣的例項練習可以使學生擺脫習慣性思維的束縛,學會隨問題的條件、角度的變化靈活的解答問題。

  例如:填寫收款、付款憑證分別指的是現金、銀行存款減少和增加時填寫的。如果從銀行提取現金,應填制何種憑證?

  提示:遵循“少”的原則,

  學生討論:提取現金,銀行存款減少,應填寫銀行付款憑證。

  演變例項:如果將現金存入銀行,應該填寫哪種憑證?

  學生討論:銀行存款增加,現金減少,應填寫現金付款憑證。

  通過這樣的演變例項,促使學生思考,加深學生對填制會計憑證原則的理解。

  3 “模擬式”

  所謂“模擬式”教學,就是組織學生進行實際業務的模擬訓練。把一個班級的同學分成若干個小組,每組進行好中差搭配,形成以好帶差,互幫互助的學習氛圍。根據會計工作所需的不同崗位,進行崗位設定,以輪換的形式擔任角色。以某企業一個月的業務量,分別對學生進行銀行結算環節、納稅環節、內部單證流轉的模擬模擬訓練。同時還可以進行角色互換,提高學生在各個工作崗位上的適應能力,為以後走上社會,擔任相關會計工作打下良好基礎。

  同時,在模擬式教學中,還應該引入多媒體的教學手段,比如電教室和投影儀,將聲音、動態影象與理論上的例項分析結合起來。一方面加大會計資訊輸出量,另一方面充分調動起學生的積極性,將平時操作中存在的問題予以展示,為以後走上會計電算化的工作崗位夯實基礎。

  總之,我們在實際教學中,要不斷探索創新新的教學方法,提高教學質量,積極培養學生觀察、思考、分析問題的能力,培養出適應現代社會發展需要的創新人才,這也是新時期給教師的新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