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術教師職稱論文範文

  教師擔負著把年輕一代培養成德智體美全面 發展的 社會主義事業建設和接班人的重任,對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和物質文明建設起重大作用。下面是小編精心推薦的,希望你能有所感觸!

  篇一

  美術教師的美術鑑賞教學嘗試

  摘要:嘗試引導學生正確面對“網路迷戀”、“手遊迷戀”等社會問題。以美的物件自然美、社會美、藝術美等展開美育教學,追尋美的本質與意義,發揮藝術類課程美育效用。

  關鍵詞:網路迷戀;美育效用;美感

  中圖分類號:F240文獻標誌碼:A文章編號:1673-291X***2014***16-0095-02

  隨著科技的發展,“網路迷戀”、“手遊迷戀”等社會問題日趨嚴重。2003年德國著名慈善組織“維希爾之家”在北部海濱小鎮博爾滕哈根建立了“全球首家網癮治療所”。各個國家用藝術療法、運動療法與自然療法等,引導他們改變自己的生活。

  美感、藝術行為成為治療的核心,那麼《美術鑑賞》課程是否可以成為關鍵環節?

  * 美育通過藝術教育,非藝術教育中的美育內容,以及藝術理論、美學理論學習實施。

  美學***英語:Aesthetics***,又稱感覺學,是以對美的本質及其意義的研究為主題的學科。美學主要是研究審美,即心理學的分支學科。而美的物件,即自然美、藝術美、社會美等,無論是主觀,還是客觀的研究,都是經過人的感性、理性作用之後的結果。

  從心理學角度看,自制力是剋制個人行為的一個重要因素,而認識程度有助於改變心裡狀態。當一個人認識到其神祕本質,會在心態與行為上產生改變。為什麼我們不讓他們看清神祕本質。高中學生青春期、叛逆期的特點――獨立意向及求知慾強,思想單純,自制力差易受周圍環境影響。他們處於兒童到成人的分界點,開始嘗試獨立思考,分析判斷身邊的事物。

  * 推動思考與探索,追尋美的本質與意義。

  FILMCLUB案例,TED《電影世界共同的奇蹟》裡面敘述的,“技術正取得史無前例的發展,而文化卻變得前所未有的貧瘠。”1 000多所學校要求加入FILMCLUB,他們已擁有近25萬兒童。將批判性思考和好奇提問的經歷轉化到日常生活中,心中的疑問激發他們通過影評來表述。

  在很多人印象中,學生會更喜歡故事,但很多邏輯問題會讓學生們積極參與其中。在學生身邊會發生的事情都是他們思考的素材,人際關係、行為、個人經驗……他們喜歡思考中檢驗自己。

  教學案例:思考與探索,一個人面對兩扇門,一條通往天堂,一條通往地獄。門邊兩個人,一個叫真實,一個叫謊言。只可以問一個問題,尋找天堂的路。

  知識記憶是高中學習必須的環節,但是,在高中畢業後三至五年,高中所強化的知識記憶幾乎淡忘……教育因此而失敗麼?沒有,剩下的是能力,思考能力與解決問題的能力。

  由資料,到資訊,到知識,到智慧。漸進的層級關係,邏輯思維是必須的紐帶。

  * 《美術鑑賞》課程教學嘗試

  在《美術鑑賞》課程中,用美的物件***即自然美、藝術美、社會美***作為教學引導,切合美育目的,引導學生認清對網路、遊戲、影視的“迷戀”原因。

  1.由自然的感受開始,到本質與意義,自然美感。

  自然美感與科學中的規則美感,由植物的自然美感,到高中數理的數列與幾何分割的規則美感。看到圖片的時候,很多學生都感覺很神奇,去追尋答。自然,每個人都很容易接觸到的存在。人們喜歡美麗的環境,僅僅去感受還是不夠的。提出高中的數列與幾何分割,學生自然被導向數理的規則美感思考,加深對數學的興趣。更深層的應用科學,也會給他們展開新的思考方向。植物葉片的立體螺旋結構,仿生學案例,空間構成,藝術美感的抽象等。科學給予你們理念,去解析這個世界。藝術行為,藝術作品,需要用理念來創造。給美麗圖片,賦予符號創意的創作。

  2.由個人經驗開始,到社會事物、生活、現象,社會美感

  《為了鳥兒們》這部奧斯卡獲獎作品,用藝術美感的方式來展現人與人之間的關係,給你一個新的平臺去思考。如果,你是其中一隻小鳥兒……

  《紙人》裡,古董汽車、KTO海報、車站與報亭;辦公室,眼鏡,揹帶褲……你找到紙人的呆板與枯燥的根源嗎?會滋生多彩生活的渴望嗎?

  BBC《角鬥士》取材於一位角鬥士的墓碑記錄,從一個採石奴隸到成為角鬥士的故事。讓人身臨其境,去感受古希臘與古羅馬的這段文化情境。歷史與思想政治教材,會成為學生最好的資料來源。另外,一些科技與資訊更適合成為他們瞭解網路與媒體商業本質的教學題材。

  3.由科技開始,揭開神祕的商業面紗

  虛擬技術的高速發展,越來越真實的光影模擬,讓人身臨其境,極具美感卻並不神祕。圖片的直觀,到抽象的文字,嘗試圖片與文字的融合――插畫***插圖***,到漫畫。由攝影到膠片電影,到計算機的虛擬技術。遊戲的箱庭理論***馬里奧兄弟***,到紅外線定位的體感遊戲***xbox***;“擬真環境動態群組”:*MASSIVE 動態化任務面部動作模擬捕捉,這些都是影視動畫作品量產的根本,看起來很真實確是程式化的量產。

  例如,《冰河世紀》與《里約大冒險》製作花絮。一群熱愛生活的人,尋找生活中的樂趣,並呈現在你們眼前。為什麼不自己去尋找,把這些樂趣分享給其他人呢?

  結語,美育的靈活取材,美的本質與意義的思考探究,可以讓學生有更深刻的感悟。希望這樣的教學嘗試可以緩解學生身上發生的社會問題。就像宗教一樣,揭開神祕的面紗,認清其本質。

  參考文獻:

  [1]發展心理學:人的畢生發展[M].北京:世界圖書出版公司,2007.

  [2]桑特洛克.教育心理學[M].北京:世界圖書出版公司,2005.

  [3][英]喬伊森.網路行為心理學―虛擬世界與真實生活[M].北京:商務出版社,2010.

  [4][美]阿黛爾・法伯,伊萊恩・瑪茲麗施.如何說孩子才會聽怎麼聽孩子才肯說[M].北京:中央編譯出版社,2007.

  [責任編輯 陳麗敏]

  收稿日期:2014-03-26

  作者簡介:戴金鐸***1981-***,男,遼寧鞍山人,二級美術教師,從事美術教學及研究。

點選下頁還有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