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領創業失敗案例分析

  創業失敗在所難免,很多白領總是想當然地就辭掉了工作,急匆匆開始了自己的創業,最後吃了一身灰,工作也丟。以下是小編整理的相關文章。

  放棄白領去創業,結果失敗

  創業並不是一帆風順的,失敗在所難免。

  看過了眾多成功的創業案例,在那些正能量滿滿的光鮮者創業歷程中,往往都隱藏著不為人知的失敗經歷。

  怎樣從失敗中汲取精華,擺脫失敗的陰影,走向成功?

  創業故事欄目將挑選我們身邊創業失敗者的真實案例,以故事形式講給大家,期望通過這些真實的“小敗局”,給予更多初創業者以經驗,讓我們少走彎路。

  更要感謝講述自己失敗經驗的創業者,因為,袒露自己的失敗原因需要勇氣。

  如果您也有難以忘記的創業失敗經歷,歡迎您講述您的“小敗局”,通過梳理舊經驗,總結之後再出發,相信離成功只有一步之遙。

  沒有計劃周全,沒弄清贏利點在哪兒,也沒有作充分的市場分析,更沒有構建必需的營銷團隊。

  創業初期過於鋪張、不計成本……這是33歲的安娜創業失敗經歷和創業三年收穫的經驗教訓。

  她說,自己在關店之後,漸漸明白,創業不是一蹴而就的,要先積累一定的職業經驗和商業運營經驗,有了一定的資金、客戶資源或者獨特的商業模式後,再尋求創業,那樣失敗的概率就會大大降低。 記者 沃林婀娜

  第一次創業,20萬元投資陌生行業

  創業當年,安娜29歲,是一名工作穩定的白領。

  因為覺得工作壓力大,她一心想著開家自己的公司,“再也不用看老闆的臉色”。

  她的創業出發點,代表了眾多年輕白領的想法,只是她更有行動力,說幹就幹。

  4年後,第一次創業失敗,20萬元積蓄打了水漂。

  “這輩子我再也不想做特產行業了。”安娜說,當時創業就是想大賺一把,沒想到一下子就虧了20多萬元。“自己沒有經驗,當時的一股激情卻變成了如今的後悔莫及。”

  安娜說,投資陌生行業是她栽跟頭的關鍵原因,因為在此之前,她從未經過商。“當時做特產在鄭州還沒有幾家,加上進貨渠道穩定,就覺得自己一定可以。但是這個事情不是想幹就能幹成的。做生意不僅要有人脈,而且還要懂得裡面的行道,但是我一竅不通埃”她想著只要努力打拼就能有收穫,一味勇往直前。

  2009年年初,安娜的特產店就這樣盲目地在隴海路上開張了。

  貪大求全,不給自己留後路

  也許是因為前期投入的資金過大,忽略了一些資金上的細節。“一開始創業總想給人們留下個好印象吧,從選址到裝修,再到辦公用品我都要選擇最好的,認為大錢都花了,何必在乎這些小錢。”她說。

  安娜當時租賃的門面房面積達120平方米,店鋪的租金每個月就要將近9000元。租下這個店後,她就著手開始裝修,“心氣高,對裝修的要求也高,覺得自己做就要做個有檔次的店,裝修費和裝置配置費用就花了3萬多元。”

  現在安娜說,其實做個特產行業根本就不需要太大的面積,只要夠展示自己獨特的產品就好了。“當時做生意的錢都是東拼西湊的,一個工薪族怎麼會有那麼多存款,想著生意獨一門,很快就能把本錢賺回來。俗話說得好,開店容易守店難,一旦專案啟動起來,需要花錢的地方很多,很多時候都是拆東牆補西牆。”

  為了擴大知名度,一年內,安娜又在鄭州市區內開了三家類似規模的特產店,雖然在一定程度上打開了產品的知名度,但是從某種意義上來看,這也加速了創業泡沫的破滅。

  貪大求全,這幾乎是很多創業投資者的共性,殊不知種種危機就蟄伏其中,一不小心就可能爆發。安娜說,凡事都應留有餘力,應有防風險意識,手中應有充足的資金,不至於滿盤皆輸。

  大量投入只為吸引眼球

  “為了開啟知名度,我不停地在本地一些媒體投放廣告,但是效果並不如想象中那麼好。”安娜說,這麼做是為了能讓更多的消費者瞭解她的產品。

  “生意結束後,和一個朋友聊天,他告訴我這樣一個道理。對於初創公司來說最重要的事就是銷售。不賺錢的生意就不是生意。沒有銷售,就沒有業務。”安娜說,先吸引眼球,之後再尋找盈利,這種創業最初的態度是有問題的。

  招聘員工只看個人能力

  創業就像是一條行駛的大船,有掌舵的,也要有划船的。安娜說,招聘員工就像組成家庭。“當初我認為高薪就能找到好的員工,但是實際上發現,這些員工根本就不會為你帶來經濟效益,因為他們沒有和你坐在同一條船上。”

  安娜說,當時她只考慮了員工的個人能力,而忽略了整個銷售團隊的建立,沒有培養大家的凝聚力,所以員工的更替速度很快。這也就變相地增加了成本投入。“新員工就像潛在客戶一樣,如果經營者無法清楚地將願景和價值觀傳達給他們,就很難說服他們與公司站在一起,踏上新的冒險旅途。”

  經驗總結:

  創業之初不能盲目

  雖然這次安娜的初次創業失敗了,但她發覺自己更加成熟了,通過這次創業她總結出了一些經驗:

  1.創業初期,創業者不要貪大,要細化市場,而不要被想象中的虛假的大市場衝昏頭腦。 切忌一意孤行,要善於聽取別人的建議和忠告,不要一味追求新奇,在沒有市場調查的情況下盲目創業,這會導致血本無歸。

  2.創業開始,生存是最重要的。要確信是否短期能夠見效,時間一長,人的心態就會變壞,就容易失去同盟,就容易流失員工和人才,所謂樹倒猢猻散,不能說別人不道德,畢竟每個人的理想理念不同。

  3.團隊也很重要。 為了企業的發展,創業者各種人物都要用。只要在充分識別的基礎上恰當使用,揚長避短,合理配置,就能最大限度地發揮他們的作用。

  白領創業失敗的7原因

  1.設想過於唯美化

  白領們之所以有膽子有信心真金白銀的拿出錢來進行投資,必然是看到了或者是想到了更大的利益回報在後面,在進行投資的可行性分析規劃時,也是樂觀的方面想的多,悲觀的方面想的少,甚至壓根就沒想過,一旦在實際執行中出現問題,也沒個心理準備和行動準備,難免就慌了神,這一慌神就亂了,小問題一旦不處理不好,就變成大問題,一個問題變成兩問題,很快,破產關門了事。

  2.不考慮退路

  一個成熟的商人在進行確定投資前,必定會考慮好退路在那裡,萬一出現變故和問題,如何把損失進行轉嫁或是降到最低水平。同時,步子也不會跨的太大,做生意,誰都會遇到些出問題的時候,如何撤退也是門技巧,計劃組織的好,可以避免較大的損失,不傷筋不動骨,儲存實力,還可以東山再起。白領們很少會把退路想的清楚,只顧著向前衝!一旦遇到必需撤退的時候,因為缺乏事先的準備和相關的技巧,只有實打實的撤退清算,很自然會造成實質性的嚴重虧損,不但已有的投入全砸進去,可能還得借錢來填坑。

  3費用及成本概念

  電話是直撥還是ip卡,a4紙是用單面還是用雙面,影印機和空調會不會在不需要的時候關閉~~~,這些細節在白領上班的時候並不會太在意的,反正又不是自己掏腰包的,這種對細節費用方面的不再意很自然的會養成習慣,這個習慣還會帶到自己的店鋪或是公司裡面來,往往導致自己的店鋪和公司綜合細節費用居高不下,吞吃了不少利潤。

  白領們已經習慣了在工作期間大手筆簽單子,言必稱百萬千萬的人,那裡想得到還要為這區區數十塊數百錢塊的小錢費勁口舌呢?到自己創業時,對一些零星的費用支出很難去考慮到如何節約和降低成本。可這個成本就直接影響著老闆們的最終盈利狀況。

  核算成本方面也過於簡單化,甚至會簡單到把銷售價格減去進貨價格再減一些基本的可見成本***房租、稅等***剩下的就是利潤了,至於白領們自己投入的時間和精力都沒算錢,也沒有意識把一些較大的裝置器材進行按月分攤計入成本,銷售利潤裡面也不知道需要提取一些出來作為售後服務和風險資金的,許多白領還有一個很不好的習慣就是喜歡花還沒到手的錢,往往一批新貨還沒賣出去,這些新貨的計算利潤已經被老闆們花的差不多了。

  4過高的估計了在當白領期間所積攢的人脈關係質量

  白領們在工作往來當中,自然是也認識積攢了不少人脈關係,可這些人脈關係的積攢都是建立在白領們所在公司和所在職務的基礎上,若是白領們脫離公司,直接出來創業恐怕這些人脈關係的實際質量就要大大下降了,而現實中許多白領就是過高的預估了自己的人脈關係質量,以為這些拍胸脯稱兄道弟的朋友都很靠的住,自己創業時一定會幫助自己的,其實,白領們一旦脫離公司的平臺和職務的光環,誰認識你啊。

  5缺乏中低層生活經驗

  人群分為上三教下九流,消費者和客戶也是如此,當白領時可以選擇和迴避許多自己不喜歡的人,但是,若是自己開店做生意可就沒辦法了,由於白領們長期習慣在高素質群體中生存,也就是習慣於在上三教群體中生活,很少接觸下九流,也沒有相關的經驗,在面對這些消費者和客戶時,也就沒有了相對應的接觸方式和維護方式,也就沒有辦法有效的開發和維繫客戶群體。

  6當老闆太辛苦,大大超越了白領的想象

  一些白領之所以從公司裡挑出來,就是想圖能過個舒服日子,每天早晨不要趕著起床,每天的工作也不要那麼太緊張,也沒有那麼複雜的人事關係和辦公室政治,其實,自己出來當老闆更辛苦,當白領時還有同事群體和上司來承擔壓力和風險,可這自己當老闆,就得要自己全部扛著,一點都不能鬆懈,當老闆的生活質量往往要比當白領低很多,精力的高度集中,時間的大量耗費,屬於自己的自由支配或者說是享受生活的時間就很少了。許多白領出來進行自己創業後沒多久回公司上班了,原因也很簡單,吃不了那麼苦,相比之下,在公司上班當白領的生活質量還要高些。

  7沒有按照商業規律辦事

  商業規律和本質是什麼?是個人收益的最大化,說白了就是盈利,說的好聽點還可以說是個人價值與社會價值的共同體現。行業與產品選擇,消費群體定位,推廣促銷方式,戰略戰術,客戶開發與維護等等太多的工作等著創業的白領們去一一實現,而這過多的內容往往會令白領們忽視了商業的本質是為了賺錢。

  很多時候,白領們都會陷入一堆的事務中,而忘了關注利潤。很多白領都喜歡個性化,開個店也想弄的個性化。要玩個性化,想清楚再玩。既然是出來開店或是開公司,首先必須想辦法如何確保盈利,在確保盈利的基礎上,再整別的個性化的玩意。

  商業就是商業,一些宣揚個人意識的東西得建立在穩定的基礎上才好實現,簡單點說,得想辦法吃飽飯,然後再來談文化和藝術。

  看看這些白領創業的失敗經驗

  ■如果當初“不是那麼想當然”……

  開店的小白領大多有些童話情結:喜歡韓劇,所以去賣衣服;喜歡美食,所以去開飯店,因為如果不是為了尋開心,何苦放著好端端的工作不做?

  小青當年就是覺得10多萬元的存款沒處去才想到要開店的。她發現了自家門前的社群人氣挺旺。心想,只要盤下個店面,不愁沒有生意。做什麼是最後想的。她看看周邊,已經有了5家咖啡廳、有飯店、有理髮店。還能做什麼呢,她在晚上睡覺時發現了自己的需求,需要一家“淨菜店”。當時為了這個想法還挺激動。

  10萬元扔下去,店裡也沒見個人影,虧光了錢才發現,白領的確需要淨菜,可很多做菜的都不是白領本人,而是他們請的保姆,這些人不缺洗菜這點時間。

  為什麼白領創業總是很容易就失敗?因為從一開始就已經決定:

  為什麼要創業?

  “我是一個白領。有一件事我憋在心裡很久了,看看全國各地風風火火的鄉鎮企業家們,要學歷沒學歷,要文化沒文化,打電話張口‘哇哇哇’,26個字母認不全。可是,就是這幫人,開寶馬,蓋洋樓,包二奶,還能經常到胡潤百富榜露個臉。

  我呢?論學歷,好歹是本科出身,經濟術語背得滾瓜爛熟,英文全面和國際接軌,倫敦音紐約音切換地來去自如;言談舉止彬彬有禮。可混了幾年,還是擠公交,貸按揭,跑相親。

  於是... ...

  終於有一天,我攢了筆錢,開了家店,招了些人,成了老闆,夢想是成為光明正大的城市企業家。

  但是... ...

  再後來,我卻失敗了。”

  幾乎所有開店失敗的白領都不大好意思接受我們的採訪,因為他們失敗了。

  開咖啡館失敗,開奶茶店失敗,開飯店失敗……失敗,抹在他們名校畢業的文憑上,抹在高階白領的外套上,抹在臉上,讓人灰心喪氣。

  在痛定思痛後,他們會暗暗總結失敗的教訓,造出一個“如果當初……那麼……”的句式。

  希望這些零星的總結對想要開店的你有點用處。

  ■如果當初“不那麼要面子”……

  第一次開店,除了裝修顯品位,層次顯高檔,慷慨地招待朋友也是小白領容易犯的毛病。

  林先生失敗的咖啡館經營問題就出在這上面。地址,要“上只角”,房子要老房子,最好還是個帶院子的小別墅。裝修要有情調。

  高品質在一開始就遭受了挫折,在經歷了城管、環衛、小偷的光顧以後,元氣已經傷了大半,開業那天,所有的朋友都到場祝賀,整條鉅鹿路上儼然都是他的市面。

  可朋友們的經常性不消費光顧也成了很大的麻煩。雖然店裡沒有僱小工,來幫忙的全是朋友,他們有的在忙出國,有的一時半會兒沒找到工作。他們白天搭搭手,晚上一起吃飯,錢,當然是老闆出,興致來了,索性關店,一起出去玩。

  就這樣,店倒閉了,白領創業正式宣佈失敗。

  ■如果當初“不那麼要排場”……

  小白領起步做生意,由於之前的參照物見得多,動不動就想要“往大里搞”。

  開飯店失敗的李先生總結自己輸錢的第二大原因,就在這動不動要大的排場上。那家飯店,選擇的地段高檔,聘請的廚師高階,連房間的裝修上都是花大錢請的風水大師,一套畫符要十多萬。

  但問題很快就來了。地段好就意味著租金貴,規模大就意味著員工多,外加大手大腳的作風,水、電、煤,宿舍費,保險費,服裝洗滌費,碗碟重置費,以及應付各種“潛規則”的好處費,每個月的利潤全都抵衝到這裡去了。

  開美容店倒閉的趙先生也有同感,在他先後開的4家連鎖美容店中,原先給予最高期望、最豪華、最旗艦的那家店輸錢輸得最厲害。

  “自己從前在外企裡的行業老大做事情,所以老想著企業做大的好處,以為把門面搞氣派,裝修搞豪華,檔次搞高檔就能吸引到更有實力的消費者。後來發現事實不是這樣。”趙先生的那家“旗艦店”因為“氣派”嚇跑了客人。

  ■如果當初“對員工再狠點”……

  在自己做老闆之前,學了再多的經濟學,也不會真正領悟“經濟學之父”亞當?斯密所說的“原罪”。

  一個好老闆,必須要懂管理。如果你面對一大群文化素質不高,一心打工只為錢的員工而束手無策,那麼離死期也就不遠了。一年前鑼鼓喧天、高朋滿座、恭喜恭喜音猶在耳,一年後門口一塊牌,白底紅字上書4個大字:裝修,停業。這就是在延安路附近開飯店的李先生的結局。

  “我一直以為和員工就是一家人,平時在一起說說笑笑,餐廳上下一團和氣。”李先生是個博士,從事文職工作,去年拋售了房子股票,拿200萬元盤下了飯店,1年就沒有了。

  第一次同那麼多服務人員打交道,讀書人李先生堅信“我為人人,人人為我”。他從我做起,要求所有員工把餐廳當作自己的家,希望大家能像他一樣拼命地為這個“家”而努力。他相信一家企業必須有自己的企業文化,讓員工產生歸屬感就是企業文化應該產生的力量。

  可講的時候大家都點頭,沒多久,底下員工就摸透了老闆“為人慷慨仗義”的脾氣,人人都打好了一副小算盤。

  先是幹活的人不知不覺就多了起來。洗碗的工作,明明8人就能完成,主管硬說要10個。李先生想想,主管在一線工作,總比後臺的老闆瞭解實際,於是點頭同意。過了一陣才發現,招來的人全是主管老家的七大姑八大嬸。李先生沒吭聲,他覺得人家闖蕩上海灘不容易,大不了每月多開2000元工資。

  又沒多久,店裡的東西開始接二連三神祕失蹤。從一碗方便麵的消失開始,漸漸發展到冷盤、發展到雞鴨魚肉……終於有一天,包廂裡的電視機也沒了!這時候李先生又想了,既是一個大家庭,孩子犯錯再所難免,本著治病救人的原則,他雖然在心裡鎖定了“犯罪嫌疑人”,但仍舊咬咬牙齒不動聲色。

  不料,這個無頭案起了一個壞頭,學壞容易學好難,底下人想,既然偷東西都不會被開除,混吃混喝,消極怠工,自然也沒太大的關係了。李先生後來悲哀地發現,飯店的菜色越來越差,投訴越來越多,大堂越來越冷清,收入越來越微薄。這之後,200萬元花光,飯店關門大吉。

  李先生總結:“什麼企業文化,打工的不懂這些,他們和老闆,從來就是一組對立,對他們仁慈,就是對自己殘忍,他們會利用你的仁慈鑽你的空子,最終把你消滅!草根文化就是這樣最終戰勝上層文化的!”

  ■如果當初“沒那麼天真”……

  小白領開店,很多就是為了享受當老闆的感覺,殊不知出錢最多的那個人其實並不能成為一名快樂的大股東。按照自己企業的做法,想去挑選一個得力的“經理人”,結果發現了老闆的苦衷,他們當中會說的多,能幹的少,好不容易覺得自己找到了一個,最後還會被捅一刀???這時候才明白當老闆的苦。

  IT男Frank開的那家茶坊,最後就是這樣倒掉的。他找了自己的老同學當掌櫃,投了錢,大部分具體事項都歸那人管。

  這人也真“能幹”:他會精打細算比較各個渠道的進貨價格;會處理茶坊10多個工作人員的人事關係;會開動腦筋調整經營策略;會根據行情推出各種促銷手段。

  但是,能幹的掌櫃在工作並沒有為他賺到錢。

  比如,有天茶館被人舉報“聚眾賭博”,警察一到,勒令停業半個月,原來那些都是掌櫃的朋友。到周邊都是茶坊,經營不如前的時候,又被掌櫃在背後捅了一刀,他擅自把店轉讓,當“二老闆”去了!

  白領創業失敗的原因還有許多,但創業第一步網認為,他首先已經違反了一個原因:不是因為已經發現了一個確定可以賺到錢的專案!

  造成不要因為這些原來而自己創業:

  答案一:身邊的人創業發了,我又不比他笨,如果我創業,肯定不會錯.

  答案二:我都年齡不老小了,人總不能打工一輩子吧?現在手頭這個專案正好創業!

  答案三:現在手頭有點積蓄,年齡也不大,不怕虧,虧了可以再去打工,年齡大了就瞻前顧後了

  答案四:開飯館的都發了***或者其他任意行業,總之是創業者準備去看得事情***,我也要開!

  答案五:職位混到頭了,老闆也不可能給總經理當,工資也會再漲多少了,此時不創業更待何時?

  答案六:現在房子那麼貴,打工看來是這輩子都買不起房了,拼了!

  以上是絕大多數缺乏創業知識的人的心中選擇的答案,如果你的答案出現在上述答案中,那麼請你千萬記住,把創業的想法就當作吹牛的談資就可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