腳後跟骨刺最佳治療方法是什麼

  腳後跟骨刺形成多於足跟長時間的負重和磨損有關,那麼,腳後跟骨刺有什麼治療方法嗎?下面小編就和大家介紹下關於腳後跟骨刺的治療方法,希望對各位有所幫助!

  腳後跟骨刺最佳治療方法

  中藥治療

  治療足跟骨刺, 較其他療法最大的優點在於,依靠外用直接滲透作用,不用口服,不通過胃吸收,所以傷不到肝、膽、脾、腎等,沒有副作用,從病理上進行根治。

  中草藥治療

  取威靈仙適量研成細末,用米醋調成糊狀,塗在紗布上,敷在患處固定,每天1次,20天為1療程。對頸椎及足跟骨質增生療效佳。

  取壁虎6個,辰砂6克,上藥焙乾研粉備用。用的時侯取適量藥粉撒於患處,用強力麝香膏固定,隔天換藥,1個月為1療程。一般休息3—6天后可繼續下1個療程,對頸椎及足跟骨質增生療效佳。

  川穹散:取川穹45克,研成細末,分裝在用薄布縫成的布袋裡,每個布袋裝藥末15克。將藥袋放在鞋裡,直接與患處接觸,每次用藥1袋,每天換藥1次,3個藥袋交替使用,換下的藥袋晒乾後仍可再用。

  川烏散:取生川烏30克***此為1足跟用量***,研末加白酒***以糧食酒為好***調成糊狀,晚上睡覺前用溫水將腳洗淨,把藥平攤在足跟疼痛處,外用塑料紙包好,用藥期間不要劇烈活動。每天一次,一般連續用藥2—3次。病去即止,不可久用。

  鮮蒼耳:取鮮蒼耳葉適量搗爛,以小片塑料薄膜包敷患處,幹後換藥,不拘次數,如有小泡發生,可按燙傷處理,傷好後繼續敷藥。取夏枯草50克,放入食醋1000毫升內浸泡24小時,然後煮沸15 分鐘,先薰洗患處20分鐘,每日1-3次,每劑可用2天。

  仙人掌外敷:取仙人掌適量,將兩面的毛刺用刀颳去,然後剖成二半,用剖開的一面敷於足跟部疼痛處,外用膠布固定,敷12小時後再換另半片。冬天可將剖開的一面放在熱鍋內烘3—4分鐘,待烘熱後敷於患處,一般在晚上貼敷。在治療期間穿布鞋為宜,適當活動,使氣血經脈暢通。

  臭椿樹葉薰洗:取臭椿樹鮮葉250克或幹葉100克,加水約1000 毫升,煎沸取汁,加醋酸150克,乘熱薰洗患處,每天1—2次,20天為1療程。

  沒食子皁角散“取沒食子40克,皁角20克,二藥研成細末,加米醋調成糊狀,貼敷患處,用膠布固定,每日換藥1次,輕症用藥1次見效,重症用藥10次。

  腳後跟骨刺最常見的治療方法

  內服藥

  ***1***兒童足跟痛一般無需口服藥物,可應用其他治療方法。

  ***2***青年人的足跟痛,治宜養血、溫經、止痛。

  方劑:三七12克,酒歸尾60克,川芎60克,川斷60克,骨碎補60克,制乳香60克,制沒藥60克,血竭30克,紅花60克,生硼砂30克,硃砂15克,琥珀15克,冰片6克。用法:研為細末,每服3~5克,每日服2次。

  ***3***老年人的足跟痛,治宜利溼、祛風、行氣、止痛、補益肝腎。

  方劑:獨活6克,防風6克,川芎6克,牛膝10克,秦艽12克,當歸12克,茯苓12克,黨蔘12克,白芍15克,細辛3克,肉桂2克,桑寄生20克,木瓜10克,甘草3克。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早晚2次服用,5劑為1療程。同時服用,每次1丸,每日2次,20天為1療程。

  外用藥

  ***1***燻蒸法:將當歸12克,川芎6克,乳香6克,蘇木5克,紅花5克,沒藥6克,地鱉蟲3克,三七3克,赤芍9克,落得打6克,水煎30分鐘,裝入盆內。再將半塊泥磚燒熱後放入藥液內,使藥熱之氣薰蒸患部,待氣盡藥液溫度降低時,可將足跟部痛點烤在泥磚上,邊烤邊壓,每日1~2次,每次30分鐘,藥液可反覆用。

  ***2***外敷法:可在疼痛部位外敷等功效的效果顯著。

  推拿治療法

  目的是促進區域性血液迴圈,消腫止痛,或致使滑囊破裂,液體吸收。具體方法:

  1,患者俯臥床上,患肢膝關節屈曲90°;

  2,術者一手拿住患足作背屈固定,使肌腱緊張;

  3,另一手用小魚際處,對準滑囊用力劈之。

  鍼灸治療法

  1.毫針刺法

  取穴:阿是穴、太溪、崑崙、承山。具體方法:

  ***1***以阿是穴為主穴,快速刺入,強刺激。

  ***2***然後再分別將太溪、崑崙、承山刺入,中度刺激。

  ***3***每10分鐘捻鍼1次,30分鐘起針,每日1次,6次為1療程。

  以上各種症型兒童、青年、老年足跟痛患者都可施用此法。

  2.電針療法

  在跖筋膜或滑囊周圍刺入4針,成四方形,然後通以感應刺激電流,每次20分鐘,每日1次,8次為1療程。

  3.艾條灸法

  將一端燃著的艾條,對準足部疼痛明顯處,至區域性皮膚髮紅,然後距面板半寸處固定,薰灸20分鐘,每日1次,10次為1療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