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語文綜合說課稿

  小學語文課的教學需要說課稿,關於小學語文的綜合說課稿有哪些內容?接下來小編為你整理了小學語文的綜合說課稿,一起來看看吧。

  篇一

  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人教版小學五年級語文上冊《綜合性學習:遨遊漢字王國》的第一課時。

  語文課程中的綜合性學習是一種新的學習方式。馬克思主義關於人的全面發展論指出:全面發展的特徵是個人的、自由的,充分的發展,也就是說全面發展是個體的發展,而不是個別的發展,是認識、情意、審美、社會關係等領域的發展;蘇霍姆林斯基認為:“當兒童跨進校門以後,不要把他們的思維套進黑板和語文課堂的框框裡,不要讓教室的四堵牆壁把他們跟氣象萬千的世界隔絕開來,因為世界的奧祕中包含著思維和創造取之不竭的源泉。”美國心理學家迦納德的多元智慧理論也認為人至少具有八種以上智慧,我們應該幫助學生髮現他自身各方面的才能,提高他們其中幾方面的智力強項。

  小學語文綜合性學習充分體現了這些理論,它藉助豐富多彩的語文實踐活動,開展綜合性學習,可以使學生在廣闊的生活空間裡學語文、用語文,豐富他們的知識,提高他們的語文實踐能力,把學生今天的學習與未來的發展緊緊地聯絡在一起。

  據此,綜合性學習在活動過程中必須遵循以下幾個原則:

  ***1***綜合性原則。

  ***2***實踐性原則。

  ***3***自主與合作相結合的原則。今天,我將從教材、學情、教法、學法、教學過程、板書設計等幾個方面來進行說明。

  一、說教材

  1、教材簡介

  《綜合性學習:遨遊漢字王國》是義務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小學語文五年級上冊第五組安排的一種學習形式。“遨遊漢字王國”是由“有趣的漢字”和“我愛你,漢字”兩個板塊組成。“有趣的漢字”分別從字謎、有趣的諧音、漢字小笑話、漢字的起源等方面揭示了漢字的神奇性和趣味性。“我愛你,漢字”分別從漢字的演變、錯別字的危害、漢字的書法藝術、漢字的魅力等方面,讓學生了解中華漢字的燦爛文化。

  2、教學目標

  綜合性學習是新課標對學生綜合實踐性學習活動重視的具體體現。它相對於學生來說是一種新的教學形式。通過本組的學習,學生可以瞭解到漢字歷史的悠久,知道漢字記錄並承載著中華的文明;同時還讓學生清楚地看到漢字在今天同樣具有強大的生命力,明白漢語如今在世界上影響的逐步擴大,從而激發學生學習漢字的興趣和對祖國語言文字的熱愛。根據本組教學的要求,結合實踐活動的特點,聯絡學生的實際,我在摸索中制定了第一課時的教學目標:

  ***一*** 知識與能力目標

  1、初步瞭解漢字的起源,培養學生對祖國語言文字的自豪感。

  2、認識簡單的甲骨文,激發學生對漢字的興趣。

  ***二*** 過程與方法目標

  1、閱讀教材中的材料,讓學生通過多種途徑蒐集有關漢字的起源和發展過程。

  2、學生收集有關象形文字文字的資料,通過對這些象形文字的組合、聯想,瞭解會意、指示等構字方法。

  3、策劃並開展簡單的小組活動。

  ***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

  讓學生感受漢字的趣味,培養學生對祖國語言文字的自豪感。

  3、教學重點:

  初步瞭解漢字的起源,感受中華民族的偉大文化,培養學生的愛國精神和民族自豪感。

  4、教學難點:

  理解會意字、指事字的構字過程,策劃小組活動。

  二、說學情

  小學五年級的學生,身體和心靈兩個方面都在快速的成長,對於知識的追求也與日俱增。五年級學生可以很完整地畫完一張畫,有些機靈的學生可以按照大人的意圖出色地完成一件事,他們的想象力已經接近現實生活。但是五年級學生在這種轉變過程中,有時受特殊因素影響會過於現實化,缺乏天真活潑、敢想敢幹的創造性心理。

  三、說教法

  現代資訊科技的發展為我們構建以學習者為中心的課堂教學模式提供前所未有的條件,因此,現代教育越來越強調以學生為中心,認為學生是認知的主體,是知識意義的主動建構者;教師只對學生的意義建構起幫助和促進作用,並不要求教師直接向學生傳授和灌輸知識。建構主義認為以學習者為中心的教學設計可以從三個方面努力:***1***要在學習過程中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要能體現出學生的首創精神;***2***要讓學生有多種機會在不同的情境下去應用他們所學的知識***將知識“外化”***;***3***要讓學生能根據自身行動的反饋資訊來形成對客觀事物的認識和解決實際問題的方案***實現自我反饋***。

  四、說學法

  新課改提出了轉變學生學習方式的任務,要讓學生在教師指導下主動地、富有個性地學習,在本課學習中我提倡學生運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因為這樣能逐步改變以教師為中心,以課堂和書本為中心的局面,促進學生創新意識與實踐能力的發展。從而使學生從單一被動的學習方式向多樣化的學習方式轉變。這樣學生的學習過程不是被動地吸收課本上現成的結論,而是讓每一個學生都親自參與到豐富、生動的實踐活動中去,經歷了一個實踐和創新的過程。

  五、說教學過程

  ***一***激趣匯入

  1、出示學生不熟悉的小篆字型,讓學生對漢字產生好奇,激發其學習興趣。

  2、通過對“文字”的解釋來引導學生對“漢字”下定義。

  ***二***漢字的產生

  1、讓學生了解文字出現以前人類的記事方法------結繩記事,並通過小組討論,使學生主動發現“結繩記事”的缺點。

  2、通過傳說中倉頡獨特的形象,激發學生對“倉頡造字”故事的興趣,並體會倉頡造字的偉大意義。

  ***三***有趣的甲骨文

  1、出示“甲骨文”圖片,讓學生對甲骨文產生直觀上的認識。

  2、學生小組合作,探究識別簡單的甲骨文。

  3、小組間競賽,認識更多的甲骨文。

  ***四***制定小組活動計劃***作業佈置***:

  因為學生是第一次接觸“綜合性學習”,對小組活動還不太瞭解,所以我在第一課時只要求學生小組合作初步制定出活動計劃。這也是本課的一個作業,我在課前為學生製作了小組活動計劃表,在課堂也會對學生進行一定的指導。

  ***五***總結:

  1、讓學生談談對漢字有了什麼新的認識,引導學生產生對中華民族偉大文化的自豪感。

  2、通過對這一段文字的朗讀,加深傳承中國文化的責任感。

  六、說板書設計:

  本課的板書設計主要以漢字的產生為線索,加以教師範寫甲骨文,能讓學生對漢字的產生產生系統且直觀的認識。

  以上,我從我將從教材、學情、教法、學法、教學過程、板書設計六個方面對本課進行了說明,我的說課到此結束,不足之處請各位老師批評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