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語文長城說課稿

  《長城》是人教課標版第七冊第五組的第一篇課文,這篇課文作為引領學生開始中國的“世界遺產”之旅的第一扇視窗。下面小編給你分享,歡迎閱讀。

  

  一、說教材

  這篇課文作為引領學生開始中國的“世界遺產”之旅的第一扇視窗,不但表現了長城的高大堅固與雄偉壯觀,還讚美了我國古代勞動人民的勤勞、智慧和力量,抒發了作者的民族自豪感和對祖國的熱愛之情。本組課文都是介紹我國世界遺產的,要求學生能夠認真閱讀課文,想象課文描寫的情境,留心文章的表達方法。

  根據教材內容,本著優化課堂教學的原則,我確定以下教學目標:

  二、說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通過朗讀表達出長城的雄偉氣勢。

  2、瞭解長城高大堅固、氣勢雄偉等特點,知道它是我國古代勞動人民血汗和智慧的結晶,感受作者對祖國的熱愛之情及對古代勞動人民的讚歎之情。

  3、知道長城是世界歷史上的偉大奇蹟,激發學生的民族自豪感,產生了解中國的“世界遺產”的興趣。

  4、結合理解課文,學習作者觀察和表達的方法。

  三、說教學重難點

  1、圖文結合,理解長城的氣勢雄偉和高大堅固,感悟課文的思想內容,激發民族自豪感和熱愛祖國之情是教學重點。

  2、展開想象,體會作者所表達的思想感情是教學難點。

  在教學過程中,我將充分運用資訊科技與教學相整合,突出重點,突破難點。

  四、說教學方法

  根據新課程基本理念以及本課的教學目標和重難點,教學中我主要採用“資訊科技整合法”,以有關長城的視訊、圖片、等資訊科技手段來充分激發學生的興趣,提高教學效率。在教學過程中,充分讓學生多讀,以讀促悟。

  五、說教學過程

  現在,我重點介紹這節課的教學過程:這節課我一共設計四個環節,首先是:

  ***一*** 創設情境,匯入新課

  課始,展示長城的視訊短片,[連結]之後用富有深情的導語進行過渡,如:剛才同學們看到的那座氣勢雄偉的建築物是什麼。***長城***【板書:長城】長城以其雄姿和壯美,深深地吸引著中外遊客,它是中華民族的象徵,是華夏兒女的驕傲!請全體起立!同學們,今天老師就和大家一起去登長城,一起去看——***生齊:長城***;一起去遊——***生齊:長城***;一起去感受、去理解、去讚美——***生齊:長城***。【齊讀課題】

  設計意圖:這一環節的設計,目的就是一開始就把學生引入一種情境之中,拉近學生和文字之間的距離,同時以教師自身語言的魅力去感染學生,去刺激學生,去激發學生的內心情感,讓他們產生一種“我想學”的衝動。

  ***二***檢查生詞,突破字詞關,為學文做好充分準備。

  ***三***初讀課文,整體感知,理清文章脈絡。

  1、自由讀課文後讓學生談談文章向我們介紹了長城的哪些情況?

  2、通過一個核心問題:“孩子們,其實作者在寫這些內容的時候,是有一定順序的。你們發現了嗎?”來理清文章的脈絡。

  設計意圖:通過本環節的學習,學生能從整體上理清文章脈絡,感知文章內容。

  ***三***研讀課文,深入體會。

  1、“長城遠景”教學

  在教學長城遠景一段時,通過抓住“長龍”、“蜿蜒盤旋”、“一萬三千多裡”這幾個重點詞語【批註】來引導學生領會長城的長、彎、大的特點。並滲透了寫作方法:列數字和打比方【批註】。其間穿插長城示意圖來幫助學生理解文字,使學生知道這樣寫,使文章表達更準確,讓人更信服。在理解感悟之上再通過多種形式的朗讀來表達長城的雄偉壯觀。

  2、“長城近景”教學

  學習長城的近景時,出示給學生的是整段課文,這樣做,主要是針對中年級學段的特點,對學生進行段的訓練。

  在學生認真閱讀課文的基礎上,圍繞“高大堅固”一詞,其中,通過句子的比較,【出示句子】體會長城——大,這一特點。向學生滲透寫作中如何把自己想要表達的意思寫具體,寫生動。然後再利用形象的圖示來理解長城的另一個特點:堅固,主要採用讓學生到前面來進行批註的方法。這一部分教學始終遵循引導學生從整段文字的研讀中入手,去體會長城的特點。

  3、“聯想”教學

  在作者的聯想這部分教學中,先讓學生放開讀,讀到動情之處批註自己的感受,並以“哪些地方觸動了你的心靈”的形式彙報。如“條石一塊有兩三千斤重”學生會用自己的體重來比較。“多少”“才”等詞語飽含著作者對古代勞動人民的由衷讚歎。彙報完後,讓學生在理解的基礎上再有感情地朗讀,並延伸: “同學們,當你讀到這裡,你現在還是站在這長城上,請你閉上眼睛,***播放音樂***你想到了些什麼呢?你的眼前彷彿出現了怎樣的畫面呢?”,讓學生藉助想象再次體會勞動人民的艱辛,體會作者對偉大的勞動人民的讚歎。之後,請學生把自己剛才想象到的直接用朗讀表現出來。這樣,整段的教學就形成了“以讀代講,以讀促情”的一個模式,同時利用學生個性化的朗讀,就突破了“展開想象,體會作者所表達的思想感情”這一教學難點。

  學生通過朗讀,引起了和作者的共鳴,然後再讓學生朗讀最後一個自然段,並且再一次地齊讀課題,這一次讀課題是把剛才前面自己的想象,自己的理解,自己的感悟都融進去並且讀出來,達到對課文更加透徹的理解。

  4、資料補充。

  其實,同學們,像長城這樣被列入世界遺產的在中國還有很多很多,***出示燈片***課文後面的資料袋就向我們介紹了許多中國的世界遺產。請把課文翻到85頁,自己閱讀。當學生讀完之後,我設計了這樣一個問題:“讀了書上的這些資料,你還想說什麼呢?”相信孩子們會發出慨嘆:“哇,這麼多世界遺產呀!”之後出示美國前總統的讚譽***出示燈片***

  設計意圖:這樣的設計,主要是想激發學生的民族自豪感,產生了解中國的“世界遺產”的興趣。也使後面的寫話練習變得容易一些。

  5寫話寄情

  有了前面對課文的理解和學生情感的共鳴,此刻學生的心裡會有好多好多話要說,於是設計了寫話寄情的環節,讓學生將內心深處的情感盡情的流露出來,其實這樣做,目的也是想體現中年級讀寫結合這個訓練點,提高課堂效率。

  6、昇華情感。

  最後,使用聚光燈將畫面定格在長城上,***配上音樂***老師深情的總結:長城,已被寫進了國歌之中,更融進了我們每一箇中國人的血液之中。她像一座寶貴的歷史豐碑,閃爍著中華民族文明和智慧的光彩,她是中華民族的根,她是中華民族的魂,她是中華民族堅韌頑強、不屈不撓的意志。她永遠是我們中華民族的象徵,是我們炎黃子孫的驕傲。

  設計意圖:這樣,帶給學生一種前後呼應的感覺,讓學生一看到長城便會想起長城的樣子,便會聯想起古時候修築長城的勞動人民是多麼的偉大,那麼,作為龍的傳人,他自己又是多麼的自豪和驕傲!這樣一來,課文會在學生的腦海裡根深蒂固。

  《長城》原文

  遠看長城,它像一條長龍,在崇山峻嶺之間蜿蜒盤旋。從東頭的山海關到西頭的嘉峪關,有一萬三千多裡。

  從北京出發,不過一百多裡就來到長城腳下。這一段長城修築在八達嶺上,高大堅固,是用巨大的條石和城磚築成的。城牆頂上鋪著方磚,十分平整,像很寬的馬路,五六匹馬可以並行。城牆外沿有兩米多高的成排的垛子,垛子上有方形的瞭望口和射口,供瞭望和射擊用。城牆頂上,每隔三百多米就有一座方形的城臺,是屯兵的堡壘。打仗的時候,城臺之間可以互相呼應。

  站在長城上,踏著腳下的方磚,扶著牆上的條石,很自然地想起古代修築長城的勞動人民來。單看這數不清的條石,一塊有兩三千斤重。那時候沒有火車、汽車,沒有起重機,就靠著無數的肩膀無數的手,一步一步地抬上這陡峭的山嶺。多少勞動人民的血汗和智慧,才凝結成這前不見頭、後不見尾的萬里長城。

  這樣氣魄雄偉的工程,在世界歷史上是一個偉大的奇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