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語文習作說課稿

  在習作教學中,習作講評教學起著承前啟後的關鍵性作用。接下來小編為你整理了,一起來看看吧。

  

  教材分析

  這是本學期的最後依次習作,也是依次不限定習作內容的自主、自由習作,教材對習作內容、方法和要求作出了明確的提示。到了中高年級,幾乎每冊教材都安排一次自主式習作,看似雷同,其實變化很大,學生隨著年齡的增長,年級的升高,知識、能力、生活經驗都相應地得到了增長。本次習作又是結合第二單元的主題展開的,感受童年生活情趣的同時,消除學生害怕寫作文的心理。

  設計理念

  1、根據習作內容和學生的知識能力特點,利用文字、音畫引路等多種形式, 拓寬學生的寫作思路。使他們樂於書寫自己的童年趣事,表達自己對童年生活的熱愛,感受童年的樂趣。

  2、創設寬鬆的習作空間,減少束縛,讓學生在和諧民主的習作氛圍中無拘無束地、有創意地習作。

  3、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注意激勵學生的寫作熱情和評改自信,讓學生在習作、評改中享受成功的喜悅。

  4、重實踐,調動學生多種感官參與學習,在觀察、思考,互動、交流,表達、賞析,評價、修改等自主、合作學習中獲得語文素養的和諧發展。

  學情分析

  學生到了高年級,知識、能力、社會閱歷等方面都有了提高,但一提起寫作文,人人恐慌、害怕。

  活動設計

  1、師生共同聆聽歌曲《童年》。

  2、“小小採訪”——與父母講童年***做個專業的小記者***

  3、收集所有有故事或給你回憶的小紀念品。

  4、每天將積累與心得或寫或畫下來。

  5、收集與趣事有關的童年照片。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內容具體,要說真話、實話、心裡話,中心明確。

  2、過程與方法

  ⑴、學會記事,要把事情的經過寫清楚,也可以寫這件事使你明白了什麼。

  ⑵、通過事情表達童年的美好,旨在突出“趣”,選擇自己印象最深的事,體現個性化。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通過習作,讓學生的個性得到張揚,提升情感、審美的價值,讓學生享受作文教學的愉悅。

  教法、學法

  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鼓勵全體學生通過朗讀佳作、優美片段,討論交流習作中的優點與缺點等方式參與作文評講。

  重點、難點

  引導學生聯絡各自近期的所見所聞所思所感,選擇最想寫的內容寫下來。

  教具準備

  學生:蒐集小時候的老照片或珍藏的能引起童年趣事的有關物品。

  教師:準備好例文以及相關課件。

  簡要流程

  激趣、指導、賞析、修改,具體分為七大板塊:

  談話激趣,觸發回憶

  明確要求,簡要指導

  範文引路,

  討論寫法

  指導構思,有序表達

  精彩片段,享受快樂

  評議修改,完善習作

  名言警句,課外延伸

  教學過程

  一、談話激趣,觸發回憶

  ***播放歌曲***“池塘邊的榕樹上,知了在……”

  同學們,大家都會唱《童年》這首歌吧!是的,我們每個人都有美好的童年,你看,那會飛的夢,那冬陽下的駱駝隊,那一聲“精彩”和“糟糕”……今天,老師讓同學回憶一下童年那充滿稚趣而又很有意思的事,用文字把它表達出來。

  【設計意圖】學生怕寫作文,通過創設輕鬆、愉悅的環境,消除學生的心理障礙,為後面的創作打下基礎。

  二、明確要求,簡要指導

  1、指名讀“作文內容”,思考這次作文給我們提了哪幾點要求。

  2、拿出事先準備的老照片,圍繞老照片或珍藏的有關引起童年回憶的物品的前前後後發生了哪些有趣的事呢?***可以同桌互相交流***

  3、教師簡要提示。

  ①要突出“趣”字。***要有稚趣,要有意思,要有發現,要有反思……***

  ②要根據我們農村的特點而展開。要說實話、真話、心裡話,可以是釣龍蝦,可以是玩泥巴,可以是幫父母幹。

  【設計意圖】學生年齡的增長,年級的升高,知識、能力有得到了增長,根據年段要求,對自由作文也應該提出不同的、明確的要求。

  三、範文引路,討論寫法

  1、教師念範文《童年趣事》。***學生人手一份***。

  “池塘邊的榕樹上,知了在……”

  我聽著《童年》這首歌,便想起了小時候的一件趣事。

  我四歲那年夏天的一個下午,天熱極了。媽媽帶著我上街買了一個圓圓的大西瓜。到了家,媽媽剛把西瓜放到八仙桌上,我就迫不及待地問媽媽:“什麼時候吃西瓜呀?”

  “你這隻小饞貓,爸爸在田裡幹活,一定很熱,等他回來,我們一起吃。”媽媽笑著回答,走進灶頭間裡去了。

  我盯著西瓜,舔了舔嘴脣,又跟媽媽吵著要了一回。可媽媽就是不同意,於是我撅起嘴,動開了腦筋。一會兒,我就想出了一個好主意。

  那時候,我人矮,沒有八仙桌高。於是,我悄悄地把椅子移近八仙桌,又小心地爬上椅子,用小手把西瓜輕輕-推,西瓜慢慢地向桌邊滾動了。這時,我趕忙跳下椅子,並叫了起來:“媽媽,西瓜要滾下來了!”話音剛落,沒等媽媽走出灶頭間,西瓜“啪”的一聲掉在地上,掉成好幾瓣。

  媽媽撿起西瓜,一邊埋怨,一邊叫我趕快吃掉幾塊。我高興極了,邊吃邊露出得意的樣子:媽媽這下可上當了。我偷偷地朝媽媽一看,見她沒發現什麼破綻。於是,我咧開嘴笑了。

  “笑什麼?”媽媽奇怪地問道。

  “西瓜又涼又甜,真好吃!”我調皮地回答。其實,我的心裡最明白。

  現在回想起來,可真覺得有點好笑。

  2、教師出示討論題目***先分組討論,然後各組長彙報,師生共同評議、補充***。

  ***1***文章給人的感覺真實嗎?有意思嗎?有趣嗎?

  ***2***範文中的語言、動作、神態及心裡活動的描寫怎樣?哪些地力一值得你借鑑和學習?

  ***3***“好笑”“有意思”中蘊含什麼呢?你有體現你個性的有趣的事嗎?如果有請馬上寫下來。

  【設計意圖】引導學生通過閱讀相關文章,豐富學生的語言和表達方法的積累,明確“趣事”的概念,為學生寫作奠定良好的基礎,為順利地完成本次習作起鋪墊作用。

  四、指導構思,有序表達

  1、讀寫聯絡,領悟表達方法。

  ***1***課前,老師請同學們讀了許多有關童年趣事的作文,誰願意把所摘錄的精彩片段讀給大家聽一聽。

  ***2***在如何安排材料上,你感悟到了什麼?在學生回答的基礎上。教師小結歸納:安排材料的方法通常有兩種:

  順敘——就是按照事情發展的先後次序來組織安排材料。先發生的事先寫。後發生的事後寫。一步一步從頭寫到尾。寫出事情的發生。發展。結果的全過程。

  倒敘——就是先寫出事情的結果或某個最突出的片段,然後再回過頭來寫事情是怎樣發生的,中間經過怎樣的發展,變化才出現這樣的結果。

  ***3***引導學生細讀體會,自擬題目,自主選擇表達的順序,列出習作提綱。

  2、學生根據習作提綱獨立構思,完成習作初稿,教師來回巡視,相機進行個別輔導。

  1、教師按以往快速作文的慣例,再次讓學生明確寫作的範圍,並要求在20分鐘內完成450字左右的文章。

  2、在教師的巡視中,對於極少數作文力一面存在問題的同學適時降低作文要求,只要抓住“有趣”二字,寫出自己的感受就行,並在黑板上掛出有關的好詞佳句供這部分同學參考。

  【設計意圖】注重習作方法的指導,根據記事類記實作文訓練的重點和難點,有目的地引導學生感悟如何有序地表達,如何抓住重點寫具體等方法,實現教與學的動態平衡。

  五、精彩片段,享受快樂

  雖然佳作並不是人人都有,但每個同學的作文中或多或少都有一些精彩之筆。下面請同學們欣賞一些同學作文中的“精彩片斷”。

  學生依次上臺朗讀自己作文中的精彩片斷。***在螢幕上打出這些片斷的內容並進行歸類***

  【設計意圖】互相欣賞別人的習作,使每個孩子都能從自己的習作中挖掘出閃光點,在與老師、同學的共同賞析中樹立習作信心。

  六、評議修改,完善習作

  1、學生自改。在自改過程中,學生重新感受寫作的過程,在查缺補漏中完善了自己的作文,享受了習作過後的偷悅感。

  2、二次作文。在教師巡視指導過程中對於能把事情寫清楚,很有個性化、真實性的作文和比較存在問題或問題較大的作文師生集體評改***不少於各2遍***,隨後學生第二次作文。

  【設計意圖】在自主評議中學習他人長處,在潛移默化中習得修改習作的方法。

  七、名言警句,課外延伸

  1、寫完後至少看兩遍,竭力把可有可無的字、詞、段刪去,毫不可惜。——契可夫

  2、必須永遠拋棄那種認為寫作可以不必修改的想法,改三遍、四遍,這還不夠。——托爾斯泰。

  3、作文是寫出來的,好作文是改出來的,改一百遍也不算多。

  【設計意圖】使學生將修改習作的心得用於修改實踐,體驗習作在修改後的提高,從中獲得寫作的樂趣。

  八、板書設計

  童年趣事

  *** 記敘文***

  真實感人選材典型

  趣 “寫自己” 結構精巧

  個性特點詳略得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