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語文白鵝說課稿

  文章從剛把這隻鵝抱回家時的姿態描寫中,留下了最初的“高傲”的印象。繼而以“鵝的高傲”為線索,從它的叫聲,步態和吃相中,細緻地刻畫了鵝高傲的特點。下面小編給你分享,歡迎閱讀。

  

  一、說教材

  《白鵝》是編排在人教新課標版四年級上冊第四單元第1課。這篇課文,作者重點表現的是白鵝高傲的特點。文章從剛把這隻鵝抱回家時的姿態描寫中,留下了最初的“高傲”的印象。繼而以“鵝的高傲”為線索,從它的叫聲,步態和吃相中,細緻地刻畫了鵝高傲的特點。作者運用對比、擬人、的方法來突出鵝的特點。用反語來表達對鵝的喜愛之情。

  二、說教學目標

  基於對教材特點的分析、解讀,基於學生學習水平的估計,基於編者意圖的領會,我制定瞭如下的教學目標:。

  A類目標:在知識與能力方面:認讀8字,會正確書寫12字,聯絡上下文理解“厲聲呵斥、厲聲叫器,引吭大叫、侷促不安、步調從容、大模大樣、三眼一板、一絲不苟、倘若、從容不迫、窺伺、不勝其煩”等詞語,能夠正確、流利、有感情等朗讀課文;

  B類目標:在過程與方法方面:瞭解白鵝的特點,學習作者抓住特點寫具體的方法,體會作者用詞的準確生動和幽默風趣。

  C類目標:在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方面:體會作者的喜愛之情。

  對於以上的教學目標,我認為教學重點是:引導學生了解作者是怎樣把白鵝高傲的特點寫出來的。教學難點:從看似貶義的詞語中體會他對白鵝的喜愛之情。

  三、說教法、學法

  《語文課程標準》中明確指出:學生是語文學習的主人。語文教學應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注重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和習慣,為學生創設良好的自主學習情境,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鼓勵學生選擇適合自己的學習方式。教師是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和引導者。《語文課程標準》也指出: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文字之間對話的過程。這節課我讓學生理解課文內容時,我儘量啟發學生、跟學生談話,鼓勵學生大膽做一做和利用課件等方法來突破本課的重點、難點,幫助學生更好地完成本課的學習任務。

  四、說教學流程;

  為了更好、更有效地落實教學目標,突出重點,突破難點,力求簡簡單單、紮紮實實地上好語文課,真實展開我的我的教學流程。我的教學流程有以下五大板塊。

  第一板塊:創設情境,匯入新課。

  1談話引入:同學們,上課前我們先來猜個謎語,課件出示謎語,***學生很快會猜出是鵝***一說起鵝,你們會想到什麼?由學生比較熟悉的話題引入,學生可能會說,想起鵝的樣子。也可能會說想起《詠鵝》這首詩,如果有學生提到這首詩,那就大家一起背一背。

  2板書課題:《鵝》,引出新課,“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豐子愷先生寫的《白鵝》,在他筆下,這隻白鵝什麼樣子呢?好,讓我們先來了解一下豐子愷先生吧。”由課題又引出對豐子愷先生的介紹。

  第二板塊檢查預習情況,整體感知課文。

  1這一環節佈置學生自由讀書,在讀書前,提出讀書要求,養成讓學生帶著問題學習的習慣。反饋中我設計了字、詞、句的檢查***課件出示***,由易到難,逐步上升。重視對學生字、詞、句的掌握,同時檢查學生自學預習情況,並培養學生認真聽的習慣。

  2.交流:白鵝給你留下了什麼印象?

  在初讀過後,應該對文章有一個整體的感知與把握。我就在課上讓學生說說這隻高傲的白鵝給你留下了什麼印象,或者是從文章中的哪些語句描寫中可以看出來呢?讓學生說說自己初讀的感知。這不僅是我們的感受,更是豐子愷老先生初見這隻大白鵝時的第一印象。

  第三板塊:圍繞主問題,品味語言。

  自由朗讀課文,看看課文裡是怎樣具體描寫的?認真讀了課文的學生,就可以找出文中的重點句“好一個高傲的動物!”。當然,如果學生沒有說出“高傲”,可以引導學生找一找文中豐子愷對這隻白鵝的印象。***

  把這句話出示在螢幕上,並提問,什麼叫“高傲”?學生根據自己的理解會說,“高傲”是傲氣的意思,是看不起別人、不把別人放在眼裡的意思……

  為什麼作者初次見到白鵝,就有這樣的印象呢?指讀第1自然段,從文中找到答案。學生可以抓住“伸長了脖頸”“左顧右盼”,說明白鵝初次到我家,東瞧西看,一點兒也不拘束。通過對重點的理解來體會白鵝高傲的特點。

  課文在很多地方都用了明貶實褒的寫法,課文一開始這個“高傲”就是這樣一種用法,可以在這時把這個語言特點告訴給學生。作者竟把它喜歡的動物稱“高傲的動物”,把“高傲”這個貶義詞褒用,語言多有特色呀!

  作者初見這隻白鵝,就認為它是一隻高傲的動物,那麼文中圍繞這個特點還進行了怎樣的描寫呢?由這個問題引出2-5自然段,學生們小聲讀2-5自然段,這幾個自然段是圍繞哪句話寫的,請把它找出來並畫在書上。通過對“更”字的理解,說明白鵝的高傲在叫聲、步態、吃相這三方面表現得更加突出,而且還起到了承上啟下的作用,承接了上文“好一個高傲的動物”,也引出了下文,讀起來非常自然。

  這時,我讓學生默讀課文,邊讀邊畫,哪些句子表現出了白鵝的高傲呢?給大家讀一讀你找到的句子。學生在體會這部分內容時,主要通過想象與對比感受白鵝的“高傲”,如“叫聲”這部分,讓學生想象,凡有生客進來,鵝必然厲聲叫囂,它可能在喊:。甚至籬笆外有人走路,它也要引吭大叫,它可能在叫:。通過想象,賦予鵝人的語言與思想,進一步感受它的特點。

  在“叫聲”和“步態”這兩部分中,還有一個寫法,就是運用對比的方法,把鵝與狗、鴨進行了對比,從而突出它的厲害與傲慢,讓學生在讀中感受,可以通過有語氣地朗讀,來表現出白鵝的特點。

  第5自然段“吃相”圍繞第一句話展開即可,通過對詞句的朗讀,以及結合課文內容想象畫面,來感受白鵝可笑的樣子,非常有特點的一面,它不僅很高傲,而且還顯得很死板,不知變通。

  第6、7自然段,寫得非常生動有趣,同時很直接地表現出作者的喜愛之情,學生可以通過文字感受到。讓學生讀一讀,然後找出自己覺得最有意思的語句和大家交流,在交流過程中,體會白鵝吃飯時的特點,即必須有人在旁邊侍候,因為它雖然知道狗會常常來偷吃它的飯,但它還是不知變通地總是吃一口飯就走開去遠處喝水吃草,當飯被狗吃光,它還要責備人們對他照顧不夠。而且從這部分中,也可以再一次感受到這隻白鵝的厲害,因為狗每次想偷吃飯時,都得先“窺伺”,不敢明目張膽地來吃,而且得趁著白鵝離開時“敏捷地跑”“努力地吃”“立刻逃”,好像在抓緊時間儘量多吃點兒,生怕一會兒白鵝回來對它不客氣似的。

  第四板塊:昇華情感,進行實踐。

  在這個板塊當中我主要做2件事情:第一就是讓學生積累,引導學生在充分朗讀的基礎上,大量去積累,理解運用,使學生明確作者的寫作特點,對於一些寫作方法可以適當運用到自己今後的習作中。第二.自己選擇摘抄描寫白鵝性格特點方面的優美的語句,仿照其寫作手法進行模擬訓練。這樣可以不僅可以豐富學生積累語言,而且發展學生的思維能力,更是提升其語言的品質。

  第五板塊:迴應目標,總結全課。

  這篇文章以活潑、詼諧、準確的語言描繪了一隻高傲的白鵝形象。運用了多種修辭表現手法,主要運用了對比,擬人,反語等。而反語的應用,更顯得這隻鵝雖然固執迂腐,卻率真質樸,憨態可居,文中字裡行間可以感受到作者對白鵝的喜愛。

  最後說說我的說板書設計

  白鵝

  高傲{叫聲:嚴肅鄭重

  步態:傲慢

  吃相:從容不迫

  喜愛

  根據課文的結構及內容,我設計簡潔性概括性的板書,既抓住課文的主要內容,又讓人一目瞭然,這樣有利於學生理解課文,理清課文脈絡。

  《白鵝》課文原文

  這白鵝,是一位即將遠行的朋友送給我的。我抱著這雪白的“大鳥”回家,放在院子內。它伸長了頭頸,左顧右盼,我一看這姿態,想道:“好一個高傲的動物!”

  鵝的高傲,更表現在它的叫聲、步態和吃相中。

  鵝的叫聲,音調嚴肅鄭重,似厲聲呵斥。它的舊主人告訴我:養鵝等於養狗,它也能看守門戶。後來我看到果然如此:凡有生客進來,鵝必然厲聲叫囂;甚至籬笆外有人走路,它也要引吭大叫,不亞於狗的狂吠。

  鵝的步態,更是傲慢了。大體上與鴨相似,但鴨的步調急速,有侷促不安之相;鵝的步調從容,大模大樣的,頗像京劇裡的淨角出場。它常傲然地站著,看見人走來也毫不相讓;有時非但不讓,竟伸過頸子來咬你一口。

  鵝的吃飯,常常使我們發笑。我們的鵝是吃冷飯的,一日三餐。它需要三樣東西下飯:一樣是水,一樣是泥,一樣是草。先吃一口冷飯,再喝一口水,然後再到別處去吃一口泥和草。大約這些泥和草也有各種可口的滋味。這些食料並不奢侈;但它的吃法,三眼一板,一絲不苟。譬如吃了一口飯,倘若水盆放在遠處,它一定從容不迫地大踏步走上前去,飲一口水,再大踏步走去吃泥,吃草。吃過泥和草再回來吃飯。

  這樣從容不迫地吃飯,必須有一個人在旁侍候,像飯館裡的堂倌一樣。因為附近的狗,都知道我們這位鵝老爺的脾氣,每逢它吃飯的時候,狗就躲在籬邊窺伺。等它吃過一口飯,踏著方步去喝水、吃泥、吃草的當兒,狗就敏捷地跑過來,努力地吃它的飯。鵝老爺偶然早歸,伸頸去咬狗,並且厲聲叫罵,狗立刻逃往籬邊,蹲著靜候;看它再吃了一口飯,再走開去喝水、吃草、吃泥的時候,狗又敏捷地跑上來,把它的飯吃完,揚長而去。等到鵝再來吃飯的時候,飯罐已經空空如也。鵝便昂首大叫,似乎責備人們供養不周。這時我們便替它添飯,並且站著侍候。因為鄰近狗很多,一狗方去,一狗又來蹲著窺伺了。

  我們不勝其煩,以後便將飯罐和水盆放在一起,免得它走遠去,比雞、狗偷飯吃。然而它所必須的泥和草,所在的地點遠近無定。為了找這些食物,它仍是要走遠去的。因此鵝吃飯時,非有一個人侍候不可。真是架子十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