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語言學

[拼音]:Napolun Sanshi

[英文]:Napoléon Ⅲ (1808~1873)

即路易·拿破崙·波拿巴。路易·波拿巴之子,拿破崙一世之侄。法蘭西第二共和國總統(1848~1851)、第二帝國皇帝(1852~1870)。1808年4月20日生於巴黎。第一帝國崩潰後,隨母居住瑞士,就學於該國軍校,後成為炮兵軍官。1831年支援義大利燒炭黨運動,並參與羅馬地區起義。1832年拿破崙一世之子夭折後,成為波拿巴家族奪取王位的覬覦者。1836年他在斯特拉斯堡發動軍隊暴動,反對七月王朝,失敗後被流放到巴西、美國。不久回到歐洲,1839年留居英國,出版《拿破崙思想》(1839)等政論文集,宣傳依靠軍隊與天主教會建立強有力的、保護小農土地所有制的政府。1840年在布洛涅再次冒險發起暴動,被判終身監禁。1846年越獄成功,出逃英國。

1848年革命爆發後,回到法國, 9月當選制憲議會議員。12月10日主要依靠農民選票當選為共和國總統。此時波拿巴派與其他資產階級派別矛盾尖銳,總統尚未掌握全權。1851年12月2日他發動政變,解散議會,並通過公民投票使政變合法化。1852年12月2日元老院宣佈恢復帝國,路易·拿破崙·波拿巴為法蘭西人的皇帝,稱拿破崙三世。他利用民眾對拿破崙一世的迷信,依靠工商業與金融資產者的支援,大力促進法國工業革命,使他得以執掌第二帝國政權達19年之久。執政期間參加克里木戰爭,又與奧地利開戰,並發動侵略中國、越南、敘利亞和墨西哥的殖民戰爭。19世紀60年代末,法國內外矛盾尖銳,拿破崙三世逐漸失去對局勢的控制。1870年普法戰爭中親臨前線,同年9月2日在色當戰敗投降。1871年5月10日法蘭克福條約簽訂後被釋放。1873年1月9日死於英國奇斯爾赫斯特。著有《政治沉思錄》、《拿破崙思想》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