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一宣言

[拼音]:Hanjun Ba Qi

清代軍事組織名稱。與滿洲八旗、蒙古八旗共同構成清代八旗的整體。其建制、旗色與滿洲八旗、蒙古八旗(見八旗制度)同。清太祖努爾哈赤時,將降服的漢人編成十六個佐領,隸滿洲八旗。明崇禎四年(1631),皇太極為平衡八旗旗主諸貝勒的軍事勢力,以漢人精於火器,撥出漢人別置一軍,名“烏真超哈”(“烏真”,漢語“重”的意思,“超哈”,漢語“兵”或“軍”的意思),佟養性為昂邦章京(總管)。十年分為二旗,石廷柱為左翼一旗固山額真(見都統)、馬光遠為右翼一旗固山額真。十二年分為四旗,石廷柱、馬光遠、王世選、巴顏為固山額真。十五年增編為八旗,以祖澤潤、劉之源、吳守進、金礪、佟圖賴、石廷柱、巴顏、李國翰為固山額真,計一百二十九個佐領,兩萬四千五百人。進關後,因形勢劇變,陸續編進了新投降和改編的漢人官兵,發展為二百七十個佐領,兵額兩萬人。編制擴大一倍多,兵額卻少於初建。官多兵少,體現了籠絡漢降官的政策。康熙中期以後,為加強對其控制,參領以上員缺,每以滿洲八旗、蒙古八旗補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