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師大六年級語文第一課預習教學設計

  山中訪友是六年級語文第一篇課文,那麼同學們應該怎樣學習呢?既然是第一課,最好做好預習哦。下面是由小編整理的,一起來看看吧。

  第一課時

  一、匯入新課,激發興趣

  同學們,當你們久居城市,遠離了大自然,有沒有一種被困在籠中的感覺?想不想到大自然中去放鬆一下心情?那麼今天就讓我們“帶著滿懷的好心情”,帶著豐富的想象,跟隨著著名詩人、散文家李漢榮先生走進山林,走到山澗邊,去感受作者的心,去會晤作者“山中的眾朋友”,去感受作者用動情的話語描繪的那童話般的世界。

  板書:

  題目 《山中訪友》

  作者 李漢榮 中國作家協會會員,著名詩人、散文家。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正音:檢查預習,讀準字音。***課件***

  ***抽學生試讀,師生糾正,學生齊讀。***

  幽徑***jìng*** 唱和***hè*** 蘊***yùn***含 奧***ào***祕 梔***zhī***子花

  寧***níng***靜 犬吠***fèi*** 湛***zhàn***藍 襯***chèn***託 儀***yí***式

  凝***níng***望 樹冠***guān *** 吟***yín***詠 恩***ēn***澤***zé*** 短暫***zàn***

  旋***xuán***轉***zhuàn*** 津津***jīn***樂道 雄***xióng***渾***hún***

  2、教師範讀:學生初步感知課文,思考課後作業一:作者訪問了哪些朋友?作者怎麼稱呼他們?課文為什麼以“山中訪友”為題目。

  3、回答思考的問題,並提出疑難。梳理學生提出的問題:

  ⑴ 交流明確:

  作者要訪的都是自然界的朋友,它們依次是:

  古橋──樹林──山泉──小溪──瀑布──懸崖──白雲──雲雀──落花──落葉──石頭──陣雨──歸鳥。

  ⑵ 古橋──老朋友 樹林──知己 山泉──姐姐 溪流──妹妹 白雲──大嫂

  瀑布──大哥 懸崖──爺爺 雲雀──弟弟。

  從文章的字裡行間,我們能真切地感受到在作者的眼裡,這一花一樹,一鳥一石,一草一木都成了有生命的人。它們能跟我們說話,能跟我們交流,它們成了我們的朋友。作者進山看景,自然便成了“山中訪友”。

  4、快速瀏覽說話:你喜歡課文中的哪些“朋友”?用“我喜歡……因為”同桌說話。

  三、精讀課文,領悟情感

  1、精讀第三段,教給學習方法:

  ⑴ 下面,讓我們跟著作者,一起去拜訪他的第一位老朋友。請大家一起朗讀課文第3自然段。

  ***生齊讀第3自然段。***

  ⑵ 一進山,一眼就看到這座古橋***課件:課文插圖古橋***,老朋友相見,作者是怎樣和他交流,心裡默默地對他訴說些什麼呢?請同學們再默讀課文,在書上畫一畫。

  ***默讀畫句,讀後交流。***

  ⑶ 引導理解“德高望重”,說說你從哪體會到古橋的“德高望重”的?

  交流明確:“德高望重”:道德高尚,名望很大。

  “德高望重”的具體體現:

  ***引導抓住“幾百年”、“多少人馬”、“躬著腰”、“俯身凝望”等關鍵詞句理解古橋為人們服務的時間之長,服務之多,真是默默無聞,任勞任怨。***

  ⑷ 隨著時間一天又一天、一年又一年的流逝,只有他依然如舊,默默地站在這澗水上,為大家服務。難怪作者一見到他,就由衷地讚美他,對他說──***引讀:啊,老橋,你如……***

  ⑸ 小結:

  這就是作者拜訪的第一位老朋友。在作者心中,古橋就像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人。作者把老橋當做人來寫,把自己對老橋的深厚感情,生動地傳達給了我們。我們在讀課文時,要用心地體會作者表達情感的方法。說說我們學習這一部分的方法。

  討論明確:朗讀課文──勾畫關鍵詞句──理解內容──體會特點──誦讀課文。

  2、自學課文其他部分,並交流,教師適時點撥。自學提綱:***課件***

  山泉部分:***朗讀──勾畫──理解──體會──誦讀。***

  ⑴ 這段文字運用了___、___、___修辭方法。

  ⑵ 這段文字寫出了作者的哪些“朋友”?它們各有什麼特徵?

  3、為什麼把“進山看景”說成是“山中訪友”?文章表達了“我”怎樣的感情?

  討論後歸納: 字裡行間透露出作者與山中朋友之間的親切,表達作者對大自然的熱愛之情。

  作者構思新奇,想像豐富,充滿童心童趣。把“進山看景”說成是“山中訪友”,讓人感到更加親切,使景與我融為一體。讀者時時會被作者的童心打動,時時被流淌在字裡行間的激情感染,我們與大自然是這樣的貼近,甚至會融為一體,又怎麼能不熱愛大自然,熱愛生活呢?

  4、作者分別從山中的眾朋友身上感悟到什麼?得到了怎樣的啟示?

  討論後明確:

  作者從山中的眾朋友身上悟到並得到了這樣的啟示:做人要有持久而不變的堅韌的靈魂;要深深紮根於人民大眾當中;要愛護大自然,保護人類的朋友──鳥類;要淳樸善良用愛心待人,不去搬弄是非;愉快地投身於工作和生活。

  5、誦讀課文,再次感受自然之美和課文的語言之美。

  第二課時

  一、欣賞佳句,積累語言

  回憶課文內容,並說說你對這篇文章感觸最深的一點,帶著感情朗讀這些句子,去體會那“童話般的世界”。引導學生積累、交流朗讀以下的精彩句子:

  1、走出門,就與微風撞了個滿懷,風中含著露水和梔子花的氣息。

  擬人手法,形象的寫出了沐浴在令人心曠神怡的和風中的感覺。暗示“山中訪友”充滿了好心情,同時點明瞭方有的時間是初夏的早晨。

  2、啊,老橋,你如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人。

  比喻,不但寫出了橋的古老,而且也突出了它默默無聞為大眾服務的品質,充分表達了作者對橋的讚美和敬佩。

  3、走進這片樹林,鳥兒呼喚我的名字,露珠與我交換眼神。

  擬人,形象地表達了自己和鳥兒、露珠這兩位朋友間的默契和情誼。

  4、我腳下長出的根鬚,深深扎進泥土和岩層;頭髮長成樹冠,胳膊變成樹枝,血液變成樹的汁液,在年輪裡旋轉、流淌。

  聯想,樹為人友,人為樹友,人和樹已融為一體。這是多麼奇妙的一種境界!從這些聯想中,我們真切地感受到作者和樹之間的那種“知己”情誼,那種走進大自然物我相融的境界。

  5、你好,清涼的山泉!你捧出一面明鏡,是要我重新梳妝嗎?你好,汩汩的溪流!你吟誦著一首首小詩,是邀我與你唱和嗎?你好,飛流的瀑布!……

  排比,同時運用擬人手法,把“我”和山裡“朋友”之間的那種深厚情誼淋漓盡致地表達了出來。採用第二人稱,拉近了作者與“朋友”間的距離,讀來倍感親切、熱情。

  6、撿起一朵落花,捧在手中,我嗅到了大自然的芬芳清香;是一片落葉,細數精緻的紋理,我看到了它蘊含的生命的奧祕,在它們走向泥土的途中,我加入了這短暫而別有深意的儀式;捧起一塊石頭,輕輕敲擊,我聽見遠古火山爆發的聲浪,聽見時間隆隆的回聲。

  “它們”指落花和落葉。“儀式”指落花、落葉從枝上掉下並融入泥土的過程。作者從“一朵落花、一片落葉中、一塊石頭的輕輕敲擊”中感受到了時間的變遷、生命的輪迴、大自然的生生不息。

  7、忽然,雷陣雨來了,像有一千個俠客在天上吼叫,又像有一千個醉酒的詩人在雲頭吟詠。

  巧妙比喻,使雷雨也隨作者的情感,富有了俠客與詩人的豪情逸致。

  8.我站立之處成了看雨的好地方,誰能說這不是天地給我的恩澤?

  “恩澤”一詞的含義是稱帝王或官吏給予臣民的恩惠。這裡作者將能夠遮風擋雨的岩石看成是天地賜予自己的恩澤,用反問句加強了作者情感的表達,流露出對自然萬物的喜愛與感恩之情。

  改為陳述句:.我站立之處成了看雨的好地方,誰都說這是天地給我的恩澤。

  二、學習首尾,體會寫法

  1、再讀文章的開頭和結尾,你們又感受到了什麼?

  作者清晨進山,到“帶回一路月色”,從這兒看出他在山中整整一天,讓我們強烈地感受到了人與自然的那份親密無間。

  2、體會寫法:

  文章的開頭和結尾,首尾呼應,前後兩次寫到“滿懷的好心情”,突出“山中訪友”之行充滿了好心情,

  三、課外延伸,強化體驗

  在作者的眼裡,這一花一樹,一鳥一石,一山一水都成了有生命的人。她們能跟我們說話,能跟我們交流,她們成了我們的朋友,難怪作者進山看景,變成了“山中訪友”。

  這種類體驗,你們也有過嗎?和同學交流交流。

  四、昇華感情,背誦結課

  1、通讀全文,交流:課文為什麼以“山中訪友”為題。

  2、帶著“好心情”,有感情地讀課文,選擇自己喜歡的一到三個部分,背誦下來。

  【板書設計】

  古橋

  大樹

  山中訪友  ***與大自然深情地對話***  熱愛大自然

  山泉

  溪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