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析高校音樂審美教育論文

  審美教育有二義:狹義地講是通過藝術手段對人們進行教育,廣義地講是運用自然界、社會生活、物質產品與精神產品中一切美的形式給人們以耳濡目染、潛移默化的教育,以達到美化人們心靈、行為、語言、體態,提高人們道德與智慧的目的。以下是小編為大家精心準備的:淺析高校音樂審美教育相關論文。內容僅供參考,歡迎閱讀!

  淺析高校音樂審美教育全文如下:

  摘要:音樂教育作為審美教育的重要途徑,在高校素質教育中佔有重要的地位。通過音樂對大學生進行的審美教育,能構建學生完善的審美心理,促進大學生健康成長,能起到特殊的作用。本文以大學生的音樂審美教育的重要性為基礎,探討目前高校音樂審美教育現狀,並且對音樂審美教育目前存在的問題進行了分析,探討加強高校音樂審美教育途徑。

  關鍵詞:音樂 審美 教育

  在高校教育實踐中,音樂教育成為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音樂審美教育是以審美為核心,以音樂為媒介的教學活動。在任何時候都重視音樂對於人的教育價值,並且對於這種教育價值的認識會隨著社會發展而愈加深刻。我國已經明確把音樂教育作為藝術美育的範圍,可見音樂教育在教育中的重要性。

  高校音樂審美教育是對學生進行審美鑑賞和審美感受的教育,是在教學過程中考慮各種因素,包括教學方法、教學環境、教學目標和教學設計等,有計劃、有目的的向學生施加審美影響,音樂的美感陶冶淨化學生心靈,塑造完美性格,提升素質情操。探索音樂審美教育對於大學生將來以積極的心態迎接生活中的挑戰具有重要的意義。

  一、高校音樂審美教育的意義

  高校學生是祖國未來希望所在,培養學生審美情懷,塑造良好人格,都有重要意義。美育一直與德育、智育、體育列為教育方針,音樂是一門綜合的、最自然、最本質的藝術,是精神世界最真實的反應,通過音樂進行審美教育具有形象性、情感性、感染性和深刻性。

  一音樂審美教育培養學生的創造力,並提高知識水平。高校音樂審美教育對大學生的影響首先是從大腦潛能和心理健康方面。據科學研究表明,藝術能夠提高大腦思維能力,大腦的潛力比較大,音樂有助於開發大腦潛能,尤其是創造思維。通過音樂提高大學生的理解力、領悟力,感受分析音樂的能力,變化為學習的主動性,就能提高學生的知識水平。一旦優秀的音樂作品激起學生的情感,便打開了想象的大門,學生的創新思維就會被活躍、激發。音樂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消除過度緊張與疲勞,在音樂氛圍中學習,可以保持學生的心態平穩,學習效率較高。

  二高校音樂審美提高大學生心理健康水平。音樂審美教育也是一種“情育”,作用於精神世界,對人的心靈有很大的影響,尤其是情感,在音樂審美過程中,情感是最活躍的心理因素。好的音樂作品凝結了作曲家自身生活的情感體驗,是經過提煉形成具有社會普遍性而非純粹個人的情緒。音響給人的一般感受也是共同的,人人都能感受到的音樂作品中的基本情緒,很容易引起人們的共鳴。音樂審美教育可以對學生情感的陶冶,影響學生的情感意向,豐富情感,最終形成高尚的審美情操,維護大學生心理健康。

  三高校音樂審美教育可以提高大學生人際交往能力。良好的交往能力對於大學生未來事業有積極的作用。音樂審美教育可以讓學生在音樂的感知過程中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增加自信心,讓大學生更具有才華和素質,提高內在修養。良好的素質修養,是人際交往所需要的最基本的素養。音樂讓大學生在交往過程中更具有美感。另外,音樂更注重音色和諧,尤其是團隊一起的音樂,更需要團隊彼此配合,才能達到最佳。學生在音樂團體活動中,學會了理解和寬容他們,互相尊重才能完成。由此也培養了大學生團隊精神。

  二、高校音樂審美教育的現狀和問題

  目前我國高校音樂審美教育還處於較初級階段,學生對於音樂最多作為一項愛好,大部分人音樂知識儲備不夠,學生在接受音樂美育教育的時候缺少獨立思考和判斷,只有學生懂音樂,理解音樂,才能提高審美的綜合素質,另外學校對音樂審美教育重視度不足,也是比較重要的因素。目前高校音樂審美教育存在的問題主要有:

  一高校音樂審美教育重視度不夠。在學校設定審美教育課程時候,大部分為了應付上級部門關於美育教育要求,並沒有真正重視起來。所以只設置一些選修課程,例如音樂欣賞等,而且沒有把學生作為學習主體,調動學生學習的興趣,只是為了修完學分。學校專業教師缺乏也是一個原因,學校把大部分投入放在了大學專業課上,至於像音樂這樣選修課程根本不會投入大量資源去引進優秀教師,師資力量明顯不足,一個教師在授課的教室可以容納兩百多人,難以達到審美教育的目的。

  二學生自身對於美育教育理解的偏離。當代大學生來自不同的地區,不同的家庭,本身音樂基礎差別很大,大部分學生學習音樂都是為了選修學分,課堂上很難融入學習氛圍,不能用心去感受和欣賞音樂的美。而平時聽音樂也帶有很大的隨意性和盲目性,僅僅知道流行音樂,而沒有關注那些傳統藝術,傳統的樂器等有較深文化底蘊的音樂。

  三音樂審美教育的內容、方法和形式問題。目前高校音樂審美教育對非專業學生,教師都是以語言和解說形式來完成教育,教學方法單一,雖然有部分老師能夠播放一些音樂讓學生聽,之後去講解,但是也不能完全讓學生參與進來,學生學習主體的地位沒有發揮出來。同時,在教學內容上總是設定成簡單的唱歌、跳舞,最多舉辦一些匯演和比賽。一篇觀後感的文章,能夠完成一個音樂選修課的學分任務,嚴重偏離了高校音樂審美教育的初衷。

  三、高校音樂審美教育加強的途徑

  目前高校審美教育的種種問題和弊端,亟待改進,加強高校音樂審美教育,轉變觀念,重視和提高大學生的審美素質。

  一高校音樂審美教育更新觀念

  根據教育部改革要求,落實高校音樂審美教育的任務和目標,培育高層次綜合素質人才。高校必須樹立素質教育觀念,轉變思想,為高校音樂審美教育提供支援和保障。如能夠像英語和計算機一樣成為一種規範化、制度化的必修課,必將提高學生的多方面才能。學生也應該從本質上認識到音樂美育教育的重要性,主動參與,積極思考,漫不經心的態度很難提高分析理解力和創造能力的。

  二提高校音樂美育教育教師隊伍的整體素質

  高校音樂審美教育可以提高大學生的綜合素質,但是目前高校音樂教師的素質卻有待提高。高校音樂審美教師最起碼應該具備高尚的道德品質,用自己的人格魅力影響學生。同時教師也應該有高度的責任感,能夠把美育教育不僅僅作為自己工作任務,更應是自己的社會責任。較強的知識水平、紮實的基本技能和合理的知識結構是音樂美育教師應該具備的,這樣才能指導學生學習。

  三教學內容經典性,教學方法藝術性

  高校音樂審美教育內容應該選擇適合當代大學生學習的經典內容,特別是千百年來前輩給我們留下來的傳統民族音樂。選好經典內容,再選擇適當的教育方法。現代科學技術發展正改變著傳統的教學手段方法,多媒體網路出現,讓音樂審美教育更豐富多彩,教師不能自己表演的音樂案例,可以通過多媒體技術演示。也可以根據選擇內容,讓學生分組討論,發表對於音樂的看法,變被動於主動,提高學生思維能力。

  四高校音樂審美教育多樣性實踐

  理論要與實踐相結合才更能體現價值。學習任何一門知識,有實踐為其服務,所掌握的內容就會更全面,更紮實。學生參加演唱、參與彈奏,課外可以成立或加入一些社團、樂隊等。多樣化的實踐,學生可以根據自身的愛好,參與這些活動,最大限度張揚個性,讓音樂的美走進生活。

  高校是音樂審美教育進行最有利的場所,是人生觀、價值觀走向成熟的階段,進行音樂審美教育提升大學生綜合素質,讓音樂審美深入學生心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