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級下冊語文園地六教學設計

  語文教學設計是提高語文教學效率和教學質量的一種重要手段。下面是小編整理的案例,供大家參閱,希望對你有幫助!

  案例1

  教學目標

  ⒈樂於探究,能發現詞語的結構規律。

  ⒉能獨立識字,區分形近字,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詩歌。

  ⒊通過口語交際,調動學生參與討論的積極性。培養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⒋能向大家展示自己的課外學習心得,能向大家展示跟夥伴合作辦的牆報、以及其他有關記錄“六一”活動的內容。

  教學重點

  能發現詞語的結構規律;區分形近字;口語交際。

  教學方法

  自主探究識字、小組合作、交流共享。

  教學準備

  課件;收集資料。

  課時安排 3課時

  第一課時

  一、我的發現

  ⒈自讀詞語,體會詞語朗讀時的節奏。同桌互相交流自己的發現。

  ⒉交流發現

  全班交流後歸納:這些詞語不僅重疊形式相同,而且都是由兩個意思相反的詞構成的。

  ⒊照樣子說詞語。

  大大小小***大小*** 多多少少*** ***

  深深淺淺*** *** 高高低低*** ***

  長長短短*** *** 粗粗細細*** ***

  ⒋拓展:再說出幾個這樣的詞語。***教師相機板書***

  如:上上下下、前前後後、左左右右、

  進進出出、裡裡外外、走走停停

  胖胖瘦瘦、對對錯錯、冷冷熱熱

  ……

  ⒌讀一讀書中和剛剛積累的詞語。

  ⒍選擇幾個詞語補充在書上。

  二、日積月累

  ⒈讀讀認認

  ⑴出示四組新字

  讀讀,想想:藉助拼音讀四組字,體會字義,發現漢字規律。***如,講每一個字所指的都是植物中的蔬菜類。***

  ⑵說說,議議:和同桌說說自己的發現,討論如何記住八個生字。

  ⑶認讀詞語:

  茄子、香菇、燉肉……

  ⑷自由再組幾個詞。

  ⒉我會填

  ⑴審題:說說每組詞有什麼不同點。

  ⑵全班交流。

  ⑶獨立填寫,同桌互查。

  ⑷拓展練習

  購*** ***評*** *** 破*** ***拾*** ***

  溝*** ***坪*** *** 玻*** ***給*** ***

  拎*** ***甸*** *** 續*** ***錢*** ***

  鈴*** ***句*** *** 讀*** ***線*** ***

  ⒊我會讀

  ⑴自讀詩歌。

  ⑵說說自己讀懂了什麼,有什麼不懂的。

  ⑶全班交流感悟詩歌。***朗讀這首小詩可以真切地感受到小女孩善良美好的心靈,她在呼喚大家都來愛護環境,保護雕像。***

  ⑷朗讀詩歌。

  ⑸背誦詩歌。

  第二課時

  一、再現情境

  ⒈引用書中的第一段話匯入。

  ⒉小組討論:他該怎麼做?為什麼?

  ⒊集體交流。

  教師小結學生的做法:◎記下小龍的名字。

  ◎不記。

  二、提出建議

  ⒈按不同意見分成兩組。相對而座。分別給兩隊取名為正方、反方。

  ⒉選出一名陳述自己觀點的陳述人。在陳述人說明觀點後,各方展開辯論,充分說明自己觀點正確的理由,對方錯誤的理由。

  同桌互說,全班交流。

  三、小小辯論會

  ⒈陳述觀點。

  ⒉自由辯論。

  ⒊教師總評。

  第三課時

  一、展示臺

  ⒈讀讀學習小夥伴的話,說說你知道了什麼?

  ⒉感悟“公民道德修養的基本要求”。

  可以練習生活實際理解,也可舉例子理解,也可講故事幫助孩子理解。

  ⒊說說自己哪方面做得好,哪方面還做得不夠。

  ⒋你想為集體做些什麼?

  ⒌教師小結。

  二、交流展示

  [此次展示活動,內容較豐富,既可以展示在本組教材學習過程中搜集到的公民道德要求、表現優秀品質的故事、諺語、成語等,也可以展示慶“六一”辦的牆報、寫的詩歌、記錄“六一”活動的日記等。一方面在本組學習的過程中要注意引導學生蒐集、準備有關的材料,一方面教師可根據本校或本班“六一”活動確定展示內容,還可以將有關“六一”的展示材料以《慶“六一”》為主題結整合冊,供小朋友日後欣賞和家長傳閱,激發學生主動蒐集材料、參與展示的積極性]。

  以展示“小報”為例:

  ⒈小組交流。

  如:小報的名稱、內容、小組是如何分工、怎樣收集的資料等等。

  ⒉“推銷小報”比賽。

  假如自己是推銷員,如何把自己的小報推向市場或讀者。

  ①先自由準備

  ②小組內交流,推選一位最佳推銷員。

  ③全班交流。

  ⒊教師小結。

  三、課堂總結

  案例2

  【設計理念】

  著力體現語文知識的綜合運用、聽說讀寫能力的整體發展、語文課程與其他課程的溝通、書本學習與實踐活動的緊密結合。使學生在感興趣的自主活動中全面提高語文素養,從而培養小學生主動探究、團結合作、勇於創新精神。

  【教學目標】

  1.學習含有反義的疊詞。樂於探究,能發現詞語的結構規律。

  2.在比較辨別中學習新字,複習舊字。能獨立識字,區分形近字,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詩歌。

  3.閱讀現代詩《一個石頭小姑娘》。

  4.通過口語交際,調動學生參與討論的積極性。培養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學習興趣。

  5.能向大家展示自己的課外學習心得,能向大家展示跟夥伴合作辦的牆報、以及其他有關記錄“六一”活動的內容。

  【課前準備】

  教師準備:投影儀、生字卡片、收集資料

  【課時安排】 三課時。

  【教學流程與設計意圖】

  第一課時

  一、我的發現

  1.自讀詞語,自己發現。體會詞語朗讀時的節奏。

  2.詞語減肥,交流發現。同桌互相交流自己的發現。【給詞語減肥後,發現新詞:大小 深淺 高低 長短 粗細 多少***都是反義詞***

  3.全班交流,歸納發現。全班交流後歸納:這些詞語不僅重疊形式相同,而且都是由兩個意思相反的詞構成的。

  4.照樣子說詞語。

  大大小小***大小*** 多多少少*** ***

  深深淺淺*** *** 高高低低*** ***

  長長短短*** *** 粗粗細細*** ***

  5.展示智慧新發現,拓展練習。生活中你還發現有哪些這樣的反義詞?再說出幾個這樣的詞語。***教師相機板書***如:上上下下、前前後後、左左右右、進進出出、裡裡外外、走走停停……

  6.讀一讀書中和剛剛積累的詞語。

  7.選擇5個詞語補充在書上。

  8.採取多種遊戲方式說反義詞。

  [設計意圖]

  這是一項引導學生自主發現組詞規律的練習,本環節的設計重點引導學生探索和發現兩組詞,雖一字之差,但詞性和詞意卻大不相同。教學時放手讓學生去觀察、議論、鼓勵學生髮表個人見解,從而使學生體驗發現的快樂,感受漢語的豐富。

  二、日積月累

  1.讀讀認認

  ***1***現在,我們到字詞遊戲宮去看看吧!

  ***2***小組內互相合作,說說你有什麼發現,你又是怎麼記住這些字的。

  ***3***小組彙報

  ①表示蔬菜一類的詞:蘿、茄、菇***與蔬菜有關***

  ②表示煮的意思的詞:燉、燒、烤***與“火”有關,都含有“煮”之意。***

  ③表示有動手意思的詞:扒、扛、揀***與“扌”有關,都含有動手幹活之意。***

  ④表示有動腳的意思的詞:跺、踢、跳***與“?”有關,都含有動腳的意思。***

  ***4***、想想說說

  ①再說幾個表示蔬菜一類的詞:──────—***與蔬菜有關***

  ②再說幾個表示“煮”意思的詞:────—***與“火”有關。***

  ③再說幾個表示有動手意思的詞:────—***與“扌”有關。***

  ④再說幾個表示有動腳的意思的詞:────—***與“?”有關。***

  2.我會填。

  ①審題。說說題意。

  ②說說每組詞有什麼不同點。

  ③同桌互相交流、小組內交流,找出可以搭配的詞語。

  ④全班交流。啟發學生說說還可以填什麼詞語,鼓勵大家發表不同意見。

  ⑤選擇自己喜歡的短語說一句或幾句話,教師鼓勵創新。

  ⑥拓展練習, 創設情景說話:如

  風光秀麗的黃山──────;川流不息的汽車──────

  ⑦ 獨立完成作業。做好後同桌可互相檢查。

  購*** ***評*** ***破*** ***拾*** ***

  溝*** ***坪*** ***玻*** ***給*** ***

  拎*** ***甸*** ***續*** ***錢*** ***

  鈴*** ***句*** ***讀*** ***線*** ***

  3.我會讀。

  ***1***自讀詩歌。學生藉助拼音自讀詩歌。

  ***2***說說自己讀懂了什麼,有什麼不懂的。

  ***3***全班交流感悟詩歌。

  ***4***練習給詩配畫:你覺得該畫什麼?

  ***5***朗讀詩歌。進一步體會詩的意境。

  [設計意圖]

  本環節注重引導學生自己去發現,引導學生自己練習生活體驗來思考、應用新知識,引導小學生自己合作交流,這正是新課程“促進學生髮展”理念的具體體現。

  [教學反思]

  教是為了不用教。教學就是指導學生自己會學。當學生有了充分的空間展示自我時,就會不斷地超越自己原有的認知水平和想像能力,就會形成積極的創造精神,促進自身的悟感、想像、思維的發展,這樣我們的語文教學也真正做到了人文性和工具性的交融。

  語文終究姓“語”,語文學科的根本屬性是工具性,語文學科的根本任務是進行語言文字訓練。知識在學生大腦中的形象不能是課本的翻版,而是充滿個性思辯和眾人智慧的個性化知識體系,是富有生命力和創造空間的知識框架。活動的開展首先要考慮的是千方百計給學生帶來認知的歡樂,讓學生在聽做、說唱、玩演、讀寫、視聽等活動方式中不斷將知識積累、儲存。因此,本設計意在搭建一個活動平臺,老師和和學生一起開動“知識快車”,教學活動中學生先將自己的收穫裝入“小成果袋”內,然後再有選擇地“買票上車”。這樣的活動,貌似無序,但卻會有很多內在的規則支援著有序的運作,學生會成為真正的知識主人。《語文園地》的教學設計更應如此。

  第二課時 口語交際

  一、再現情境

  ***1***引用書中的第一段話匯入。

  ***2***小組討論:他該怎麼做?為什麼?

  ***3***集體交流。

  教師小結學生的做法:①記下小龍的名字。②不記。

  二、提出建議

  ***1***按不同意見分成兩組。相對而座。分別給兩隊取名為正方、反方。

  ***2***選出一名陳述自己觀點的陳述人。在陳述人說明觀點後,各方展開辯論,充分說明自己觀點正確的理由,對方錯誤的理由。

  同桌互說,全班交流。

  三、小小辯論會

  ***1***陳述觀點。

  ***2***自由辯論。

  ***3***教師總裁、小結。

  [設計意圖]

  本環節的設計注重培養小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和參與、合作的意識,這樣有利於課堂教學的優化。教師成了平等中首席。小學生的辯論,既活躍了課堂氣氛,又培養了小學生動腦、動嘴的能力。

  [教學反思]

  本節口語交際課,教師的角色已發生變化,由教授者轉變成為學習的合作者。這一探討,有相當的積極意義,應大力提倡。學生也由聽課者轉變為學習的主動參與者,課堂上的主人。

  學生由被動地接受知識,變為自己的親身體驗。教師由灌輸變為指導,學生由認真聽變為自己動腦動口。注重了自主、合作、探究教學模式的運用,為充分地發揮學生的創造性創設了廣闊的空間。同時,這樣的堂課也充分體現了學生是課堂的主體,教師是主導者。實際上課堂重心已發生轉移:由重教師“教”向重學生“學”轉變,由過去的重結果,向重學生的學習過程轉變。原來那種教師強調“注意聽”的呆板模式,被教師的適時點撥、指導取代。

  這就是注重了學生學習的親身體驗和實踐。學習方式也發生了變化。但對教師的要求可更高了。口語交際的習慣養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教師對學生的這種訓練要持之以恆,堅持下去。這樣就能養成良好的聽說態度和語言習慣。需要說明的是,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重視學生引導學生養成文雅的舉止談吐,培養學生的自信心和良好的個性品質。

  第 三 課 時

  一、展示臺

  1.讀讀學習小夥伴的話,說說你知道了什麼?

  2.感悟“公民道德修養的基本要求”。

  可以練習生活實際理解,也可舉例子理解,也可講故事幫助孩子理解。

  3.說說自己哪方面做得好,哪方面還做得不夠。

  4.你想為集體做些什麼?

  5.教師小結。

  [設計意圖]

  在聯絡生活體驗中思考,在思考中感悟,通過交流和展示,來感悟“公民道德修養的基本要求”。

  二、展示“六一小報”。

  1.小組交流。

  如:小報的名稱、內容、小組是如何分工、怎樣收集的資料等等。

  2.“推銷小報”比賽。

  假如自己是推銷員,如何把自己的小報推向市場或讀者。

  ***1***先自由準備

  ***2***小組內交流,推選一位最佳推銷員。

  ***3***全班交流。

  3.教師小結。

  三、貼上學生的小報作品。

  [設計意圖]

  引導小學生交流生活體驗,組織小學生“推銷小報”比賽。本身就是十分有趣而有意義的實踐活動。小學生在這樣的實踐活動中,生成的是智慧,感悟的是體驗是成功是快樂。這種超越和溝通聽、說、讀、寫的綜合性學習,有利於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有利於學生在感興趣的自主活動中全面提高語文素養,是培養學生主動探究、團結合作、勇於創新精神的重要途徑。

  [教學反思]

  《語文課程標準》專門將“綜合性學習”作為教學目標的五個板塊之一,目的是要著力體現語文知識的綜合運用、聽說讀寫能力的整體發展、語文課程與其他課程的溝通、書本學習與實踐活動的緊密結合。

  學生是有靈性的生命個體。語文的“綜合性學習”,是學生與文字、學生與教師、學生與環境、教學內容與環境之間的一種充滿生命活力的互動過程,這種“活動”在於學生動手、動腦去“工作”,把所學知識用於實際,由學生親自進行計劃、觀察、操作,這本身就創造了生命活力煥發、生命價值不斷顯現的過程。在學習活動中,教師為學生提供自我表達、獨立思考、敢於嘗試與創造的一切環境,讓學生去接觸、感受、操作、參與和支配各種活動,從而激發學生在實現願望與困難抗衡中產生一種內在的學習動力,進而去體驗挫折、成功、失敗和沮喪。學生總能找到自己想幹的事情,學會與他人合作、交往,實實在在地通過“三自”***自己提出問題、自己分析問題、自己解決問題***、“三有”***有發現、有討論、有創新***和“三動”***自動、互動、聯動***煥發出生命的活力。從而提高自己實踐運用語言文字的能力。在課堂上我們教師應讓學生有更多的時間去直接接觸語文材料,在大量的語文實踐中掌握語文的規律,提高語文素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