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督教講章捨己之道

  捨己即指將自己的一切置之度外。其實捨己是捨己為人的省略。下面由小編為你整理的相關資料,希望能幫到你。

  

  馬太福音16章24-25節的經文,併為主證道,內容如下:

  這兩節經文告訴我們,若要跟從主就要捨己,背起十字架來。我們更要紀念主,因為主已經為我們的罪被釘十字架,擔當了我們的罪,賜我們永生,因此,我們紀念主的時候要用心靈和誠實來敬拜主,要用敬畏、謙卑、順服的心來事奉主。

  一、 要捨己

  要捨己,即舍掉自己。主耶穌說,若有人要跟從他,就要捨己。是的,要跟從耶穌基督就要捨己,捨去從亞當來的舊造生命,這個生命與主賜的新生命截然不同。如果說我們體貼自己,保留舊生命,那麼主賜給的新生命就要喪掉。我們為了主賜給我們的新的生命,必須學會捨去自己舊造的生命。

  常有人說,某某弟兄,某某姊妹,特別愛主,為主捨己,奉獻了很多錢和物品。但我們說,外在的、物質方面的,不一定是捨己,它只是施捨。保羅在哥林多前書13章3節中說:“我若將所有的賙濟窮人,又捨己身叫人焚燒,卻沒有愛,仍然與我無益。”從外表看,這個人捨去的很多,所有的物質和生命都捨去了,但保羅說,如果沒有愛,不是為了主,就沒有多少價值,對自己也沒有益處。

  如果我們去施捨,去做好事,目的是為讓眾人都知道,讓眾人稱讚表揚,在個人名譽上有所得,這不是捨己。捨己應該是讓舊造的生命變小;捨己應該是從主而來的感動。

  捨己是為要跟從主。舍,就是拒絕,捨己就是拒絕老我。基督徒愛世界上任何的事物和人都不要超過愛主。老我喜好的,高過主的,恐要被主挪去。失去屬世的物質,舊造的生命恐怕就會難受。比方說,一般人都很好面子,一旦被別人批評指責,就會難過,甚至不去搭理批評我們的那個人,但是,神不喜歡這樣,神會借各樣事情磨鍊人,使基督徒遠離老我。神要不斷的雕刻基督徒,使我們新的生命成長。

  老我喜歡以自己為中心,基督徒要放下老我,不要看重自己,要知道我們只是人,是神造的,我們要不斷悔改,時常省察自己的罪。生活中,我們有意無意的說錯話,做錯事,得罪神。求聖靈光照啟示我們,讓我們能夠省察自己。

  基督徒因信耶穌基督而稱義,因為上帝愛我們,我們就該把舊造的生命捨去,勿要再以老我為中心,主就是主,我們就是主的僕人。可是,多少時候我們自己做主,讓主耶穌基督成了僕人,指揮神為我們做這做那。求主讓我們裡面的老我真正的死去,把我們不好的心思意念、不符合主旨意的地方都除去。求主憐憫我們,讓我們真的聽神的話,把一切犯罪的理由都釘在十字架上。

  二、 要背十字架

  十字架是主耶穌基督受難的地方。今天,我們也要除掉老我,背起十字架跟從主。一切事情我們都要按主的旨意去順服,十字架是對付我們裡面的罪,對付我們眼目的情慾,肉體的情慾,並今生的驕傲。

  親愛的弟兄姊妹,神給我們每個人的十字架都是最適合我們的。有時候我們絆倒人自己都不知道,神就藉著十字架對付我們各樣的罪。不管神安排什麼樣的十字架,在哪方面安排十字架,我們都要先省察自己,甘心領受,在主面前順服。愛主的表現就是順服主,為主捨己,背起十字架跟從主。耶穌基督愛我們,為我們捨命,我們理當順服他,我們順服主,他的心就會得到安慰。

  三、 來跟從主

  捨己,背起十字架後,就要跟從主。無論患難,疾病,冤屈,都要按主旨意去行。要忍耐、禱告,把一切事情都交給主。基督徒不要怕任何的試煉,因為主時刻保守我們,因為他是萬王之王,萬主之主。我們基督徒若走十字架之路,就要捨去自己,完全順服主,將榮耀都歸給主。

  跟從主,不是一句口號,要實實在在的捨己並要背起十字架,這不是一時之事,而是用盡一生都要做的事。我們捨己,背起十字架,跟從主,將來必會在父的國裡與主同享榮耀,同享安樂。

  基督教講章:你是否甘願捨己?

  這實在是一個絕佳的畫面,同時也很可怕。我們不論是讀或聽到這個故事,很難不為其所動。婚宴賓客所遭遇的可怕結局或使我們顫抖,或刺激我們的想象力,或使我們心生警惕。但這整個效果可能很短暫,幾個小時之後,我們也許又恢復原狀。我相信主耶穌在講那個財主與拉撒路的故事時,也想到這件事;祂描述財主在地獄中祈求亞伯拉罕,打發人回到世間,去向他仍活著的兄弟作見證。亞伯拉罕這樣回答,“若不聽從摩西和先知的話,就是有一個從死裡復活的,他們也是不聽勸。”他似乎這樣說,“我相信他們會一時受到感動和警惕,但過不多久他們就會忘得一乾二淨。”所以我們不是隻感覺到這個故事的驚人和可怕就夠了。我們必須知道它究竟對我們說了什麼。它的資訊是什麼?主耶穌不是隻在描繪一幅吸引人的圖畫,祂也無意製造某種嚇唬人的效果。祂的目的是傳講和宣告一個重要的真理。這真理是什麼呢?

  我個人認為,祂在這個比喻中只教導了一個偉大的原則。這裡固然有不少次要和微小的真理,但有一個真理異軍突起,引人矚目,那就是神最終要測驗我們,以試試我們是否已把自己的意志和一切都獻給了祂。我說“最終”,是因為這正是此處的重點,讓我們清楚看到,除非我們實際去作,否則其它一切都是空談。這裡有一個人,坐在宴席上,美食當前,他正準備大快朵頤。忽然之間他卻被人綁住手腳,扔到門外的黑暗裡。只有一個原因:他沒有穿禮服。在這件重要的事上,他違背了王的命令。這豈不是主耶穌經常強調的嗎?凡有眼可看的,豈不能發現這教訓在新約比比皆是?新約對此陳述得再清晰不過了,可惜人們卻視若無睹,以致最後沉淪失喪。

  再來看登山寶訓中兩個房子的比喻。這兩座房子外表上無分軒輊,只有一點不同,但那卻是致命的差異!其它類似之處根本無法彌補這差異。主耶穌說,“聽我說話固然是件好事,但這還不夠。你必須實行我的命令。你聽了道,心中喜歡,並且發出讚美,但這並不能救你。你是否實際去行?你稱呼我‘主啊,主啊’固然不錯,但除非你遵行我所吩咐的話,否則這一切都毫無意義可言。”

  我們從耶穌與那位富有青年官的交談中,也看到同樣的教訓。那年輕人對主說,他已經守住了所有的誡命,主耶穌卻說,“你還缺少一件……”只是一件!那位年輕人真的願意放棄自己,放棄自己的意思,完全順服基督嗎?只有一件!一處失敗,就全盤盡輸!結果那個年輕人憂憂愁愁地走了。

  只有一件事攸關重大,就是向神降服。它能決定我們是上天堂或下地獄。這何等重要啊!

  可惜世人卻對其掉以輕心,尤其是現今的人。這豈不也是我們在信仰問題上所面臨的難處嗎?我們甘願作任何事,付任何代價,除了這一項!不僅教會外面的人如此,可悲的是教會裡面的人也一樣。教會外面的人經常願意放棄這個罪,離棄那個罪,也有心作善事,幫助他人,他們甚至願意讀聖經,星期天去教會敬拜。但他們不明白為什麼非要承認基督作他們個人的救主不可,為什麼一定得和其他信徒有交通?他們甘願奉獻金錢,卻不肯奉獻自己。他們說他們相信福音,並以“教會門外的非正式基督徒”自居。他們不明白作為基督徒必須被眾人認出來,加入教會作肢體可以讓他們為主耶穌的拯救大能作見證。是的,萬事俱備,只欠禮服。

  但我說過,這也適用於教會裡面的人。他們的名字列在會友名單上,他們規律地星期天上教會,在金錢的奉獻上也總是慷慨解囊,他們渴望能上天堂。但他們並不明白,為什麼必須放棄這些屬世、肉體的享受,必須棄絕每一件良知所指控的事,以及新約一再譴責的事,例如情慾,嫉妒,貪婪,貪慾等。他們不知道應該享受禱告會,團契聚會,並全心全意地依靠神。他們願意作基督徒,卻又堅持用他們自己的方式,依照自己的條件,而不是遵循新約所設下,並且在眾聖徒生活中已得到應驗的那些原則。同樣的,什麼都有了,只缺一件,就是婚禮穿的禮服。我們甘願舍下一切,惟獨這個“己”,和自己的意思;我們什麼都肯作,除了最重要的一件,就是把自己完全放在神手裡,毫無保留地讓祂管理。我們知道這種抗拒意謂著什麼嗎?我們是否思想過它所帶來的可悲後果?我迫切希望你們的眼睛能開啟,看清楚若拒絕將自己交託給神是多麼可怕的罪,然後恨惡、離棄這罪,將自己獻給神。

  基督教講章:彼得失敗的教訓

  使徒彼得的人生是跟隨主的人生,同時也是得勝的人生。主曾經把天國的鑰匙交給他,他是初期教會的柱石,他是每個信徒效法的楷模。

  但彼得的一生也有過六次失敗的記錄,在信心的道路上沉沉浮浮,真的是“走過、停過、火熱過、灰心過。”如果我們認真查詢彼得六次失敗的原因,必能得到寶貴的教訓,中國古人說:前車之轍,後車之鑑。今天,我們就-同來思想這個題目。

  ***一***履海的沉落--看環境以至於心生疑惑***看環境***

  太14:22-33 耶穌隨即催門徒上船,先渡到那邊去,等他叫眾人散開。散了眾人以後,他就獨自上山去禱告。到了晚上,只有他一人在那裡。那時,船在海中,因風不順,被浪搖撼。夜裡四更天,耶穌在海面上走,往門徒那裡去。門徒看見他在海面上走,就驚慌了,說:“是個鬼怪!”便害怕,喊叫起來。耶穌連忙對他們說:“你們放心,是我,不要怕!”彼得說:“主,如果是你,請叫我從水面上走到你那裡去。”耶穌說:“你來吧!”彼得就從船上下去,在水面上走,要到耶穌那裡去,只因見風甚大,就害怕,將要沉下去,便喊著說:“主啊,救我!”耶穌趕緊伸手拉住他,說:“你這小信的人哪,為什麼疑惑呢?”他們上了船,風就住了。在船上的人都拜他,說:“你真是 神的兒子了。”

  這裡記載的是一個信心失敗的模式。這個失敗帶來的教訓是:為什麼疑惑呢?

  走: 已經成全了神的大能 弗1:19

  見: 看環境 “風甚大”

  怕: 忘記神能、產生懼怕

  “怕”是信心的失敗。“不要懼怕”這是聖經中安慰信徒、增長信徒信心的話語。

  書1:9 我豈沒有吩咐你嗎?你當剛強壯膽!不要懼怕,也不要驚惶,因為你無論往哪裡去,耶和華你的 神必與你同在。”

  沉: 沉是結果,失敗的必然

  主責備彼得說:“你這小信的人哪,為什麼疑惑呢?”

  ***二***阻主遭斥責--按人意而不能體貼神旨***體己心***

  太16:21-26 從此,耶穌才指示門徒,他必須上耶路撒冷去,受長老、祭司長、文士許多的苦,並且被殺,第三日復活。彼得就拉著他,勸他說:“主啊,萬不可如此!這事必不臨到你身上。”耶穌轉過來,對彼得說:“撒但,退我後邊去吧!你是絆我腳的,因為你不體貼 神的意思,只體貼人的意思。”於是,耶穌對門徒說:“若有人要跟從我,就當捨己,背起他的十字架來跟從我。因為凡要救自己生命的***“生命”或作“靈魂”。下同***,必喪掉生命;凡為我喪掉生命的,必得著生命。人若賺得全世界,賠上自己的生命,有什麼益處呢?人還能拿什麼換生命呢?

  再讀: 羅8:5-6 因為隨從肉體的人,體貼肉體的事;隨從聖靈的人,體貼聖靈的事。體貼肉體的就是死,體貼聖靈的乃是生命平安。

  體貼神:就是體貼聖靈

  體貼己:就是體貼肉體

  ***三***在這裡搭棚--滿足於人而不能高舉主***得滿足***

  太17:1-8 過了六天,耶穌帶著彼得、雅各和雅各的兄弟約翰暗暗地上了高山,就在他們面前變了形象,臉面明亮如日頭,衣裳潔白如光。忽然,有摩西、以利亞向他們顯現,同耶穌說話。彼得對耶穌說:“主啊,我們在這裡真好!你若願意,我就在這裡搭三座棚:一座為你,一座為摩西,一座為以利亞。”說話之間,忽然有一朵光明的雲彩遮蓋他們,且有聲音從雲彩裡出來說:“這是我的愛子,我所喜悅的,你們要聽他!”門徒聽見,就俯伏在地,極其害怕。耶穌進前來,摸他們,說:“起來,不要害怕!”他們舉目不見一人,只見耶穌在那裡。

  神為什麼不高興呢?因為人最容易以別人為滿足。例如老底嘉教會,認為“我是富足,我已經發了財,一樣都不缺”。主卻說:“卻是不知道你是那困苦、可憐、貧窮、瞎眼赤身的。”***啟3:17***教會裡面沒有主,盡都是世界的一切。

  ***四***三次不認主--認錯源頭而致妄生驕傲***生驕傲***

  太26:69-75 彼得在外面院子裡坐著,有一個使女前來說:“你素來也是同那加利利人耶穌一夥的。”彼得在眾人面前卻不承認,說:“我不知道你說的是什麼。”既出去,到了門口,又有一個使女看見他,就對那裡的人說:“這個人也是同拿撒勒人耶穌一夥的。”彼得又不承認,並且起誓說:“我不認得那個人。”過了不多的時候,旁邊站著的人前來對彼得說:“你真是他們一黨的,你的口音把你露出來了。”彼得就發咒起誓地說:“我不認得那個人。”立時,雞就叫了。彼得想起耶穌所說的話:“雞叫以先,你要三次不認我。”他就出去痛哭。

  許多人認為彼得三次不認主,是因為害怕;究其原因是驕傲所至:

  1 對自己認識不足 ***認為自己很堅強***

  2 對環境認識不足 ***認為環境很平安***

  3 對信心認識不足 ***認為信源於自己***

  ***五***再重操舊業-一忘記神而徒生悲觀失望***失依靠***

  約21:2-3 有西門彼得和稱為低土馬的多馬,並加利利的迦拿人拿但業,還有西庇太的兩個兒子,又有兩個門徒,都在一處。西門彼得對他們說:“我打魚去。”他們說:“我們也和你同去。”他們就出去,上了船,那一夜並沒有打著什麼。

  重點:“我打魚去”

  彼得在艱難的環境中失望了。

  1 他們的主死了

  2 他盼望的完了

  這裡檢驗彼得的信心在看環境上失敗了。

  ***六***躲避猶太人--弄虛假而不能堅持真理***圖虛浮***

  加2:11-14 後來磯法到了安提阿,因他有可責之處,我就當面抵擋他。從雅各那裡來的人未到以先,他和外邦人一同吃飯;及至他們來到,他因怕奉割禮的人,就退去與外邦人隔開了。其餘的猶太人也都隨著他裝假,甚至連巴拿巴也隨夥裝假。但我一看見他們行得不正,與福音的真理不合,就在眾人面前對磯法說:“你既是猶太人,若隨外邦人行事,不隨猶太人行事,怎麼還勉強外邦人隨猶太人呢?”

  重點:堅定的信仰是誠實的。實際上連巴拿巴也夥同裝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