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業專案包裝要注意什麼

  創業專案需要包裝,但是不能包裝過度,那麼兩者之間有什麼區別呢?下面由小編與大家分享,希望你們喜歡!歡迎閱讀!

  創業專案商業計劃書中的包裝與包裝過度

  包裝是產品售賣中必不可少的一個環節,好的包裝是商品的增值項,一個好的產品,需要一個有調性和品質的包裝,包裝過於簡陋,會影響產品的附加值,因此包裝是一箇中性偏褒義的詞。當然產品售賣中也存在本末倒置的現象,沒有將產品品質放在首位,而將包裝放在優先順序,包裝就成了包裝過度。

  不知是誰把包裝一詞用到了創業專案的商業計劃書以及專案陳述中來,並且給包裝賦予了貶義的含義,包裝成了作偽、造假的代名詞,實際這樣理解專案包裝,難免過於簡單地看待了包裝。我們知道產品包裝是產品的一部分,好的包裝是產品自身屬性、調性、特徵的延生,而專案的包裝,尤其體現在專案陳述與商業計劃書中,包裝的含義是將專案自身邏輯梳理到最佳狀態,同時充分利用語言、文字等各種表達手法,將專案的基本商業邏輯以及特徵、特色反映出來,這應該是專案包裝的基本含義。

  例如最近看到過一個做瓷器、陶器修復的企業。修復這項技藝最初是源於文物的修復,而且高大上的,真正能顯示企業核心技術價值的也在文物修復領域。於是企業商業計劃的著力點放在了文物修復的各種描述以及企業的參與,目的是為了提高自身的調性與價值。但這樣的包裝,忽視了創業專案的核心,專案的商業價值。畢竟文物修復是一個專屬領域,雖然存在可商業運營的市場,但存在三方面問題,一、文物修復是一個較為封閉的市場,專案的出身並不在文物修復體系,那麼如何打通這個市場?二、文物修復是一個小眾市場,市場容量是否能支撐創業專案的發展。三、文物修復對於專業技能的要求較高,企業修復技能以及修復師的供給是否能達到要求。專案商業計劃書的包裝想突出行業和企業的高大上,但這樣包裝之後,引發了一系列問題,實屬包裝不當,不如將自己定位於陶瓷領域的文物、收藏品、藝術品修復企業,市場的開闊度打開了,與企業在技師、人員、過往業績等反映出的狀態也相吻合。

  失當的包裝會造成專案商業計劃書漏洞百出,反倒會造成對有價值專案的誤解。而包裝也時常會從失當走向另一個極端,包裝過度。

  包裝過度,是為了迎合商業計劃書的閱讀者或者被路演人,人為在計劃書中做出粉飾與掩飾。

  常用的手法之一,移花接木。 專案出於對業績和過往歷史描述需求,將本來不屬於自己公司業績和歷史的東西放在計劃書中,以便充實自己歷史和業績。例如創業者先前創業的業務相近公司,被放在目前創業公司表達。當然這裡面有個現象需要甄別,就是創業者在創立創業公司之前,會有為這個創業公司做的各種準備,尤其科研機構科轉專案,前期未設立運營主體階段,已經發生的業務和業績。這些過往業績和業務應當視為創業專案有機體的一部分。

  常用的手法之二,避重就輕。 一個專案可能會有多項業務,有的業務附加值高,有的業務附加值低,例如某新材料專案,技術發展帶來產品也會存在在兩個層次,第一層次應用於日常領域,技術含量不高,市場競爭激烈。第二層次是科研的最新發展領域,技術和價值含量都較高,市場前景也很好。市場緊缺的是第二層次的技術和產品,也是投資機構趨之若鶩的領域。於是為了表現出企業在這個技術和產品領域的技術含量和發展前景,整個計劃書中集中描述第二層次業務的產品、技術,粉飾成了該領域的開創者。而事實是企業技術成熟度尚不能支撐後一個層次的業務,第二層次的產品尚在研發和試製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