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木耳栽培技術論文

  黑木耳又稱木耳、光木耳,屬木耳科木耳屬。下面是由小編整理的,謝謝你的閱讀。

  篇一

  黑木耳栽培技術

  摘要闡述了黑木耳栽培技術,包括栽培季節與品種選擇、培養料配製、裝袋滅菌與接種、發菌管理、出耳管理、採收及採後管理等內容,以供 參考。

  關鍵詞黑木耳;栽培季節;培養料配製;接種;出耳管理

  黑木耳又稱木耳、光木耳,屬木耳科木耳屬。因其菌營養豐富,幹品中富含蛋白質、脂肪、維生素B2和鐵,故被譽為“素中之葷”。黑木耳不僅有強精、補腎、活血、強身壯體功能,也是 治療風溼性腰腿疼痛、手足麻木抽筋、痔瘡出血、肺結核、婦女產後虛弱等疾病常用的配方藥物,對心臟及冠狀動脈疾病有一定的預防作用[1-4]。現將黑木耳栽培技術介紹如下,以供參考。

  1栽培季節與品種選擇

  黑木耳屬中溫型的菌類,菌絲生長溫度為10~35 ℃,最適溫度為22~28 ℃;子實體生長溫度為15~30 ℃,以20~25 ℃最適宜。黃河流域2月上旬至3月上旬制袋接種。選擇菌絲生活力旺盛、耳牙形成集中、抗逆性強、產耳量高、品質佳的品種,如AU31、AU917、冀優1號、冀雜3號、新科1號等。

  2培養料配製

  配方:①稻草培養料。稻草75%、米糠22.5%、石膏1%、過磷酸鈣1%、尿素0.5%。②豆秸稈培養料。豆秸稈粉88%、麩皮10%、石膏粉1%、過磷酸鈣1%。③麥秸培養料。麥秸80%、麩皮或米糠18%、過磷酸鈣1%、石膏1%。④棉籽殼培養料。棉籽殼90%、麩皮或米糠8%、石膏1%、過磷酸鈣1%。用料要乾燥、新鮮、無黴變。稻草切成2~3 cm長,用1.5%石灰水浸泡12 h,撈起用清水沖洗瀝乾,pH值為7;豆秸稈、麥秸應碾碎。培養料配好後含水量在55%~60%,pH值8左右。

  3裝袋滅菌與接種

  選用17 cm×33 cm×0.05 cm的低壓聚乙烯或聚丙烯塑料袋。裝袋時要上下培養料鬆緊一致,裝袋完後在袋口套上頸圈,再在頸圈外包1層塑料薄膜和牛皮紙滅菌,或裝料後直接用橡皮筋或線繩扎口。常壓滅菌爐灶內溫度達到100 ℃,保持12~14 h。冷卻至32 ℃搶溫接種。在接種箱接種,每箱裝料袋70~100袋,接種前用氣霧消毒劑2~3小包燻蒸30 min後方可接種。一般從2月至5月上旬,秋季在白露至寒露都可接種。接種時,視其不同種型,選用不同工具,如枝條種、三角木種可用砍花斧砍口,把鋸末和枝條或三角木共同塞入砍口內,用斧背輕輕打緊,以不脫落為原則;鋸末種、顆粒種,可用10 mm手電鑽、打孔機或空心衝子打眼,把菌種塞入孔內,用樹皮蓋上,輕輕打緊。點種密度,一般行距6.7 cm,株距8~10 cm,排成“品”字形或交錯成梅花形。耳棒的兩端密度要大,讓菌絲很快佔領陣地,避免雜菌侵入。

  4發菌管理

  接種後的料袋以“井“字形或三角形堆放,堆6~8層,堆與堆之間要留出間隙。重點做好溫度和通風管理,發菌期空氣溼度應控制在60%~70%。發菌初期前7 d培養室保持28~30 ℃,使黑木耳菌儘快定植、蔓延、佔領培養料。在整個培養過程要確保耳房空氣流通新鮮,每隔15 d翻堆1次。培養室必須要黑暗,防止菌絲過早地形成耳芽。及時檢查雜菌,防止汙染。有輕度汙染時可用75%酒精溶液6份、甲醛原液4份混合均勻注射到汙染部位,汙染嚴重的菌袋要遠離培養室燒掉。  5出耳管理

  當菌袋上出現小量棕色米粒狀耳基時,此時應轉入催耳期管理,進行開口或刺孔。開口或刺孔前用1%高錳酸鉀溶液對菌袋進行消毒。開口或刺孔後,菌袋採用三角或井字形堆放,並覆蓋薄膜。將室溫控制在15~20 ℃,溼度在75%~80%,要有一定的散射光和充足的氧氣,如此培養7~10 d即可轉入出耳期管理。根據黑木耳分化生長喜歡多溼環境的特點,菌棒排場後出耳階段主要工作是搞好水分管理。做到氣溫高時早晚噴水;氣溫低時白天進行噴水。晴天多噴,陰天少噴,雨天不噴;小耳少噴,大耳多噴。氣溫10 ℃以下不噴水,10~15 ℃白天可適當噴水,夜間不噴水。20 ℃以上,應選擇早、晚噴水,空氣乾燥時,增加噴水次數。陰天一般不噴水,耳場風很大也可適量噴水,特別注意耳棒入場初期,是耳芽發生階段,需要有“綿綿雨”的條件。噴水要勤而少,保持不幹不溼狀態,避免長時間噴水,或在畦溝內短時間浸水。從半透明、粒狀的原基長成小芽5~10 d為幼耳期,在幼耳階段一般每天噴水1~2次,耳基慢慢長大後,噴水量可稍多,保持幼耳溼潤即可。由小耳芽長大至成熟15~30 d為成耳期,此期噴水量視子實體生長而相應增加,防止耳片失水變幹。同時也要拉大幹溼差,乾溼交替以促進生長。

  6採收及採後管理

  當耳片充分展開邊緣內卷、顏色由深轉淺時表示木耳已成熟,即可採收。採收一般在晴天的早晨木耳半乾時,一手拿著袋,一手輕輕將耳片捋下;用手抓住整朵木耳,把它輕輕拉下或用小刀沿袋壁割下。採收第1茬耳後,停止乾燥5~7 d,待耳穴菌絲恢復生長後,再噴水增溫,仍採取乾溼交替的管理方法,促使第2茬耳芽形成。一般可出耳3茬。

  7 參考 文獻

  [1] 魏鵬.黑木耳栽培技術***二***[J]. 農村科技,2010***4***:57-58.

  [2] 王香,蘇文.黑木耳高產栽培技術[J].河南農業,2009***12***:48.

  [3] 陳明計.黑木耳栽培技術[J]. 現代園藝,2009***10***:55.

  [4] 張丕奇,張介馳,戴肖東,等.黑木耳栽培袋不同滅菌時間滅菌效果試驗[J].食用菌,2009***1***:49-50,67.

點選下頁還有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