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樂表演畢業論文

  音樂表演作為將樂譜音響化的重要環節歷來是學界討論的焦點,表演者通過技術對音色的控制是評判表演好壞的重要因素之一。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供大家參考。

  範文一:音樂美學研究對音樂表演藝術的啟迪

  一、音樂表演藝術中現代音樂美學研究應用的必要性

  從音樂美學與音樂表演的內容可分析,音樂表演所涉及的主要體現在表演者自身的審美能力、思想因素以及對音樂美學的理解等方面,而音樂美學則綜合許多學科如審美學或哲學等內容,所以音樂表演在本質上便為音樂美學中的重要內容。實際應用現代美學研究的作用主要體現在三方面,即:第一,現代音樂美學研究是影響音樂表演成功與否的關鍵。現代音樂美學研究認為區別於一般音樂家與愛好者,音樂表演者對音樂的瞭解更加深入,注重音樂美學中涵蓋的音樂美學內容,掌握作品歷史意義的同時還需利用現代審美觀念對其進一步豐富。第二,現代音樂美學研究的引導作用。由於音樂美學本身綜合許多學科知識內容,對音樂表演能夠起到一定的導向作用,要求音樂表演者的表演需在領悟音樂內涵的基礎上,向受眾傳達更多的美學精神,實現審美方面的共鳴。

  二、基於現代音樂美學研究的音樂表演藝術未來發展

  ***一***正確看待音樂表演

  現代音樂美學研究中關於如何看待音樂表演的問題,從現象學美學角度分析,認為音樂作為意向性物件,需要通過音樂實踐主體不斷生成音樂的內涵,其中的主體旨在音樂表演者,而音樂實踐內容則為意向性活動,使音樂的意義得到不斷填充與豐富。而從現代釋義學角度,音樂表演過程不僅需要對音樂歷史意義進行解釋,還需將音樂作品的現代意義闡釋出來。綜合來看,現代音樂美學研究對音樂表演的啟迪首先需正確看到音樂表演藝術的作用以及地位,其不僅表現在再現藝術方面,還應在原有內涵基礎上使音樂更具創造性,不斷豐富音樂的內涵。因此,現代音樂表演者在利用音樂表演技能進行音樂座標表演與再現的同時,也要運用現代審美觀念,賦予音樂作品更多時代內涵。

  ***二***正確認識音樂原作

  現代美學研究要求音樂表演藝術對音樂原作正確認識。首先,根據現象美學理論可將音樂作品原作概括為兩方面,即創作過程中作曲家的意向性活動以及作曲家創作思路的樂譜記錄。其次,在正確認識音樂原作後便需考慮到如何看待作曲家在作品中所體現的創作構思。一般作曲家通過樂譜形式完成音樂作品創作後,該作品便為一個實體,且不會隨人的意志而發生轉移。這就要求音樂表演者能夠正確解釋音樂作品,把握音樂作品的歷史意義以及所體現的風格。例如,對文藝復興時期或歐洲中世紀的音樂作品在現代音樂表演過程中應以作品原有歷史面貌展現出來,如所引用的樂器或具體演奏方式等使作品原有音響效果進行再現。儘管我國現代音樂表演藝術中對作品的解釋仍以歷史釋義學為主,只進行概念化或機械化的作品內涵闡釋,從表面看較為膚淺,但這種以歷史角度看待音樂原作並對作曲家創作思路進行探索的做法,仍值得肯定。對於音樂表演者來講,應在表演過程中從歷史角度出發詮釋作品內涵。

  ***三***音樂表演藝術的創造

  現代音樂美學研究中提出的現象學美學觀點,對音樂作品意向性進行分析,要求在表演過程中通過意向性活動使作品意義得以豐富,注重音樂表演創造性。儘管現代美學研究中通過歷史釋義學能夠使作品內涵得以還原與重建,保證表演者充分了解作品的歷史背景以及作曲家的創作思路,但事實上這種觀念很容易忽視表演者對現代審美觀念與時代精神的探索,不利於音樂作品的進一步豐富。因此,現代音樂表演藝術中需在表演者具有藝術理念以及時代審美觀的前提下,可使音樂作品的歷史內涵展現出來並賦予時代意義,使現代表演為音樂作品增添新的光彩,這樣才可真正體現音樂表演的創造性。

  三、結論

  現代音樂美學研究是促進音樂表演藝術不斷完善的重要途徑。要求注重對現代音樂美學與音樂表演藝術關係的正確認識,而且在實際進行音樂表演過程中,音樂表演者需具備基本的審美思想與時代觀念,通過對音樂作品涵蓋的歷史背景與作曲家的創作思路分析,融合現代藝術風格,保證還原音樂作品歷史意義的同時實現對作品的再創造,以此推動音樂表演事業的進一步發展。

  範文二:音樂表演心理思考

  一、音樂表演中的音樂想象

  音樂想象在音樂表演過程中起著不可忽視的作用,每一種音樂作品的意境領會和情感體驗都離不開表演者對作品的想象。表演者具有豐富的想象力,才能夠更加清晰地理解音樂作品的內涵,體驗聲音與表現物件之間的關係,聽眾就更容易從表演者的具體表演中感受到作品的音樂情感與意境。例如,著名音樂作品《高山流水》起源於一則音樂故事。據《列子•湯問篇》記載,古代一名琴師伯牙喜歡鼓琴,而鍾子期喜歡聽鼓琴。當伯牙鼓琴時志在高山,鍾子期就會說:“善哉,巍巍兮高山!”當伯牙鼓琴時志在流水,鍾子期就會說:“善哉,洋洋兮若江河!”鍾子期從伯牙所彈奏的琴曲中可以理解到伯牙的所想。這則故事充分說明了想象在音樂作品中的重要性。伯牙鼓琴體現了演奏者的想象,鍾子期的理解體現了音樂作品欣賞者的想象。而正是演奏者在演奏過程中的音樂想象,激發了音樂欣賞者在欣賞過程中的音樂想象。一位著名的音樂表演藝術家,縱使面對一些純音樂或無標題的器樂作品,也會通過豐富的人生體驗對作品的情感和詩意內涵進行想象,從而將音樂作品生動感人地呈現在聽眾面前,引起聽眾的強烈共鳴。

  二、音樂表演中的臨場直覺

  經歷過音樂表演的人,都會經歷臨場心理調節對音樂表演的特殊作用。音樂表演具有轉瞬即逝的一次性特點,其表演過程不能重複,也不能進行補救。因此,演奏者要想在臨場表演中將自己的能力發揮到最好,就要充分把握和調節好自己的臨場心理因素。音樂表演者在表演中首先要做到全神貫注,調節自己的心理狀態,做到注意力高度集中,傾注全部熱情進行音樂表演,才能夠保證稍縱即逝的表演得到最好發揮。其次,克服臨場緊張怯場的心理,不要過分祈求自己的表演效果一鳴驚人,要通過充分練習掌握所表演的曲目,增強自信心。最後,要經常實踐演出,從心理上適應喜愛音樂表演的環境,從而避免臨場緊張的狀況。另外,音樂表演中的直覺是通過敏感、直接而不依靠語言概念來領會音樂的能力,也叫做音樂感。直覺是表演者通過對不斷變化的音樂運動形態進行把握,運用內心聽覺在頭腦中勾勒出音響運動影象的一種能力。這種直覺能力也被稱作“本能”或者“無意識”,這種能力需要在遺傳基因的基礎上,通過後天努力和培養才獲得。因此,演奏者需要在音樂表演的過程中有意識地進行直覺培養和鍛鍊,從而發展自身的直覺能力。

  三、結語

  總之,良好的表演心理,不僅可以推進音樂表演者的創作,促進音樂作品的推廣,而且能夠帶給欣賞者豐富的審美體驗和精神愉悅感,促進音樂表演的繁榮與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