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市商制度對我國債券市場的影響研究論文

  銀行間債券市場是我國債券市場的重要組成部分,而做市商制度是銀行間債券市場中重要的交易機制,它從引入到現在雖然只有十餘年的時間,但做市商制度在規範債券市場,活躍債券市場,以及提高整個銀行間債券市場流動性上起到了難以替代的作用。研究做市商制度對我國銀行間債券市場流動性的問題,對於今後如何更好地應用做市商制度是很有意義的。以下是小編今天為大家精心準備的:做市商制度對我國債券市場的影響研究相關論文。內容僅供參考,歡迎閱讀!

  全文如下:

  摘要:中國的資本市場進入了新的轉型期,需要進一步的調整與改革,而債券市場作為資本市場的重要組成部分,對其的改革與調整是不可避免的。做市商作為債券市場交易的重要金融中介,其制度的完善,將對債券市場的發展發揮不可替代的作用。目前中國的做市商制度面臨著外部條件發展不足、自身能力不夠等現狀。針對這種現狀,建議政府不斷調整政策,為做市商提供更好的發展環境,做市商也應不斷完善自己,增強自身能力,從而促進債券市場的發展。

  1 概述

  中國債券市場從1981年恢復發行國債開始至今,經歷了曲折的探索。1996年末建立債券中央託管機構後,中國債券市場進入快速發展階段。目前,中國債券市場形成了銀行間市場、交易所市場和商業銀行櫃檯市場三個子市場在內的統一分層的市場體系。近兩年來,中國債券市場發展迅速。國際清算銀行的資料顯示,截至2012年3月底,全球債券存量規模為92.05萬億美元,中國債券存量規模3.43萬億美元,佔比為3.73%。中國債券市場已經在國際市場開始佔據一席之地。目前,中國債券市場的發行主體已經較為多樣和完備,但是中國債券市場以低風險企業發債為主,高收益債券目前只有少量的中小企業私募債券、集合票據、集合債等,年發行規模不足200億元。


       2011年,美國高收益債券發行規模達3248億美元,佔比當年債券發行總規模的1/5。與美國相比,中國目前的債券市場還未為做市商提供良好的外部環境。2001年4月6日釋出的《中國人民銀行關於規範和支援銀行間債券市場雙邊報價業務有關問題的通知》中詳細規定了申請成為全國銀行間債券市場雙邊報價商的必要條件。同年8月,人民銀行批准9家商業銀行為雙邊報價商,構建了初步意義上的中國債券做市商制度。經過近年來的發展,中國的證券市場目前只有20家本國做市商,還批准了渣打銀行、花旗銀行和摩根大通3家外資銀行做市商。而美國目前早已形成了納斯達克市場等聞名世界的成熟的交易市場,早在2001 年12月,納斯達克全國市場的股票平均有做市商16.8家,做市商之間競爭激烈。可以看出中國的債券市場與發達國家相比還是有所差距,有許多方面需要進一步完善和發展。本文通過考察中國當今做市商的發展現狀、做市商與市場流動性的相互關係,以及整個債券市場大環境與做市商制度之間的相互影響,探討做市商制度的發展方向和其對債券市場應發揮的作用。

  2 中國債券市場的現狀

  國家的經濟發展,必須有活躍的資本市場作為內在支援。資本市場內部的活躍,金融中介在其中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通過金融中介,各種資本得到了更為迅速直接的流通。而做市商作為金融中介的一份子,積極促進了金融產品的交易,加速了資本在市場上的流通。做市商制度則是指在證券市場上,由具備一定實力和信譽度的證券經營法人作為主要的集中型的經紀商,不斷向公眾交易者報出某些特定證券的買賣價格,並在所報價位上接受投資者買賣要求的交易制度,又叫報價驅動機制。當今世界上,美國的紐約證券交易所、納斯達克市場以及歐洲的MTS市場都是做市商制度成功的典例。

  隨著中國經濟進入了新的轉型期,資本市場的改革也變得尤為重要。債券市場作為資本市場不可缺少的部分,對經濟發展發揮著重要的作用。中國債券市場近幾年來得到了突飛猛進的發展,截至2012年3月底中國債券存量規模3.43萬億美元,可見發行債券逐漸成為非常重要的融資手段。但是由於中國經濟發展的大背景,整個金融市場發展時間不長,基礎不足,與發達國家相比,我國的債券市場發展仍比較滯後,存在著眾多問題:

  2.1 債券市場的發展缺少適合的大環境,面臨許多制度上的阻礙

  從整個經濟發展的大環境來看,中國市場經濟的發展一直和政府管理存在著一定程度的衝突,而表現在中國債券市場則是債券市場仍面臨著政府管制過多、制度限制過多的問題,而市場的功能得不到充分發揮,從而債券市場也得不到足夠的發展,這也是中國的整個債券市場發展程度較低的重要原因。中國共產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決定將市場的基礎作用抬升到市場的決定作用,本身即提出了這方面改革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2.2 債券市場發展程度不高,結構不合理,一級市場有所發展,二級市場沒有完全成型,嚴重影響債券的流動性

  目前,中國國債與金融債券的交易集中在銀行間債券交易市場和交易所市場,商業銀行櫃檯交易市場剛剛起步,銀行間債券市場主要作為一級發行市場採用場內交易方式。債券發行之後進入二級流通市場時,大多數債券在各子市場間是被限制自由流通的,因而二級市場發展很有限。二級市場發展不足,導致債券市場對資本的吸引力不足,反過來又影響了相應債券的發行。

  2.3 債券市場發行主體、發行品種單一

  中國債券市場雖然經過了很多年的發展,但由於政策和制度上的限制,中國的發行主體仍然比較單一,目前主要是財政部和兩家政策性銀行。發行的品種以國債和金融性債券為主,企業債券所佔債券總數的比例很少。債券品種過於集中,限制了債券的流通,增加了市場的系統風險性,不利於債券市場發展。

  2.4 債券市場資訊不對稱

  由於目前債券市場發展不完善,相應的配套服務不足,因而債券市場資訊獲取渠道較少,資訊提供平臺發展規模小,投資者得不到實時有效的資訊,從而影響整個債券市場的交易。

  2.5 做市商制度不完善,交易市場不活躍

  做市商作為證券經營法人,通過證券的連續買入賣出,來維持證券市場的流動性,因此做市商是活躍二級市場的主要力量。中國目前做市商數量僅為20家,還有3家外資銀行做市商,做市商力量十分不足,不能滿足市場的需求,不利於整個市場的活躍。

  3 做市商制度作用與現狀

  中國債券市場的現狀不利於整個資本市場的發展。而要改變中國整個債券市場的現狀,債券的交易程式必須不斷完善,需要很好的中介將投資者與債券產品連線起來,形成一個完整的交易程式,做市商則在這個交易程式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做市商制度對債券市場的發展具有以下作用:   3.1 增強債券流動性

  在報價驅動制度下,投資者可按做市商的報價立即進行交易,而不用等待交易對手的出現,尤其是在處理大額買賣指令方面的能力,能夠促成交易的迅速形成,從而提高了債券的流通速度,增強了債券流動性。

  3.2 保持債券價格穩定性

  做市商制度本身有利於減少個股買賣之間的價差,具有緩和由於買賣指令不均衡而造成的價格波動的作用。

  3.3 推動價值發現

  做市商為了自身利益,會主動蒐集債券的有關資訊,並將其資訊積極反映到債券價格上,推動債券的價值發現。

  3.4 抑制證券操縱

  做市商對某種證券持倉做市,使得證券操縱者有所顧忌,擔心做市商會拋壓,從而抑制對證券的操縱。

  做市商對於促進整個市場交易、活躍市場有非常顯著的作用。我國的做市商制度自2001年確立以來,也有了飛速的發展。從開始的8家做市商發展到現在的23家做市商。

  從2009年和2010年中國人民銀行釋出的做市商做市情況公告可以看出,。與2009年相比,2010年最優報價次數增長了19.53%,成交筆數增長了57.79%,做市債券總指數增長了42.07%,而做市不合規情況下降了98.58%。做市商的做市規模和質量都在不斷提升很好的促進了整個債券市場的流動性的提高,推動了整個市場的完善。

  表2 銀行間債券市場做市商做市質量情況統計表

  資料來源:中國人民銀行

  從整個做市商市場進行雙邊報價的券種類型看:2009年央票買賣報價量合計達36.74萬億元,佔總報價量的74.27%;政策性金融債報價量8.37萬億元,佔總報價量的16.92%;國債報價量1.99萬億元,佔比2.46%;中期票據報價量1.01萬億元,佔總報價量的2.04%;普通金融債、次級債和企業債等其他券種報價仍不活躍,合計僅為0.15萬億元。

  表3 2009年各型別債券報價量表***單位:億元***

  資料來源:中國銀行間市場交易商協會

  由以上資料可以看出,隨著經濟的不斷髮展,我國的做市商制度也在不斷的完善,但是由於基礎薄弱、發展時間有限的原因,仍然存在著許多問題。

  其主要表現為:

  ①做市商制度的發展缺乏良好的外部條件。做市商進行雙向報價,通過對證券的買入賣出來獲取利益。但是,目前中國的債券市場的發展還很有問題,面臨許多政策限制,沒有完全發揮到市場對其的調節作用,也就無法為做市商發展提供良好的大環境。就債券市場的具體現狀來看,目前發行的債券品種單一,其中國債所佔的比例較大,企業債等比例較低。而且由於各種制度和政策的缺陷,部分債券產品回報率不高,嚴重影響了投資者的投資興趣。做市商作為中間環節,由於可供交易證券產品不足,投資者交易積極性不高,極大地影響了做市商功能的發揮,以至於中國目前的做市商發展很有限。

  ②做市商自身交易積極性不足。就目前來看,商業銀行做市商有接近20家,而證券公司只有3家,商業銀行投資債券主要是作為一種長期投資,交易動機並不強烈,所以並不是最適合成為做市商。而且由於受到外部環境的影響,做市商的獲利機制及優惠政策沒有很好的保障,缺少良好的市場引導,導致做市商缺乏做市動力,而只是力求在這樣的大環境下保證基本的利益,迴避風險,順勢交易,沒有發揮穩定市場的作用。

  ③做市商的法規制度不夠完善。對於做市商的雙邊報價行為及其表現,一方面缺乏具體的考核方法,沒有可操作的考核指標,難以落到實處.。同時國家既沒有提供更好的政策法規鼓勵和維護做市商的發展,對其的規定也沒有做到令行禁止,沒有為做市商提供良好的做市環境。

  與中國現行的做市商制度相比,發達國家在繁榮的金融市場背景下,有著非常完善先進的做市商制度。美國的紐約證券交易所與納斯達克市場是世界上著名的交易所。美國對做市商制度制定了嚴格的考核標準及做市義務,保證了做市商質量及其做市積極性。同時也不斷降低做市商准入門檻,為做市商提供更多的優惠政策,發揮做市商活躍市場的功能。納斯達克市場還將遠端通訊技術、電子交易技術和網上交易技術與報價、交易結合起來,報價逐漸向電子報價、網上報價演化,大大提高了交易效率,降低了交易成本,也就不斷推動了整個交易市場的發展。

  4 關於做市商制度發展的相關建議

  隨著整個世界金融體系的發展,一個發達的資本市場能為國家經濟發展提供強大的動力。中國也必須不斷的完善資本市場,促進資本市場的多層次化。做市商制度作為資本市場發展過程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制度,對活躍整個市場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我們必須不斷的完善做市商制度,構建一個完整的交易程式,從而加強債券市場的流動性。

  4.1 增加債券發行品種,提供良好做市空間

  放寬對債券發行主體的限制,增加債券發行品種,完善相應的法規與機制,為做市商發展提供良好的大環境。政府應降低債券發行的門檻,給企業更多發行債券的機會,豐富債券品種,從而吸引更多的投資者將資金投入債券市場,增大市場交易量,為做市商提供良好的做市空間。政府還應加強相應制度法規的健全,規範做市商制度,保證良好的做市環境。

  4.2 提供更多的優惠政策,鼓勵做市商發展

  目前,中國的做市商制度發展不健全,且做市商自身的做市積極性不高。政府應該調整做市商准入機制,制定相應的措施,降低做市商准入門檻,給做市商更多的機會,並給予如稅收優惠、手續費減免等鼓勵措施,調動做市商的做市積極性,發揮其活躍市場的功能。

  4.3 做市商發展專業化,做市具有針對性

  在國外,每個做市商並非負責對所有的證券進行做市交易,而是負責一種或者幾種特定的證券。雖然,現在國內的做市商也並非全面做市,但專業性仍然不夠。做市商制度應該加強專業性,對整個做市商系統進行專業劃分,讓每個做市商都有專有的證券交易方向,這更有利於債券市場品種的豐富和市場的多層次化。做市商還可以進行鍼對性做市,通過對投資人證券投資意向的調查瞭解,對證券投資人進行歸類分類,最後進行鍼對性的報價交易,可以大大的促進投資人與證券產品的銜接,提高交易效率,增強市場的流動性。

  4.4 將做市商制度與當今世界先進的科學技術與管理制度相結合,提高整個做市商系統的執行效率

  歐洲的MTS市場、美國的紐約交易所、倫敦證券交易所等世界著名的交易市場積極採用當今世界先進的電子技術和網路技術,運用先進的組織管理制度,讓交易更加迅速快捷且準確,大大提升了交易效率,推動市場的繁榮。中國雖然做市商制度發展時間較短,但也應積極採用當今世界先進的技術和制度,只有這樣才能讓中國的金融交易市場向國際靠攏,推動債券市場的發展。

  4.5 大力發展債券市場,積極發揮市場的調節作用,利用好市場進一步完善做市商制度

  良好和自由的市場才能給做市商提供更好的發揮空間,政府應該在債券市場的發展過程中減少政府控制,更多的交予市場去管理,發揮市場的調配功能,根據市場的需要去完善做市商制度。這樣不僅有利於做市商制度的本身發展,也可以更好的發展整個資本大市場,形成一個互利協調的關係,從而促進金融市場的繁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