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臨床護理畢業論文範文

  臨床護理決策對護理臨床實踐十分重要,護理人員在處理臨床問題時要做出各種各樣的決策,還要幫助護理物件做出決策。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臨床護理畢業論文,供大家參考。

  臨床護理畢業論文範文一:口腔護理的臨床研究進展醫學論文

  摘要 從口腔護理的中西醫研究歷史、現狀及發展,對口腔護理的臨床研究進行了全面、詳細的綜述。

  Abstract The overall and detailed review of the clinical research on oral nursing was made in respect of its history,present situation and future development.

  Key words Oral nursing Clinical research Progress

  關鍵詞 口腔 看護 臨床的 研究 發展

  口腔護理始於唐代,《醫說》中提出“早漱口,不若將臥而漱,去齒間所積,牙亦堅固”。數千年來,從古至今,人們從不同角度及不同方面對口腔疾病進行了研究、觀察,開發了許多治療口腔疾病的藥物,並獲得了較好的療效。現將口腔護理的臨床研究進展綜述如下。

  1 口腔護理的歷史

  口腔護理已有數千年的歷史,但口瘡之名,首見於《內經》,如《素問*氣交變大論》說:“歲金不及,炎火乃行,……民病口瘡。”認為口瘡發病與氣候失常有關。之後的許多著作,又相繼闡明瞭口瘡的病因、病理及辨證施護的法則。隋代巢元方《諸病源候論*口舌瘡候》說:“手少陰,心之經也,心氣通於舌;足太陰,脾之經也,脾氣通於口。腑臟熱盛,熱乘心脾,氣衝於口與舌,故令口舌生瘡也。”明確地指出口瘡之病因在於心脾熱盛。唐代孫思邈在《千金要方*口病》中指出口瘡反覆發作的特點及其調護方法,曰:“凡患口瘡及齒病者,禁油麵酒醬酸酢鹹膩乾棗。差後仍慎之,若不久慎,尋乎再發,發即難差,薔薇根、角蒿為口瘡之神藥,人不知之。”宋代《聖濟總錄*口舌生瘡》說:“口舌生瘡者,心脾經蘊熱所致也。”、“口瘡者,由心脾有熱,氣衝上焦,薰發口舌,故作瘡也。胃氣弱,谷氣少,虛陽上發而為口瘡者,不可執一而論,當求其所受之本也。”指出口瘡有實有虛。元代朱丹溪《丹溪心法*口齒》門“附錄”載:口舌生瘡皆上焦熱壅所致,宜用聖湯;口瘡服涼藥不愈者,因中焦土虛宜用中湯。”指出了口瘡實證、虛證的不同治法。張景嶽詳述了口瘡的證治;明代龔廷賢的論點雖與張景嶽相似,但辨證用藥自有其特色。清代張璐和羅國綱等對口瘡各抒己見[1~4]。歷代醫家對口瘡的認識不斷髮展,治療護理經驗也不斷豐富。

  2 口腔護理的現代研究

  祖國醫學對口腔頰顎、脣舌、齒齦等處發生粘膜損害為特徵的口腔疾病稱為口瘡。口瘡之證包括了西醫的多種口腔疾病,如複發性口瘡、白塞氏綜合徵、創傷性口腔粘膜損害、結核性口腔粘膜潰瘍、感染性疾病伴發的口腔潰瘍、各種內科疾病併發的口腔潰瘍以及惡性腫瘤放、化療中發生的口腔潰瘍等。

  臨床表現有區域性灼痛、反覆發作、經久不愈。口腔疾病是口腔科醫師感到非常棘手的問題之一,且日益受到國內、外學者的重視,列為研究課題。著名教授樊明文等[5]曾對口腔疾病病因、病理、臨床表現、臨床分類和治療等諸問題進行了論述。

  而口腔護理技術由傳統的醫護一家***即診斷、治療和護理均由醫生一人承擔***逐步發展為獨立的學科。吉林醫科大學編寫的《護理知識》[6]中論述了“人的口腔裡經常存有大量的細菌,人在患病時由於抵抗力低下,飲水、進食少,常可使口腔內細菌大量繁殖,碳水化合物分解、發酵、產酸的作用增強,因而不僅容易引起牙周病、腮腺炎等,而且可使口腔發臭,影響食慾和消化功能,致口腔感染,甚至導致全身感染。”明確地指出了口腔護理的重要性。

  童雅培等[7]提出了口腔護理的目的:保持口腔清潔、溼潤,防止粘膜乾燥皸裂;避免口臭,使病人舒適,增進食慾;防止口腔感染及併發症;觀察舌苔及口腔粘膜的變化。樓靜霞[8]除論述口腔護理的重要性及介紹口腔護理的用物、用法外,還提出了常規用口腔護理的藥液,如芳香含漱劑、1∶5000呋喃西林液、3%硼酸液、朵貝爾氏液、鹽水、0.25%~1%普魯卡因。焦吉芝等[9]論述了口腔酸鹼度與口腔護理。

  王明珠等[10]論述了口腔的解剖學基礎、口腔的組成以及口腔護理的注意事項。杜治政[11]論述了口腔的清潔衛生護理關係到病人的心身健康,口腔衛生護理除保持口腔的一般衛生外,更多的要求是針對口腔疾病而採取的護理手段。

  3 口腔護理的進展

  口腔護理日益受到重視,但口瘡病人常用護理藥物均不很理想,副反應較多, 治療效果差,因而中藥漱口液應運而生,如陳俊[12]提出中藥漱口水對口瘡的預防及治療;朱腎傑[13]論述金蒲散含漱劑治療複發性口瘡;王亞楠[14]論述丁香漱口液的臨床應用等同類研究。但上述研究仍停留在傳統的研究方式和表達形式上,且迄今尚未研製出效果甚佳的中藥漱口液投放市場。

  口瘡靈漱口液[15]根據近代藥理研究,結合傳統醫學的病因、病機、病位、病性理論之精華,選用傳統驗方的組方法度,自定合成方,一改傳統丸、散劑型,嚴格操作而製成,臨床應用245例,均獲得滿意的效果。

  參考文獻

  1 周大成.中國口腔醫學史考.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1991.143

  2 楊文儒,李寶華.中國曆代名醫評介.西安:陝西科學技術出版社,1980.43

  3 方藥中,鄧鐵濤,李克光等.實用中醫內科學.上海: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1985.264

  4 王王 秀瑛.護理髮展簡史.上海: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1987.4

  5 樊明文,許圍祺,李秉琦等.複發性口瘡.口腔醫學縱橫,1986,2***1***:41

  6 吉林醫科大學.護理知識.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1976.12

  7 童雅培,陶英東,郭淑雲等.護理手冊.濟南:山東省人民醫院.1978.36

  8 樓靜霞.口腔醫療護理手冊.西安:陝西科學技術出版社,1986.208

  9 焦吉芝,譚淑榮.口腔酸鹼度與口腔護理.實用護理雜誌,1986,2***6***:17

  10 王明珠.實用護理技術解剖手冊.北京:金盾出版社,1987.74

  臨床護理畢業論文範文二:淺談臨床護理教學

  【摘 要】臨床護理教學是護理教師在社會實踐及臨床實踐中進行現場教學活動的組織形式,是幫助學生將課堂上做學到的基礎知識與分析,解決護理和專業問題的理論知識及技能應用到臨床的過程。通過對理論知識的實際運用從而加深理論的認識與理解,全面培養臨床護理能力,為今後從事的護理工作打下良好的素質基礎。

  【關鍵詞】臨床護理教學 人才培養 帶教老師 專業素質 溝通技巧

  臨床護理教學的目標為知識目標、技能目標及態度目標。臨床教學質量在一定程度上取決於教師的質量。教師的勞動具有示範型的特點,教師的一言一行所表現出的知識水平、專業素質直接影響到學生的身心發展和教學效果。臨床教師素質結構的優劣將直接影響護士素質的形成與發展,影響到護理學生畢業後從事未來臨床工作能力的高低。

  臨床護理教師根據教學大綱,在臨床的學習過程中對學生的身心施加特定影響的護理專業人員。80年代教師們在臨床的主要任務是教學指導,而到了90年代臨床教師的主要任務是協調臨床人員與學生之間的關係,承擔臨床聯絡者的角色。護理教師即是護理實踐的參與者,又是護理教育者。

  教育者的角色最為重要。許多學生是通過觀察自己教師的工作行為,最初理解和建立對護理工作的概念。教師的教學行為分為職業素質行為、護理能力行為及教學能力行為。作為護理專業的臨床教師,要熱情,樂觀向上、思維活躍、有創造性、能很好的控制自己的情緒、對挫折和失敗有高度的承受能力,以職業道德約束自己。

  護理能力行為是臨床教師在護理實踐中表現出的專業知識、臨床技能、專業態度情感以及職業責任心。教師和學生所認定的重要行為特徵包括:準確快速處理緊急情況的能力,熟練的臨床操作技能,豐富的專業知識等對學生的影響力很大。教學能力行為是指臨床教師創造一種環境,能夠將知識、技能、態度、情感通過一定方式轉化為學生學習成果的能力。教師與學生認為教學能力中,熟練準確示教,關心愛護學生等是較為重要的行為,教師的專業行為特徵包括:精心備課做教學準備,教學過程中關注學生,為學生提供有意義的教學示例等。

  從學生的角度看,臨床護理教師具有以下專業素質和教師行為有助於護理學生的臨床學習:人道主義態度、善於與人合作、合格的護理實踐、利於教學的管理方式、教學意識,願意解釋並回答學生的問題、鼓勵並表揚學生、關心尊重學生、具有幽默感、聲音語調愉快、當學生需要時會及時出現、對學生指導的量適當、表現出自信並信任學生。

  臨床護理教師的心理素質。教師是學生成長過程中最和重要的影響源,教師的言行舉止可以成為學生模仿的依據,因此對教師的心理素質與健康予以足夠的重視。

  臨床護理教師的壓力來源。壓力主要來源於環境、工作和家庭社會。人們在知識經濟時代,教師作為文化的傳播者,要不斷適應這種文化轉型,迅速學習和思考新的文化與知識。護士承受著較高水平的壓力,有研究表明醫護人員的職業心理緊張程度高於中學教師,對醫生和護士的心理狀況比較結果顯示心理狀況差。醫療護理臨床教學由於其特殊性——服務物件是病人,因而在教學時常會遇到一些特殊困難,這也會導致帶教老師壓力增加。

  臨床護理教師的管理。選拔與資格確定,設立專職帶教老師,教師的培訓與考核。教師在帶教中要為人師表,以身作則,在潛移默化中向護理學生傳授知識與醫療道德。一位優秀的教師將帶出一批合格的護士。高等護理教育的發展,一批高學歷的護理學生進入臨床,給臨床帶教提出了新的挑戰,選拔工作迫在眉睫。

  有志於從事臨床護理教學工作的優秀護士,採用綜合評分、教學競賽的方式,逐步選拔,通過參加教師資格考試。護理教師一旦確定,便在護理部註冊備案,成為專職帶教老師。角色的明確有利於保證教學效果,提高教學質量,培養高素質的護理人才,專職的帶教老師是為了更好的教書育人。護理部設臨床教學科,由專職護士長管理。制定和不斷完善帶教老師職責和各項教學制度,嚴格要求,增加教師責任感。醫學模式的轉變,對護理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送出去,請進來。

  增加學習機會,從教師方式、內容、教師素質等個方面進行系統培訓,以提高教師整體素質。教師完成教學任務,由護理部定期和不定期檢查帶教質量,瞭解學生反饋,並設問卷從職業道德、組織紀律、專業水平、教學能力四大方面進行考核。

  教學方式的發展。醫生是護理教育和實踐的直接監督者,護士的醫院培訓完

  全由醫生完成,醫療實力與護理實習相結合的臨床實習模式。實際帶教的過程中,從整體護理的角度出發,運用護理程式的科學方法,重點抓理論轉化為實踐的訓練,培訓護理學生髮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在教學中,模擬教學效果顯著。模擬臨床工作情境進行訓練,使學生在沒有條件的情況下猶如身臨其境。護士的重要工作內容之一是站在床邊觀察病人的反應,而這與課堂上所學的理論是有一定的差距的,臨床教師有責任縮短此差距。

  護理教育的目標是:培養21世界的“以病人為中心”進而向“以健康為中心”的能夠處理衛生保健問題的護士。隨著人們對健康需求的提高,護理模式的轉變,一名合格的現代護士,僅有豐富的護理知識與熟練的操作技巧是遠遠不夠的,知識經濟時代對人才的要求是人文素質與科學素質的有機結合。

  人文素質是指一個人通過人文學科知識的學習和積累或環境的薰陶使之內化為人格、氣質、修養,成為人的相對穩定的內在品格。體現在人能否正確對待自我、他人、社會和自然。科學素質體現在學生所表現的專業能力,目前我過護理學生被期望的能力包括七項:照顧、管理、溝通、專業、教學、研究及評判性思維能力。

  參考文獻

  【1】王麗亞趙麗琳韓桂霞、淺談臨床護理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中外醫學研究、2011.09***22***:215

  【2】韓葉芬、淺談臨床護理教學中人文素質培養、西南軍醫、2008.10***2***:105

  【3】秦麗霞、孫巖紅、蘇麗淨、淺談臨床護理教學的幾點體會、2008/.29***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