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督教講章上帝給人三次機會

  改變你生活和他人生活最有效的方法之一,就是抓住每一次改進的機會。機會就在你的眼前,時時刻刻,但是你卻沒有發現它。下面由小編為你整理的相關資料,希望能幫到你。

  

  從整個舊約以色列歷史來看,上帝給人的機會無法數算,他的選民一次又一次的犯罪悖逆,但是神一次又一次的藉著先知預言,藉著外邦的手來管教,通過神自己的大能來挽回以色列民。他沒有放棄就表示神一直在給他的選民機會悔改,回到上帝的面前。今天藉著創世紀中亞當、夏娃與上帝的對話來看上帝給人的三次機會。

  一、你在哪裡?

  神並非問亞當、夏娃的位置,因為神知道他們在哪裡,只是神要給他們機會悔改,讓他們意識到自己本分和地位的丟失。

  1、亞當你的本份在哪裡? 本分就是做該做的,不做不該做的。亞當、夏娃的本分就是要看管伊甸園,榮耀上帝,不要吃分別善惡樹上的果子。但是他們本分丟失了,沒有看管伊甸園卻偷吃了分別善惡樹的果子,這也就是犯罪,罪也就是做了不當做的,不做當做的。

  我們的本分:不可犯罪,並愛神愛人***參太22:36—40 ***。

  那我們怎麼愛神呢?約14:21“ 有了我的命令又遵守的,這人就是愛我的;愛我的必蒙我父愛他,我也要愛他,並且要向他顯現。”所以愛神就是要有他的話語並去遵守,要有他的話語就必須讀經。而去遵守他的話需要禱告的托起,聖靈的能力,團契的力量。因此,愛神需要讀經、禱告和團契。

  那如何愛人呢?約壹3:18“小子們哪,我們相愛,不要只在言語和舌頭上,總要在行為和誠實上。”也就是告訴我們要在言語和行為上愛人。因此,我們不可像亞當那樣丟失本分,當神呼喚給他機會時他也錯失。

  2、亞當你的地位在哪裡? 在創造中,人的地位是榮耀神,聽神的話語,看管萬物的地位,因此上帝是第一、人是第二、萬物是第三。但是現在完全顛倒了,人聽蛇的,蛇引誘他們,他們就吃了。所以蛇成了一;人吃的目的是就和上帝一樣了。因此,我們要回歸正確的秩序,迴歸真理。

  我們如今的地位是神兒子的地位***參加拉太書4:4-7 ***,有了這樣地位,那麼,既然蒙召,行事為人就當與蒙召的恩相稱***參弗4:1***。這節經文讓也我們看到,我們地位的與眾不同,世人的地位是因為自己的功勞,做好事稱為好人。但聖經告訴我們,沒有義人,連一個都沒有,因為我們都是有罪的,所以,我們基督徒是義人,是神因著基督的緣故算我們為義,我們的地位是神給的,他給我們位分,然後讓我們積極的去做與位分匹配的善事,迴應基督的愛與寶血。

  那我們如何持守這位分:就要請教老師——聖靈。西3:15“又要叫基督的平安在你們心裡作主,你們也為此蒙召,歸為一體,且要存感謝的心。”我們猶豫時要禱告,因為我們與還沒接受基督的人不同,我們裡面有聖靈。讓聖靈告訴我們做這事是否有從主而來的平安,若平安,我們就可以行。若不平安我們還去行,那就是消滅聖靈的感動,這個責任要自己負。

  當神問你在哪裡時,亞當的迴應是逃避,而沒有抓住機會。因此問了第二個問題。

  二、你吃了嗎?

  亞當應該回答:吃了。因為說話要實實在在,要阿們的說。太5:37“你們的話,是,就說是;不是,就說不是;若再多說,就是出於那惡者***或作“是從惡裡出來的”***。”但亞當推卸責任,責怪上帝與上帝所賜的女人,他似乎將自己的責任推的一乾二淨,為自己的罪開脫,不肯悔改,但終究逃不過神的審判。

  今天的我們犯罪也時常將責任歸咎於肉體、世界和魔鬼,但主要告訴我們,我們有聖靈、聖經和基督。當被肉體轄制時,我們要靠聖靈的大能;當被世界誘惑我們動搖時,要靠神的話語歸正;當被魔鬼引誘、試探時,要靠基督得勝有餘。亞當再次錯失悔改的機會,那麼夏娃呢?夏娃亦沒有抓住悔改的機會,將這一切的事推給了“蛇”。

  三、你做的是什麼事?

  夏娃將責任推給了蛇,“因蛇引誘我,我就吃了。”我們也時常將責任推給魔鬼,因此,會說懶惰的靈離開,驕傲的靈退後,抽菸、喝酒的靈離去等等,這都是推卸責任的表現。因為雅各書1:14-15告訴我們“但各人被試探,乃是被自己的私慾牽引、誘惑的。私慾既懷了胎,就生出罪來;罪既長成,就生出死來。”所以,很多的時候,是自己私慾發動,給魔鬼留地步了,而魔鬼無時無刻不在引誘神的兒女,彼前5:8“務要謹守、警醒,因為你們的仇敵魔鬼,如同吼叫的獅子,遍地遊行,尋找可吞吃的人。”他要尋找可吞吃的人,因此要全副武裝,不給魔鬼留地步。這個世界到處都是誘惑、試探。主教導我們的禱告是,不叫我們遇見試探。我們要躲避試探,免得我們深陷罪惡無法自拔。因此,我們犯罪一方面是有魔鬼的詭計,但同時另一方面,就是生命的態度,是對神的態度。因而,我們要保守己心。

  四、結語:

  今天在基督裡,主也常在呼喚著你、呼喚著我,他要給我們迴轉的機會。主要問我們,你在哪裡?我們是否丟失了神所給的本分,做了不該做的,也沒有去做神讓我們做的?我們是否把神兒子的地位給丟棄了,生活在罪惡之中,無法自拔?主要問我們,是否又違背了他,又犯罪得罪他了,我們是否還在為自己的罪行開脫不肯回轉?主還要問我們,你做的是什麼?我們是否總是沒有做在主的心意中。讓我們迴歸到神愛的懷抱,認識自己,謙卑悔改,抬頭仰望,做好門徒。

  馬年說馬

  時光荏苒,轉眼又是一年,“銀蛇騰空去,烈馬飛奔來”。農曆馬年的腳步聲漸漸臨近,已經聞到了馬鳴的氣息,不由得對馬產生了濃厚的興趣,蒐羅一些與馬有關的話題,把馬細數一番。說馬的成語頗多,最常見和常用的是“馬到成功”,這句詞語用到馬年上也有意義。“老馬識途”用在十二生肖上,寓意著又是一個馬年輪迴。

  上帝給人的三次機會

  中國的名畫《百俊圖》

  上帝給人的三次機會

  馬是一種草食性家畜,廣泛分佈於世界各地,原產於中亞草原。馬是人類馴化最早的動物之一,山東章丘龍山城子崖的考古發現證明,4000多年前的先民已開始養馬,這與古籍中“相土作乘馬”的記載的時間差不多。相土已懂得用四匹馬駕車作為運載工具,說明活動於黃河流域的商部落畜牧業的發達。活動於西伯利亞的北方遊牧民族馴化馬的歷史更為長久,他們大約在5000年前已經將野馬馴服,並套上籠頭拉車了。“相土作乘馬”十之八九還是受了西伯利亞人的影響。

  馬是有靈性的物種,它在人類文明社會發展中立下了“汗馬功勞”。傳說古時的馬有雙翅,叫天馬。它地上會跑,水中能遊,天上能飛,是一種極有威力的動物,後來它在玉帝殿前做了一匹御馬。天馬因玉帝寵愛,漸漸驕橫起來,時常胡作非為。一日,天馬出天宮,直奔東海要硬闖龍宮,守宮門的神龜帶領蝦兵蟹將阻擋,天馬惱羞成怒,飛腿踢死了神龜。東海龍王告到天宮,玉帝便下令削去天馬雙翅,壓在崑崙山下,下令300年不許翻身。後來,人類始祖要從崑崙山經過,天宮御馬園的神仙便給天馬透了信,並告訴天馬如何才能從山下出來。當人祖經過時,天馬大喊道:“善良的人祖,快來救我,我願同您去人世間,終生為您效力。”人祖聽了,生出同情之心,便依天馬所言,砍去了山頂上的桃樹,只聽一聲巨響,天馬從崑崙山底一躍而出。

  天馬為了答謝人祖救命之恩,同人祖來到人世間,終生終世為人祖效勞。馬平時耕地拉車、馱物、任勞任怨。在戰時,披甲備鞍,徵佔沙場,同主人出生入死,屢建戰功。從此,馬和人就成了形影不離的好朋友,馬與人類的關係,其親密程度,是任何家畜所不能比擬的。馬以它那聰明、勇敢、靈敏、忠誠、耐勞的特徵,成為人類得力的助手,馬給人類立下了奇功,無怪古人將馬作為“六畜之首”來評價了。當玉帝準備挑選十二種動物生肖時,馬就成了人類推選的動物之一。玉帝也因馬立功贖罪,有助於人而允許馬當上了生肖,排行第七位。

  我國很早就有了評定馬的專著《相馬經》,傳說是伯樂的作品。“相馬”顧名思義就是看馬,相馬的第一步就是看馬的頭部,因為頭部是馬的品種、質量、體能、齒口最明顯的外部表現。古人依據馬的頭部形狀,形象地將馬分為直頭、兔頭、凹頭、楔頭、半兔頭等幾種。所謂的赤兔馬的“兔”,應當是指馬的頭形。

  長沙馬王堆三號漢墓出土的帛書中就發現了一本手寫的《相馬經》,其中的一篇說“得兔與狐,鳥與魚,得此四物,毋相其餘”。在第三篇中又對這些話作了解說,“欲得兔之頭與其肩,欲得狐之周草與其耳,欲得鳥目與頸膺,欲得魚之鰭與脊”。這些記載,說明了在古代兔形的頭是好馬的重要外在標準,也說明了得到兔頭的好馬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馬是戰爭之神器,在冷兵器時代的戰場上,馬是主要戰爭交通工具,騎兵部隊是最具威懾力的軍事力量,幾千年的刀光劍影中,無數匹馬和人一起創造了歷史。漢武帝劉徹為獲取西域的名馬,甚至不惜發動一場戰爭,他派李廣利將軍率眾遠征擊大宛,所得的戰利品只是十幾匹名貴的“汗血馬”,命名為“汗血寶馬”,也被成為“天馬”。成吉思汗的鐵騎橫掃歐亞兩大洲,大清帝國也是跨馬爭天下,歷史讓人們更深刻地認識到,沒有任何動物像馬這樣影響著人類歷史。人對馬的依賴勝過一切動物,甚至有時超過人本身。

  馬還是文化藝術的模特,幾千年來,以馬為題材的繪畫藝術,堪稱中國的一絕。從秦始皇陵出土的挽車陶馬、漢代簡潔質樸的黑漆木馬,到造型優美的唐三彩馬;從西漢驃騎將軍霍去病墓上那渾厚粗獷的馬踏匈奴石雕,到唐太宗李世民昭陵祭壇區的六匹石刻駿馬;從唐代曹霸畫馬到現代美術大師徐悲鴻創作的《奔馬圖》,無論是雕塑還是繪畫,也不論是青銅,還是陶瓷,馬的形象栩栩如生。在創作上無論是現實主義手法,還是浪漫主義創意,都把馬的神情和內在風貌表現得淋漓盡致,深深博得中外人士的青睞和讚美。

  文學作品中對馬的描述也是神乎其神,《西遊記》中唐三藏跨白龍馬西行,孫悟空在天庭御馬園的官職也是弼馬溫,他竟然“天馬行空,獨往獨來”。西楚霸王項羽兵敗垓下無顏見江東父老,自殺前卻將愛馬烏騅託付給亭長,此馬因此而名揚千古。三國時代,有“人中呂布,馬中赤兔”之說,又有“人中張飛,馬中玉追”的比喻。《三國演義》出神入化的描寫,使這些烈馬威名長存。

  馬的功績不勝列舉,馬是生產力的象徵,它在遊牧文明和農耕文明中,馬都是不可缺少的幫手,也就是說馬就是生產力的標誌。馬是農耕生產的多面手,拉車犁地、山地馱物、陸路運輸都是行家裡手,這才有了“茶馬古道”,城鄉道路才命名為“馬路”。馬還是文化舞臺上的演員,自古就有“馬戲團”,你看馬兒一身戲劇裝扮,演員騎在馬上做著各種戲劇動作,引得觀眾矚目觀看,還時不時報以熱烈掌聲。

  翻開《辭海》,馬字的成語詞彙不是最多,也是很多,現實生活中以馬比喻的話題比比皆是。選才用人者被稱為“伯樂相馬”;人之交往中的誠意常有“路遙知馬力,日久見人心”;細數起馬的歇後語來,也是“馬背上看書--走著瞧”;進入高科技戰爭時代,昔日的戰馬只好“馬放南山”了;隨著農業機械化的普及,農耕馬匹也只能“下馬觀花”,也會在休閒觀光的“車水馬龍”中陪人們照相合影了。儘管這樣,草原上牧羊人還是騎馬放牧,喝著馬奶子酒和茶,拉著馬頭琴,享受著時代的惠澤。城鄉馬路上機動車在賓士,馬路上已不見馬的身影,可在那交通閉塞的深山老林裡,馬匹還是原始的交通工具。在馬戲團舞臺上、競技運動場上、影視劇拍攝鏡頭前,英姿颯爽的馬兒還是不可替代的“角兒”。

  關於馬的話題不勝列舉,馬兒永遠是人類的摯友,人們用姓氏、域名、實物、典故來記載它,用文字和語言來讚譽它,用歌唱來頌揚它。單就十二生肖的輪迴,馬永遠也不會淡出人們的視野。馬年有馬年的好處,俗語道“午馬年,好種田”。馬年的春風已經孕育,春風得意馬蹄疾,在馬年的春天裡,願馬兒給我們帶來好運,願馬給勤勞智慧的中國人民送來幸福。當人們“馬年吉祥”祝福後,有發自內心的“龍馬精神”所驅使,在實現“中國夢”的征程上揚鞭策馬,必定馬到功成。

  基督教講章:給人機會的上帝

  引言:

  在蘇格蘭的一所鄉村主日學校,收到一個好訊息--附近一間製衣廠要送給每一位貧苦的學生一套新衣。孩子們拿到新衣高興的不得了。班上有一位品行最壞,最沒出息的孩子,名叫Bob。他穿上新衣後,就缺席不來主日學了。他的老師到處找他,找到的時候,發現他的新衣已經破破爛爛。製衣廠的人很好,再送給他一件新衣。這孩子上了幾次主日課後,又故態復萌,不來了。找到他的時候,發現他的新衣又是破破爛爛。這位老師很失望,對製衣廠的人說,不要再送他新衣。剛說完,他又後悔,想給Bob再一次機會。他就跟孩子說,要是他能保證以後不再缺席,老師會再叫製衣廠送他第三件新衣。這孩子果然以後沒失信,每個主日都出席,他後來還接受耶穌為救主。故事的結局是這樣:這位品行最壞,被人認為沒出息的,就是後來到中國宣教的開山鼻祖,RevRobertMorrison***馬禮遜牧師***。

  若不是這位主日學老師肯給Bob再一次機會,我們就不會有宣教士馬禮遜。人是對自己很放鬆,給自己無數次機會;但對別人,我們是時常很嚴,不肯給人再一次機會。

  我們的上帝又是怎樣的呢?他是給人機會的上帝嗎?

  本論:

  今天的題目是“給人機會的上帝”。

  我們要從這段經文,思考三件事情--

  第一,他是給約拿機會的上帝。

  第二,他是給尼尼微機會的上帝。

  第三,他之所以給人機會,是因為他是個會後悔的上帝。

  ***1***拿三:1-2上帝給約拿再一次機會--起來,往尼尼微宣告悔改的資訊。這是第一章第二節的翻版。上帝不因為約拿的違命,興起另一位先知代替他。上一次,約拿要躲避耶和華,坐船去他施。上帝興起大風暴,約拿落到要尋死的地步。船上的水手用盡一切方法都不能使海浪平靜,就把約拿拋入海中。上帝卻安排一條大魚吞了約拿。當約拿知罪悔改時,上帝才命大魚把約拿吐到陸地上。上帝沒有放棄約拿,他堅持要用他。是上帝找不到更好的人選?不見得!

  上帝是給人機會的上帝。耶穌用他的寶血買了我們這些爛茶渣,卻把我們當作是一個寶,用盡心機。明知我們的軟弱,給我們一次又一次的機會,為著要塑造我們成為有用,完全的器皿。我們千萬不要坐失良機,上帝給的每一個機會都有著他的一番美意。對約拿來說,上帝再給他一次機會到尼尼微,宣講悔改的資訊,他若不抓住這機會,後果真是不堪設想,尼尼微全城的人將要滅亡。對我們來說,尼尼微可能是一個遠方的宣教工場,可能是一個附近的社群,可能是一位身邊的朋友,可能都不是,上帝給我們一個機會上臺講道,參加禱告會。。我們要珍惜每一次機會。

  ***2***拿三:3-9上帝是給尼尼微機會的上帝--尼尼微是亞述帝國的首都,約拿去到的時候,這個帝國正是方興未艾,如日初升。他們在磨拳擦掌,大動干戈的時候。拿一:2說他們的惡達到上帝的面前。上帝給屬他的人機會去做工,他給外邦人機會悔改得救。他愛猶太人,他也愛世人。有誰會想到,窮凶惡極的尼尼微人聽到約拿的宣告,都信服上帝,知罪悔改。尼尼微的得救,對我們來說,的確是不可思義的。理由是:

  a.約拿不見得是最佳人選。他會不會是雞跟鴨講,我們只能猜測,但應該不會好得多少。

  b.尼尼微是不小的一座城,有三日的路程,約拿才走了一日,宣告了資訊,全城的人,從小到大都知罪悔改;下至販夫走卒,上至皇帝大臣,大家禁食,穿麻衣,坐在灰中,連牲畜牛羊也都不吃不喝。

  c.約拿的資訊是:“再等四十日,尼尼微必傾覆了。”誰會相信這樣的資訊?尼尼微人會說,我們要在四十天把你的撒瑪利亞毀了才是真的。

  所以,我們真的不要亂下斷語,說誰會信,誰不會信。上帝用約拿去宣告他的資訊,其他的事由上帝來負責。關鍵的問題是:遵命的約拿在哪裡?

  ***3***拿三:10上帝后悔不把所說的災降與尼尼微--上帝給人機會是因為他是一位會後悔的上帝。乍聽起來,這是很叫人害怕的一件事。後悔的英文字是relented***NASB***或repented***KJV***。最新的BBCEnglishDictionary解釋為:ifyourelent,youallowsomeonetodosomethingthatyoudidnotallowthemtodobefore.意思是,改變了心意。人改變心意已經很可怕,上帝若會改變心意就慘了!後悔的希伯來文是nacham。在舊約裡,這個字被解作“後悔”出現了四十次-六次是用在人的身上,三十四次是用在上帝的身上。用在上帝的身上竟然比用在人的身上還多真是奇妙。更奇妙的是:在三十四次裡,二十六次是說上帝后悔,只有八次是說他不會後悔,比例是三對一!所以我說上帝是個會後悔的上帝是千真萬確的。

  上帝是在怎樣的情況下後悔?在與挪亞立彩虹之約前,他的確曾後悔造人在地上。彩虹之約後,所有上帝的後悔都是因人的悔改,他後悔而不降災禍給人。每一個後悔都是彰顯上帝的公義和慈愛,而不是像人的三心兩意。

  約拿的違命本來不配得到上帝的拯救,上帝卻不叫他在風暴中葬身怒海,反而安排了一條大魚救了他。上帝的後悔,不降災禍在約拿身上,還給他再一次機會去尼尼微;尼尼微人雖然犯罪作惡,上帝卻因他們的悔改,後悔而不降災,給他們另一次機會。上帝會按著他的公義和慈愛來後悔,是我們的祝福。

  結論:

  上帝既然是個會後悔的上帝,我們雖時常叫他的心傷痛,他仍然給我們一次又一次的機會;也不管世人怎樣的作惡悖逆,他還是一次又一次的給他們機會認罪悔改。我們要怎樣來回應呢?

  您有聽到上帝那微聲細語,“起來,到尼尼微。。”有的尼尼微在五百里外,有的就在附近的社群。。。這是上帝給我們的又一次機會。猶太人有句諺語:“說出去的話,不能拿回;射出去的箭,不能收回;失去的機會,一去不復返。”若現在不迴應,難道我們要等到上帝在大風暴中,發聲大喊:“起來,到尼尼微。。”有誰敢肯定上帝會安排一條大魚來拯救?

  弟兄姐妹,上帝再一次對您說:“起來,到尼尼微...”您還坐著無動於衷嗎?

  基督教講章:為上帝祝福創造機會

  經文:王上17:

  在以色列王亞哈年間,亞哈王娶了一個外邦女子耶洗別為妻,這耶洗別本是拜假神的,她把拜假神拜偶像的信仰帶進了以色列國。由於她的影響,整個北國以色列都在拜假神,拜巴力,拜亞舍拉。耶和華神的震怒就臨到了北國以色列。

  當時,神興起先知以利亞,向亞哈王宣告上帝的懲罰:“這幾年我若不禱告,必不降露不下雨。”於是,有三年半之久,以色列全地大遭旱災。當災難遍臨以色列全境時,以利亞先是在約旦河東的基立溪旁藏身,耶和華神差派烏鴉早晚叼餅和肉來供應以利亞。到溪水乾了的時候,耶和華就吩咐以利亞到一個外邦的城撒勒法去,在那裡神要用一個寡婦來供養他。當以利亞來到撒勒法城門口的時候,正遇見一個寡婦在那裡撿柴,以利亞就上前去向她要水喝。當寡婦轉身去取水的時候,以利亞又向她要餅吃。這時,寡婦開口說話了:“我指著永生耶和華你的神起誓,我沒有餅,壇內只有一把面,瓶裡只有一點油。我現在找兩根柴,回家要為我和我兒子作餅;我們吃了,死就死吧!”但以利亞卻說:“不要懼怕!可以照你所說的去作吧!只要先為我作一個小餅,拿來給我,然後為你和你的兒子作餅。因為耶和華以色列的神如此說:‘壇內的面必不減少,瓶裡的油必不缺短,直到耶和華使雨降在地上的日子。’”當寡婦按照先知的話如此去行的時候,神蹟就出現了,壇內的面果不減少,瓶裡的油果不缺短,直到災荒過去。

  主耶穌當年在世傳道時,曾特別提到這件事:“當以利亞的時候,天閉塞了三年零六個月,遍地有大饑荒,那時,以色列中有許多寡婦;以利亞並沒有奉差往她們一個人那裡去,只奉差往西頓的撒勒法一個寡婦那裡去。”***路4:25-26***我們不僅要想,為什麼以色列中那麼多寡婦沒有得到這特別恩典,倒是一個外邦的女子得到這特別恩典?我們固然可以說,神願意恩待誰就恩待誰,願意憐憫誰就憐憫誰;但是從另一個角度也可以看到,撒勒法的寡婦之所以蒙恩,也是因為她自己給神祝福她創造了機會。神是樂意賜福給我們的,只要我們給神機會。從寡婦的蒙恩這件事上,我們可以看到:

  一、聽從神的話語是為神祝福你創造機會

  當先知的話臨到寡婦時,寡婦有兩個選擇:聽從或拒絕。假如寡婦選擇的是拒絕,那麼結果呢?就只能是“我們吃了,死就死吧!”幸好,寡婦做出了正確的選擇,她雖然聽的是先知的話,但也就等同於聽了神的話,而聽從神話語的結果就是祝福。

  有人說幸福在於選擇。上帝在造人的時候,就給人有自由意志,給人有選擇權,而結果通常都是由選擇而來。就如亞當,因著錯誤的選擇而獲罪於上帝,使整個人類都因此深陷罪中;就如羅得之妻,因著錯誤的選擇而成為鹽柱。

  信心之父亞伯拉罕給我們留下了信心與順服的榜樣。創世記22:1“神要試驗亞伯拉罕,就呼叫他說:‘亞伯拉罕。’他說:‘我在這裡。’神說:‘你帶著你的兒子,就是你獨生的兒子,你所愛的以撒,往摩利亞地去,在我所要指示你的山上,把他獻為燔祭。’”當神的話語臨到亞伯拉罕時,試驗也隨之臨到,試驗著亞伯拉罕對神的話語如何迴應。如果是消極迴應,就會失去被神祝福的機會,若是積極迴應神的話語,則其結果定然是神的祝福。亞伯拉罕選擇了順服,結果呢?神因此非常滿意,不但給亞伯拉罕預備了一隻羊羔代替了他的兒子,且大大祝福了亞伯拉罕:“論福,我必賜大福給你;論子孫,我必叫你的子孫多起來,如同天上的星,海邊的沙,你子孫必得著仇敵的城門。並且地上萬國都必因你的後裔得福,因為你聽從了我的話。”***創22:17-18***在神的眼裡看這個福是大的,那這個福該大到什麼程度啊!這個福大到一個地步,天下萬國都在這個祝福中一同有份。

  在創世記13章裡,講到亞伯拉罕和羅得分家。當時,亞伯拉罕的牧人和羅得的牧人發生了爭執,亞伯拉罕對羅得說:“你我不可相爭,你的牧人和我的牧人也不可相爭,因為我們是骨肉。遍地不都在你眼前嗎?請你離開我,你向左我就向右;你向右我就向左。”結果,羅得把約旦河平原,水草肥美之地都選去了,剩下的貧瘠的土地留給了亞伯拉罕。亞伯拉罕沒有任何的抱怨,這讓我們看到亞伯拉罕有很高的生命境界。此後,神對亞伯拉罕說:“從你所在的地方,你舉目向東西南北觀看;凡你所看見的一切地,我都要賜給你和你的後裔,直到永遠。”***創13:14-15***接下來又說;“你起來,縱橫走遍這地,因為我必把這地賜給你。”***創13:17***在創13:14-15那裡,神給亞伯拉罕的是一個應許,而創13:17則是得著這應許的條件——起來,縱橫走遍這地!也就是說,神的應許就擺在那兒了,要想得著神所應許的祝福,就必須起來,縱橫走遍這地,你走到那兒,就得地土到那兒。從創世記到啟示錄,整本聖經中有無數神所應許的祝福,這些祝福都是給我們的,都藏在神的話語之中,我們能否得到神所應許的祝福,關鍵看我們對神的話語順服到什麼程度。有多少的順服,就有多少的祝福。

  二、甘心奉獻是為神祝福你創造機會

  當寡婦自己已經到了山窮水盡的地步時,仍然能夠按照先知的話,先將餅做給先知吃,這是難能可貴的奉獻。她不是在自己有餘的時候如此去行,而是在自己“吃完死就死吧”的時候。雖然是做在先知的身上,但等同於做在了神的身上。在新約中也有一個寡婦,當她把自己養生的兩個小錢都奉獻的時候,主耶穌稱讚了她的奉獻,說她所獻上的比眾人都多,因為眾人都是自己有餘,而寡婦所獻的是她的所有。我們在此思想一個問題:當寡婦把自己養生的都獻上了,會不會餓死啊?肯定不會,因為天父必會養活她。從這個角度說,這個寡婦實在是聰明的,她把僅有的兩個小錢放在神無限的豐富裡,看起來是奉獻,是捨去,但實際上是給神祝福的臨到創造了機會。

  說到奉獻,瑪拉基書第3章10節,有神明確的話語:“你們要將當納的十分之一,全然送入倉庫,使我家有糧,以此試試我,是否為你們敞開天上的窗戶,傾福與你們,甚至無處可容。”聖經在此很明確的說到,我們收入的十分之一是屬於神的,是當納的,是必須要奉獻給神的。若是從更嚴格的角度說,我們所有的一切都是神的:我們呼吸的空氣,沐浴的陽光,滋潤大地的雨露,所需用的一切,都是從神而來的。我們奉獻不過是將從神所得來的拿出一部分獻給了神而已。有人說:“我們已經是新約時代的人了,不在舊約的律法之下,乃在恩典之下,十分之一是舊約的律法,我們在恩典時代的人不需要守律法,所以就不用十一奉獻。”這樣說的人是忽略了新約的要求遠遠高過舊約,所以,新約時代的奉獻,是在舊約十分之一的基礎上,加上了甘心樂意,因為“捐得樂意的人是神所喜愛的。”***林後9:7***

  有兩個問題,我們不妨一起思考一下:

  、 我們的神是貧窮的神,需要我們養活他嗎?

  當然不是,相反,這世界上一切有生命氣息的都是神在養活著,這其中當然包括我們。我們所謂的奉獻,神並不用其中的一分錢,其實都是我們自己用掉了,但神卻算為我們的奉獻,並在天上為我們記上一筆,成為真財寶。

  、 神要我們奉獻,其用意到底為何呢?

  首先,神要我們這些屬他的兒女,藉著奉獻,能夠學習愛神,並藉此打破我們對金錢的貪心。當我們心裡看重金錢時,就如同土地裡長了荊棘一樣,會把道種擠住,會使生命停止長進。而奉獻是打破貪心的最好方法。所以,奉獻是生命成長的重要途徑之一。

  其次,我們的神有豐富無比的祝福要賜給他的兒女,但我們往往不給神祝福我們的機會,神所預備的祝福就無法傾倒下來,所以神著急了說:“你們以此試試我,是否為你們敞開天上的窗戶,傾福與你們,甚至無處可容。”在聖經其它任何地方,都不容許我們試探神,唯獨在奉獻上,神說你試試吧,用心何等良苦啊。神是信實的,必不至說謊,必照所應許的賜福與我們。

  在路加福音5章1-11節中記載,主耶穌在彼得的船上向岸上的眾人講道。講完之後,主耶穌吩咐彼得說:“把船開到水深之處,下網打魚。”彼得說:“夫子,我們整夜勞力,並沒有打著什麼。但依從你的話,我就下網。”當時的彼得下網是很勉強的,因為在他看來,耶穌是個木匠,若論打魚彼得才是專業;從專業的角度看,應該晚上下網才會有所收穫,若晚上下網都沒有收穫,那麼白天就更甭想了。但是夫子既然吩咐了,那就照著行吧。可當彼得這一下網,傻眼了,網滿了魚,險些裂開,裝滿了兩隻船,幾乎要沉下去。彼得看見,就俯伏在耶穌腳前說:“主啊,離開我,我是個罪人。”彼得為什麼會這樣呢?因為按希臘原文,主耶穌吩咐彼得下網的網,是複數的表現形式,也就是說,耶穌要求彼得把所有的網都下去;可彼得下網的網是單數表現形式——彼得只下了一個網,因為他不信主耶穌的話。所以當網滿了魚的時候,彼得羞愧了,看到自己的不信,看到自己的罪。我們在這裡要思想的是另外一個問題:假如彼得按照主耶穌的吩咐,把所有的網都下去了,會怎麼樣呢?我相信,所有的網都會滿了魚!這就讓我們看到,給主耶穌一個網的機會,就得一個網的祝福,給更多的機會,就會得更多的祝福!

  寡婦的蒙福已經讓我們看到,聽從神的話語,是給神祝福你創造機會;甘心奉獻也是為神祝福你創造機會。給神多少機會,就會得多少的祝福。巴不得我們都能立定心志:多多聽從神的話,甘心樂意多奉獻,給神更多機會,使更多的恩典祝福,能因此臨到我們的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