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輕小夥子的創業故事案例

  創業難不難,大部分年輕人想要自己創業開店,年輕小夥子們是如何創業成功的?請看小編為您精心推薦創業故事,一定會對你有所幫助的!

  小夥子創業故事1:80後訓狗師小夥子的創業故事

  自閉症的兒童和常人不同,對周圍的聲響充耳不聞,被人視作“孤獨的天使”。最近,溫州80後小夥吳起和這群“星星的孩子”有了聯絡。在南京工作的他是個馴狗師。不過,他訓練的小狗與眾不同,叫做醫療犬,幫助治療自閉症兒童。近日,這對“萌寵和暖男”的組合頻頻在《魯豫有約》、《我的紀錄片》等電視欄目亮相。昨天,吳起講述了他另類的創業故事。

  用小狗搭起橋樑與自閉症兒童溝通

  今年33歲的吳起是溫州市區人,大學畢業後就一直留在南京工作。在湖南衛視《我的紀錄片》節目中,吳起和他培訓的邊境牧羊犬郎朗為4歲的自閉症兒小魏治療。小魏來自一個三胞胎家庭,他排行老二,和弟弟都有廣泛自閉症。不管上課、下課或回家,小魏的手上拽著iPhone6手機不肯放手;一到了新環境,第一個想到的也是先“搶”一個手機。如果強行拿走,一場哭鬧是免不了的。在醫學上,這被稱為“興趣狹隘和刻板”。

  在治療中,小魏起初對吳起和郎朗的到來不以為意,眼神都不斜一下。沒多久,郎朗假裝不經意的炫技引起了小魏的注意,但手中的iPhone6還是不肯放。吳起問他,想不想摸一摸、喂一喂小狗?小魏沒說話,點點頭。成功引起了他的興趣,吳起跟小魏立法三章:要想給郎朗餵食,必須放下手機,還要把食物放在不同顏色的飛盤上遞給郎朗。這一次,小魏不僅乖乖聽話,還咧開嘴,對小狗說:“郎朗,你吃一口!”

  小魏的媽媽說,這麼規規矩矩,對一直呆在自己世界裡的兒子,她自己很少見到。其實,吳起的郎朗不是一隻普通的小狗,而是經過南京犬業協會認證的公共關係建立犬***PR犬***。“自閉症的孩子不願與人溝通,而通過小狗搭建這個橋樑。”吳起表示,國外動物輔助治療機構對5名5~12歲中重度自閉症兒童的調查,發現有狗在一旁陪伴時,這些兒童更活躍,口頭語言、身體語言更豐富一些。

  兒時養狗經歷改變內向孤僻性格

  “暖男和萌寵”正是時下最流行的搭配,不過,用“暖男”吳起自己的話說,小時候的他孤僻內向,幾乎不太與同齡人深交。性格的改變也因小學三年級時,與一隻流浪狗的結緣。這隻叫來福的流浪狗被他收留,並陪伴他度過了那段沉默的日子。

  長大後,大學畢業留在南京工作的他,決定把興趣發展為職業,成為一名職業馴狗師。而在這之前,他沒有讀過相關專業,有的只是普通的養狗經驗。2006年6月份,他不顧家人的反對辭去在廣告公司的工作,和朋友一起創業,在南京市租下60畝的地做寵物樂園。

  寵物樂園擴張狗主人空運寵物來訓練

  吳起經歷了幾次失敗,曾經的60畝的訓練基地,一度因為缺乏客源等經營不善,合夥人也退出。但經過這幾年發展,吳起的寵物樂園有20多名員工,擁有200畝的訓練基地,還有一家門店,門店主要服務高階客戶。根據吳起的介紹,訓練的寵物已達幾百只,直接培訓的寵物主人有8000多人,甚至有狗主人空運自家寵物找他訓練。說起自己養狗的創業故事,吳起對該產業有發展潛力,目前發展步入正軌。

  除了馴狗、培養馴狗師,吳起的另一身份是南京犬業協會副會長,加入解決因城市養狗而引發的社會矛盾的隊伍中,提倡“文明養犬”。2008年2月,南京市設立首個遛狗專區,這其中就有吳起向政府部門、社群提議的功勞。

  小夥子創業故事2:賣臭豆腐的小夥

  在解放西路,有那麼一種臭豆腐是金黃色的。而且每當走在解放西路,遠遠的就能聽到一聲聲悅耳的“臭豆腐”聲音。大家都叫他“賣臭豆腐的朋友”。

  “做的不開心”

  2006年12月,李悅就在某房地產公司求得一職位。由於當時公司的樓盤還沒有開盤,一個月下來感覺無所事事。2007年1月,李悅又在某酒店做行李員。一年下來,他的薪水從每月700元漲到3000元。“如果再加上客人給我小費的話,每個月至少也有5000元啦,作為上班族,這個收入不算少了,可我做的不開心。”

  “我就喜歡餐飲”

  2007年春節過後,李悅在株洲一個廣場前見到一家賣臭豆腐的生意火爆。商機油然而生,“海口的臭豆腐多是路邊攤,環境不好,顏色又多是黑色的,感覺不衛生,而這家臭豆腐店裡乾淨整潔,且炸好的豆腐是金黃色的,看著都流口水,何不開個這樣的臭豆腐店呢”?

  到了海口後,賣臭豆腐的想法一直在李悅腦海裡打轉。李悅一邊找經營臭豆腐的場地,一邊上網尋求製作方法。在一家名為“老紹興臭豆腐”的網站,李悅找到了自己想要的東西。遂加盟。由於李悅是海口第一家加盟店又是應屆大學畢業生,公司有優惠政策,他只用了5000元加盟費。

  2008年3月份,李悅把店面選在了自己就讀的大學裡。

  第一天開業就營業了四百多元。扣除必要的開支,還能剩下兩百元。不過好景不長,後來兩個月下來賠了2萬多元錢。

  李悅回憶,做餐飲要比上班辛苦的多。每天早上5時多就要起床準備材料,7時就要開門營業,剛開始創業又捨不得僱人,什麼都是親力親為,從配料到切豆腐、炸豆腐到宣傳,自己成了全能人了。“把臭豆腐做強做大”

  後來李悅把學校裡的店面兌出去後,就來到了解放西路。

  那裡是繁華地段,賣吃的人也較多。“要想在那裡站穩腳跟,就必須要靠自己的實力贏得顧客。”他和女友想出了很多創意,把平時課堂上學的知識和自己兩年來在社會上學習的經驗巧妙結合起來。

  他們先把臭豆腐的味道和質量做到最好。

  漸漸的,不斷有老客人和新客人。

  現在在全省已經有7家加盟店了,每一家的生意都不錯,李悅自己有種成就感。還增加了肉夾饃、麻辣燙、清補涼、炒冰果、桂林米粉,這些美食的製作方法都是他去外地學習的,他說:“我就喜歡做餐飲,即使辛苦也值得。”

  小夥子創業故事3:肇慶95後小夥的創業故事

  13歲倒賣手機,三年淨賺20萬元;16歲成立筆業公司,業務覆蓋肇慶8所學校;18歲玩轉電子商務,建立B2C電子商城;19歲成立第三方快遞平臺,立足深圳並準備開拓廣州市場……

  當你20歲還在伸手向父母拿錢時,這個1995年出生、來自高要白土鎮的20歲青年陳家良,已是坐擁8家公司的“陳總”,是名副其實的“千萬富翁”。近日,陳家良再次在第二屆廣州青年創業大賽上展現鋒芒,他帶領的2個專案在1518個參賽專案中均突圍而出晉級決賽。

  【身份1】富二代:家境沒落為了自尊下海從商

  初中三年淨賺20萬元

  身穿襯衣西褲,在講臺上侃侃而談,完全沒有20歲年輕人初出茅廬的稚嫩和迷茫,反而言語間多出一份成熟和穩重,這是我們第一次見到陳家良的印象。陳家良介紹,他只是一個農村孩子,這不禁讓人聯想到一句話:“窮人的孩子早當家。”實際上,他又曾是一名“富二代”,父親曾經炒股辦廠,家境在村中堪比一二。

  然而,2008年那場金融風暴,改變了陳家良的一切。父親工廠倒閉,陳家從100平方米的大宅搬回普通的祖屋。從以前他人眼中“有錢人”,變成走在路上都會被人指指點點的陳家良很不是滋味,回想起那段不堪的經歷,他覺得歸根到底是“沒錢”,“我一定要證明給人看,即使失敗了也可以重新開始。”

  那一年,陳家良才13歲,他意識到手機在同學中需求很大。“因為以前我家境好,全班只有我一個人有手機,大家都很羨慕,我就想怎麼替大家解決想擁有手機這個問題。”當時雖然面臨著小靈通退市的傳聞,但是陳家良還是一人拿著1000元,隻身去鎮上手機店批發了10多部小靈通。不到兩天,手機全部賣光,走出校門時他已懷揣2000元。

  “別人以為我賺錢很容易,其實當中有很多困難的。”陳家良坦言,在家鄉經商的老闆都比較謹慎怕事,尤其對於小孩子批發手機這種事,擔心惹來家長責罵,因此第一天他就碰壁了。“老闆叫我走,我第二天還是厚著臉皮來,帶上錢和保證書,承諾免除他的責任。他馬上對我刮目相看。”說到此處,陳家良顯得有點自豪,因為這正是他證明“我行”的第一步。

  “搞定”了供貨商,如何把手機推銷出去,對於陳家良來說依然不是問題。他考慮到初中生消費能力低下,便推出當時在鄉鎮地區人們還鮮少聽聞的“分期付款”方式。“一臺手機進貨價六七十元,我150元賣給你,你分半年還,每個月就付幾十元。”陳家良對每一個前來購機的同學都很坦誠,而同學們也保證了準時還款。此後,“誠信”二字就烙在了他自己創立的電子商務品牌名中,也放在了陳家良心上。

  嚐到甜頭的陳家良開始瘋狂投入手機市場,從倒賣小靈通到銷售智慧手機,從推銷手機卡,延伸至利用程式設計技術替同學的聊天軟體刷鑽升級,初中三年他淨賺20萬元。但對他而言,這還不是創業。

  【身份2】學霸:棄名校讀大專只為商機

  20歲已坐擁八家公司

  陳家良的自信,體現在細緻入微地觀察市場,隨時尋找商機。

  16歲,高中生學習任務繁重,每天消耗量很大的“筆”卻賣得很貴,陳家良決定成立筆業公司,自己製造筆芯,降低成本,一個學期售出100萬支,業務覆蓋肇慶8所學校;17歲,準備面對高考,陳家良發現學校代售的教輔用書僅打八折,便自己直接與書店代理商合作,把書價降到六至七折;19歲,大學校園裡快遞業興盛,但各家快遞公司服務參差不齊,陳家良便將其整合,解決大學生收快遞“最後一公里”問題;20歲,他已經坐擁電子商務、快遞、網路科技、企業資訊諮詢、創客夢工坊等8家公司,併成為90後天使投資基金髮起人之一。

  “每次我都看到大家有需求,只是為什麼沒有人去改變它呢?”陳家良為此不斷反思,並放手去做。

  13-19歲,是學生學業最繁重的階段,他到底是怎麼兼顧學習與工作的?陳家良笑說:“我自小學習成績特別好,總保證在年級前三名,老師都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甚至,陳家良還利用自己是班長、學生會幹部的身份,逐個班去演講、宣傳、派禮品。“如果東西是好的,大家會互相傳播,老師家長自然會接受。”

  實際上,“學霸”陳家良的高考成績能夠報考深圳大學,但他卻改報深圳資訊職業技術學院,原因是該校所在龍崗區將會建一個大學城。“我錯過了廣州大學城的建立,深圳大學的商業環境也成熟了,我想做新大學城的‘地頭蛇’。”陳家良不做沒有計劃的事,他讀大學也是為了更好地創業。

  正是如此,本應在讀大二的陳家良申請了休學。面對我們驚訝的表情,他反而安慰道:“我本來就不是衝著學業去讀書,一個人的出身跟未來成功沒有多大關係。”

  【身份3】“陳總”:不差錢只差人才

  夢想是幫助更多創業者

  “一匹狼打不贏一頭獅子或老虎,但是一群狼可戰勝任何事情。”這是陳家良在最喜歡的書籍《狼圖騰》中悟出的道理。目前的他,是員工眼中的“陳總”,是被深圳市書記、市長接見的傑出青年,是單槍匹馬靠自己一雙手打“天下”的20歲大男孩,但他也不希望個人榮譽過於突出,“我希望以團隊身份去做事。”

  在他的公司裡,一進門就能看到一句話:“一群人因為一件事幹到一輩子。”對這句話,陳家良有過刻骨銘心的體會。

  高中的時候,陳家良的創業熱情感染了身邊的朋友,帶動大家加入他的團隊。然而,在一次會議上,被他稱為“兄弟”的兩個隊友因為分紅不均,而與他反目成仇。“他們覺得我不公平,跟我談條件、分地區。”陳家良稱,兩個“兄弟”做事總以自我為中心,自己做決定從不與隊友商量。“當時我也太忙了,沒有及時溝通。”陳家良同時也反省自我,在工作上更多地考慮集體。

  在他看來,如今他的商業版圖正逐漸組成一張集團化式“大網”。“不差錢,但差人才。”是這個“老創業人”目前遇到的瓶頸。他有一個夢想:“願他日有所作為,共築一處小橋流水人家,邀天下寒士到我這裡聚歡。”因此,他建立創客夢工坊,發起90後天使投資基金,為後來創業者提供更多的資源便利。

  “能賺錢並不意味著成功,我只希望做自己想做的事情。”陳家良似乎已經滿足自己所擁有的物質生活,開始投身公益活動,追求精神自由,甚至希望在家鄉肇慶也舉辦一些創業分享活動。“這本是我創業的初衷:幫助其他人解決困難。”

  【感悟】敢做、敢思、敢忍、敢平、敢拼

  新專案年底或進駐肇慶高校

  作為一個90後“老創業人”,陳家良對年輕人提出了建議。“你首先要明確自己的身份。我是創業者,不是打工者。”他不僅證明了自己,也為“90後”正名:“我們也能活出不一樣的人生。”

  在陳家良的字典裡,“敢做、敢思、敢忍、敢平、敢拼”是他做人和創業的五“敢”真言。“敢平,就是敢於承認平凡,我們都是普通人。”陳家良認為,如今年輕人多數心態浮躁,好高騖遠,“這是個巨頭和屌絲並存的時代,我們都是屌絲,但我們也能活出自在。”陳家良稱,想創業的年輕人必須要考慮自己所做的事情能夠給社會帶來什麼效益,最後才是拼。

  “其實我最感激的是在肇慶的成長經歷,是因為父母的支援,學校的寬容,才造就今天的我。”如以往一樣,問及未來,陳家良已經有了計劃:“在穩定深圳市場、開拓廣州市場後,我打算在年底把新專案‘速運邦邦’O2O雲服務綜合性平臺進駐肇慶高校,服務師弟師妹,回饋家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