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生從眾心理解決方法

  每個班主任老師都希望能把自己的班級帶好,能讓整個班級的風氣良好,這就需要利用學生的從眾心理,學生的從眾心理能幫助學生他們自己去改變自己,自己帶好自己,這就需要老師的正確引導和維護這種風氣或者氛圍,那麼如何做好這點呢,下面講講辦法。

  從眾心理的原因

  有的人對“從眾”持否定態度。其實它具有有兩重性:消極的一面是抑制個性發展,束縛思維,扼殺創造力,使人變得無主見和墨守成規;但也有積極的一面,即有助於學習他人的智慧經驗,擴大視野,克服固執己見、盲目自信,修正自己的思維方式、減少不必要的煩惱如誤會等。

  不僅如此,在客觀存在的公理與事實面前,有時我們也不得不“從眾”。如“母雞會下蛋,公雞不會下蛋”——這個眾人承認的常識,誰能不從呢?在日常交往中,點頭意味著肯定,搖頭意味著否定,而這種肯定與否定的表示法在印度某地恰恰相反。當你到該地時,若不“入鄉隨俗”,往往寸步難行。因此,對“從眾”這一社會心理和行為,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不能認為“從眾”就是無主見,“牆上一棵草,風吹一邊倒”。

  自然,生活中,我們要揚“從眾”的積極面,避“從眾”的消極面,努力培養和提高自己獨立思考和明辨是非的能力;遇事和看待問題,既要慎重考慮多數人的意見和做法,也要有自己的思考和分析,從而使判斷能夠正確,並以此來決定自己的行動。凡事或都“從眾”或都“反從眾”都是要不得的。

 

  

  1.營造良好的班級氛圍,增加團體凝聚力

  為學生營造一個良好的班級氛圍,特別是民主、和諧的班級氛圍,可以增加學生的歸屬感,使學生在情感上感到認同,依賴於這個團體,從而增加了團體的凝聚力。

  當他們感到自己與集體的關係越密切時,就越願意採取與集體相一致的行為,同時還會自覺地維護集體的形象和利益,從而能自覺地約束自己。

  2.樹立積極的輿論導向和行為榜樣

  當一個班級有很好的氛圍時,還需要樹立起積極的輿論導向和行為榜樣。這種導向和榜樣就是無聲的語言,學生在這種導向和群體的壓力下,會自覺地修正自己的言行,使之趨同於一致。

  如果一個學生仍要堅持違背班級輿論的做法,他就會遭到團體的排斥,甚至是懲罰,使他體驗脫離團體的孤獨和遊離於團體之外的種種困難。

  3.培養獨立個性,避免盲從

  當對情境不瞭解或出現認知偏差時,此時的從眾就是“盲從”。像一個抬頭仰天的止鼻血者,招來一群抬頭看天的人的笑話,就是一個對情境不瞭解而盲從的典型例子,這種例子在生活中舉不勝舉。而學生由於知識和閱歷的不足,更容易由於認知偏差導致盲從,狂熱的“追星族”即是一例。

  另外,學生自身個性的不完善也是容易盲從的一個主要原因。研究表明,具有獨立個性、良好自我觀念的人,自我評價較高,自信心較強,具有較強的判斷果斷性,他們的從眾率較低。因此,培養學生獨立的個性和立場獨立性的認知方式有助於避免盲從。

  4.教會學生應對消極團體壓力

  隨著年齡的增長,學生格外看重自己所處的團體,對團體有著很強的信賴感,因此不願違抗團體的意願,但是,這些團體的意願不都是積極的,他們同樣會不可避免地要遇到消極的團體壓力。

  許多學生就是因為面對同伴的消極壓力時不知該如何處理而屈從了,做出錯誤的選擇和行為。當然對同伴說“不”需要勇氣,首先應培養學生有明確的判斷是非的能力,在這個基礎上鼓勵和訓練學生敢於去拒絕,拒絕也需要技巧。所以,在增強學生拒絕的勇氣的同時,還要教給他們如何拒絕。

  可見,老師在其中只起到引導作用,要讓好學生帶動壞學生,在班級裡多多鼓勵表揚好學生,鼓勵中等生,適當批評和鼓勵差等生,讓好的風氣一直是班級的優等氣。還要積極培養學生的個性,很多個性都是顯露才華的一面,所以,學生的從眾心理運用得好,管理事半功倍。

  學生從眾的表現

  學習從眾

  高校常有這樣一種現象,入校時隨意安排的學生班級之間、宿舍之間,一年左右時間,便在各個方面顯示出不同層次,出現明顯的“不同步“現象。優等生、英語過級、研究生錄取等相

  從眾心理

  對來說,班級、宿舍都比較集中。宿舍成員集體出動參加各種證書培訓班,已是大學校園蔚然流行的風景,一男生直言:哥兒幾個都在拼命學,我不上進,豈不丟人?

  消費從眾

  進入高等學府,可謂是“大開眼界”,校園裡不乏“穿衣戴帽各有一套,抽菸喝酒各有所好”、“吃的高檔、穿戴時髦、玩的夠派、抽菸名牌”之輩。有些大學生下餐館、趕舞場、覽名勝、春遊、秋遊、過生日、會朋友、吃獎金、喝補助,名目繁多,五花八門,大學生紛紛搭上宿舍、班級、朋友、老鄉的班車,無視自己的經濟基礎,鈔票大把大把地花。有當局者一語道破天機:無可奈何,為了面子,只好不顧底子嘍。

  戀愛從眾

  眾目睽睽之下,情男靚女同讀一本書、同吃一碗飯,在時下的大學校園裡已是公開風景。“現在凡我認識的老鄉、同學、朋友不少在談戀愛,沒辦法,我只好也找一個做做樣子。”一男生幽默地說。校園戀愛極富感染性,有的班級一階段沒有幾人談,而另一階段則出現了一群談戀愛的;有的寢室無人問“愛”,有的寢室全在“愛中”。不談戀愛者,眾人拾柴,不消幾日,就會被徹底“點化”。

  作弊從眾

  近幾年,當社會上流行“撐死膽大的,餓死膽小的”時,校園裡便興起考試“不看白不看”的哲學,“學不在深,作弊則靈”,考場上作弊方式發揮得淋漓盡致,以至考試不作弊的學生反而被譏笑為“傻瓜”,“大家都作弊,我為什麼不作呢”?一作弊被抓的男生振振有詞地為自己辯解。

  此外,賭博從眾、入黨從眾、擇業從眾在大學校園也有相當的市場。

  引發大學生從眾效應最值得注意的是“班級效應”和“宿舍效應”。

  班級效應

  新生入學後,都在探索新的學習方法,尋求新的學習動力。班級、宿舍每個成員的學習態度、學習方法、學習成績以及平時學習時間的利用,都成了其他成員最直接的“參照物”、他們在形成自己的學習特點的同時,在某些方面也程度不同地與班級、宿舍大多數人保持一致。不僅如此,作息習慣、生活情趣、業餘愛好也易趨同和從眾,共同合成對班級、宿舍成員的鞭策力。某大學一個班有幾名愛好長跑的同學,男生健壯、女生苗條以及運動會上的風光引得同學噴噴稱羨,不知不覺大部分同學成了他們的追隨者,去年冬季全校越野賽前10名中,竟有5位是該班同學。某醫學院93級6名學生,大學五年一直同室而臥,早晨6時起床,晚11時入睡,該室同學能彈會拉,運動會上“屢建奇功”,演講比賽叱吒風雲,畢業分配前5人報考研究生全被錄取。“班級效應”、“宿舍效應”在班風、舍風中的作用,由此可見一斑。反之,庸俗的從眾行為往往會導致班風、舍風消極落後。

  宿舍效應

  從眾於老生、老鄉也是新生中較為普遍的現象。新生涉世不深、情況不熟,易簡單模仿和隨從於他人的行為。他們有的把“信得過“的老生、老鄉作為他們學習的“楷模”,有的乾脆“跟著‘二老'走,永遠不回頭”,盲目從眾。學習上表現為“老生***鄉***怎幹就怎幹”,在遵守校規校紀方面表現為“向老生***鄉***看齊”,如此,很容易導致“從良則良,隨莠則莠”結局。某校一寢室,入學伊始,老生老鄉頻頻光臨此舍,傳舞弊、賭博之“經”,送逃課、戀愛之“寶”,結果年終,二人留級,餘四人僥倖通過。

  隨著大學生活的深入,同興趣的同學相聚在一起,形成“趣緣圈”,成為大學生社交最廣泛的形式。“趣緣圈”對大學生有極大的吸引力,往往對大學生思想觀點的形成有很大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