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平伯(1900~1990)

[拼音]:Yingguo Ziran Lishi Bowuguan

[英文]:British Museum,Natural History

歐洲最大的自然歷史博物館。原為1753年建立的不列顛博物館的一部分,1881年由總館分出,1963年正式獨立。在倫敦南肯辛頓地區,為維多利亞式建築,形似中世紀大教堂。總建築面積為 4萬多平方米。

該館擁有世界各地動植物和岩石礦物等標本約4000萬號,其中古生物化石標本 700多萬號,圖書館有書刊50萬種,並儲存著大量早期的自然研究手稿和圖畫等珍貴品。

全館有20間大陳列廳,內容包括古生物、礦物、植物、動物、生態和人類等六個方面。中央大廳為現代生命科學陳列廳,用立體景觀、展櫃介紹進化論和人類學知識。1 層右翼各陳列廳展示古生物化石標本;左翼各陳列廳展出現代動物,其中以鳥類的陳列最為出色。2層左側展出哺乳動物,其中較精采的是非洲熱帶草原動物和澳大利亞有袋動物的陳列;右側陳列礦物、岩石、寶石,並有專室陳列隕石。3 層是現代植物和化石植物的陳列。

該館1978年有工作人員750人,其中有300名各類科學家,分別在動物學、昆蟲學、古生物學、礦物學和植物學等 5個研究部工作。科學家除了從事本學科的室內研究外,還組織和參加野外考察。

該館是植物、動物和礦物的國際分類學研究中心之一,為來自世界各國的學者所利用。該館對動植物和礦物鑑定和命名,研究不同物種之間的親緣關係和生物進化的理論,還致力於解決醫藥、農業、林業、漁業、礦業和石油勘探等各方面的實際問題。

該館實驗室、工作室、標本室的面積幾乎和陳列廳的面積相等,實驗室配備電子計算機和電子顯微鏡等各種現代科學儀器。

該館設有教育部門和講演廳,組織對公眾演講,傳授自然歷史和自然科學知識。還開展多種對外服務和國際性活動,為有關的科研和生產單位進行科學考察和研究工作,與其他國家的科研機構進行交流與合作,參加大學的教學工作,擔任講課和培養研究生。

該館是倫敦群眾性科學活動的主要場所之一,每年觀眾和參加各種活動的人數在 250萬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