組織發展理論

[拼音]:waiguo qingbao jiansuo kanwu

[英文]:foreign abstracts and indexes periodicals

是將一次文獻篩選、濃縮、加工而成的定期和不定期出版物,是傳遞情報的重要媒介和實現文獻檢索的主要手段,供儲存、報道和查詢文獻資料之用。19世紀初,檢索刊物逐漸從一般刊物中分離出來,單獨編輯出版。最早出現的有1830年柏林科學院出版的《藥學總覽》,即1969年停刊的《化學文摘》。當時索引工作也得到很大的發展。1879年美國軍事醫學圖書館 (美國國立醫學圖書館的前身) 編輯了第一種醫學文獻索引──《世界最新醫學文獻季度分類記錄》。同時出現了專門的索引出版商,如1898年成立威爾遜圖書出版公司,並在1913年創辦了《工業技術索引》。

自第二次世界大戰以來,科學技術發展的最大特點是向“綜合化”和“高速度”的方向發展,文獻量也在成倍增長,一般科學技術情報部門難以單獨承擔蒐集、處理和報道的繁重任務,為解決這一矛盾,一些國家,例如蘇聯、日本和法國等,分別建立了國家一級的科學技術情報機構,集中管理文摘索引的工作,建立自己的檢索刊物體系,即使是素有分散管理傳統的美國,也成立了民間性質的文摘索引工作協調機構。國際間合作的趨勢也日益加強。1964年美國國立醫學圖書館的“醫學文獻分析與檢索系統”(MEDLARS)研製成功並投入使用,標誌著文摘索引刊物的生產實現了機械化,檢索服務實現了計算機化。不久,美國化學文摘社、工程索引公司等一些著名的文摘機構,開始發行磁帶版的檢索刊物,即機讀文獻型資料庫。計算機技術、通訊技術和文獻檢索的成功結合,使檢索刊物的編輯排版工作從落後的手工方式過渡到先進的機械化和自動化方式,大大縮短了編輯出版的時間,加快了情報的傳遞和利用,達到全國甚至世界範圍內的情報資源共享。

近20年來,國外科技情報、圖書部門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從事科技文獻檢索刊物的編輯出版工作。據不完全統計,世界上約有40多個國家編輯出版3、4千種科技文獻檢索刊物,常見的有2000多種,其中文獻來源蒐集廣泛、報道量較大的是美國、蘇聯、法國、日本和德國等國編制的刊物。這些檢索刊物,從其出版情況來看,可分為:

(1)由國家科技情報和圖書部門集中統一編輯出版,如全蘇科技情報所出版的《文摘雜誌》,法國全國科學研究中心文獻中心的《文摘通報》和日本科學技術情報中心出版的《科學技術文獻速報》。

(2)由專業機構或出版社分散編輯出版,如美國工程情報公司出版的《工程索引》,美國化學會化學文摘社出版的《化學文摘》,英國電氣工程師學會出版的《科學文摘》等。從編輯型別來看,有按學科專業編制的,也有按文獻型別編制的。前者多半是綜合本或單卷本,如美國的《生物學文摘》和英國的《近期工藝索引》,約佔總數的80% ;後者報道範圍窄,內容專深,如美國的《政府報告通報與索引》、英國的《世界專利文摘雜誌》,約佔總數的20%。 從編制形式來看,各國不盡相同,有的在綜合本中劃分若干分冊,如日本的《科學技術文獻速報》按照學科分成為12個分冊等;有的按照專業編制為獨立成冊的情報檢索刊物,例如美國的《醫學索引》等;有的將國內的和外國的文獻分開編輯出版,例如日本《科學技術文獻速報》(化學與化學工業編),即分為國內編和外國編兩個分冊;有的還同時出版題錄和文摘,例如美國化學文摘社既出版有《化學題錄》,又出版有《化學文摘》。

總之,外國情報檢索刊物具有內容收錄齊全、報道量大、報道迅速、出版週期短,從單學科獨立分冊向多學科綜合冊的編輯形式發展、輔助索引完善 (包括主題、著者等索引),部分編有累積索引、檢索效率較高等特點,但在收錄和報道各種型別的文獻線索中,交叉重複現象嚴重。外國主要科技情報檢索刊物見附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