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辨識性

[拼音]:Tiangongkaiwu

中國古代科學技術專著。明代科學家宋應星(1587~?,字長庚,江西奉新人)撰。初刊於明崇禎十年(1637)。它全面系統地總結和記述了中國古代尤其是明代農業和手工業的生產技術和經驗,是一部傑出的農藝學和工藝學文獻。全書分為上中下3編,共18卷,並附有121幅插圖,描繪了130多項生產技術和工具的名稱、形狀、工序。書中對與輕工有關的食品加工、製鹽、陶瓷器製造、造紙、珠玉琢制等均有詳細記述。

卷一“乃粒”中,記述了稻、麥、粱、粟(小米)、胡麻(芝麻)和菽(豆類)等穀物糧食的種植技術,農具及灌溉機械的使用方法。卷四“粹精”中,記述了取得穀物中的純粹、精華部分的穀物加工方法。卷六“甘嗜”中,介紹了種蔗和製糖技術,養蜂和採蜜技術,以及用穀物製造糖漿的技術。卷十二“膏液”中,記述了豆油、芝麻油、菜籽油等食用油的榨油技術。卷十七“麴櫱”中,記述了用稻麥制曲和釀酒的技術。

卷五“作鹹”中,記述了海鹽、池鹽、末鹽(用地鹼煎的鹽)和崖鹽(岩鹽)的生產技術。介紹了鹽的產地和功用,以及鑿井、汲滷和引水晒鹽、場灶煮鹽、利用天然氣煎鹽的方法。從中可以得知,當時中國的海鹽已佔鹽總產量的80%。

卷七“陶埏”中,記述了磚瓦、缸甕和其他陶瓷器的燒造技術。指出陶瓷器須“過手七十二,方能成器”,道出了分工之細。

卷十三“殺青”中,記述了各種紙張的製造技術。其中造竹紙工藝中用石灰漿處理竹欀、用柴灰處理紙漿、在紙漿中加入紙藥水汁等3項關鍵性的化學工藝,比舊的造紙方法大大前進了一步。

卷十八“珠玉”中,記述了珍珠、玉石、瑪瑙、水晶等的採取和琢制加工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