練習趙堡太極拳的好處

  趙堡太極拳是形成於河南溫縣趙堡鎮的漢族傳統拳術。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關於:。歡迎閱讀!

  

  發祥於溫縣趙堡的趙堡太極拳除具有一般太極拳的要點外,在理論、技術技法、強身養生方面有獨特之處。

  趙堡太極拳又稱代理架。拳技與理論完美融合,體用一致,拳架自然柔活,順遂渾圓以理體內中和之氣,二氣陰陽和合而達於外。故稱“代理”。

  趙堡太極拳以“太極”之理為拳理來規範指導拳架。象其形,取其義,用其理。太極圖是《周易》哲學思想的形象化表述。

  太極圖外呈環圓,環呈無端之象。在趙堡太極拳中體現為勢勢手劃圓,身行圓,步走圓,身體各部位的公轉自轉協調和諧,形成大圈套小圈,小圈套大圈,渾身都是圈,圓轉連貫,一氣呵成。

  太極圖一圓之中有陰陽合聚,既對立又統一,相互轉化,顯示事物發展的螺旋週期規律。體現了自然界陰陽之間的執行消長與轉化,即一陰一陽謂之道。

  趙堡太極拳以陰陽之理貫串於拳勢之中,比附人體。太極是宇宙萬物的本源,《易·繫辭》曰:“是故易有太極,是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

  拳理曰:“一圓即太極,上下分兩儀,進退呈四象,開合是乾坤,出入綜坎離,領落錯震巽,迎抵推艮兌。”圓,上下,進退,開合,出入,領落,迎抵與太極,兩儀,四象,八卦相對應,合之為十三,又稱十三式。

  十三式是指導太極拳圓活自然,陰陽相濟之要訣。以人身比太極,練拳之前,心靜體鬆,混混頓頓,陰陽未分,渾元一氣是為無極,氣動而太極生,每勢練夠一圓,二儀、四象,八卦。

  即由陰陽未分到陰***備,陰陽運轉,陰陽相濟。身體各部位左右對稱,上下相隨,內外相合。

  動作以圓及弧線的形態表現上下,進退、開合、出入、領落、迎抵每一對陰陽的轉換變易,由身法、手法、步法及屈伸蓄髮的協調運轉,使拳架動作緊湊圓轉,處處順遂。趙堡太極拳以太極陰陽之理,指導規範拳架圓轉柔順,動作運轉符合陰陽執行之理。

  在練法上要求由外五行帶動內五行,而後由內五行之氣而達於外。五行者,金、木、水、火、土,相生相剋。人之五臟歸屬五行。

  人得五臟以成形,即由五臟而生氣,五臟實為生命之源,生氣之本,而名心、肝、脾、肺、腎也。趙堡太極拳由五行之氣合而為一,以心行之,統乎全身,氣到勢隨,形到氣力至。即由外帶內,周身順遂圓轉,由內達外,陰陽變易莫測。

  趙堡太極拳的行動走架又叫“耍拳”,是趙堡太極拳的獨特之處。一個“耍”字,將孩童玩耍時自然之態展現眼前。走架時著勢自然圓活,神意活潑自然,呼吸自然順暢。

  《道德經二十五章》曰:“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趙堡太極拳本乎天道,不尚用力,以無極自然之執行,陰陽自然之運轉體現太極拳之技法。

  練習時要求人體合乎自然。人出生後,先天的自然行為不斷喪失,違背自然的後天行為不斷增加,常導致疾病產生。在拳法中表現為形、意、氣、力配合無序,甚至不知配合,尚後天之力,動作僵滯。趙堡太極拳以後天之法,引先天之形氣。

  例如,嬰兒出生時,脊柱並無彎曲,直立行走後,長年累月使脊椎負重,在沒有其它骨骼支撐的頸椎與腰椎部位形成彎曲,使脊椎關節間隙受損破壞,加之違背自然的後天不良行為的不斷增加,致使常有頸椎、腰椎疾病發生。

  趙堡太極拳的要領要求虛領頂勁,沉肩墜肘,含胸收腹,鬆胯裹臀,使脊椎彎曲減小或消失,迴歸先天之自然狀態。

  按照拳法要領,正確鍛鍊,可使脊椎功能增加,亦可引丹田先天之氣,使脊椎成為勁力之源泉。身體中正,脊椎正直,動作不貪不欠,輕靈圓活,形成身似活蛇,腰如反弓。

  和兆元所創“代理架”,拳架與實用相一致。拳架中無纏繞繁瑣,拳架、推手、散手融為一體,三者互可檢驗印證。

  推手可檢驗拳架是否正確實用,推手又是太極拳走向散手的過渡階段,是練習沾粘連隨,過勁借力的有效方法,拳架的正確練習是推手、散手技法的本源。

  趙堡太極拳以自然柔活體現化剛為柔,積柔成剛,,剛柔相濟的特色,以陰陽運轉形成技法的圓活精妙。趙堡太極拳又稱“尺寸架”,身體的執行狀態要用“尺寸”來衡量,手足的起、行、止要規矩端正。

  身法規矩是練好趙堡太極拳的基礎。身體中正,不偏不倚,不貪不欠。要求中,守中,起中,攻中。進退、抑俯能守於中,起於中,不犯抽扯,一進必至,路徑最近,實為技擊之捷徑。

  遵循身體中正諸要領,則可氣沉丹田,能練丹田先天之氣,也是太極拳健身養生之道。身體正直則脊柱垂直貫串,勁力上下通達,氣血順暢。切不可翻臀塌腰,坐胯擰腰及前俯後仰,違太極拳自然之理。

  步活圈圓是趙堡太極拳又一顯著特點。步有運載身體之功能。步要靈活,著勢執行隨身體陰陽虛實的轉換,步運身行,身隨步換,則能周身一家。

  身到,手到,步到,上下相隨,手足相合,一動兩腿要分清虛實,步有騰挪之勢,欲動之意。虛非全然無力,實非全然佔煞,立足穩當,得機而動,進步必跟,退步必隨,輕巧敏捷,八面支撐。

  趙堡太極拳的著勢執行以圓為宗。形動求圓,內勁圓轉,在意念支配下,周身協調配合,肩、肘、手、胯、足、身都做圓或弧形的轉動和滾動。

  使著勢之運轉無凸凹,無缺陷,無斷續,身體成為自然虛靈之體。太極拳輕靈圓活的運動方式形成了四兩拔千斤,以柔克剛的技擊效果。

  如白鶴亮翅,設對方雙手搭我右臂,進步進身猛力擠按,我則左手守勢,右手臂向下向左劃圓***公轉***,同時右手內旋***自轉***,左胯鬆沉,身體左側,使對方之力沿我圓的切線方向滑過,使其勁力落空。

  我若沾其手臂,接入彼勁,恰到好處,鬆胯旋腰,對方必定在離心力的作用下仆倒於地。即為借力打人,四兩拔千斤。

  若對方勁力落空欲退,我雙手走圓滾進,明修棧道,陰陽變轉,沾隨引化,同時步運身進,暗渡陳倉,以奪其中,對方重心必失。對方失重之際,我趁勢勁發丹田,將對方擲出。

  一圓之中八門勁力俱全,圓是化打合一的最佳運轉形式。練勁圓轉,技精路捷。太極拳化力之妙,借力之神,實為力學原理。

  若能得真傳,功夫足,丹田氣轉,內外合一,即成渾圓一漾而貫其身,虛感之物而寓靈動,擊左左空,擊右右空,如充氣而圓,無處受力。

  使簧機受壓,反彈隨勢,壓之重而彈愈強,力之沉而空愈深。捱到何處何處擊,周身無處不太極。

  趙堡太極拳注重心法、意念的修煉。練習要求心與意合。心即本心,是大腦的思維活動,是人的本意真意,在沒有任何外界干擾下的自然流露。意即意識,意念。

  前者為體後者為用。故曰:“心為令,氣為旗,神為主帥,身為驅駛”。凝神靜心,排除雜念,回覆自然,是本心與意念抱元守一。達到意自心出,拳隨意發,意動形隨,意到勁到的技擊效果。

  耍拳以自然為準則,拳架為意念之載體。行動走架,用意只在檢查身體是否規矩,練勁是否圓轉自然,不要心存如何打人之念。心貴靜,意守中,是意念的自然狀態。

  若意不能守中,在形則有貪欠偏倚之弊,在用則有呆滯不活之病。自然而然練就之技法,用時才可達到應物自然之無意識狀態。

  趙堡太極拳以自然為準則。以圓弧為運動形式,以陰陽變化之法,使身體處處分出陰陽。以輕靈圓活,柔中求剛為原則。

  視練者體質階段不同,速度可快可慢,但均勻適宜,架式可大可小,以自然舒展為度,拳架、推手、散手合而為一,樸實無華,簡潔流暢。

  和兆元通曉醫學,所創新架與中醫治病健身理法相一致。中醫理論體現了天人合一的整體觀。

  把人看成是自然界的一部分,人的生理病理變化時,不能僅僅孤立地著眼於人的身體本身,而應看到人與自然存在著的有機聯絡。

  趙堡太極拳的拳架功理,圓活緊湊,進退開合都求陰陽相濟。一氣執行陰陽,即是太極。一氣為腹中中和之氣,亦為人之元氣,它漾溢於四體之中,侵潤於百骸之內,流行不息。

  拳架功法全借後天之形不用後天之力,動靜開合純任自然。舒展筋骨,調和氣血,以收勞而不極,搖而谷氣消,血脈通暢,祛除疾病,益壽延年之功效。趙堡太極拳練功時辰順應天時,合乎自然規律。

  拳理曰:“寅時面南,鬆身凝神,吐納自然,撮抵橋通,陰陽和合,攢簇五行,子午卯酉,朔望漾應,慎而密之,久行功成。”行功順應天時,使自然陰陽與人體陰陽,先天陰陽與後天陰陽互補,天人一體,收行功最佳效果。

  “陰平陽祕,精神乃治”。人體正常的生命現象和生理功能,是陰陽兩方面保持平衡的結果,人體陰平陽祕的相對平衡遭到破壞,出現了偏盛偏衰即發生疾病。

  正如中醫理論認為:“人生之理,以陰陽二氣養百骸,易者,易也,具陰陽動靜之妙,醫者,意也,合陰陽消長之機。”***張景嶽《醫易義》***,身體的氣血、臟腑,經絡失衡是疾病發生髮展的根本原因。

  趙堡太極拳之理正是導源於《周易》。在拳架著勢中處處無過不及,不貪不欠,陰陽無偏,由外形的陰陽動態平衡,帶動內在氣血、臟腑、經絡的陰陽平衡,從而達到健身、療病、養生之目的。

  中醫用五行相互生克乘侮規律指導疾病的診斷治療。認為內臟的生理、病理相互聯絡、相互影響,以此制定了培土生金,益火生土,培土製水,抑木扶土等治療原則和防治措施。

  趙堡太極拳根據“有諸內,必形諸外”的理論,拳架練法由外帶內,周身順遂渾圓,由內達外,陰陽變易莫測。

  拳架著勢圓轉自然,緊湊柔活,上下相隨,內外合一,並用五行生剋之理指導拳架的步法、技法,使身體靈活而穩健。

  趙堡太極拳用人體結構理論指導拳架功法。拳架有三直、四順、六合、三節、四梢等要求。

  不能坐腕、折腕、塌腰、翻臀等規矩,這些要求和規矩符合人體結構的順遂自然狀態,再通過拳架的正確鍛鍊,進一步調理人體結構及生理機制。

  趙堡太極拳教學時的“捏架”就是對人體各骨節位置狀態的有序擺放,及認筋識穴,使身體處於一種順遂自然的最佳狀態,久練使人體潛能釋放,自可強身健體,自衛防身。

  趙堡太極拳以深厚的傳統文化底蘊,以她輕靈圓活,舒展自然的演練風格,已越來越受到人們的喜愛。當前以走向全國,傳及海外。

  讓趙堡太極拳為促進全民健身運動發揮她應有的作用。一家;身到、手到、步到、上下相隨、手足相合,一動兩腿要分清虛實,步有騰挪之勢、欲動之意;虛非全然無力,實非全然佔煞,立足穩當,得機而動,進步必跟,退步必隨,輕巧敏捷,八面支撐。

  動靜陰陽是構成太極拳的基本元素,陰陽轉換變易是太極拳的靈魂。

  走圓或弧線是趙堡太極拳主要運動形式,趙堡太極拳的招勢執行以圓為宗,有“圈太極”之稱。

  形動求圓,內勁圓轉,在意念支配下,周身協調配合,肩、肘、手、胯、足、身都做圓或弧形的轉動和滾動。

  使招勢運轉無凸凹、無缺陷、無斷續,身體成為自然虛靈之體。太極拳輕靈圓活的運動方式形成了四兩拔千斤,以柔克剛的技擊效果。

  一圓之中八門勁力俱全,圓是化打合一的最佳運轉形式。練勁圓轉,技精路捷。

  太極拳化力之妙,借力之神,實為力學原理。若能得真傳、功夫足、丹田氣轉、內外合一。

  即成渾圓一漾而貫其身,虛感之物而寓靈動,擊左左空,擊右右空,如充氣而圓,無處受力。如簧機受壓,反彈隨勢,壓愈重而彈愈強,力愈沉而空愈深。

  捱到何處何處擊,周身無處不太極。即一動無不是圈,從而達到渾厚圓轉,處處順遂,活似車輪,觸之則旋轉自如無不得力。即滑似魚、粘如膠、柔如棉花、硬如鋼的擊技效果。

  趙堡太極拳要求心與意合。心即本心,是大腦的思維活動,人的本意、真意,是沒有任何外界干擾下的自然流露。意即意識、意念。前者為體後者為用。

  故曰:“心為令,氣為旗,神為主帥,身為驅使”。凝神靜心,排除雜念,回覆自然,是本心與意念抱元守一。達到意自心出,拳隨意發,意動形隨,意到勁到的技擊效果。

  拳架為意念之載體,行動走架,用意只在檢查身體是否規矩,練勁是否圓轉自然,不要心存如何打人之念。

  心貴靜,意守中,是意念的自然狀態。意不能守中,在形則有貪欠偏倚之弊,用則有呆滯不活之病。只有自然而然練就之技法,用時才可達到應物自然之無意識狀態。

  趙堡太極拳用人體結構理論指導拳架功法

  趙堡太極拳架有三直、四順、六合、三節、四梢等要求,不能坐腕、折腕、塌腰、翻臀等規矩。

  這些要求和規矩符合人體結構的順遂自然狀態,再通過拳架的正確鍛鍊,進一步調理人體結構及生理機制。

  趙堡太極拳教學時的“捏架”就是對人體各骨節位置狀態的有序擺放,達到認筋識穴,使身體處於一種順遂自然的最佳狀態,久練使人體潛能釋放,可強身健體,自衛防身。

  拳架與中醫治病健身理法相一致

  中醫理論體現天人合一的整體觀,把人看成是自然界的一部分。人的生理病理,不能僅孤立著眼於人身體本身,而應看到人與自然存在的有機聯絡。

  趙堡太極拳的拳架功理,圓活緊湊,進退開合都求陰陽相濟。一氣執行陰陽,即是太極。一氣為腹中中和之氣,亦為人之元氣,它漾溢於四體之中,侵潤於百骸之內,流行不息。

  拳架功法全借後天之形不用後天之力,動靜開合純任自然。舒展筋骨,調和氣血。